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可收缩式喷洒管路结构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2021-11-15 17:5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喷洒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可收缩式喷洒管路结构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2.传统的喷洒车用喷洒管路其宽度及高度大多是固定不动的,不能根据喷洒车状态、路面情况及喷洒速度的要求进行调节,而目前喷洒车既对工作状态下喷洒宽度、喷洒速度和操作工况适应性有较高的要求,又对非工作状态下车辆行驶动力性和通过性有相应的要求,现有喷洒管路结构无法适应这一矛盾。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工作状态下展开,可以根据喷洒车所需的离地高度调节喷嘴高度;非工作状态下收缩,不影响车辆通过性的一种新型可收缩式喷洒管路结构及其应用。
4.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5.一种新型可收缩式喷洒管路结构,其包括中间主支架、左喷洒臂架、右喷洒臂架、中间喷洒管路、左喷洒管路及右喷洒管路,所述左喷洒臂架铰装于中间主支架的左侧,右喷洒臂架铰装于中间主支架的右侧,左喷洒臂架及右喷洒臂架分别由安装于中间主支架底部的左喷洒臂架液压缸及右喷洒臂架液压缸驱动在水平面内旋转,所述左喷洒管路铰装于左喷洒臂架的下方并由左喷洒管路液压缸驱动在竖直平面内旋转,右喷洒管路铰装于右喷洒臂架的下方并由右喷洒管路液压缸驱动在竖直平面内旋转,中间喷洒管路铰装于中间主支架的下方并由中间喷洒管路液压缸驱动在竖直平面内旋转,所述中间喷洒管路、左喷洒管路及右喷洒管路上分别固定安装有多个喷嘴。
6.进一步,左喷洒臂架、右喷洒臂架及中间主支架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多个喷洒管路连接支座,每个所述喷洒管路连接支座上铰装有喷洒管路连接杆,中间喷洒管路连接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抱箍,中间喷洒管路固定安装于多个抱箍内,左、右喷洒管路与多个喷洒管路连接杆之间通过销轴铰接。
7.进一步,左喷洒管路液压缸铰装在左喷洒臂架底部,左喷洒管路液压缸活塞杆端部与其中一个左喷洒管路连接杆铰接,右喷洒管路液压缸铰装在右喷洒臂架底部,右喷洒管路液压缸活塞杆端部与其中一个右喷洒管路连接杆铰接,中间喷洒管路液压缸铰装在中间主支架底部,中间喷洒管路液压缸活塞杆端部与中间喷洒管路铰接。
8.优化的,左喷洒臂架上固定安装有左固定输水管,右喷洒臂架上固定安装有右固定输水管,所述左固定输水管与左喷洒管路之间通过软管连接,右固定输水管与右喷洒管路之间通过软管连接。
9.进一步,喷洒管路结构设有起始位置检测装置及终止位置检测装置,所述起始位置检测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相对固定部件上的初始感应片支架、固定安装在相对旋转部件
上的初始光电开关支架、固定安装在初始感应片支架上的初始感应片、固定安装在初始光电开关支架上的初始光电开关,所述终止位置检测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相对固定部件上的终止感应片支架、固定安装在相对旋转部件上的终止光电开关支架、固定安装在终止感应片支架上的终止感应片及固定安装在终止光电开关支架上的终止光电开关。
10.一种新型喷洒车,其包括喷洒车车架、液罐、动力舱及上述的新型可收缩式喷洒管路结构,液罐及动力舱分别固定安装在喷洒车车架上,新型可收缩式喷洒管路结构的中间主支架固定安装在喷洒车车架尾部,所述中间喷洒管路、左喷洒管路及右喷洒管路分别与液罐连通。
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2.本发明所保护的一种新型可收缩式喷洒管路结构,具有如下优点:
13.1.结构可以适应不同喷洒宽度、喷洒高度的要求,能够最大程度适应各种喷洒路况;
14.2.非工作状态下,结构不影响车辆通过性,可以确保行驶速度和越野性能;
15.3.结构简单,连接可靠,可以适应各种车型扩展喷洒功能。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发明打开喷洒状态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发明折叠形式状态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起始与终止位置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液罐,2.动力舱,3.右喷洒臂架,4.右喷洒管路,5.喷嘴,6.销轴,7.喷洒管路连接杆,8.喷洒管路连接支座,9.右固定输水管,10.右喷洒管路液压缸,11.初始感应片支架,12.初始光电开关支架,13.右喷洒臂架液压缸,14.中间喷洒管路,15.初始感应片,16.初始光电开关,17.终止位置检测装置,18.中间喷洒管路液压缸,19.喷洒车车架,20.中间主支架,21.左喷洒臂架液压缸,22.左喷洒管路,23.左喷洒管路液压缸,24.左喷洒臂架,25.起始位置检测装置,26.抱箍,27.左固定输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20.一种新型可收缩式喷洒管路结构,其包括中间主支架20、左喷洒臂架24、右喷洒臂架3、中间喷洒管路14、左喷洒管路22及右喷洒管路4,所述左喷洒臂架铰装于中间主支架的左侧,右喷洒臂架铰装于中间主支架的右侧,左喷洒臂架及右喷洒臂架分别由安装于中间主支架底部的左喷洒臂架液压缸21及右喷洒臂架液压缸13驱动在水平面内旋转,使右喷洒臂架和左喷洒臂架铰接分别由右喷洒臂架液压缸和左喷洒臂架液压缸驱动绕铰接点在水平方向上转动,实现展开与折叠,两个臂架折叠时,可以紧贴车厢两侧,提高车辆的通过性,进行喷洒作业,可以将两个臂架在0

90
°
范围内任一角度打开,以适应不同喷洒宽度的需要。
21.左喷洒管路铰装于左喷洒臂架的下方并由左喷洒管路液压缸23驱动在竖直平面内旋转,右喷洒管路铰装于右喷洒臂架的下方并由右喷洒管路液压缸10驱动在竖直平面内旋转,中间喷洒管路铰装于中间主支架的下方并由中间喷洒管路液压缸18驱动在竖直平面内旋转,所述中间喷洒管路、左喷洒管路及右喷洒管路上分别固定安装有多个喷嘴5。喷洒
时,左喷洒管路及右喷洒管路通过相应的液压缸驱动,左喷洒管路及右喷洒管路可以根据需要在竖直平面30

90
°
范围内随意旋转,中间喷洒管路可以根据需要在竖直平面15

90
°
范围内随意旋转,适应不同喷洒路况的需要。
22.进一步,左喷洒臂架、右喷洒臂架及中间主支架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多个喷洒管路连接支座8,每个所述喷洒管路连接支座上铰装有喷洒管路连接杆7,中间喷洒管路连接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抱箍26,中间喷洒管路固定安装于多个抱箍内,左、右喷洒管路与多个喷洒管路连接杆之间通过销轴6铰接,中间喷洒管路、左喷洒管路及右喷洒管路与相应的臂架之间的连接非常可靠,并且方便喷洒管路沿着相应的臂架在设定平面内旋转。
23.进一步,左喷洒管路液压缸铰装在左喷洒臂架底部,左喷洒管路液压缸活塞杆端部与其中一个左喷洒管路连接杆铰接,右喷洒管路液压缸铰装在右喷洒臂架底部,右喷洒管路液压缸活塞杆端部与其中一个右喷洒管路连接杆铰接,中间喷洒管路液压缸铰装在中间主支架底部,中间喷洒管路液压缸活塞杆端部与中间喷洒管路铰接,方便液压缸驱动相应的喷洒管路。
24.优化的,左喷洒臂架上固定安装有左固定输水管27,右喷洒臂架上固定安装有右固定输水管9,所述左固定输水管与左喷洒管路之间通过软管(未示出)连接,右固定输水管与右喷洒管路之间通过软管连接。在相应的喷洒臂架上固定安装一个固定输水管,作为左喷洒管路与右喷洒管路之间与液罐之间的中间管路,左固定输水管与右固定输水管与洒水车液罐及相应的喷洒管路之间分别通过软管连接,可以尽量减少软管的长度,提高管道抗压性能,并且减少臂架及喷洒管道旋转过程中软管脱落的风险。
25.进一步,喷洒管路结构设有起始位置检测装置25及终止位置检测装置17,所述起始位置检测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相对固定部件上的初始感应片支架11、固定安装在相对旋转部件上的初始光电开关支架12、固定安装在初始感应片支架上的初始感应片15、固定安装在初始光电开关支架上的初始光电开关16,所述终止位置检测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相对固定部件上的终止感应片支架、固定安装在相对旋转部件上的终止光电开关支架、固定安装在终止感应片支架上的终止感应片及固定安装在终止光电开关支架上的终止光电开关。
26.以臂架折叠时检测为例,这里的固定部件可以是车厢、液罐或者是动力罐等,旋转部件为左喷洒臂架或右喷洒臂架,当相应的喷洒臂架旋转到初始检测位置或终止检测位置时,光电开关运行至相应感应片的下方,感应片就会感应到光电开关的存在,并将信息发送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相应的液压缸停止运行,实现臂架展开与折叠的自动控制。喷洒管路升降位置检测装置结构同上。
27.一种新型喷洒车,其包括喷洒车车架、液罐1、动力舱2及上述的新型可收缩式喷洒管路结构,液罐及动力舱分别固定安装在喷洒车车架19上,新型可收缩式喷洒管路结构的中间主支架固定安装在喷洒车车架尾部,所述中间喷洒管路、左喷洒管路及右喷洒管路分别与液罐连通。将新型可收缩式喷洒管路结构应用于喷洒车上,喷洒车工作状态下,当喷洒车行驶至喷洒地点后,在液压驱动下,右喷洒臂架液压缸和左喷洒臂架液压缸伸出,分别驱动右喷洒臂架左喷洒臂架展开;右喷洒臂架和左喷洒臂架展开到位后右喷洒管路液压缸

左喷洒管路液压缸伸出,分别驱动右喷洒管路和左喷洒管路下降;下降到位后,中间喷洒管路液压缸伸出,驱动中间喷洒管路下降。下降到位后,对喷洒量进行设置,然后进行喷洒作业。非工作状态时,完成喷洒作业后,在液压驱动下,中间喷洒管路液压缸缩回,驱动中间喷
洒管路上升;上升到位后,右喷洒管路液压缸和左喷洒管路液压缸缩回,分别驱动右喷洒管路和左喷洒管路上升;上升到位后,右喷洒臂架液压缸和右喷洒臂架液压缸缩回,分别驱动右喷洒臂架和左喷洒臂架收拢,所有管路和臂架缩回到位后,车辆可以正常行驶。
28.综上所述,本发明所保护的一种新型可收缩式喷洒管路结构,可以根据喷洒车所需的离地高度调节喷嘴高度,并且使喷洒宽度最大化,提高喷洒效率;非工作状态下收缩,不影响车辆通过性。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