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卧式水喷射真空机组用的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10 10:3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设备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卧式水喷射真空机组用的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2.水喷射真空机组的应用十分广泛,比如:轻工、化工、化学、制药、真空冶炼、制糖、制盐、味精、化纤、造纸、食品、塑料橡胶、陶瓷、大中型医院及厂矿企业的真空站、真空制砖、建筑基坑降水、排水、石油以及环保等行业,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3.1、现有的卧式水喷射真空机组不具有移动性能,导致,人们在在移动现有的卧式水喷射真空机组过程中,需要使用外界移动工具对现有的卧式水喷射真空机组进行运送,进而给人们移动现有的卧式水喷射真空机组带来不便;
4.2、现有的卧式水喷射真空机组在放置的过程中,需要人们将现有的卧式水喷射真空机组从移动工具上卸下来,接着,人们将现有的卧式水喷射真空机组平稳的放置在地面上,如此,增加了人们将现有的卧式水喷射真空机组平稳放置在地面上的步骤,且增加了人们的工作量,即给人们平稳放置现有的卧式水喷射真空机组的工作带来不便。
5.因此,现有的卧式水喷射真空机组,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水喷射真空机组用的移动装置,通过设置上开口框、支撑柱、万向轮、液压缸和工型支脚结构,解决了现有的卧式水喷射真空机组不具有移动性能以及不便于人们将其稳定放置在地面上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8.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卧式水喷射真空机组用的移动装置,包括上开口框,上开口框的内部下表面上设置有卧式水喷射真空机组本体,上开口框的下表面开设有u型通槽,上开口框的内侧上表面中部连接有第二安装板,上开口框的内侧上表面左右两侧对称连接有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的下方左右对称设置有液压缸,第一安装板的正下方设置有支撑柱,液压缸的一端和支撑柱的内表面下侧连接,支撑柱的下表面连接有横板,横板的下表面前后对称连接有万向轮,上开口框的下表面四个角落均连接有工型支脚。
9.进一步地,第二安装板的下表面前后对称连接有第三耳板,液压缸的另一端贯穿连接有第三轴销,第三轴销的两端均与第三耳板转动连接,如此设计,使得液压缸的另一端在受到外力时,以第三轴销为轴作圆弧移动,且第二安装板的四个角落通过螺钉限定在上开口框的下表面上。
10.进一步地,液压缸的一端贯穿连接有第一轴销,支撑柱的内表面下侧前后对称连接有第一耳板,第一轴销的两端均与第一耳板转动连接,如此设计,使得液压缸的一端在受到外力时,以第一轴销为轴作圆弧移动。
11.进一步地,第一安装板的下表面前后对称连接有第二耳板,支撑柱的上侧贯穿连接有第二轴销,第二轴销的两端均与第二耳板转动连接,如此设计,使得支撑柱的上侧在受到外力时,以第二轴销为轴作圆弧移动,且第一安装板的四个角落通过螺钉限定在上开口框的下表面上。
12.进一步地,卧式水喷射真空机组本体的外表面下侧连接有回型座,回型座的四个角落上均螺纹连接有螺栓,上开口框的内部下表面的四个角落上均开设有柱形内螺纹孔槽,螺栓的下端贯穿回型座螺纹连接在柱形内螺纹孔槽的内侧,具体地,螺栓使用限定回型座在上开口框内部的位置,且使得回型座和上开口框之间可拆式连接,柱形内螺纹孔槽的设置使得螺栓和上开口框之间可拆式连接。
13.进一步地,上开口框的一侧表面下部连接有扶手,扶手包含有横轴和l型连接轴,l型连接轴前后对称连接在上开口框的一侧表面下侧位置上,l型连接轴的内表面上侧连接有横轴,具体地,l型连接轴焊接在上开口框的侧表面上,横轴的设置便于使用者对上开口框施加外力,进而便于使用者对该装置施加外力。
1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开口框、支撑柱和万向轮结构,上开口框的内部下表面上设置有卧式水喷射真空机组本体,上开口框的下表面开设有u型通槽,上开口框的内侧上表面左右两侧对称连接有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的正下方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的下表面连接有横板,横板的下表面前后对称连接有万向轮,如此设计,使得使用者只需要使用对该装置施加外力,使得万向轮滚动,进而使得该装置移动,进而使得使用者不需要使用外界移动工具对该装置进行运送,进而便于使用者对该装置的移动,且增加了该装置的功能性。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液压缸和工型支脚结构,上开口框的内侧上表面中部连接有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的下方左右对称设置有液压缸,液压缸的一端和支撑柱的内表面下侧连接,上开口框的下表面四个角落均连接有工型支脚,如此设计,使得使用者将该装置移动至工作位置上后,使用者通过操作液压缸,使得支撑柱作圆弧移动,且使得工型支脚和地面之间的距离减小,直至使得工型支脚和地面稳定接触后,进而使得该装置平稳的放置在工作面上,进而使得使用者不需要将卧式水喷射真空机组本体从移动工具上卸下来,然后,将卧式水喷射真空机组本体平稳的放置在工作面上,进而减少了使用者将该装置平稳放置在地面上的工作步骤,进而减少了使用者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俯视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仰视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液压缸和支撑柱的连接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上开口框的俯视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卧式水喷射真空机组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2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4.1、卧式水喷射真空机组本体;11、螺栓;12、回型座;2、上开口框;21、工型支脚;22、扶手;221、横轴;222、l型连接轴;23、u型通槽;24、柱形内螺纹孔槽;3、横板;31、万向轮;4、液压缸;5、支撑柱;51、第一轴销;52、第一耳板;6、第一安装板;61、第二轴销;62、第二耳板;7、第二安装板;71、第三耳板;72、第三轴销。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6.请参阅图1

5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卧式水喷射真空机组用的移动装置,包括上开口框2,上开口框2的内部下表面上设置有卧式水喷射真空机组本体1,上开口框2的下表面开设有u型通槽23,上开口框2的内侧上表面中部连接有第二安装板7,上开口框2的内侧上表面左右两侧对称连接有第一安装板6,第二安装板7的下方左右对称设置有液压缸4,第一安装板6的正下方设置有支撑柱5,液压缸4的一端和支撑柱5的内表面下侧连接,支撑柱5的下表面连接有横板3,横板3的下表面前后对称连接有万向轮31,上开口框2的下表面四个角落均连接有工型支脚21,当使用者需要移动该装置时,首先,使用者用手对横轴221施加外力,使得该装置受到外力,使得万向轮31滚动,带动横板3移动,带动支撑柱5移动,带动第一安装板6移动,带动上开口框2移动,带动卧式水喷射真空机组本体1移动,即使用者移动该装置;
27.当使用者将该装置移动至工作位置上后,使用者连通液压缸4的外接电源,接着,使用者使用外界控制端启动液压缸4,使得液压缸4收缩,带动支撑柱5作圆弧移动,且使得支撑柱5的下端向靠近上开口框2的方向移动,带动横板3向靠近上开口框2的方向移动,带动万向轮31向靠近上开口框2的方向移动,使得工型支脚21和地面之间的距离减小,直至使得工型支脚21的下表面和地面稳定接触为止,进而使得该装置平稳的放置在工作位置上;当液压缸4伸张时,带动支撑柱5作圆弧移动,且使得支撑柱5的下端向远离上开口框2的方向移动,直至使得支撑柱5和上开口框2呈垂直状态为止。
28.其中如图2、3所示,第二安装板7的下表面前后对称连接有第三耳板71,液压缸4的另一端贯穿连接有第三轴销72,第三轴销72的两端均与第三耳板71转动连接,当液压缸4工作时,液压缸4的另一端以第三轴销72为轴作圆弧移动;液压缸4的一端贯穿连接有第一轴销51,支撑柱5的内表面下侧前后对称连接有第一耳板52,第一轴销51的两端均与第一耳板52转动连接,当液压缸4工作时,液压缸4的一端以第一轴销51为轴作圆弧移动;第一安装板6的下表面前后对称连接有第二耳板62,支撑柱5的上侧贯穿连接有第二轴销61,第二轴销61的两端均与第二耳板62转动连接,当液压缸4工作时,支撑柱5的上侧以第二轴销61为轴作圆弧移动。
29.其中如图4、5所示,卧式水喷射真空机组本体1的外表面下侧连接有回型座12,回型座12的四个角落上均螺纹连接有螺栓11,上开口框2的内部下表面的四个角落上均开设有柱形内螺纹孔槽24,螺栓11的下端贯穿回型座12螺纹连接在柱形内螺纹孔槽24的内侧,当使用者需要拆分卧式水喷射真空机组本体1时,首先,使用者使用六边形螺丝刀对螺栓11施加顺时针的外力,使得螺栓11顺时针转动,且使得螺栓11向远离上开口框2的方向移动,
直至使得螺栓11完全脱离柱形内螺纹孔槽24的内侧位置,接着,使用者对卧式水喷射真空机组本体1施加向上的外力,使得卧式水喷射真空机组本体1向远离上开口框2的内部的方向移动,带动回型座12向远离上开口框2的内部的方向移动,直至使得卧式水喷射真空机组本体1完全移出上开口框2的内侧为止。
30.其中如图1、2、4所示,上开口框2的一侧表面下部连接有扶手22,扶手22包含有横轴221和l型连接轴222,l型连接轴222前后对称连接在上开口框2的一侧表面下侧位置上,l型连接轴222的内表面上侧连接有横轴221,当使用者需要对该装置施加外力时,首先,使用者用手握住横轴221,接着,使用者使用对横轴221施加外力,进而使得上开口框受到使用者所施加的外力,进而使得该装置受到使用者所施加的外力。
31.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