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安全带锁扣的制作方法

2021-11-15 16:5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配件,具体地,涉及安全带锁扣。


背景技术:

2.用于车辆的安全带是一种安全装置,其用于在碰撞时,对乘员进行约束,并且避免碰撞时乘员与方向盘及仪表板等发生二次碰撞,或者避免碰撞时乘员冲出车外导致死伤。用于车辆的安全带又可以称之为座椅安全带,是乘员约束装置的一种。这种安全带是公认的最廉价也是最有效的安全装置,在车辆的装备中很多国家是强制装备安全带的。
3.安全带结合安全带锁扣一起使用,该安全带锁扣也是车辆中使用的一种安全装置并且固定连接到汽车内部(例如,固定连接到座椅或车身)。锁舌用于插入安全带锁扣的插口中,并且,安全带设置在锁舌上。当锁舌插入安全带锁扣的插口中时,安全带将包围乘客,从而在车辆剧烈减速时将乘客固定在车辆座椅上。
4.安全带锁扣包括用于与锁舌配合以使乘员佩戴或解开安全带的第一组件,还包括用于例如检测是否佩戴安全带、点亮提示灯等的第二组件。第二组件包括电子元件,需要对电子元件定期维护或更换。但是现有的安全带锁扣不方便维护或更换第二组件的电子元件,这不利地影响安全带锁扣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可靠性的安全带锁扣。
6.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带锁扣,其包括壳体与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
7.所述第一组件具有锁舌和插口,当所述锁舌插入所述插口中时,安全带处于第一状态,以及,当所述锁舌未插入所述插口时,所述安全带处于不同于所述第一状态的第二状态;并且,
8.所述第二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组件的所述锁舌是否插入所述插口中;
9.其中,
10.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访问所述第二组件的可访问部,并且,所述可访问部被构造为使得所述第二组件的可访问性独立于所述第一组件的可访问性。
11.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二组件包括提供密闭空间的密封壳。
12.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壳体的所述可访问部被设置为开口,所述第二组件设置在所述开口处并且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壳体的外侧。
1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二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密封壳内的印刷电路板、电源和磁体,所述印刷电路板与所述电源电连接,并且,所述印刷电路板上设置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和所述磁体之间设置有用于所述锁舌穿过的间隙。
14.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二组件还包括使所述印刷电路板和所述电源电连接的第一电连接器和第二电连接器。
15.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二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印刷电路板和所述电源之间的绝缘片,所述绝缘片用于确保所述印刷电路板和所述电源在除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器之外的位置处绝缘。
16.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二组件的所述密封壳与所述壳体在所述开口处以卡扣连接的方式连接。
17.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开口设置在靠近所述壳体的所述插口所在的一端。
18.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二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密封壳上的天线,所述天线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电连接并且用于向所述安全带锁扣的执行器发射信号。
19.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密封壳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密封体和密封盖。
附图说明
20.图1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安全带锁扣,其中,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彼此连接。
21.图2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安全带锁扣,其中,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彼此分离。
22.图3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安全带锁扣中的第二组件。
23.图4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安全带锁扣的工作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将结合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锁扣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
25.此外,空间相关术语(诸如“上”、“下”、“左”和“右”等)用于描述附图所示的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因此,空间相关术语可以应用到使用时与附图所示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中。显然,虽然为了易于说明,所有这些空间相关术语指的是附图所示的方向,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可以使用与附图中所示的方向不同的方向。
26.图1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安全带锁扣,其中,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彼此连接。以下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安全带锁扣。
27.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安全带锁扣10包括壳体100与安装在壳体100上的第一组件200和第二组件300。具体地,第一组件200具有锁舌201(在图3中示出)和插口202,当锁舌201插入插口202中时,安全带处于第一状态,以及,当锁舌201未插入插口202时,安全带处于不同于第一状态的第二状态。能够理解,安全带设置在锁舌201上,当锁舌201插入插口202时,安全带被佩戴好以保护乘员,以及,当锁舌201未插入插口202时,安全带被解开。
28.继续参照图1。第二组件300用于检测第一组件200的锁舌201是否插入插口202中,以例如确定乘员是否已经佩戴安全带、或者点亮提示灯以提示乘员佩戴安全带。壳体100上设置有用于访问第二组件300的可访问部101,并且,该可访问部101被构造为使得第二组件300的可访问性独立于第一组件200的可访问性。具体地,壳体100的可访问部101被设置为开口,第二组件300设置在该开口形式的可访问部101处并且至少部分地位于壳体100的外
侧,即,在图1中,第二组件300的右端侧完全位于壳体100的外侧。但是这仅仅是示例,在本发明的安全带锁扣中,壳体上的可访问还可以设置为其他形式,例如,可访问部还可以设置为包括槽部和盖部,并且在第二组件完全设置在壳体的槽部(即,第二组件完全位于壳体内侧)时结合盖部进行遮挡或密闭。
29.图2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安全带锁扣,其中,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彼此分离。以下参照图2继续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安全带锁扣。
30.如图2所示,第二组件300可以从壳体100拆卸而与第一组件200分离,能够理解,拆卸之后的第二组件300可以方便地进行检测或更换零件。在出于检测、更换等目的而需要访问第一组件200时,可以通过打开壳体100以使壳体100的内部暴露出来,从而访问位于壳体100的内部的第一组件200;在出于检测、更换等目的而需要访问第二组件300时,可以经由壳体100上的可访问部101访问第二组件300。换言之,经由壳体100上设置的可访问部101,能够在不必访问第一组件200的情形下访问第二组件300,由此使得能够方便地访问以及维护第二组件300。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锁扣的第二组件易于维护,这有利于安全带锁扣的高可靠性。
31.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如图1和图2所示的,将所述开口设置在靠近所述壳体的所述插口所在的一端。但是这仅仅是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所述开口设置在壳体的其他位置。
32.图3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示例的安全带锁扣中的第二组件。以下参照图3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安全带锁扣中的第二组件。
33.如图3所示,第二组件300包括提供密闭空间的密封壳,该密封壳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密封体311和密封盖312。并且如图1所示,第二组件300的密封壳与壳体100在开口处可以选择以卡扣连接的方式连接。鉴于第二组件300包括电子元件,第二组件300设置有密封壳能够为电子元件提供密封空间,因此,该密闭空间在提供与第一组件200隔离开的情形下,还能够为第二组件300的电子元件提供防尘、防水的空间,这进一步有利地提高了安全带锁扣的可靠性。但是这仅仅是示例,例如,密封壳还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焊接等方式与壳体100连接。以及,本发明的安全带卡扣的第二组件不限于包括密封壳,而如前文描述的,将第二组件的零件安装到壳体的槽部中。
34.以下继续参照图3描述。如图3所示,第二组件300包括设置在密封壳内的印刷电路板313、电源314、磁体315、第一电连接器316和第二电连接器317,其中,印刷电路板313经由第一电连接器316和第二电连接器317与电源314电连接,并且,印刷电路板313上设置有传感器(例如霍尔传感器),传感器和磁体315之间设置有用于锁舌201穿过的间隙c(如图4所示)。
35.可选地,如图3所示,第二组件300还包括设置在印刷电路板313和电源314之间的绝缘片318,绝缘片318用于确保印刷电路板313和电源314在除第一电连接器316和第二电连接器317之外的位置处绝缘。但是这仅仅是示例,例如,还可以选择在印刷电路板和/或电源上设置绝缘涂层以替换绝缘片。
36.此外可选地,第二组件30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密封壳上的天线,天线与印刷电路板313电连接并且用于向安全带锁扣10的执行器发射信号,以使安全带锁扣的例如提醒乘客佩戴安全带的提示灯电量或者提示器发出提示音。但是这仅仅是示例,第二组件的天线的
设置位置不限于此,例如,天线还可以设置在本发明的安全带锁扣的印刷电路板上。
37.图4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安全带锁扣的工作原理。以下参照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安全带锁扣的工作原理。
38.如图4所示,在箭头所示的方向上,当安全带锁扣10中第一组件200的锁舌201穿过传感器和磁体315之间设置的间隙c时,锁舌201进入磁体315提供的磁场并且对磁场造成影响,由此传感器检测到的与该磁场相关的参数发生了变化并且基于该变化产生的信号也发生变化,因此安全带锁扣10的第二组件300检测到锁舌201插入了插口202中。
39.如前所述,尽管说明中已经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含义来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