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宽频带宽波束圆极化天线的制作方法

2021-11-16 01:1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宽频带宽波束圆极化天线。


背景技术:

2.卫星导航系统在近些年航海航天、汽车导航及通信等场景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圆极化天线具有旋向正交性,能接收任意极化方向的线极化波,并且它发射的电磁波也可由任意极化方向的线极化天线接收,基于这一系列优点,所以成为导航天线研究的重点,因为卫星导航定位需要广覆盖且要求天线在低仰角处高增益,故天线需具备宽波束的性能,此外,为了能同时兼容不同导航系统,宽频带也是导航天线重要指标。
3.现有的应用于汽车外置卫星电话的宽频带宽波束圆极化天线,最早通过在车顶打孔使用螺丝进行固定,但是打孔处容易渗水且对车体产生破坏,拆卸也很不方便,之后,人们采用按压式吸盘或者强力磁铁将天线固定在车顶光滑处,相比较打孔的方式更容易让使用者接受,但是目前按压式的吸盘因结构问题,产生的吸力有限,稍有颠簸就容易脱落,强力磁铁吸力相比较传统的吸盘更大一些,但也比较有限,汽车运动中强磁铁会顺着车顶滑动,接触面的油漆会被划伤,汽车颠簸幅度稍大时,强力磁铁也会脱落造成天线丢失,另现有的天线为了减轻重量一般外壳做的比较薄,不耐撞击,稍有磕碰就会造成外壳变形甚至破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宽频带宽波束圆极化天线。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宽频带宽波束圆极化天线,包括安装盘,所述安装盘上侧固定连接有上壳体,所述安装盘内侧下壁固定连接有天线本体,所述上壳体内侧上壁设置有衬板,所述安装盘远离上壳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下壳体,所述下壳体上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远离下壳体的一端与安装盘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体通过支撑柱与安装盘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体内壁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台阶孔、第二台阶孔、吸附腔,所述第二台阶孔与吸附腔通过第一滑动孔贯通,所述下壳体内侧设置有用于固定装置本体的吸盘组件以及用于控制吸盘组件的升降组件,所述下壳体内侧还设置有对吸盘组件密封的密封组件。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7.所述吸盘组件包括活塞杆、活塞体、扳手,所述活塞杆滑动连接在第一滑动孔内侧,所述活塞杆下端外壁伸出第一滑动孔至吸附腔内侧,所述活塞体滑动连接在吸附腔内侧,所述活塞体上壁设置有圆槽,所述圆槽与活塞杆伸入吸附腔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活塞体通过圆槽与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远离活塞体的一端外壁伸出第一滑动孔至下壳体上表面与安装盘下表面之间,所述活塞杆远离活塞体的一端内壁设置有第二滑动孔,所述扳手滑动连接在第二滑动孔内侧,所述扳手由直杆及直杆两端的圆球组成。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9.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螺纹环、压板,所述螺纹环固定连接在第二台阶孔内侧,所述压板固定连接在第一台阶孔内侧,所述压板下表面与螺纹环抵紧,所述螺纹环内侧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活塞杆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设置在活塞杆外壁且位于扳手、活塞体之间,所述活塞杆与螺纹环通过外螺纹、内螺纹螺纹连接。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1.所述螺纹环侧壁设置有防转直边,所述第二台阶孔外形与螺纹环吻合。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3.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三组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均设置在下壳体下壁且均位于吸附腔外侧,下壳体下壁设置有两组沟槽,所述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按从外到内顺序分别固定连接在两组沟槽内侧,三组所述第三密封圈分别设置在活塞体外壁与吸附腔内侧壁之间、活塞体与活塞杆之间,所述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均为矩形截面密封圈,三组所述第三密封圈均为圆形截面密封圈。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5.所述沟槽内侧壁与下壳体下表面之间设置有倒角。
16.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宽频带宽波束圆极化天线,在上壳体内侧设置衬板,即加强了结构,又不增加太多重量,加强了上壳体强度,通过设置的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以及第三密封圈,在车顶与吸附腔、活塞体之间形成一个密封的腔体,通过向右扳动扳手,使活塞杆通过外螺纹向远离车顶的方向移动,同时带动活塞体向上移动,从而在车顶、吸附腔、活塞体下表面之间形成一个负压区域,通过该负压区域产生的吸力,将装置本体牢固的吸附在车顶上,不会脱落,无需打孔,也不会对车漆产生伤害,需要拆卸时,向左扳动扳手即可消除负压区域的吸力。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宽频带宽波束圆极化天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宽频带宽波束圆极化天线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宽频带宽波束圆极化天线的图2

a局部放大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宽频带宽波束圆极化天线的上壳体结构仰视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宽频带宽波束圆极化天线的下壳体结构剖视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宽频带宽波束圆极化天线的图5

b局部放大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宽频带宽波束圆极化天线的螺纹环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宽频带宽波束圆极化天线的活塞体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宽频带宽波束圆极化天线的活塞杆结构示意图。
27.图例说明:
28.1、下壳体;2、支撑柱;3、安装盘;4、上壳体;5、活塞杆;6、第一密封圈;7、第二密封圈;8、活塞体;9、第三密封圈;10、天线本体;11、衬板;12、螺纹环;13、压板;14、吸附腔;15、沟槽;16、倒角;17、第一台阶孔;18、第二台阶孔;19、第一滑动孔;20、内螺纹;21、圆槽;22、外螺纹;23、第二滑动孔;24、扳手;25、防转直边。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参照图1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宽频带宽波束圆极化天线:包括安装盘3,安装盘3上侧固定连接有上壳体4,安装盘3内侧下壁固定连接有天线本体10,上壳体4内侧上壁设置有衬板11,安装盘3远离上壳体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下壳体1,下壳体1上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支撑柱2远离下壳体1的一端与安装盘3固定连接,下壳体1通过支撑柱2与安装盘3固定连接,下壳体1内壁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台阶孔17、第二台阶孔18、吸附腔14,第二台阶孔18与吸附腔14通过第一滑动孔19贯通,下壳体1内侧设置有用于固定装置本体的吸盘组件以及用于控制吸盘组件的升降组件,下壳体1内侧还设置有对吸盘组件密封的密封组件,衬板11可以起到对上壳体4支撑的作用,提升上壳体4的强度。
31.吸盘组件包括活塞杆5、活塞体8、扳手24,活塞杆5滑动连接在第一滑动孔19内侧,活塞杆5下端外壁伸出第一滑动孔19至吸附腔14内侧,活塞体8滑动连接在吸附腔14内侧,活塞体8上壁设置有圆槽21,圆槽21与活塞杆5伸入吸附腔14的端部固定连接,活塞体8通过圆槽21与活塞杆5固定连接,活塞杆5远离活塞体8的一端外壁伸出第一滑动孔19至下壳体1上表面与安装盘3下表面之间,活塞杆5远离活塞体8的一端内壁设置有第二滑动孔23,扳手24滑动连接在第二滑动孔23内侧,扳手24由直杆及直杆两端的圆球组成,通过将装置本体放在车顶光滑处,活塞杆5向上移动时带动活塞体8,活塞体8将车顶、活塞体8下表面、吸附腔14之间形成负压区域从而进行固定。
32.升降组件包括螺纹环12、压板13,螺纹环12固定连接在第二台阶孔18内侧,压板13固定连接在第一台阶孔17内侧,压板13下表面与螺纹环12抵紧,螺纹环12内侧壁设置有内螺纹20,活塞杆5外壁设置有外螺纹22,外螺纹22设置在活塞杆5外壁且位于扳手24、活塞体8之间,活塞杆5与螺纹环12通过外螺纹22、内螺纹20螺纹连接,通过转动扳手24带动活塞杆5沿着螺纹环12的内螺纹20转动,形成向上或者向下的移动。
33.螺纹环12侧壁设置有防转直边25,第二台阶孔18外形与螺纹环12吻合,通过防转直边25的设置,可以避免螺纹环12在活塞杆5转动时跟随转动。
34.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圈6、第二密封圈7、三组第三密封圈9,第一密封圈6、第二密封圈7均设置在下壳体1下壁且均位于吸附腔14外侧,下壳体1下壁设置有两组沟槽15,第一密封圈6、第二密封圈7按从外到内顺序分别固定连接在两组沟槽15内侧,三组第三密封圈9分别设置在活塞体8外壁与吸附腔14内侧壁之间、活塞体8与活塞杆5之间,第一密封圈6、第二密封圈7均为矩形截面密封圈,三组第三密封圈9均为圆形截面密封圈,第一密封圈6主要起到防止外部雨水的侵入,避免形成的负压区域吸力失效,第一密封圈6、第二密封圈7采用矩形截面密封圈,接触面积大,效果好。
35.沟槽15内侧壁与下壳体1下表面之间设置有倒角16,吸盘组件产生的吸力将下壳体1吸向车顶时,会挤压第一密封圈6、第二密封圈7,设置的倒角16可以锐角剪切到第一密封圈6、第二密封圈7,提高使用寿命。
36.工作原理:先将车顶待安装区域擦拭干净,将装置本体放在车顶上,一手按在上壳
体4上表面并向车顶稍稍施力,从俯视方向逆时针扳动连接在第二滑动孔23内侧的扳手24,扳手24居中放在第二滑动孔23内侧时,两端长度小于多组支撑柱2之间的间距,每次转动时能够转动接近四分之一圈,转动扳手24的同时,活塞杆5会沿着螺纹环12的内螺纹20向上移动,带动活塞体8向上移动,活塞体8将车顶与吸附腔14内侧壁、活塞体8下表面之间吸成负压区域,产生的吸力将装置本体吸附在车顶上,此时可以通过手推动装置本体测试吸附的牢固性,当发现吸力尚不足时可以继续转动扳手24,当吸附力足够时,将扳手24从第二滑动孔23内抽向一边,通过支杆与支撑柱2搭接就可以将扳手24挡住,避免自转动,第一密封圈6、第二密封圈7采用矩形截面密封圈,接触面积大,效果好,吸盘组件产生的吸力将下壳体1吸向车顶时,会挤压第一密封圈6、第二密封圈7,设置的倒角16可以锐角剪切到第一密封圈6、第二密封圈7,提高使用寿命。
3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