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偏瘫患者辅助翻身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10 03:0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偏瘫患者辅助翻身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2.偏瘫hemiplegia又叫半身不遂,是指同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做偏瘫步态。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按照偏瘫的程度,可分为轻瘫、不完全性瘫痪和全瘫。轻瘫:表现为肌力减弱,肌力在4~5级,一般不影响日常生活,不完全性瘫较轻瘫重,范围较大,肌力2~4级,全瘫:肌力0~1级,瘫痪肢体完全不能活动。应该及时就诊,以免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期。
3.偏瘫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训练,训练分为很多种,其中翻身和手臂腿部的训练必不可少,可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减少卧床时间,预防并发症。
4.现有的翻身训练方法,主要是治疗师通过口令徒手指导患者训练,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由于患者肌力下降,无法独立完成伸肘或屈髋屈膝等动作,影响训练效果。耗时长,训练过程会花费较大的时间及人力,而效果不佳,时间过长也会引起患者的烦躁心理,且因疲劳影响训练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要解决的是切翻身训练效果差,花费人力大等问题,提供一种偏瘫患者辅助翻身训练装置。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偏瘫患者辅助翻身训练装置,它包括床板,所述床板两端分别设有床头板和床尾板,所述床头板和床尾板均与床板可拆卸插接,所述床板底部设有放置壳体,所述放置壳体一侧设有翻身机构,所述放置壳体另一侧设有训练机构,所述翻身机构包括横板,所述横板下方与放置壳体之间连接设有电动推杆一,所述横板上设有气囊,所述床板上设有用于气囊通过的条形通孔一,所述条形通孔下方两侧床板侧壁与横板上方两侧之间对应连接设有连接带,所述放置壳体内一侧设有气泵,所述气泵通过软管与气囊连接,所述训练机构包括腿部训练机构和手臂训练机构,所述床板上设有与腿部训练机构和手臂训练机构配合的条形通孔二和条形通孔三。
7.作为改进,所述腿部训练机构包括铰接在放置壳体底部的电动推杆二,所述电动推杆二上端连接设有膝部固定带,所述电动推杆二侧壁与放置壳体底部之间铰接设有电动推杆三。
8.作为改进,所述手臂训练机构包括铰接在放置壳体底部的电动推杆四,所述电动推杆四上端连接设有肘部固定带,所述电动推杆四侧壁与放置壳体底部之间铰接设有电动推杆五。
9.作为改进,所述条形通孔一远离床板中心一侧铰接设有与条形通孔一配合的盖板。
10.作为改进,所述床板两侧分别设有折叠扶手。
11.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利用翻身机构可帮助患者翻身,减少人力的消耗,并且不翻身时,可通过腿部训练机构和手臂训练机构对腿部和手臂进行驱动训练,同样减少人工徒手抬动所消耗的气力,本装置和人工同时进行工作,效果更好,患者更轻松。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发明一种偏瘫患者辅助翻身训练装置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发明一种偏瘫患者辅助翻身训练装置后视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本发明一种偏瘫患者辅助翻身训练装置床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5.图4是本发明一种偏瘫患者辅助翻身训练装置气囊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6.如图所示:1、床板,2、床头板,3、床尾板,4、放置壳体,5、横板,6、气囊,7、条形通孔一,8、连接带,9、气泵,10、电动推杆一,11、电动推杆二,12、膝部固定带,13、电动推杆三,14、条形通孔二,15、条形通孔三,16、电动推杆四,17、肘部固定带,18、电动推杆五,19、盖板,20、折叠扶手。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8.结合附图1

4,一种偏瘫患者辅助翻身训练装置,它包括床板1,所述床板1两端分别设有床头板2和床尾板3,所述床头板2和床尾板3均与床板1可拆卸插接,所述床板2底部设有放置壳体4,所述放置壳体4一侧设有翻身机构,所述放置壳体4另一侧设有训练机构,所述翻身机构包括横板5,所述横板5下方与放置壳体4之间连接设有电动推杆一10,所述横板5上设有气囊6,所述床板1上设有用于气囊通过的条形通孔一7,所述条形通孔7下方两侧床板1侧壁与横板5上方两侧之间对应连接设有连接带8,所述放置壳体4内一侧设有气泵9,所述气泵9通过软管与气囊6连接,所述训练机构包括腿部训练机构和手臂训练机构,所述床板1上设有与腿部训练机构和手臂训练机构配合的条形通孔二14和条形通孔三15。
19.所述腿部训练机构包括铰接在放置壳体4底部的电动推杆二11,所述电动推杆二11上端连接设有膝部固定带12,所述电动推杆二11侧壁与放置壳体4底部之间铰接设有电动推杆三13。
20.所述手臂训练机构包括铰接在放置壳体4底部的电动推杆四16,所述电动推杆四16上端连接设有肘部固定带17,所述电动推杆四16侧壁与放置壳体4底部之间铰接设有电动推杆五18。
21.所述条形通孔一7远离床板1中心一侧铰接设有与条形通孔一7配合的盖板19。
22.所述床板1两侧分别设有折叠扶手20。
23.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患者躺在床板上,根据偏瘫位置,选择躺卧方向,使得健侧位于条形通孔一7上方,现将盖板19掀开,进行翻身时,启动气泵9向气囊6中充气,随着气囊6的鼓起,慢慢伸出条形通孔一7,当气囊6充满后,控制电动推杆一10伸出,带动气囊6继续向上移动,从而拖动健侧身体抬起,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或者患者自己慢慢抓住折叠扶手20(此处折叠扶手与目前医院使用的相同,因此就不在过多赘述),慢慢的翻身,从而进行训
练,当需要手臂和腿部的训练时,首先控制电动推杆电动推杆三13和电动推杆五18控制电动推杆二11和电动推杆四16的角度,然后控制电动推杆二11和电动推杆四16伸出,将手肘和膝盖处利用肘部固定带17和膝部固定带12固定,在通过控制电动推杆二11和电动推杆四16的伸出和缩回并通过护理人员的辅助,进行手臂和腿部的抬放训练,手臂训练机构和腿部训练机构也可以进行单独的使用。
24.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偏瘫患者辅助翻身训练装置,它包括床板(1),所述床板(1)两端分别设有床头板(2)和床尾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头板(2)和床尾板(3)均与床板(1)可拆卸插接,所述床板(2)底部设有放置壳体(4),所述放置壳体(4)一侧设有翻身机构,所述放置壳体(4)另一侧设有训练机构,所述翻身机构包括横板(5),所述横板(5)下方与放置壳体(4)之间连接设有电动推杆一(10),所述横板(5)上设有气囊(6),所述床板(1)上设有用于气囊通过的条形通孔一(7),所述条形通孔(7)下方两侧床板(1)侧壁与横板(5)上方两侧之间对应连接设有连接带(8),所述放置壳体(4)内一侧设有气泵(9),所述气泵(9)通过软管与气囊(6)连接,所述训练机构包括腿部训练机构和手臂训练机构,所述床板(1)上设有与腿部训练机构和手臂训练机构配合的条形通孔二(14)和条形通孔三(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偏瘫患者辅助翻身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训练机构包括铰接在放置壳体(4)底部的电动推杆二(11),所述电动推杆二(11)上端连接设有膝部固定带(12),所述电动推杆二(11)侧壁与放置壳体(4)底部之间铰接设有电动推杆三(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偏瘫患者辅助翻身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臂训练机构包括铰接在放置壳体(4)底部的电动推杆四(16),所述电动推杆四(16)上端连接设有肘部固定带(17),所述电动推杆四(16)侧壁与放置壳体(4)底部之间铰接设有电动推杆五(1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偏瘫患者辅助翻身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通孔一(7)远离床板(1)中心一侧铰接设有与条形通孔一(7)配合的盖板(19)。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偏瘫患者辅助翻身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1)两侧分别设有折叠扶手(20)。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偏瘫患者辅助翻身训练装置,它包括床板,床板两端分别设有床头板和床尾板,床头板和床尾板均与床板可拆卸插接,床板底部设有放置壳体,放置壳体一侧设有翻身机构,放置壳体另一侧设有训练机构,翻身机构包括横板,横板下方与放置壳体之间连接设有电动推杆一,横板上设有气囊,床板上设有用于气囊通过的条形通孔一,条形通孔下方两侧床板侧壁与横板上方两侧之间对应连接设有连接带,放置壳体内一侧设有气泵,气泵通过软管与气囊连接,训练机构包括腿部训练机构和手臂训练机构,床板上设有与腿部训练机构和手臂训练机构配合的条形通孔二和条形通孔三。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训练效果好,护理人员和患者都更加轻松。松。松。


技术研发人员:张丽丽 朱雪娟 林红鹃 贾园园 高存珍 乔保俊 陈亚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丽丽
技术研发日:2021.08.10
技术公布日:2021/11/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