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隔热凉感双效纤维及隔热凉感双效织物的制作方法

2021-11-15 18:1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隔热凉感双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凉感双效纤维包括:一隔热部,形成所述隔热部的材料中包含一第一基材和分散于所述第一基材中的一近红外光反射材料,所述近红外光反射材料是选自铁、钴、铬、铜、镍、铋及其合金;以及一凉感部,所述凉感部包覆所述隔热部,形成所述凉感部的材料中包含一第二基材和分散于所述第二基材中的一凉感材料,所述凉感材料是包含钙、镁、钠和铝中至少一种金属的硅酸盐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凉感双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部以一内芯的形式存在,所述凉感部以一外鞘的形式存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凉感双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部与所述凉感部的重量比为3:7至7: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凉感双效纤维,其特征在于,以所述隔热部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近红外光反射材料的存在量为0.5重量百分比至5重量百分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凉感双效纤维,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凉感部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凉感材料的存在量为0.5重量百分比至5重量百分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凉感双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红外光反射材料以粒子的形式分散于所述第一基材中,且所述近红外光反射材料为平均粒径介于100纳米至1500纳米之间的纳米粒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凉感双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凉感材料以粒子的形式分散于所述第二基材中,且所述凉感材料为平均粒径介于100纳米至1500纳米之间的纳米粒子。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凉感双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材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或其组合物;所述第二基材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或其组合物;所述第一基材与所述第二基材相同或不同。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凉感双效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部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凉感部被覆在多个所述隔热部的外侧。10.一种隔热凉感双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凉感双效织物是由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热凉感双效纤维所织造而成,其中,所述隔热凉感双效织物传递的热通量为大于或等于0.145w/cm2,所述隔热凉感双效织物的近红外光反射率为大于或等于58%。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隔热凉感双效纤维及隔热凉感双效织物。隔热凉感双效纤维包括一隔热部以及包覆隔热部的一凉感部。形成隔热部的材料中包含一第一基材和分散于第一基材中的一近红外光反射材料,近红外光反射材料是选自铁、钴、铬、铜、镍、铋及其合金。形成凉感部的材料中包含一第二基材和分散于第二基材中的一凉感材料,凉感材料是包含钙、镁、钠和铝中至少一种金属的硅酸盐类。隔热凉感双效织物是由隔热凉感双效纤维所织造而成,隔热凉感双效织物传递的热通量为大于或等于0.145W/cm2,隔热凉感双效织物的近红外光反射率为大于或等于58%。效织物的近红外光反射率为大于或等于58%。效织物的近红外光反射率为大于或等于58%。


技术研发人员:廖德超 徐森煌 方钧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亚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22
技术公布日:2021/11/14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