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注塑模具齿条斜顶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1-11-15 17:4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模具斜顶机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齿条斜顶机构。


背景技术:

2.目前,由于受到某些产品的限制,在模具脱模时,使斜顶杆的脱模距离与角度都需要非常大;传统的斜顶杆理论上角度不超过13
°
,超过13
°
以上的需要增加斜顶辅助杆。在有斜顶辅助杆的情况下,极限情况下也不能超过20度,斜顶辅助杆占用模具空间较多,并且模具在量产时很容易损坏、斜顶杆断掉、顶出不顺畅、异响,严重影响批量生产甚至无法量产,而且维护起来所需要的时间会比较长,耽误产品量产。
3.例如,中国专利文献中,专利号cn2014205847490于2015年4月1日授权公告的实用新型专利,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具有斜顶机构的模具,包括上模板、下模板、位于所述下模板下方的顶板、位于所述顶板下方的底板,所述的顶板上设有斜顶座,所述的斜顶座上滑设有滑动导板,所述的滑动导板上设有斜顶杆,所述的斜顶杆斜向上穿入所述的下模板内,斜顶杆的上端设有斜顶块,所述的滑动导板上设有一辅助杆,所述辅助杆与所述的斜顶杆平行,所述的辅助杆斜向上穿入所述的下模板内,所述的辅助杆斜向下穿入所述的底板内。
4.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斜顶及其组件的占用空间较大,维护起来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齿条斜顶机构,能够提高斜顶顶出的稳定性,方便斜顶机构的推出,提高斜顶机构的顶出效率。
6.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注塑模具齿条斜顶机构,其特征是,包括固定设置的导向块,还包括呈相交状态设置的斜顶杆和直顶杆,斜顶杆和直顶杆上设有配合纹路;导向块内设有配合斜顶杆和直顶杆的滑行通道,斜顶杆上设有斜顶头,所述斜顶头内部设有压缩弹簧,斜顶头和斜顶杆滑动连接,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斜顶头和斜顶杆上行,斜顶头内部和斜顶杆的侧面设有配合的卡齿结构。
8.本技术通过直顶杆的升降完成斜顶杆的升降控制,通过斜顶头和斜顶杆之间压缩弹簧的设置,能够实现斜顶头的升降控制,在斜顶顶出到模具时,卡齿结构配合会发生抖动,从而能够提高斜顶顶出效率,直顶杆和斜顶杆彼此限位,能够提高斜顶顶出的稳定性,顶出效率高。
9.作为优选,配合纹路采用垂直于直顶杆的轴线设置的齿纹。通过齿纹实现直顶杆和斜顶杆的啮合同步传动,斜顶杆的顶出稳定。
10.作为优选,滑行通道包括配合配合斜顶杆的第一通道和配合直顶杆的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相交连通,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端部分别设有过渡圆弧。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实现对斜顶杆和直顶杆的限位,保证斜顶杆和直顶杆升降的稳定性;通过过渡圆弧方便直顶杆和斜顶杆在滑行通道内的滑动,提高滑动稳定性。
11.作为优选,斜顶机构还包括与导向块相对固定设置的限位块,配合纹路包括直顶杆上段的螺纹和斜顶杆上的斜齿,直顶杆的下段设有传动螺纹,限位块内设有配合传动螺纹的传动孔。通过螺纹驱动斜齿,既能起到如齿条般的稳定传动效果,同时能够通过传动螺纹的设置实现直顶杆的升降转动,从而在直顶杆升降的同时还能通过螺纹进一步驱动顶杆伸出,从而提高斜顶的顶出效率, 相比齿条结构能够减小直顶杆实际需要的长度,从而减小直顶杆占用的空间,提高在径向的稳定性。
12.作为优选,直顶杆的下端伸出到限位块的下端的外部。直顶杆在限位块下端能够直接驱动,顶出方便。
13.作为优选,斜顶杆设有两根,两根斜顶杆上下间隙设置,两根斜顶杆设置于直顶杆的同侧,两根斜顶杆上的斜齿平行设置;两根斜顶杆的两端分别一体连接,位于下侧的斜顶杆的斜齿高度大于位于上侧的斜顶杆的斜齿高度。通过两根斜顶杆的并排平行设置,能够形成双重锁定,从而提高斜顶杆和直顶杆配合的稳定性;由于位于下侧的斜顶杆的高度较大,下侧斜顶杆和直顶杆的配合更加紧密,传动更加可靠,在直顶杆螺旋升降时,下侧斜顶杆先于上侧斜顶杆作出反馈,会挤压两根斜顶杆之间的间隙,从而使两个斜顶杆之间形成内弯的弧度,从而更加方便斜顶杆在滑动通道内的滑动,提高斜顶顶出时的效率和稳定性。
14.作为优选,两根斜顶杆上的斜齿的高度差在0.1到2毫米之间。保证两个斜顶杆同步传动的稳定性的同时,确保两个斜顶杆具有一定的差动余量。
15.作为优选,直顶杆上设有外凸设置的连接环,传动螺纹设置在连接环的壁面上,传动孔内设有配合传动螺纹的配合螺纹,传动孔的上端设有封环,封环的内径和直顶杆的外径配合。通过传动环设置传动螺纹,既能保证直顶杆的螺旋升降作用,又能防止设有螺纹的直顶杆和传动孔发生干涉,保证直顶杆运动的可靠性;封环形成限位,防止直顶杆运动过量,保证斜顶机构的可靠性。
16.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能够提高斜顶顶出效率,直顶杆和斜顶杆彼此限位,能够提高斜顶顶出的稳定性,顶出效率高;斜顶运动的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17.图1是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实施例1在斜顶顶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实施例1中导向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发明中斜顶头和斜顶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导向块1
ꢀꢀ
斜顶杆2
ꢀꢀ
直顶杆3
ꢀꢀ
齿纹4
ꢀꢀ
第一通道5
ꢀꢀ
第二通道6
ꢀꢀ
斜顶头7
ꢀꢀ
压缩弹簧8
ꢀꢀ
卡齿结构9
ꢀꢀ
凸台10
ꢀꢀ
斜顶孔11
ꢀꢀ
安装段12
ꢀꢀ
台阶部13
ꢀꢀ
螺纹段14
ꢀꢀ
卡环15
ꢀꢀ
限位块16
ꢀꢀ
斜齿17
ꢀꢀ
传动螺纹18
ꢀꢀ
连接环19
ꢀꢀ
传动孔20
ꢀꢀ
配合螺纹21
ꢀꢀ
封环22
ꢀꢀ
间隙23。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25.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注塑模具齿条斜顶机构,其特征是,包括固定设置的导向块1,还包括呈相交状态设置的斜顶杆2和直顶杆3,斜顶杆2和直顶杆3上设有配合纹路;配合纹路采用垂直于直顶杆3的轴线设置的齿纹4。导向块1内设有配合斜顶杆2和直顶杆3的滑行通道,滑行通道包括配合配合斜顶杆2的第一通道5和配合直顶杆3的第二通道6,第一通道5和第二通道6相交连通,第一通道5和第二通道6的端部分别设有过渡圆弧。从图3中可知第一通道5和第二通道6的横截面均为长方体,因此斜顶杆2和直顶杆3均为配合的长条形结构,实际斜顶杆2和直顶杆3的横截面还可以设置为扇形、半圆形或其他形状,只需保留齿纹4所在平面即可,本技术不再展开赘述。斜顶杆2上端设有斜顶头7,所述斜顶头7内部设有压缩弹簧8,斜顶头7和斜顶杆2滑动连接,压缩弹簧8的两端分别抵接斜顶头7和斜顶杆2上行,斜顶头7内部和斜顶杆2的侧面设有配合的卡齿结构9。斜顶头7和斜顶杆2上均设有凸台10用于固定限位压缩弹簧8。斜顶头7内设有配合斜顶杆2的斜顶孔11,斜顶杆2包括在斜顶孔11上端设置的安装段12,凸台10设置在安装段12上,斜顶杆2还包括和安装段12螺纹连接的台阶部13,台阶部13为圆柱形。斜顶孔11的下端设有螺纹段14,通过螺纹段14螺纹连接一卡环15,卡环15用于限位安装段12和台阶部13连接的端面,在组装时,先预装压缩弹簧8和安装段12到斜顶孔11内,之后螺纹拧进卡环15,再螺纹连接斜顶杆2和安装段12,即可完成斜顶头7和斜顶杆2的组装。从附图4中可以看出,斜顶孔11内设置了四段卡齿,安装段12的上端设有一圈内凹的卡槽,安装段12和斜顶孔11间隙23配合,从而能够实现卡齿和卡槽的跳动配合。
26.本技术通过直顶杆3的升降完成斜顶杆2的升降控制,通过斜顶头7和斜顶杆2之间压缩弹簧8的设置,能够实现斜顶头7的升降控制,在斜顶顶出到模具时,卡齿结构9配合会发生抖动,从而能够提高斜顶顶出效率,直顶杆3和斜顶杆2彼此限位,能够提高斜顶顶出的稳定性,顶出效率高。
27.实施例2,一种注塑模具齿条斜顶机构,如图5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斜顶机构还包括与导向块1相对固定设置的限位块16,直顶杆3的形状为圆柱形,斜顶杆2采用横截面形状为长方形的长条形结构。在导向块1内也需要根据直顶杆3和斜顶杆2的形状进行适应性设计。配合纹路包括直顶杆3上段的螺纹和斜顶杆2上的斜齿17,直顶杆3的下段设有传动螺纹18,直顶杆3上设有外凸设置的连接环19,传动螺纹18设置在连接环19的壁面上,连接环19的上部即为直顶杆3的上段。限位块16内设有配合传动螺纹18的传动孔20。传动孔20内设有配合传动螺纹18的配合螺纹21,传动孔20的上端设有封环22,传动孔20的下端也设有封环22,封环22的内径和直顶杆3的直径配合。滑块的下端伸出到限位块16的下端的外部。
28.通过螺纹驱动斜齿17,既能起到如齿条般的稳定传动效果,同时能够通过传动螺纹18的设置实现直顶杆3的升降转动,从而在直顶杆3升降的同时还能通过螺纹进一步驱动顶杆伸出,从而提高斜顶的顶出效率, 相比齿条结构能够减小直顶杆3实际需要的长度,从而减小直顶杆3占用的空间,提高在径向的稳定性。
29.实施例3,一种注塑模具齿条斜顶机构,如图6所示,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斜顶杆2设有两根,两根斜顶杆2上下间隙23设置,即两个斜顶杆2之间设有间隙23。两根斜顶
杆2设置于直顶杆3的同侧,两根斜顶杆2上的斜齿17平行设置;两根斜顶杆2的两端分别一体连接,位于下侧的斜顶杆2的斜齿17高度大于位于上侧的斜顶杆2的斜齿17高度;两根斜顶杆2上的斜齿17的高度差采用1毫米。
30.通过两根斜顶杆2的并排平行设置,能够形成双重锁定,从而提高斜顶杆2和直顶杆3配合的稳定性;由于位于下侧的斜顶杆2的高度较大,下侧斜顶杆2和直顶杆3的配合更加紧密,传动更加可靠,在直顶杆3螺旋升降时,下侧斜顶杆2先于上侧斜顶杆2作出反馈,会挤压两根斜顶杆2之间的间隙23,从而使两个斜顶杆2之间形成内弯的弧度,从而更加方便斜顶杆2在滑动通道内的滑动,提高斜顶顶出时的效率和稳定性。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