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两侧链轮同步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1-11-17 14:0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链轮调节机构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两侧链轮同步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采用螺杆限位的方式达到对两侧链轮的同步调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很难实现两个同轴的链轮调整到同步状态,因此,现需提出一种可实现快速方便且可高效调节的链轮同步调节机构,以满足实际生产中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侧链轮同步调节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两侧链轮同步调节机构,包括主轴,链轮一和链轮二,所述链轮一固接在主轴的一端,所述链轮二沿主轴的外圆周面可调节的连接在该主轴的另一端,所述链轮二具有容置槽,该容置槽的内侧开口,且在该容置槽内安装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有贴合于容置槽外侧槽面设置的环体一、套设在主轴端面处且位于所述容置槽内侧开口处的环体二、可沿平行于主轴轴向移动且位于所述环体一和环体二间隔处外侧部的外环以及可沿平行于主轴轴向移动且位于所述环体一和环体二间隔处内侧部的内环,于所述外环上沿平行于主轴轴向设置有多个螺栓,该螺栓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调节组件内驱使所述外环和内环的驱离或驱近,以驱使所述环体一和环体二分别贴合链轮二和主轴端面的贴合度。
6.所述环体一和环体二均形成有内锥面,其中,所述环体一的内锥面包括有形成于靠近外侧部的外侧外锥面和靠近内侧部的外侧内锥面,所述环体二的内锥面包括有形成于靠近外侧部的内侧外锥面和靠近内侧部的内侧内锥面;所述外环形成有适配外侧外锥面轮廓的外锥面一和适配内侧外锥面轮廓的内锥面一;所述内环形成有适配外侧内锥面轮廓的外锥面二和适配内侧内锥面轮廓的内锥面二。
7.位于所述环体一和环体二之间连接有连接部,该连接部具有螺纹连接所述螺栓的螺纹孔,其中,所述外环上形成有供螺栓受限地贯穿的孔型一,所述内环上形成有供螺栓端部贯穿的孔型二,所述螺纹孔、孔型一和孔型二同轴布置。
8.所述环体一上形成有供螺栓受限地螺纹连接的孔型一,所述环体二上形成有供螺栓端部螺纹连接的孔型二,所述螺栓通过螺纹连接于孔型一和孔型二内驱使外环和内环驱离或驱近,所述孔型一和孔型二同轴布置。
9.所述环体一、环体二和连接部一体成型。
10.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主轴的一端设置调节组件,实现了对链轮二的张紧调节,从而解决了链轮二在实际操作中角度需要微调的问题,该种调节组件结构简单,稳定性高,操作方便,在使用时仅需要通过旋转螺栓便可达到张紧度的调节。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侧剖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剖视示意图。
14.图中:1主轴、11连接端一、111连接键、12连接端二、2链轮一、3链轮二、31容置槽、4调节组件、41外环、411孔型一、412外锥面一、413内锥面一、42内环、421孔型二、422外锥面二、423内锥面二、43环体一、431外侧内锥面、432外侧外锥面、44环体二、441内侧内锥面、442内侧外锥面、45连接部、5螺栓、6基座一、7基座二、8传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16.本方案采用位于主轴1端固接链轮一2,而另一端可调节的连接链轮二3的方式实现调节,在实际应用中,于所述主轴1上还安装有传动轮8、基座一6和基座二7,这里,本领域技术人员即可理解为,外部设置有驱动装置,例如电机,电机的输出端通过齿轮或链条将力输出至传动轮8后,通过传动轮8带动链轮一2和链轮二3的同步转动,而由于链轮一2和链轮二3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般会存在一定的装配偏移,这就导致链轮一2上的链条可顺利配合连接在该链轮一2上,而链轮二3上的链条却因一定幅度的角度偏差无法顺利配合连接在链轮二3上。本案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链轮一2正常连接链条的情况下,通过链轮二3上的调节组件4实现该链轮二3可在一定转动幅度内的调节,该调节即为,当需要调节转动角度时,调节链轮二3相对主轴1的松紧度,然后转动调节链轮二3的转角使之能顺利与链条连接,最后通过调节组件4将该链轮二3相对主轴1的位置锁死,具体结构如下:
17.该两侧链轮同步调节机构包括有主轴1、链轮一2和链轮二3,所述链轮一2固接在主轴1的一端,一般的,在位于该端的主轴1形成有连接键111,通过键连接驱使链轮一2相对主轴1的位置锁死;所述链轮二3沿主轴的外圆面可调节的连接在该主轴1的另一端,这里,本领域技术人员即可理解为,该端部通过采用调节组件4实施与链轮二3的连接,并通过调节组件4的张紧实现调节,具体的为:
18.所述链轮二3套设在主轴1的端部处,且在位于链轮二3的内侧向设置有固接在主轴1上的限位块,以防止链轮二3向内侧位移,从而限定了轴向位移;所述链轮二3具有容置槽31,该容置槽31的内侧开口,所述的容置槽31内安装有调节组件4,这里,所述的调节组件4的外侧部贴合容置槽31的内侧壁,内侧部贴合并套设在主轴1上,通过适配连接的螺栓5实现张紧调节。所述调节组件4包括有贴合于容置槽31外侧槽面设置的环体一43、套设在主轴1端面处且位于所述容置槽31内侧开口处的环体二44、可沿平行于主轴1轴向移动且位于所述环体一43和环体二44间隔处外侧部的外环41以及可沿平行于主轴1轴向移动且位于所述环体一43和环体二44间隔处内侧部的内环42,于所述外环41上沿平行于主轴1轴向设置有多个螺栓5,该螺栓5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调节组件4内驱使所述外环41和内环42的驱离或驱近,以驱使所述环体一43和环体二44分别贴合链轮二3和主轴1端面的贴合度,具体的为,在张紧过程中,所述的环体一43贴合在链轮二3的容置槽31内壁上,所述的环体二44贴合在主轴1的外圆周面上。本案可具有两种不同的实施调节方案,具体如下:
19.实施例一:
20.所述环体一43和环体二44均形成有内锥面,其中,所述环体一43的内锥面包括有形成于靠近外侧部的外侧外锥面432和靠近内侧部的外侧内锥面431,所述环体二44的内锥面包括有形成于靠近外侧部的内侧外锥面442和靠近内侧部的内侧内锥面441;所述外环41形成有适配外侧外锥面轮廓432的外锥面一412和适配内侧外锥面442轮廓的内锥面一413;所述内环42形成有适配外侧内锥面431轮廓的外锥面二422和适配内侧内锥面441轮廓的内锥面二423;位于所述环体一43和环体二44之间连接有连接部45,该连接部45具有螺纹连接所述螺栓5的螺纹孔,其中,所述外环41上形成有供螺栓5受限地贯穿的孔型一411,所述内环42上形成有供螺栓5端部贯穿的孔型二421,所述螺纹孔、孔型一411和孔型二421同轴布置。这里,所述的螺栓5通过螺纹连接连接部45实现相对位置的移动,于实作中,螺栓5的端部抵靠于外环41的外侧面,当螺栓5向内旋紧,该螺栓5抵靠外环41并驱使所述外环41向容置槽31内移动,移动过程中外锥面一412和内锥面一413分别挤压环体一43和环体二44,并驱使所述环体一43的外侧面紧固于链轮二3上,所述环体二44的外侧面紧固于主轴1的外圆面处,达到张紧效果。
21.实施例二:
22.所述环体一43和环体二44均形成有内锥面,其中,所述环体一43的内锥面包括有形成于靠近外侧部的外侧外锥面432和靠近内侧部的外侧内锥面431,所述环体二44的内锥面包括有形成于靠近外侧部的内侧外锥面442和靠近内侧部的内侧内锥面441;所述外环41形成有适配外侧外锥面轮廓432的外锥面一412和适配内侧外锥面442轮廓的内锥面一413;所述内环42形成有适配外侧内锥面431轮廓的外锥面二422和适配内侧内锥面441轮廓的内锥面二423;所述环体一41上形成有供螺栓5受限地螺纹连接的孔型一411,所述环体二42上形成有供螺栓5端部螺纹连接的孔型二421,所述螺栓5通过螺纹连接于孔型一411和孔型二421内驱使外环41和内环42驱离或驱近,所述孔型一411和孔型二421同轴布置。这里,本领域技术人员即可理解为,所述的孔型一411和孔型二421均具有适配连接螺栓5的内螺纹,于实作中,螺栓5的端部抵靠于外环41的外侧面,当螺栓5向内旋紧,该螺栓5抵靠外环41并驱使所述外环41向容置槽31内移动,并连接至孔型二421内,通过螺栓5的旋转驱使外环41和内环42相对运动,移动过程中外锥面一412和内锥面一413分别挤压环体一43和环体二44,并驱使所述环体一43的外侧面紧固于链轮二3上,所述环体二44的外侧面紧固于主轴1的外圆面处,达到张紧效果。
23.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