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靠性高的水下爆炸释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16 01:1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海洋或者水下探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靠性高的水下爆炸释放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多的水下仪器设备在水下工作探测、收集数据,而在收集工作完成后,需要对水下仪器设备进行回收,因此水下释放器被广泛应用于海洋资源探测领域。
3.目前应用广泛的水下释放器,是利用控制单元控制电机旋转脱钩后,达到回收的目的。例如中国专利cn201922435419中就公开了一种基于电机旋转脱钩的声学释放器,而这种机械式脱钩方式运转方式复杂,造价成本高,且经常会有释放机械失效而导致回收失败造成经济损失。
4.因此,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急需设计一种水下释放装置,在保证生产成本低的同时提高回收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6.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靠性高的水下爆炸释放装置,该实用新型能够提高设备的回收可靠性,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另外该水下爆炸释放器的拉力承力处还能够承受更大的拉力,特别适合于中小型水下设备的释放和回收工作。
7.(二)技术方案
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靠性高的水下爆炸释放装置,所述水下爆炸释放装置的顶部与底部分别连接对应的缆绳,该水下爆炸释放装置包括:上壳体部分、下壳体部分和信号接收单元,
9.所述上壳体部分,包括具备防爆功能的主壳体、以及都位于主壳体内且依次连接的电池模块、控制模块和电容,所述信号接收单元与控制模块信号连接;
10.所述下壳体部分,包括内部设有空腔的连接主体和爆炸壳体,所述连接主体的顶部与所述主壳体的下端的安装面固定密封连接,所述连接主体的底部与所述爆炸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爆炸壳体内部设置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引线、火药、活塞和承力底部,所述活塞的下方与所述承力底部之间设有能够被活塞冲击撞断的薄弱部位,所述引线通过安装面上的引线接口与所述电容进行电连接,所述引线与火药连接。
11.优选地,所述水下爆炸释放装置还包括下耳板和上耳板,所述上耳板设置在上壳体部分最上端,用于水下爆炸连接释放装置上部分的缆绳;所述下耳板设置在下壳体部分最下端,用于连接水下爆炸释放装置下部分的缆绳。
12.优选地,所述信号接收单元具体为声学接收单元,所述声学接收单元位于上壳体部分的顶部,所述声学接收单元通过所述主壳体的上端面设置的水密接口与控制模块信号
连接。
13.优选地,所述电池模块与电容连接。
14.优选地,所述主壳体的下端的安装面通过法兰孔与所述连接主体进行固定密封连接,所述连接主体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引线接口对应的小孔。
15.优选地,所述上壳体部分与下壳体部分的壳体材料均为水密耐压壳体材质。
16.优选地,所述水密接口和引线接口都为防水孔接口。
17.优选地,所述爆炸壳体与承力底部一体成型,所述薄弱部位具体为通过切削所述爆炸壳体外围的一部分形成的带环形凹槽的横截面。
18.优选地,所述下耳板设置在所述承力底部上。
19.优选地,所述水密耐压壳体材质为tc4钛合金材料、7075铝合金材料或者玻璃空心微珠固体浮力材料。
20.(三)有益效果
2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的水下爆炸释放装置的有益效果主要包括:
22.(1)首先,本实用新型采用爆炸释放脱离的方式,在水下使用电容来点火来安全触发爆炸,以使得火药反向推动活塞来爆炸冲击撞断底部的薄弱部位,从而使得整个机械释放过程更加可靠;
23.(2)其次,该防爆的上壳体整个部分由于与发生爆炸的下壳体隔离开了,故在系统回收后可快速的更换下壳体后立刻进行重复利用,且内爆炸式脱离方式的能量都被断裂的爆炸壳体底部的薄弱部位吸收,不会对水下设备的上浮回收造成干扰,而且爆炸产生的反向作用力还能够加快上壳体上浮的速度,该装置的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因此其特别适合于小型水下设备的释放和回收工作;
24.(3)此外,一般声学释放器由于脱钩处的大拉力原因,导致整个释放器的所能承受的拉力较为受限,而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下耳板可通过卸扣等结构连接其它装置设备,而耳板的受力则可以很方便的设计成承受大拉力的挂钩形式,其承力处能够承受更大的拉力,因此适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25.通过参考附图会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附图是示意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任何限制,在附图中: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下爆炸释放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下爆炸释放装置的上壳体部分整体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水下爆炸释放装置的上壳体部分剖面示意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水下爆炸释放装置的下壳体部分剖面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
31.1.上壳体部分;101.主壳体;102.电池模块;103.控制模块;104.电容;105.引线接口;106.安装孔;107.水密接口;2.下壳体部分;201.引线;202.火药;203.活塞;204.承力底部;205.爆炸壳体;3.下耳板;4.上耳板;5.声学接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也可以是“传动连接”,即通过带传动、齿轮传动或链轮传动等各种合适的方式进行动力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下面将结合附图1

4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5.如图1所示,一种可靠性高的水下爆炸释放装置,该装置包括:上壳体部分1、下壳体部分2、下耳板3、上耳板4、声学接收单元5,上壳体部分1与下壳体部分2之间可通过法兰进行固定密封连接,声学接收单元5和上耳板4位于上壳体部分1的顶部,上耳板4具体可设置在上壳体部分最上端,用于连接释放装置上部分的缆绳;下耳板3位于下壳体部分2的底部,下耳板3具体可设置在下壳体部分最下端,用于连接释放装置下部分的缆绳。
36.以下将对各个组成部件进行详细介绍:
37.参见图2

3所示,上壳体部分1,包括主壳体101,壳体为水密耐压壳体,主壳体101上端设有上耳板4,下端为安装面,安装面上设有安装孔106,安装面通过安装孔106与下壳体部分2的连接主体进行固定密封连接,上壳体部分1的下端面中心处设置有引线接口105,用于引燃引线201;主壳体101内部设置安装有依次连接的电池模块102、控制模块103和电容104;主壳体101上端面设有水密接口107,水密接口107对应上方的位置设置有用于接收声学信号的声学接收单元5;声学接收单元5与控制模块103信号连接,电池模块102与电容104电连接,从而在回收后循环利用电容104充放电进行引燃点火。
38.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孔106为环形设置的法兰孔,上壳体部分与下壳体部分的材料均为水密耐压壳体,例如采用tc4钛合金材料或者7075铝合金材料、玻璃空心微珠固体浮力材料等。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主壳体101内各个电路的安全工作,水密接口107和引线接口105都是防水孔,从而保证释放前后主壳体101的圆筒形结构内部都始终属于密封状态。
39.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还可将声学接收单元5替换成其它信号接收单元,例如为接收水上有线释放信号的信号接收线缆等,将声学控制模式转变成线控模式;在需要回收系统时,通过有线线缆将信号传输给上壳体部分1的内部的控制模块103,继而控制点火,进行爆炸释放操作。
40.参见图4所示,下壳体部分2,包括内设有空腔的连接主体和爆炸壳体205,连接主体的顶部通过安装孔106与主壳体101下端的安装面连接,连接主体的顶部设有位置与引线接口105对应的小孔,连接主体的底部与爆炸壳体205固定连接(如法兰连接),爆炸壳体205内部设置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引线201、火药202、活塞203和承力底部204;引线201布置在爆炸壳体205上方靠近引线接口105处的连接主体的空腔内(空腔内是有氧气的);引线201下
方连接着火药202,该部位为爆炸中心部位;火药202下方设置有活塞203,活塞203的下方与承力底部204之间设有薄弱部位,该薄弱部位既可以通过设置受冲击和热量等易冲断的材质实现,也可如图4一样设置带环形凹槽的小段横截面来实现;爆炸壳体205下方连接着承力底部204,承力底部204上设置有下耳板3。
41.优选地,承力底部204与爆炸壳体205是一体设置的,是整体一体加工而成;薄弱部位则是承力底部204与活塞203下方之间的连接处,通过切削一部分,形成承力底部204顶部之间的那一小段横截面的连接处。
42.为充分阐述该装置的优点,以下将对该水下爆炸释放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的阐述:
43.在本实施案例中,平常工作时,上壳体1内部的电池模块102给控制模块103供电的同时,会给电容104充电;当需要进行释放时,甲板控制单元发射释放信号,释放装置上的声学接收单元5或者有线连接的信号线缆接收到信号后,传递给上壳体1内部的控制模块103,控制模块103控制电容104放电,通过下壳体2内部的引线201,点燃火药202,火药202爆炸后推动活塞203,活塞203则会由于爆炸冲击撞断承力底部204上面的薄弱部位,承力底部204与下壳体部分2分离,达到释放的目的;上壳体部分1整个部分在系统回收后可更换下壳体部分2的爆炸壳体205后重复利用。
4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爆炸释放脱离的方式,从而使得整个主动释放过程更加可靠;该具备防爆功能的上壳体整个部分由于与发生爆炸的下壳体隔离开了,故在系统回收后可快速的更换下壳体后立刻进行重复利用,且爆炸产生的反向作用力还能够加快上壳体上浮的速度,使得装置的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因此其特别适合于小型水下设备的释放和回收工作;此外,下耳板的受力则可以很方便的设计成承受大拉力的挂钩形式,使得其承力处能够承受更大的拉力,提高了装置的适用范围。
45.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