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无外置泵的砂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15 17:4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砂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外置泵的砂磨装置。


背景技术:

2.砂磨机可以对不同黏度的混合液体进行搅拌、分散、熔接、乳化,被广泛应用于涂料、油漆、橡胶、陶瓷、矿石、煤粉、金属粉末、硬质合金、磁性材料等工业领域。砂磨机是利用研磨介质之间的挤压力和剪切力来完成研磨过程的,具有结构简单、启动平稳、操作简单等优点。
3.现有的砂磨机在使用时,需要使用外置循环泵向砂磨机的内部循环输送密封液或冷却液,以对砂磨机进行密封或冷却,也需要使用循环泵或蠕动泵以对研磨物料进行循环,以增加对物料的研磨效率,提高砂磨机的研磨精度,但是砂磨机采用两个循环泵不仅增加了设备成本,也易对研磨物料造成污染,因此亟需一种无外置泵的砂磨装置。
4.目前,针对现有技术中需要外接两个循环泵以对密封液和研磨物料进行循环导致增加设备成本以及易对研磨物料造成污染的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无外置泵的砂磨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外接两个循环泵以对密封液和研磨物料进行循环导致增加设备成本以及易对研磨物料造成污染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外置泵的砂磨装置,包括:
7.筒单元;
8.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设置于所述筒单元的侧部,且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位于所述筒单元的内部;
9.研磨单元,所述研磨单元设置于所述筒单元的内部,并套设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研磨单元包括;
10.第一底座元件,所述第一底座元件设置于所述筒单元的第一端,并套设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
11.第一循环元件,所述第一循环元件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元件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一底座元件的第二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循环元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底座元件的第一端密封连接,且所述第一循环元件套设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
12.第二底座元件,所述第二底座元件设置于所述筒单元的内部,所述第二底座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底座元件的第二端配合连接,且所述第二底座元件的第一端套设所述第一循环元件的第二端;
13.第二循环元件,所述第二循环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底座元件的内部,并套设所述第一循环元件的第二端;
14.研磨元件,所述研磨元件设置于所述筒单元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二循环元件的第
二端配合连接,且套设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研磨元件用于对所述筒单元内部的物料进行研磨;
15.第一盛放单元,所述第一盛放单元设置于所述筒单元的外部,并与所述第一底座元件连通,用于在所述第一循环元件的作用下,向所述第一底座元件提供液体以及回收所述第一底座元件内的液体,以实现液体循环;
16.第二盛放单元,所述第二盛放单元设置于所述筒单元的外部,并分别与所述第二底座元件、所述筒单元连通,用于在所述第二循环元件的作用下,使物料依次通过所述筒单元、所述第二底座元件进入到所述第二盛放单元。
17.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砂磨装置中,所述第一底座元件包括:
18.循环槽,所述循环槽开设于所述第一底座元件的第一端;
19.进液孔,所述进液孔开设于所述第一底座元件的第一端的侧壁,并连通所述循环槽,且与所述第一盛放单元的出液端连通;
20.出液孔,所述出液孔开设于所述第一底座元件的第一端的侧壁,位于所述进液孔的一侧,并连通所述循环槽,且与所述第一盛放单元的进液端连通。
21.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砂磨装置中,所述第一底座元件还包括:
22.导流槽,所述导流槽沿所述第一底座元件的周向开设于所述循环槽的第一端,且分别连通所述进液孔和所述出液孔,用于将所述循环槽内的液体输送到出液孔。
23.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砂磨装置中,所述第一循环元件包括:
24.旋转柱,所述旋转柱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元件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一底座元件的第二端密封连接,且套设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
25.第一导流片,所述第一导流片套设于所述旋转柱的第一端,用于对所述第一底座元件内的液体进行引导以使液体进入到所述第一盛放单元的内部;
26.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设置于所述旋转柱的第二端,并套设于所述第二循环元件的内部。
27.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砂磨装置中,所述第二底座元件包括:
28.出料槽,所述出料槽开设于所述第二底座元件的第一端;
29.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开设于所述第二底座元件的第一端,并位于所述出料槽远离所述第二底座元件的第一端的一侧;
30.出料孔,所述出料孔开设于所述第二底座元件的第一端侧壁,并分别连通所述出料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以及所述第二盛放单元的进料端。
31.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砂磨装置中,所述第二循环元件包括:
32.基座,所述基座套设于所述第一循环元件的第二端;
33.第二导流片,所述第二导流片的第一端与所述基座的第二端固定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二底座元件内的研磨物料进行引导以使研磨物料进入到所述第二盛放单元的内部;
34.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导流片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研磨元件连接。
35.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砂磨装置中,所述第二底座元件还包括:
36.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开设于所述第二底座元件的第二端;
37.所述研磨单元还包括:
38.封闭元件,所述封闭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内部,并套设于所述第二循环元件。
39.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砂磨装置中,所述研磨元件包括:
40.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研磨元件的靠近所述第二循环元件的一端,并套设于所述封闭元件的内部。
41.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砂磨装置中,所述第一底座元件还包括:
42.连接槽,所述连接槽沿所述第一底座元件的周向开设于所述第一底座元件的第二端;
43.所述第二底座元件还包括:
44.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同轴设置于所述第二底座元件的第一端,并与所述连接槽相配合布置。
45.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砂磨装置中,所述研磨单元还包括:
46.两密封元件,两所述密封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元件的内部和所述第二底座元件的内部,并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循环元件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循环元件的第二端。
47.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48.(1)本发明的砂磨装置,通过将第一循环元件设置于第一底座元件的内部,并使第一盛放单元的出液端与进液孔连通,第一盛放单元的进液端与出液孔连通,以使第一盛放单元内的液体进入到第一底座元件内,然后驱动单元带动第一循环元件进行转动,以将第一底座元件内部的液体输送到出液孔的内部,继而第一底座元件内部的液体能够通过出液孔进入到第一盛放单元的内部,实现对第一盛放单元内部液体的自动循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使用循环泵才能够对第一盛放单元内部的液体进行循环的问题;
49.(2)通过将第二循环元件设置于第二底座元件的内部,旋转第二循环元件,能够在第二底座元件内形成负压环境,以使筒单元内的物料进入到第二底座元件内,同时第二循环元件转动,能够将第二底座元件内的物料通过出料孔循环到第二盛放单元的内部,从而实现对物料的自动循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使用循环泵才能够对筒单元内的物料进行循环的问题;
50.(3)通过将第一底座元件和第二底座元件进行连通,从而能够通过第一盛放单元向筒单元的内部添加其他物料,解决了现有的砂磨机不便于在研磨过程中添加物料的问题;
51.(4)本发明的砂磨装置,结构合理、操作简单、设备更加简洁,实现了对物料的无泵循环,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52.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无外置泵的砂磨装置的侧视图;
53.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无外置泵的砂磨装置中研磨单元的剖面图;
54.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无外置泵的砂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55.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无外置泵的砂磨装置中驱动单元和研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56.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无外置泵的砂磨装置中研磨单元的纵剖面图;
57.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无外置泵的砂磨装置中研磨单元的爆炸图;
58.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无外置泵的砂磨装置中第一底座元件的横剖面图;
59.图8为本发明的一种无外置泵的砂磨装置中第一底座元件的纵剖面图;
60.图9为本发明的一种无外置泵的砂磨装置中第一循环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61.图10为本发明的一种无外置泵的砂磨装置中第二研磨机构的纵剖面图;
62.图11为本发明的一种无外置泵的砂磨装置中第二循环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63.图12为本发明的一种无外置泵的砂磨装置中研磨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64.其中,各附图标记为:
65.100、筒单元;
66.200、驱动单元;
67.300、研磨单元;310、第一底座元件;311、循环槽;312、进液孔;313、出液孔;314、导流槽;315、连接槽;320、第一循环元件;321、旋转柱;322、第一导流片;323、连接柱;330、第二底座元件;331、出料槽;332、第一安装槽;333、出料孔;334、第二安装槽;335、第二连接件;340、第二循环元件;341、基座;342、第二导流片;343、连接座;350、研磨元件;351、第一连接件;360、封闭元件;370、密封元件;
68.400、第一盛放单元;
69.500、第二盛放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70.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垂直的”、“水平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71.本发明的一种无外置泵的砂磨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筒单元100、驱动单元200、研磨单元300、第一盛放单元400和第二盛放单元500。
72.其中,驱动单元200设置于筒单元100的侧部,驱动单元200的输出端位于筒单元100的内部;研磨单元300设置于筒单元100的内部,并套设驱动单元200的输出端,用于对筒单元100内部的物料进行循环研磨以及循环自身内部存储的液体;第一盛放单元400设置于筒单元100的外部,并与研磨单元300连通,用于在第一循环元件320的作用下,向第一底座元件310提供液体以及回收第一底座元件310内的液体,以实现液体循环;第二盛放单元500设置于筒单元100的外部,并分别与研磨单元300和筒单元100连通,用于在第二循环元件
340的作用下,使物料依次通过筒单元 100、第二底座元件330进入到第二盛放单元500,继而实现物料循环。
73.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筒单元100为研磨筒。
74.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单元200为驱动电机。
7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单元200还与操作单元通信连接,从而方便对驱动单元200进行智能控制。
76.其中,操作单元包括但不限于可编程控制器。
77.如图2、4~6所示,研磨单元300包括第一底座元件310、第一循环元件320、第二底座元件330、第二循环元件340以及研磨元件350。
78.第一底座元件310设置于筒单元100的第一端的内部,并套设驱动单元200的输出端,第一底座元件310的内部用于放置冷却液以对研磨单元300进行降温;第一循环元件320的第一端同轴设置于第一底座元件310的第一端的内部,并与第一底座元件310的第一端密封连接,第一循环元件 320的第二端与第一底座元件310的第二端密封连接,且第一循环元件320套设驱动单元200的输出端,第一循环元件320用于在驱动单元200的驱动下转动时,以使第一底座元件310的内部的液体形成涡流,继而使液体流出第一底座元件310;第二底座元件330设置于筒单元100的内部,第二底座元件330的第一端与第一底座元件310的第二端配合连接,且第二底座元件330的第一端套设第一循环元件320的第二端,其中,第一循环元件320的第二端伸入第二底座元件330的第一端的内部,第二底座元件330用于与第一底座元件310进行连接,并获取筒单元100内的研磨物料,以及将物料循环到外部;第二循环元件340设置于第二底座元件330的内部,且套设第一循环元件 320的第二端,第二循环元件340用于在自身转动的情况下,使第二底座元件330内部的物料形成涡流,继而使物料从第二底座元件330的内部流入第二盛放单元500的内部;研磨元件350设置于筒单元100的内部,并与第二循环元件340的第二端配合连接,且套设于驱动单元200的输出端,研磨元件350用于对筒单元100内部的物料进行搅拌,以使筒单元100内部的物料符合研磨要求。
79.其中,第一底座元件310和第二底座元件330均呈环形,且均由不锈钢制成。
80.其中,第一底座元件310固定设置于筒单元100的第一端的内部,如通过若干螺钉固定于筒单元100的第一端的内部。
81.具体地,在对第一底座元件310和第一循环元件320的连接处进行密封的情况下,第一盛放单元400内部的液体流向第一底座元件310的内部,第一循环元件320转动能够使第一底座元件310 的内部的液体形成涡流,继而第一底座元件310内部的液体能够流动到第一底座元件310的外部,并循环到第一盛放单元400的内部。
82.其中,研磨元件350可以与第二循环元件340固定连接,也可以与第二循环元件340可拆卸连接。
83.如图7所示,第一底座元件310包括循环槽311、进液孔312以及出液孔313。
84.其中,循环槽311开设于第一底座元件310的第一端;进液孔312开设于第一底座元件310 的第一端的侧壁,并连通循环槽311,且与第一盛放单元400的出液端连通,第一盛放单元400的液体通过进液孔312进入到循环槽311的内部;出液孔313开设于第一底座元件310的第一端的侧壁,位于进液孔312的一侧,并连通循环槽311,且与第一盛放单元400的进液端连通,循环槽311 的液体能够在第一循环元件320的作用下通过出液孔313进入到第一
盛放单元400的内部。
85.其中,在对循环槽311与驱动单元200的输出端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密封的情况下,循环槽311 的内部可以放置冷却液以对第一底座元件310进行冷却,避免第一底座元件310的温度过高,对物料造成损坏。
86.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进液孔312和出液孔313与外部的管道进行连接,进液孔 312的内部和出液孔313的内部均设置有连接元件,其中,连接元件包括但不限于内螺纹。
8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进液孔312和出液孔313可以平行于第一底座元件310的轴向开设,也可以倾斜于第一底座元件310的轴向开设。
88.具体地,在第一盛放单元400向进液孔312输送液体的情况下,液体进入到循环槽311,第一循环元件320转动使循环槽311的液体转动以形成涡流,从而循环槽311的液体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而进入到出液孔313的内部,继而进入液体循环到第一盛放单元400的进液端,并进入到第一盛放单元400的内部,实现对液体的自动循环,解决了现有的砂磨机需要使用循环泵才能够对第一盛放单元400内部的液体进行循环的问题。
89.如图8所示,第一底座元件310还包括导流槽314,导流槽314沿第一底座元件310的周向开设于循环槽311的第一端,且分别连通进液孔312和出液孔313,导流槽314用于便于使循环槽311 内部的液体循环到出液孔313内,并便于获取进液孔312输送的液体。
90.其中,导流槽314的横截面的直径大于循环槽311的横截面的直径。
91.第一底座元件310还包括若干限位槽,若干限位槽沿循环槽311的延伸方向开设于循环槽311 的侧壁,每一限位槽对应连通进液孔312或出液孔313,若干限位槽用于使液体流动到限位槽的情况下,降低液体的流动速度,并改变液体的流动方向,以便于液体进入到出液孔313的内部。
92.如图9所示,第一循环元件320包括旋转柱321、第一导流片322以及连接柱323。
93.其中,旋转柱321设置于第一底座元件310的内部,并与第一底座元件310的第二端密封连接,且套设驱动单元200的输出端,第一导流片322套设旋转柱321的第一端,连接柱323设置于旋转柱321的第二端,并套设于第二循环元件340的内部。
94.其中,旋转柱321用于在驱动单元200的输出端的带动下进行转动,继而带动第一导流片322 进行旋转。
95.具体地,第一导流片322位于循环槽311的内部,用于对第一底座元件310内部的液体进行导流,以使第一底座元件310内部的液体形成涡流,继而使第一底座元件310内部的液体流动到出液孔313内,继而流入到第一盛放单元400的内部。
96.其中,第一导流片322的横截面可以为多边形、圆形以及圆形和多边形的组合图形等形状。
97.可选地,第一导流片322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如第一导流片322的横截面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98.其中,连接柱323位于第一底座元件310的外部,用于连接其他部件。
99.如图10所示,第二底座元件330包括第一安装槽332、出料槽331以及出料孔333。
100.其中,出料槽331开设于第二底座元件330的第一端,以便于第二底座元件330内部的物料流出到第二底座元件330的外部;第一安装槽332开设于第二底座元件330的第一端,
并位于出料槽 331远离第二底座元件330的第一端的一侧,第一安装槽332用于盛放物料并将物料循环到第二盛放单元500;出料孔333开设于第二底座元件330的第一端侧壁,并分别连通出料槽331、第一安装槽332以及第二盛放单元500的进料端,用于获取第一安装槽332内部的物料,并将第一安装槽 332内部的物料输送到第二盛放单元500的内部。
101.其中,出料孔333用于将第一安装槽332内的物料循环到第二盛放单元500的内部。
102.具体地,出料孔333的第一端分别与出料槽331和第一安装槽332连通,出料孔333的第二端与第二盛放单元500的进料端连通。
103.优选地,出料槽331的横截面的直径大于第一安装槽332的横截面的直径。
104.其中,出料孔333可以平行于第二底座元件330的轴向布置,也可以倾斜于第二底座元件330 的轴向布置。
105.其中,出料槽331能够获取筒单元100内部的物料,并能够将获取的物料输送到出料孔333 内,继而物料通过出料孔333流动第二盛放单元500的内部。
106.具体地,在研磨单元300转动对筒单元100内部的物料进行研磨的情况下,第二循环元件340 转动能够在第一安装槽332内形成负压环境,继而研磨物料能够进入到第一安装槽332内,第二循环元件340带动第一安装槽332内的物料进行转动,继而第一安装槽332内的物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转动并进入到出料孔333,然后进入到第二盛放单元500,由于第二盛放单元500的出料端与筒单元100连通,所以第二盛放单元500内的物料又能够循环到筒单元100的内部,从而实现对研磨物料的自动循环,解决了现有的研磨装置需要使用循环泵才能够对研磨物料进行自动循环的问题。
107.如图11所示,第二循环元件340包括基座341、第二导流片342以及连接座343。
108.基座341套设于第一循环元件320的第二端;第二导流片342的第一端与基座341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且位于第一安装槽332的内部,用于对第一安装槽332内的物料进行搅拌,以使第一安装槽332内的物料流动,继而使物料通过出料孔333循环到第二盛放单元500;连接座343的第一端与第二导流片342的第二端固定连接,连接座343用于连接其他部件。
109.其中,基座341能够随连接柱323进行转动,继而带动第二导流片342和连接座343进行转动,以使第二导流片342带动第一安装槽332内的物料形成涡流,继而使第一安装槽332内的物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进入到出料槽331的内部以及出料孔333的内部。
110.优选地,基座341的高度小于出料槽331的高度,以便于物料进入到出料槽331,继而进入到出料孔333内。
111.优选地,基座341和第二导流片342的高度小于第一安装槽332的高度。
112.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第二底座元件330还包括第二安装槽334,第二安装槽334开设于第二底座元件330的第二端,并位于第一安装槽332远离出料槽331的一侧。
113.如图5所示,研磨单元300还包括封闭元件360,封闭元件360位于第二安装槽334,并套设于连接座343的第二端,封闭元件360用于封闭第二底座元件330,避免筒单元100内部的物料大量进入到第二底座元件330的内部。
114.其中,封闭元件360整体呈环状。
11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封闭元件360的内周壁与连接柱323的外周壁之间预留有缝隙,以使筒单元100内的物料能够进入到第二安装槽334内。
116.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封闭元件360的外周壁与第二安装槽334的内侧壁之间预留有缝隙,以使筒单元100内的物料能够进入到第二安装槽334内。
11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封闭元件360的上端开设有若干通孔,以便于筒单元100内的物料进入第二安装槽334内。
118.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研磨元件350包括第一连接件351,第一连接件351 设置于研磨元件350的靠近第二循环元件340的一端,并套设于封闭元件360的内部,研磨元件 350用于通过第一连接件351与封闭元件360进行连接。
119.可选地,在第一连接件351套设于封闭元件360的内部的情况下,第一连接件351与连接柱 323相抵接,避免物料进入封闭元件360和连接柱323之间。
120.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底座元件310还包括连接槽315,连接槽315沿第一底座元件310的周向开设于循环槽311的第二端,连接槽315用于便于第一底座元件310与第二底座元件330进行配合连接。
121.如图10所示,第二底座元件330还包括第二连接件335,第二连接件335同轴设置于第二底座元件330的第一端,并与连接槽315相配合布置,第二连接件335用于配合连接槽315使第二底座元件330与第一底座元件310配合连接。
122.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6所示,研磨单元300还包括密封元件370,两密封元件370 分别设置于第一底座元件310的内部和第二底座元件330的内部,并分别套设于第一循环元件320 的第一端和第一循环元件320的第二端。
123.密封元件370用于对第一底座元件310和第一循环元件320的第一端的连接处、第二底座元件 330和第一循环元件320的第二端的连接处进行密封。
124.其中,密封元件370包括但不限于机械密封。
12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盛放单元400包括安装支架,安装支架位于筒单元100的外侧,并与第一盛放单元400的下端连接,用于便于安装第一盛放单元400,避免第一盛放单元400无处固定。
126.本发明的无外置泵的砂磨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在第一盛放单元400向第一底座元件310的内部添加液体的情况下,驱动单元200带动第一循环元件320进行旋转,第一循环元件320带动循环槽 311内的液体进行转动,从而液体能够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进入出液孔313,继而进入到第一盛放单元400,以实现对第一盛放单元400内部的液体的自动循环。
127.在驱动单元200带动第二循环元件340进行转动的情况下,第二循环元件340转动使第一安装槽332的内部形成负压环境,从而筒单元100内部的物料受到吸引进入到第一安装槽332,继而第二循环元件340转动以带动第一安装槽332内的物料进入到出料孔333,最后进入到第二盛放单元 500的内部,又因第二盛放单元500与筒单元100连通,从而第二盛放单元500内的物料能够再次进入到筒单元100内,实现了对筒单元100内部的物料的自动循环。
128.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129.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
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