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通用型双缸对置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2021-11-16 01:3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二冲程发动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通用型双缸对置发动机。


背景技术:

2.现市场使用的双缸对置发动机,在用户使用时,因汽缸内的混合气体进气不均,造成双缸燃烧不均、做功不均、耐久性能差等问题,且排气口是发动机温度最高的部位,排气口因高温容易产生变形,造成挤压拉缸等问题,使现有的双缸对置发动机无法满足更多领域和更多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通用型双缸对置发动机,能够使汽缸内的混合气体燃烧均匀,避免排气口变形,提升设备耐久性能。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通用型双缸对置发动机,包括曲轴箱、活塞和汽缸,在所述曲轴箱内设置有曲轴,所述汽缸相对设置在所述曲轴箱的两侧,在所述汽缸内设有燃烧室,所述活塞通过所述曲轴配合设置在所述燃烧室内,在所述汽缸上设有扫气口、进气口、火花塞和排气口,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阀、排气管、均气机构和搅拌部,所述进气阀通过进气管设置在所述曲轴箱的下端,所述排气管设置在所述汽缸的下端,所述排气口由所述汽缸延伸至所述排气管;
5.所述均气机构设置在所述进气管内,用于在进气时,使所述曲轴箱内的混合气体保持均匀,所述均气机构包括支撑架和阻油部,所述阻油部设置在所述支撑架内,在所述支撑架上设有进气槽;
6.所述搅拌部设置在所述曲轴的曲轴臂上,用于对所述曲轴箱内的混合气体进行搅动。
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的各侧面由顶部向外倾斜,所述进气槽均设在所述支撑架的各侧面,所述支撑架的底部与所述进气阀相连通,所述支撑架呈塔型。塔型结构使其进气均匀。
8.进一步的,所述阻油部设置在所述支撑架内的顶部,所述阻油部呈倒锥型,用于汇集混合气体内的油份。改善积油问题,提高燃烧效率。
9.进一步的,所述搅拌部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设置在所述曲轴臂的一侧,所述第二端部延伸至所述曲轴臂的另一侧。第一端部可与第二端部倾斜连接,也可平行连接,通过搅拌部的设置,使曲轴箱内的气体均匀。
10.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管包括依次设置的排气上管和排气下管,所述排气口贯穿所述排气上管,所述排气口的宽度由所述汽缸向所述排气上管逐渐扩大。相比竖直的排气口,减少了流动死角,扩大排气范围。
11.进一步的,所述排气口包括第一内壁和向所述第一内壁倾斜的第二内壁,在所述第二内壁下设置有第三内壁,所述第三内壁具有弧度,所述第一内壁均与所述第二内壁和
所述第三内壁平滑相连。
12.进一步的,在所述排气上管的入口处设置有支撑片,在所述排气下管内设置有消音部。通过支撑片对排气口的支撑,可防止因高温而变形。
13.进一步的,在所述活塞上环绕设有活塞槽,在所述活塞槽内设置有活塞环。
14.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槽设在靠近所述活塞头部的一侧,所述活塞槽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活塞槽远离所述头部的一端与所述活塞的端面相垂直,所述活塞槽的另一端由槽底至槽口向外侧倾斜,所述活塞槽与所述活塞环均呈直角梯形。活塞环的设置可减少积碳的产生。
15.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6.1、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均气机构和搅拌部的设置,使混合气体均匀的进入汽缸内,提高了发动机两缸燃烧的均匀性,解决了因两缸燃烧不均而产生的振动,阻油部的设置可改善积油问题。
17.2、由于排气口的宽度逐渐扩大,且各内壁平滑相连,使其减少了流动死角,扩大了排气范围,支撑片的设置,可防止高温状态下,排气口变形,从而避免拉缸,提高使用耐久性。
18.3、在活塞上设有梯形活塞槽,在活塞槽内设置活塞环,使活塞与燃烧室之间增大了密封性,提高了燃烧效率,减少积碳的产生。
19.4、通过均气机构、搅拌部、排气口和活塞环的设置,大大提高了发动机两缸燃烧的均匀性,从而解决因两缸燃烧不均而产生的振动,并提高了耐久性能,从而能满足更多使用环境的要求。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均气机构结构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a部细节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排气口俯视图;
25.图6是本实用新型活塞结构图。
26.图中:
27.1、进气阀;2、进气管;21、支撑架;22、进气槽;23、阻油部;3、曲轴箱;4、曲轴;41、连杆;42、曲轴臂;43、搅拌部;431、第一端部;432、第二端部;5、活塞;51、活塞槽;6、燃烧室;61、扫气口;62、进气口;7、汽缸;8、火花塞;9、排气口;91、第一内壁;92、第二内壁;93、第三内壁;94、支撑片;10、排气上管;11、排气下管;111、消音部。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29.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通用型双缸对置发动机,包括进气阀1、曲轴箱3、活塞5、连杆41、汽缸7和排气管,进气阀1通过进气管2连接在曲轴箱3的下端,汽缸7和排气管均设置有两个,两个汽缸7相对设置在曲轴箱3的两端,排气管与汽缸7的下端相连,
在排气管内设有排气口9。
30.在曲轴箱3内设置有曲轴4,活塞5和连杆41均设置有两个,两个活塞5分别通过两个连杆41相对设置在曲轴4上,在汽缸7内设扫气口61、进气口62和燃烧室6,扫气口61和进气口62均贯通燃烧室6和曲轴箱3,活塞5配合设置在燃烧室6内,在汽缸7上设置有火花塞8,火花塞8使混合气体在燃烧室6内燃烧做功,推动活塞5,通过两个活塞5往复运动,带动曲轴4转动。以上为二冲程发动机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31.在进气管2内设置有均气机构,用于在进气时,曲轴箱3内的混合气体保持均匀,均气机构包括支撑架21和阻油部23,阻油部23设置在支撑架21内,在支撑架21上设有进气槽22。
32.支撑架21的形状可为多面体或柱体,支撑架21的各侧面可向外倾斜,支撑架21的各侧面可也竖直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21为六面体,支撑架21的各侧面由顶部向外倾斜,整体呈塔型,在支撑架21的各侧面设有进气槽22,支撑架21的底面与进气阀1相贯通,使进气阀的1气体可通过进气槽22进入曲轴箱3内,在支撑架21内的顶部设置有阻油部23,阻油部23呈倒锥形,锥尖的夹角不大于90度,阻油部23使混合气体内的油分汇集,改善积油问题,提高燃烧效率。
33.在曲轴4的曲轴臂42上设置有搅拌部43,搅拌部43用于对曲轴箱3内的混合气体进行搅动,使气体均匀进入燃烧室6内,搅拌部43的第一端部431设置在曲轴臂42的一侧,搅拌部43的第二端部432延伸至曲轴臂42的另一侧,搅拌部43的形状不限,可为三角形或矩形,搅拌部的第一端部431与第二端部432可倾斜设置,也可平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搅拌部43呈弧形凸块,第一端部431设置在曲轴臂42的一侧,第二端部432倾斜延伸至曲轴臂的另一侧,其搅拌部43弧度的半径不大于r1000mm,搅拌部43第一端部431到第二端部432的垂直距离不大于500mm。
34.排气管包括依次设置的排气上管10和排气下管11,排气上管10设置在汽缸7的下端,在排气下管11内设置有消音部111,消音部111采用消音管,起到了消音的作用,排气口9设在排气上管10内,排气口9与汽缸7相贯通,排气口9包括设置在排气上管10一侧的第一内壁91与设置在排气上管10另一侧的第二内壁92和第三内壁93,第三内壁93位于第二内壁92的下方,第一内壁91均与第二内壁92和第三内壁93平滑相连。
35.第一内壁91的侧端与排气上管10的侧壁相平行,第二内壁92朝第一内壁91倾斜,第一内壁91与第二内壁92所成的夹角不大于180度,第三内壁93具有弧度,呈弧形,在排气上管10的入口处设置有支撑片94,支撑片94使排气上管10平均分为两个腔室,排气口9在排气上管10内的剖面图呈“k”字型,排气上管10底部的直径不大于φ1000mm,第三内壁93的弧度不大于r1000mm,排气口9第一内壁91与第二内壁92的相交点至排气口9底部的距离,其长度不大于500mm。
36.在活塞5上靠近活塞5头部的一侧,至少环绕设有一个活塞槽51,活塞槽51远离活塞5头部的一端与活塞5的端面相垂直,活塞槽51的另一端,由槽底向槽口逐渐向外侧倾斜,使槽底至槽口逐渐加宽,槽底的宽度小于槽口的宽度,呈直角梯形,在活塞槽51内配合设置有活塞环,活塞槽51与活塞环均呈直角梯形,活塞槽51的深度为不大于100mm。
37.本实例的工作过程:
38.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进气阀1、进气槽22进入进气管2,阻油部23防止积油产生,使积
油汇集到阻油部23,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行程运转:
39.第一冲程:活塞5自下止点向上移动,通过活塞5的移动行程,使进气口62、扫气口61和排气口9被关闭,进入汽缸7内的混合气体被压缩,此时进气口62露出,混合气体流入曲轴箱3内。
40.第二冲程:当活塞5上行至上止点时,火花塞8点燃混合气体,混合气体被点燃,推动活塞5向下做功,活塞槽51内的活塞环在受热后膨胀,使活塞环牢固配合在活塞槽51内,此时活塞5对曲轴箱内的混合气体进行预压缩,搅拌部43对预压缩的混合气体进行搅拌,使其进气均匀,排气口9露出,燃烧后的废气自排气口9排出,消音部111降低了噪音,而后扫气口61露出,使预压缩后的混合气体进入燃烧室6,驱除废气,进行换气。
4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42.通过均气机构上支撑架21的设置,保证了进气的均匀性,使发动机汽缸7内的混合气体均匀燃烧,避免因进气不均而造成的燃烧不均、做工不均,从而减少发动机的振动,提高产品耐久性能,满足更多使用环境的要求,阻油部23的设置,防止了积油的产生,提高了燃烧效率。
43.在曲轴臂42上设置的搅拌部43,使混合气体在预压缩时,对其进行搅拌,进一步保证了进气的均匀性。
44.排气口9上支撑片94的设置,对排气口9提供了支撑,防止发动机在高温状态下汽缸7排气口产生变形,排气口9自内向外逐渐扩大,便于废气的排放,且第一内壁91与第二内壁92、第三内壁93平滑连接,减少了流动死角,提高排气效率。
45.在活塞5上设有的梯形活塞槽51和活塞环,更好的提高燃烧效率,减少积碳的产生,避免因积碳造成的活塞和活塞环抱死,提高产品耐久性能。
46.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