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空调器的睡眠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2021-11-15 16:3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空调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的睡眠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随着空调器的普及,空调器的作用也愈加广泛。现有空调器普遍都具有睡眠模式,这是一种自动控制模式,主要在用户睡觉的时候使用。
3.现有的一种睡眠模式控制方法为:在室内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自动升高室内温度,以避免因温度太低而使睡眠中的用户感冒。然而,室内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用户不一定睡着,如此控制会因为室内温度过高,导致没有睡着的用户更加难以入睡。可见,现有控制方法中,以室内温度作为判断何时调节环境的参数,会导致空调器在错误的时机调节环境,对用户睡眠造成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控制方法中,以室内温度作为判断何时调节环境的参数,会导致空调器在错误的时机调节环境,对用户睡眠造成不良影响。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的睡眠控制方法,包括:
6.确定待进入的睡眠阶段,获取用户体动信息;
7.基于所述用户体动信息和/或所述待进入的睡眠阶段,确定睡眠阶段切换时间;
8.根据所述待进入的睡眠阶段和所述睡眠阶段切换时间,调整环境参数,其中,所述环境参数包括温度参数、音频参数以及芳香参数。
9.通过待进入的睡眠阶段和/或用户体动信息,识别用户所处的睡眠阶段,以及用户睡眠阶段的切换时间,即通过用户自身数据识别用户睡眠状态,进而确定准确的环境参数调整时间,确保空调器在合适的时间进行环境参数的调整参数,避免对用户睡眠造成不利影响,无形中促进用户睡眠或清醒,确保良好的用户体验。
10.可选地,当所述待进入的睡眠阶段为苏醒阶段时,所述基于所述用户体动信息和/或所述待进入的睡眠阶段,确定睡眠阶段切换时间包括:
11.从所述用户体动信息中获取当天的体动次数变化趋势,获取当前预测规则,其中,所述当前预测规则基于当天之前每日记录的体动次数变化数据与实际苏醒时间确定;
12.基于所述当天的体动次数变化趋势和所述当前预测规则,预测当前睡眠阶段到苏醒阶段的切换时间。
13.通过基于之前的睡眠周期中体动次数变化与实际苏醒时间数据,确定最新的体动次数变化与实际苏醒时间的关联关系,即当前预测规则,并基于当前预测规则,结合本睡眠周期(当天)的体动次数变化,预测本睡眠周期的苏醒时间,可根据用户独特的个人睡眠数据与体动数据,建立用户个人体动次数-睡眠阶段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而对苏醒时间进行预测,以便后续提前对环境参数进行调整,实现对用户睡眠节奏的引导。
14.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待进入的睡眠阶段和所述睡眠阶段切换时间,调整环境参数,其中,所述环境参数包括温度参数、音频参数以及芳香参数,包括:
15.在所述睡眠阶段切换时间的预设时长前开始调整环境参数,或,在所述睡眠阶段切换时间开始调整环境参数。
16.通过在睡眠阶段切换时间的预设时长前开始调整环境参数,可以在真正进入待进入的睡眠阶段之前,就将环境调整到与待进入的睡眠阶段对应的状态,进而引导用户进入待进入的睡眠阶段。通过在睡眠阶段切换时间开始调整环境参数,可在用户切换睡眠阶段后,立即调整环境参数,使其与当前睡眠阶段相适应。
17.可选地,当所述待进入的睡眠阶段为苏醒阶段时,所述在所述睡眠阶段切换时间的预设时长前开始调整环境参数包括:
18.在所述睡眠阶段切换时间的预设时长前,逐渐降低室温至第一预设温度、逐渐增大音频音量至第一预设音量、释放预设第一类芳香。
19.将各环境类型控制的开始时间设置在睡眠阶段切换时间的预设时长前,可实现在用户快要苏醒但还未苏醒时,开始进行各环境类型的控制,以促进人体清醒,对于人体苏醒的节奏,具有引导、促进作用,避免环境控制的滞后性。
20.可选地,所述逐渐降低室温至第一预设温度包括:
21.获取当前实际的室内温度,计算所述当前实际的室内温度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间的温度差值;
22.计算预设时长与所述温度差值的比值,基于所述比值确定调整室内温度的间隔时间和调整幅度;
23.以所述间隔时间和所述调整幅度降低室内温度至第一预设温度。
24.通过基于预设时长、当前实际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间的差值确定温度调整幅度和间隔时间,可将室内温度均匀调节至目标值,不过于快速,避免温度突变使用户产生不适,也可尽量保证在用户苏醒之前将室内温度调整完毕,确保温度对用户清醒的促进作用。
25.可选地,所述确定待进入的睡眠阶段,获取用户体动信息之前包括:
26.当接收到睡眠模式启动指令时,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睡眠模式,将用户所处的当前睡眠阶段置为准备入睡阶段,将环境参数调整为与所述准备入睡阶段相适应。
27.由睡眠模式启动指令控制空调器在睡眠模式和非睡眠模式之间切换,可确保空调器在用户手动控制下或定时控制下进入睡眠模式,以在合适的时候进行对应睡眠控制。
28.可选地,所述将环境参数调整为与所述准备入睡阶段相适应包括:
29.降低室温至第二预设温度、产生预设频率带的声音、释放预设第二类芳香。
30.通过降低室温,以降低人体身体温度,同时调整声音环境以及芳香环境,使得周围环境成为适合睡眠的环境,促进用户尽快入睡。
31.可选地,所述预设频率带包括4096hz、4160hz和4225hz中的至少一个。
32.通过产生具有对人体有镇定作用的频率带的声音,促进用户入睡。
33.可选地,当所述待进入的睡眠阶段为熟睡阶段时,所述基于所述用户体动信息和/或所述待进入的睡眠阶段,确定睡眠阶段切换时间包括:
34.从所述用户体动信息中获取最近预设时间段内的体动次数;
35.判断所述最近预设时间段内的体动次数是否小于预设次数;
36.若是,则确定当前时间为准备入睡阶段到熟睡阶段的切换时间。
37.通过最近预设时间段内的体动次数大小,确定用户进入熟睡阶段的时间,根据实时体动数据判断进入熟睡阶段的时间,可确保时机判断的准确性,对用户睡眠的周围环境进行实时控制,使得周围环境调整为与熟睡阶段相适应。
38.可选地,当所述待进入的睡眠阶段为熟睡阶段时,所述根据所述待进入的睡眠阶段和所述睡眠阶段切换时间,调整环境参数包括:
39.在所述睡眠阶段切换时间或所述睡眠阶段切换时间的预设时长前,升高室温至第三预设温度、静音、停止释放芳香。
40.在确定用户进入熟睡阶段时,将周围环境调整为与熟睡阶段相适应,使得用户在这样的环境下,保持在熟睡阶段,避免因环境不适宜导致用户醒来或浅眠,进而确保用户具有较好的睡眠质量。
41.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的睡眠控制装置,包括:
42.获取单元,其用于确定待进入的睡眠阶段,获取用户体动信息;
43.计算单元,其用于基于所述用户体动信息和/或所述待进入的睡眠阶段,确定睡眠阶段切换时间;
44.控制单元,其用于根据所述待进入的睡眠阶段和所述睡眠阶段切换时间,调整环境参数,其中,所述环境参数包括温度参数、音频参数以及芳香参数。
45.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处理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空调器的睡眠控制方法。
46.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声音装置和芳香装置。
47.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空调器的睡眠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48.图1为本发明空调器的睡眠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示意图;
49.图2为本发明空调器的睡眠控制方法步骤s30细化后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50.图3为本发明空调器的睡眠控制方法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51.图4为本发明空调器的睡眠控制方法步骤s30细化后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52.图5为本发明空调器的睡眠控制装置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53.图6为本发明空调器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54.附图标记说明:
55.101-获取单元,102-计算单元,103-控制单元,201-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202-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56.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57.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器的睡眠控制方法。图1为本发明空调器的睡眠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示意图。如图1,所述空调器的睡眠控制方法包括:
58.步骤s20,确定待进入的睡眠阶段,获取用户体动信息;
59.将用户晚上开始准备入睡到第二天早晨苏醒作为一个睡眠周期,一个睡眠周期内用户依次经历准备入睡阶段、熟睡阶段以及苏醒阶段。在用户所处的当前睡眠阶段为准备入睡阶段时,待进入的睡眠阶段为熟睡阶段,在当前睡眠阶段为熟睡阶段时,待进入的睡眠阶段为苏醒阶段。在本实施例中,苏醒阶段为一个睡眠周期的最后阶段,其后并无待进入的睡眠阶段。
60.空调器中可预置睡眠阶段之间的前后关系,即前文所述的在用户所处的当前睡眠阶段为准备入睡阶段时,待进入的睡眠阶段为熟睡阶段,在当前睡眠阶段为熟睡阶段时,待进入的睡眠阶段为苏醒阶段,可以列表形式设置。可选地,首先确定用户所处的当前睡眠阶段,查询预设列表,根据所述当前睡眠阶段确定待进入的睡眠阶段。本实施例中,用户所处的当前睡眠阶段可为准备入睡阶段或熟睡阶段,预设列表存储有准备入睡阶段和熟睡阶段分别对应的待进入的睡眠阶段,即熟睡阶段和苏醒阶段。
61.一可选实施方式中,空调器设置阶段标识,用以表征用户所处的当前睡眠阶段,在睡眠阶段切换时或之后,可根据空调器中预置的睡眠阶段之间的前后关系,更新阶段标识,例如,空调器阶段标识表示准备入睡阶段,说明用户所处的当前睡眠阶段为准备入睡阶段,在检测到睡眠阶段切换后,将阶段标识变更为熟睡阶段对应标识。通过获取阶段标识,识别其表示的睡眠阶段,其表示的睡眠阶段即当前睡眠阶段。
62.准备入睡阶段为睡眠周期的起始阶段,可通过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户发送的相关指令(进入准备入睡阶段或进入睡眠控制模式),确定是否进入准备入睡阶段。在接收到用户发送的相关指令后,空调器判定用户进入准备入睡阶段,当前睡眠阶段即准备入睡阶段,空调器进行准备入睡阶段对应的环境控制。可选地,还可由空调器检测用户位置、用户姿态以及体动频率,以判断用户是否进入准备入睡阶段或空调器是否进入睡眠控制模式。其中,可在检测到用户位置在床上、用户姿态为躺姿以及体动频率低于预设正常活动的体动频率时,判定用户进入准备入睡阶段或空调器进入睡眠控制模式。
63.在确定进入准备入睡阶段后,可将阶段标识设置为准备入睡阶段。可选地,阶段标识也可定义为表征用户待进入的睡眠阶段,在确定进入准备入睡阶段后,根据预置的睡眠阶段之间的前后关系,确定待进入的睡眠阶段,即熟睡阶段,将阶段标识设置为熟睡阶段,在空调器确定的睡眠阶段切换时间,可将阶段标识更新,更新为熟睡阶段的下一睡眠阶段:苏醒阶段。
64.因苏醒阶段为一个睡眠周期的最后阶段,因此,空调器完成苏醒阶段对应的环境参数调整后,即完成了一个睡眠周期的环境参数控制,此时,空调器可自行退出苏醒阶段对应环境控制,也可维持苏醒阶段对应环境控制,由用户手动关闭或空调器定时关闭苏醒阶段对应环境控制,随后,在满足一定的时间条件或接收指令后,再次进行一个睡眠周期的控制。
65.空调器根据各个睡眠阶段进行对应的环境参数控制。
66.可选地,空调器的控制模式分为睡眠模式和非睡眠模式,在睡眠模式下,空调器按照各个睡眠阶段自动进行对应的环境参数控制。完成一个睡眠周期的环境参数控制之后,空调器可维持苏醒阶段对应环境控制,等待用户关闭空调器或关闭睡眠模式后,恢复空调器的正常控制,也可自动停止睡眠模式,恢复空调器的正常控制。
67.获取用户体动信息,可实时检测用户体动,可通过红外传感器或微波传感器等检测用户体动是否发生。
68.检测到用户体动发生后,添加一个体动记录,用以表征体动的发生,体动记录的形式可以为体动发生时间,如凌晨1:30发生了体动,则将1:30作为体动记录存储,体动记录的形式也可以为某时间段内的体动次数,例如,15分钟内的体动次数,在15分钟内,每检测到一次用户体动,就在对应时间段的体动次数上累加一次。
69.基于体动记录,可形成用户体动信息。用户体动信息可包括预设时间段内的体动次数,预设时间段可为固定时间段,如0:00-0:59、1:00-1:59、2:00-2:59、3:00-3:59等,预设时间段还可为当前时刻之前一定时长,例如,当前时刻之前15分钟内、当前时刻之前20分钟内。用户体动信息还可包含固定体动次数对应的时长,例如,4次体动对应的时长、6次体动对应的时长等。
70.步骤s30,基于所述用户体动信息和/或所述待进入的睡眠阶段,确定睡眠阶段切换时间;
71.睡眠阶段切换时间,即用户在不同睡眠阶段之间切换的时机,包含从准备入睡阶段切换到熟睡阶段的时机、从熟睡阶段切换到苏醒阶段的时机。
72.一实施方式中,基于用户体动信息确定睡眠阶段切换时间。具体而言,可包括两种实现方式:1、基于一段时间内的用户体动频率确定睡眠阶段切换时间。不同睡眠阶段下,用户体动频率不同。用户体动频率越大,用户越接近苏醒阶段或准备入睡阶段,用户体动频率越小,用户越接近熟睡阶段。因此,可预设频率阈值,当用户体动频率大于该频率阈值时,用户为苏醒阶段或准备入睡阶段,当用户体动频率小于或等于该频率阈值时,用户为熟睡阶段,可通过判断用户体动频率大小变化的临界点以及睡眠阶段之间的前后关系,确定睡眠阶段切换时间。2、基于一段时间内的用户体动次数变化趋势,预测何时为睡眠阶段切换时间。
73.一实施方式中,基于待进入的睡眠阶段确定睡眠阶段切换时间。具体而言,可预设各个睡眠阶段对应的睡眠阶段切换时间。例如,从准备入睡阶段到熟睡阶段的睡眠阶段切换时间为进入准备入睡阶段的第一时长(如30min)之后,从熟睡阶段到苏醒阶段为进入准备入睡阶段的第二时长(如7h)之后;又例如,从准备入睡阶段到熟睡阶段的睡眠阶段切换时间为预设第一时刻(如0:30am),从熟睡阶段到苏醒阶段的睡眠阶段切换时间为预设第二时刻(如7:00am)。每个睡眠阶段对应的睡眠阶段切换时间,可以由用户设定,比如,用户想要空调器发挥类似闹铃作用的唤醒功能,则可以设定其想要的苏醒时间作为熟睡阶段到苏醒阶段的睡眠阶段切换时间。每个睡眠阶段对应的睡眠阶段切换时间,也可以由系统默认设置。
74.另一实施方式中,基于用户体动信息和待进入的睡眠阶段确定睡眠阶段切换时间。具体而言,熟睡阶段和苏醒阶段各自对应的睡眠阶段切换时间的判断方式不相同,在确定睡眠阶段切换时间时,基于待进入的睡眠阶段的阶段类型(熟睡阶段或苏醒阶段)确定睡眠阶段切换时间的判断方式,进而根据用户体动信息判断进入待进入的睡眠阶段的睡眠阶段切换时间。可选地,基于一段时间内的用户体动频率确定进入熟睡阶段的睡眠阶段切换时间,基于一段时间内的用户体动次数变化趋势,预测进入苏醒阶段的睡眠阶段切换时间。
75.步骤s40,根据所述待进入的睡眠阶段和所述睡眠阶段切换时间,调整环境参数,
其中,所述环境参数包括温度参数、音频参数以及芳香参数。
76.具体而言,基于待进入的睡眠阶段和睡眠阶段切换时间,确定在何时,如何调整环境参数,其中,待进入的睡眠阶段决定环境参数的具体调整操作,睡眠阶段切换时间决定环境参数调整的时间。
77.舒适的芳香环境可舒缓神经,给用户良好的精神体验,使其生理和心理都得到放松。空调器可根据用户所处的睡眠阶段释放对应具有特殊作用的芳香,如在睡前释放对人体有镇定作用的芳香,在用户苏醒之前释放对人体有清醒头脑作用的芳香。空调器释放芳香剂进入室内空气中,芳香剂出口附近的温度对芳香剂的扩散速度有明显作用,温度越高,芳香剂的扩散速度越快,同等释放时间下,芳香剂浓度也越浓。因此,空调器可通过调节芳香剂出口附近的温度调节芳香释放速度或浓度。
78.通过待进入的睡眠阶段和/或用户体动信息,识别用户所处的睡眠阶段,以及用户睡眠阶段的切换时间,即通过用户自身数据识别用户睡眠状态,进而确定准确的环境参数调整时间,确保空调器在合适的时间进行环境参数的调整参数,避免对用户睡眠造成不利影响,无形中促进用户睡眠或清醒,确保良好的用户体验。
79.空调器可在用户设定时间,或者系统默认时间进入睡眠模式,或者在接收到用户发送的进入睡眠模式的指令时,执行本发明空调器的睡眠控制方法相应程序,实现空调器的睡眠控制方法如上所述的实施例,空调器也可在开机后立即执行本发明空调器的睡眠控制方法相应程序,实现空调器的睡眠控制方法如上所述的实施例。
80.可选地,如图2,当所述待进入的睡眠阶段为苏醒阶段时,步骤s30包括:
81.步骤s300,从所述用户体动信息中获取当天的体动次数变化趋势;
82.本实施例中的“当天”,指空调器当前控制所处的睡眠周期,例如,空调器从2020年8月1日0:00am进入睡眠模式,2020年8月1日8:00am实际苏醒,则2020年8月1日0:00-8:00am为一个睡眠周期,执行本实施例对应程序的时刻为2020年8月1日5:00am,则本实施例中的“当天”指2020年8月1日0:00-8:00am。在一个睡眠周期中,每间隔预设时长统计一次体动次数,如每隔1小时,统计一次该1小时内的体动次数。用户体动信息中,包含一个睡眠周期中已记录的各个预设时长内的体动次数,如当前时刻为5:05,准备入睡阶段开始时间为0:00,则可获取的体动次数有0:00-00:59、1:00-1:59、2:00-2:59、3:00-3:59、4:00-4:59等5个时间段内的体动次数。本实施例中,体动次数变化趋势可以表示为:按时间顺序依次记录的、一个睡眠周期内的多个时间段内的体动次数,如上述示例中,0:00-00:59、1:00-1:59、2:00-2:59、3:00-3:59、4:00-4:59等5个时间段的体动次数分别为0、0、1、1、2,体动次数变化趋势即可表示为0、0、1、1、2。
83.可选地,在确定待进入的睡眠阶段为苏醒阶段时,即执行步骤s300及其之后的步骤,也可在确定待进入的睡眠阶段为苏醒阶段的一定时长后,如3小时或4小时之后,执行步骤s300-s302,增加数据样本,提高预测准确性。可选地,还可根据当天之前记录的历史数据确定何时进行苏醒时间的预测,即何时执行步骤s300-s302,具体而言,可计算当天之前预设天数(如10天、20天)的实际苏醒时间的平均值,在该平均值的一定时长前执行步骤s300-s302,一实施方式中,在睡眠阶段切换时间的预设时长前开始调整环境参数,则所述平均值的一定时长前中的“一定时长”比所述预设时长大,如预设时长为10分钟,则所述一定时长一定大于10分钟。
84.步骤s301,获取当前预测规则,其中,所述当前预测规则基于当天之前每日记录的体动次数变化数据与实际苏醒时间确定;
85.步骤s302,基于所述当天的体动次数变化趋势和所述当前预测规则,预测当前睡眠阶段到苏醒阶段的切换时间。
86.当前预测规则,是基于本睡眠周期(即当天)之前的睡眠周期中,记录的历史数据确定的。每天记录体动次数的变化和实际苏醒时间,基于每天的体动次数的变化和实际苏醒时间,建立体动次数变化与苏醒时间之间的关联关系,预测规则即为体动次数变化与苏醒时间之间的关联关系。在当天进行苏醒时间预测时,根据当天体动次数的变化以及所述关联关系,预测当天的苏醒时间。
87.在一实施方式中,初始状态下,空调器还未收集用户数据,空调器中预置初始的预测规则和统计数据,在用户首次使用空调器进行如本实施例所示的睡眠控制时,空调器基于初始的预测规则和统计数据,对当前睡眠阶段到苏醒阶段的切换时间(即苏醒时间)进行预测,得到预测苏醒时间,同时,空调器还检测实际苏醒时间,基于预测苏醒时间与实际苏醒时间之间的差异调整预测规则,将调整后的预测规则适用到之后的苏醒时间预测中,随后每日的使用中,在获得每日的预测苏醒时间与实际苏醒时间后,重复上述基于预测苏醒时间和实际苏醒时间的差异调整预测规则的步骤,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预测规则与用户之间的关联性加强,基于预测规则对苏醒时间的预测也愈加准确。
88.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当前预测规则表示为具备学习功能的ai模型,将当天之前每日记录的体动次数变化数据、实际苏醒时间以及预测苏醒时间作为ai模型的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对ai模型进行训练,实现ai模型的参数优化。具体可基于每日的实际苏醒时间与预测苏醒时间的差值,利用ai模型的损失函数,反向对模型参数进行校准,随着空调器使用时间的增长,体动次数变化与苏醒时间相关数据越来越多,ai模型的参数越来越准确,ai模型的输出结果也越来越准确。对当天苏醒时间的预测包括:将当天的体动次数变化趋势输入到预置的ai模型中,将所述ai模型的输出结果作为预测的苏醒时间。ai模型在初始状态下,并无体动次数变化与苏醒时间相关信息,其模型参数均为系统默认的初始参数,随着空调器使用时间的增长,空调器收集的体动次数变化与苏醒时间相关数据愈来愈多,ai模型的预测结果也将更加准确。
89.通过基于之前的睡眠周期中体动次数变化与实际苏醒时间数据,确定最新的体动次数变化与实际苏醒时间的关联关系,即当前预测规则,并基于当前预测规则,结合本睡眠周期(当天)的体动次数变化,预测本睡眠周期的苏醒时间,可根据用户独特的个人睡眠数据与体动数据,建立用户个人体动次数与睡眠阶段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而对苏醒时间进行预测,以便后续提前对环境参数进行调整,实现对用户睡眠节奏的引导。
90.可选地,步骤s40包括:
91.步骤s400,在所述睡眠阶段切换时间的预设时长前开始调整环境参数,或,步骤s410,在所述睡眠阶段切换时间开始调整环境参数。
92.在睡眠阶段切换时间的预设时长前开始调整环境参数,其中,预设时长可由用户设定,也可为系统默认设置。不同环境参数,其对应的预设时长可以不同。
93.通过在睡眠阶段切换时间的预设时长前开始调整环境参数,可以在真正进入待进入的睡眠阶段之前,就将环境调整到与待进入的睡眠阶段对应的状态,进而引导用户进入
待进入的睡眠阶段。
94.通过在睡眠阶段切换时间开始调整环境参数,可在用户切换睡眠阶段后,立即调整环境参数,使其与当前睡眠阶段相适应。
95.可选地,当所述待进入的睡眠阶段为苏醒阶段时,所述步骤s400包括:
96.在所述睡眠阶段切换时间的预设时长前,逐渐降低室温至第一预设温度、逐渐增大音频音量至第一预设音量、释放预设第一类芳香。
97.在进入苏醒阶段之前,即可确定苏醒阶段对应的睡眠阶段切换时间,并在用户实际进入苏醒阶段之前,即可调整环境参数,将环境调整为促进用户清醒的状态,使得用户更快速地清醒。对于调整室温,根据预测的苏醒时间降温以达到清醒时的舒适温度,因人体熟睡时,其人体温度比活动时的人体温度要低,在熟睡阶段室内温度有所升高,而人体醒来后,体温升高,室内温度可以适当降低,以使室内温度较为舒适。周围环境声音音量的大小对用户睡眠具有较大影响,声音音量大时,可起到叫醒用户的作用。第一类芳香为促进人体清醒的芳香,如茉莉花芳香。可选地,释放芳香的速度可由慢到快逐渐变化。
98.对于室内温度、音频音量以及芳香等三个环境类型,参数调整开始时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99.在相同时,在睡眠阶段切换时间预设时长之前开始调整所有环境类型的参数以及释放预设第一类芳香,其中,预设时长可以为用户设置,也可以为系统默认设置。例如,睡眠阶段切换时间为7:00,各环境类型对应的预设时长均为10分钟,则各环境类型对应的参数调整开始时间均为6:50。
100.在不相同时,可为各环境类型设置对应的提前控制时长,即本实施例中的预设时长,各环境类型对应的预设时长可以为用户设置,也可以为系统默认设置。可选地,芳香环境、室温的改变速度较慢,其参数调整的开始时间可以更早,声音环境的改变速度较快,其参数调整的开始时间可以稍晚,例如,睡眠阶段切换时间为7:00,芳香环境对应的预设时长为10分钟,室温环境对应的预设时长为8分钟,声音环境对应的预设时长为5分钟,即芳香环境、室温环境、声音环境的参数调整开始时间分别为6:50、6:52、6:55。
101.在各环境类型对应的参数调整开始时间,控制各环境类型对应的参数渐变至目标值。其中,室温的目标值即第一预设温度,音频音量的目标值即第一预设音量。第一预设温度以及第一预设音量可以由用户设置,也可以由系统默认设置。
102.对于室温的调节,可以每间隔设定时间就下降一定温度,例如,每间隔2分钟就下降1℃,其中,间隔的固定时间和下降的一定温度可为系统默认设置,也可以由用户设定。
103.可选地,所述逐渐降低室温至第一预设温度包括:
104.获取当前实际的室内温度,计算所述当前实际的室内温度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间的温度差值;计算预设时长与所述温度差值的比值,基于所述比值确定调整室内温度的间隔时间和调整幅度;以所述间隔时间和所述调整幅度降低室内温度至第一预设温度。
105.可以计算并根据室温对应的预设时长除以所述温度差值所得商,确定室温降低速度(即降温的间隔时间和降温幅度),例如,预设时长为10分钟,差值为3℃,则可每隔3分钟下降1℃。
106.通过基于预设时长、当前实际温度与第一预设温度间的差值确定温度调整幅度和间隔时间,可将室内温度均匀调节至目标值,不过于快速,避免温度突变使用户产生不适,
也可尽量保证在用户苏醒之前将室内温度调整完毕,确保温度对用户清醒的促进作用。
107.对于音频音量的调节,可每间隔设定时间就增大一定音量,直至增大至第一预设音量,其中,间隔的设定时间可为系统默认设置,也可以由用户设定。
108.可选地,所述逐渐增大音频音量至第一预设音量包括:获取当前实际的音频音量,计算所述当前实际的音频音量与所述第一预设音量间的音量差值;计算预设时长与所述音量差值的比值,基于所述比值确定调整音量的间隔时间和调整幅度;以所述间隔时间和所述调整幅度增大音频音量至第一预设音量。
109.间隔的设定时间以及每次增大的音量幅度(即所述调整幅度),都可基于音频音量对应的预设时长以及第一预设音量与当前实际音量的差值确定,具体而言,可计算并根据音频音量对应的预设时长除以音量差值所得商,确定音量增大的间隔时间和每次增大的幅度(即所述调整幅度),例如,预设时长为10分钟,亮度差值为20,则可每隔1分钟增大2个亮度。
110.通过基于预设时长、当前实际音量与第一预设音量间的差值确定音量调整幅度和间隔时间,可将环境音频音量均匀调节至目标值,不过于快速,避免音量突变很大吵醒用户,也可尽量保证在用户苏醒之前将环境音量调整完毕,确保音量对用户清醒的促进作用。
111.在睡眠阶段切换时间,用户可能已经苏醒,此时再开始调整各个环境类型的参数,则对各环境类型控制均过于滞后。因此,将各环境类型控制的开始时间设置在睡眠阶段切换时间的预设时长前,可实现在用户快要苏醒但还未苏醒时,开始进行各环境类型的控制,以促进人体清醒,对于人体苏醒的节奏,具有引导、促进作用,避免环境控制的滞后性。
112.可选地,如图3,步骤s30之前包括:
113.步骤s10,当接收到睡眠模式启动指令时,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睡眠模式,将用户所处的当前睡眠阶段置为准备入睡阶段,将环境参数调整为与所述准备入睡阶段相适应。
114.空调器具有睡眠模式和非睡眠模式,在睡眠模式下,空调器通过控制用户的睡眠环境,实现对用户睡眠质量的促进。空调器可在接收到睡眠模式启动指令后,进入睡眠模式。
115.睡眠模式启动指令,可由用户通过空调遥控器发送,也可通过空调器面板上按钮发送,也可由用户使用智能设备发送。可选地,还可由用户在空调器中预先设置睡眠模式启动时间,使得空调器内部定时器自动计时,在到达睡眠模式启动时间时,触发睡眠模式启动指令。
116.还可由空调器通过检测用户体动信息,判断用户是否处于准备入睡阶段,若是,则生成睡眠模式启动指令。
117.空调器接收到睡眠模式启动指令后,控制空调器进入睡眠模式。
118.空调器进入睡眠模式后,空调器将当前睡眠阶段设置为准备入睡阶段,并将环境调整为准备入睡阶段对应的状态,使得室内环境有利于用户进入睡眠。其中,空调器中预存准备入睡阶段相应的环境参数。
119.由睡眠模式启动指令控制空调器在睡眠模式和非睡眠模式之间切换,可确保空调器在用户手动控制下或定时控制下进入睡眠模式,以在合适的时候进行对应睡眠控制。
120.可选地,所述将环境参数调整为与所述准备入睡阶段相适应包括:
121.降低室温至第二预设温度、产生预设频率带的声音、释放预设第二类芳香。
122.人体入睡时,适度低温可降低人体内部温度,降低人体新陈代谢速度,促进人体入睡,有利睡眠。第二预设温度可为系统默认设置,也可由用户设置。
123.预设频率带指对人体有镇定作用的频率带,通过生成预设频率带声音,促进人体进入睡眠。此外,周围环境声音音量的大小对用户睡眠具有较大影响,在入睡过程中,若周围环境声音音量较大,可能对用户入睡造成一定干扰,用户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成功入睡。因此,将声音音量设置为较低音量。
124.可选地,所述预设频率带包括4096hz、4160hz和4225hz中的至少一个。
125.预设第二类芳香为对人体有镇定作用的芳香,如薰衣草芳香。
126.通过降低室温,以降低人体身体温度,同时调整声音环境以及芳香环境,使得周围环境成为适合睡眠的环境,促进用户尽快入睡。
127.可选地,如图4,当所述待进入的睡眠阶段为熟睡阶段时,所述步骤s30包括:
128.步骤s310,从所述用户体动信息中获取最近预设时间段内的体动次数;
129.间隔预设时间段统计一次体动次数,例如,间隔15分钟统计一次体动次数,其含义为统计该15分钟内的体动次数。
130.在待进入的睡眠阶段为熟睡阶段时,每间隔预设时间段统计一次体动次数,并基于当前统计获得的体动次数,即基于最近一个预设时间段获得的体动次数,判断空调器当前是否进入到熟睡阶段。
131.步骤s311,判断所述最近预设时间段内的体动次数是否小于预设次数;
132.用户体动频率越小,用户睡眠越熟,其越可能处于熟睡阶段。
133.本实施方式中,当用户在最近预设时间段内的体动次数小于预设次数时,判定用户进入了熟睡阶段,否则,判定用户还未进入熟睡阶段。
134.步骤s312,若是,则确定当前时间为准备入睡阶段到熟睡阶段的切换时间。
135.当前时间指当前时刻,将当前时刻作为准备入睡阶段到熟睡阶段的切换时间,并在当前时刻进行环境参数的调整操作。
136.通过最近预设时间段内的体动次数大小,确定用户进入熟睡阶段的时间,根据实时体动数据判断进入熟睡阶段的时间,可确保时机判断的准确性,对用户睡眠的周围环境进行实时控制,使得周围环境调整为与熟睡阶段相适应。
137.可选地,当所述待进入的睡眠阶段为熟睡阶段时,所述步骤s40包括:
138.在所述睡眠阶段切换时间或所述睡眠阶段切换时间的预设时长前,升高室温至第三预设温度、静音、停止释放芳香。
139.此时,用户已熟睡,无需再促进睡眠也无需促进清醒,因此,控制静音以及停止释放芳香。
140.活动时的人体体温高于睡眠时的人体体温,在熟睡阶段,人体体温较低,将室内温度稍微升高,以避免因人体体温过低而使用户无法进一步熟睡。
141.可选地,第三预设温度比空调器预设的舒适温度高1-2
°
,比如人在活动时的舒适温度是25-26
°
,第三预设温度可设置为28
°
。预设的舒适温度指当前室外环境下,人活动时的舒适温度,当人体熟睡时,其人体温度比活动时的人体温度要低,通过将室内温度升高1-2
°
,可将室温调整为合适温度,有助用户睡眠。此外,将空调器升温,可使室内温度更加接近预设的恒定温度,则空调器越省电。
142.在确定用户进入熟睡阶段时,将周围环境调整为与熟睡阶段相适应,使得用户在这样的环境下,保持在熟睡阶段,避免因环境不适宜导致用户醒来或浅眠,进而确保用户具有较好的睡眠质量。
143.本发明所述的控制方法,可以为空调器一开机后就执行,也可以为开启睡眠模式后执行(此处开启睡眠模式可以为用户手动开启或者空调器自动识别开启睡眠模式)。
144.在空调器开机后/在空调器睡眠模式开启后,通过微波传感器检测用户体动信息,根据用户体动信息判断用户的睡眠阶段,其中,用户的睡眠阶段分为三种,一为入眠时,二为熟睡中,三为苏醒时。其中,入眠时这一阶段,可由用户体动信息分析获得,也可由用户手动开启(可以为睡眠模式开启指令,这里可以更智能)。
145.当用户当前处于准备入睡阶段时,控制室内温度降低、产生具有镇定作用的声音、释放具有镇定作用的芳香;当用户当前处于熟睡阶段时,控制室内温度升高、静音以及停止释放芳香;预测苏醒时间,在预测的苏醒时间之前的预设时间开始,控制室内温度逐渐降低、逐渐增大声音音量以及开始释放清醒芳香。
146.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的睡眠控制装置。图5为该控制装置一实施例示意图。如图5,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147.获取单元,其用于确定待进入的睡眠阶段,获取用户体动信息;
148.计算单元,其用于基于所述用户体动信息和/或所述待进入的睡眠阶段,确定睡眠阶段切换时间;
149.控制单元,其用于根据所述待进入的睡眠阶段和所述睡眠阶段切换时间,调整环境参数,其中,所述环境参数包括温度参数、音频参数以及芳香参数。
150.可选地,当所述待进入的睡眠阶段为苏醒阶段时,所述计算单元,其还用于从所述用户体动信息中获取当天的体动次数变化趋势;获取当前预测规则,其中,所述当前预测规则基于当天之前每日记录的体动次数变化数据与实际苏醒时间确定;基于所述当天的体动次数变化趋势和所述当前预测规则,预测当前睡眠阶段到苏醒阶段的切换时间。
151.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其还用于在所述睡眠阶段切换时间的预设时长前开始调整环境参数,或,在所述睡眠阶段切换时间开始调整环境参数。
152.可选地,当所述待进入的睡眠阶段为苏醒阶段时,所述控制单元,其还用于在所述睡眠阶段切换时间的预设时长前,逐渐降低室温至第一预设温度、逐渐增大音频音量至第一预设音量、释放预设第一类芳香。
153.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其还用于在执行所述逐渐降低室温至第一预设温度时,执行:获取当前实际的室内温度,计算所述当前实际的室内温度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间的温度差值;计算预设时长与所述温度差值的比值,基于所述比值确定调整室内温度的间隔时间和调整幅度;以所述间隔时间和所述调整幅度降低室内温度至第一预设温度。
154.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其还用于在所述确定待进入的睡眠阶段,获取用户体动信息之前执行:接收到睡眠模式启动指令,其中,所述睡眠模式启动指令由用户发送或由所述空调器的定时器触发;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睡眠模式,将用户所处的当前睡眠阶段置为准备入睡阶段,将环境参数调整为与所述准备入睡阶段相适应。
155.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其还用于降低室温至第二预设温度、产生预设频率带的声音、释放预设第二类芳香。
156.可选地,所述预设频率带包括4096hz、4160hz和4225hz中的至少一个。
157.可选地,当所述待进入的睡眠阶段为熟睡阶段时,所述计算单元,其还用于从所述用户体动信息中获取最近预设时间段内的体动次数;判断所述最近预设时间段内的体动次数是否小于预设次数;若是,则确定当前时间为准备入睡阶段到熟睡阶段的切换时间。
158.可选地,当所述待进入的睡眠阶段为熟睡阶段时,所述控制单元,其还用于在所述睡眠阶段切换时间或所述睡眠阶段切换时间的预设时长前,升高室温至第三预设温度、静音、停止释放芳香。
159.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如图6为所述空调器一实施例示意图,如图6,所述空调器包括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201和处理器202,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202读取并运行时,实现如上各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睡眠控制方法。
160.所述空调器还包括体动检测装置,可选为红外传感器或微波传感器,所述体动检测装置可设置在空调器上,也可独立于空调器设置,可与空调器有线或无线连接通信。体动检测装置在检测到用户体动后,即将用户体动数据发送到空调器的处理器202,由空调器的处理器202对用户体动数据进行相应处理后,生成用户体动信息,并将用户体动信息存储。
161.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芳香装置,用于收纳芳香剂,所述芳香装置可设置于所述空调器内部,与空调器的风道连通,使得芳香装置内的芳香剂等辅助睡眠的物质被空调器风道中的风带出空调器,吹入室内。
162.所述芳香装置可设置开闭式的开口部,其开口部与空调器的风道连通,在释放芳香时,打开芳香装置的开口部,停止释放芳香时,关闭芳香装置的开口部。所述芳香收纳装置内设置多种芳香,且不同芳香可具有不同作用,如促进人体清醒的茉莉花芳香,对人体有镇定作用的薰衣草芳香等。
163.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扬声器和均衡器,扬声器产生语音信号,均衡器用于调节扬声器产生的语音信号的频率特性,可用于强调对人体有镇定作用的特定频带,如4096hz、4160hz、4225hz。
164.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如上各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的睡眠控制方法。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165.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