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液压吊卡的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1-10 03:1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钻井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液压吊卡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2.在现代陆地、海洋石油钻井系统中,液压吊卡已经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高端自升试平台、半潜试平台以及钻井船智能化钻采系统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在起下钻过程中,液压吊卡的使用,避免了人员在井架二层台的作业,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人员受伤的风险,极大的提高了钻井作业的安全性。现有的液压吊卡设备一般采用触碰杆触碰触碰阀的方式来关闭液压吊卡,在起下钻过程中,经常会有钻井液等杂质沾附在触碰杆上,进入触发阀的内部,引起触碰阀的阀芯卡死,造成液压吊卡整个设备发生异常,容易发生错误打开关闭的现象,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性高的液压吊卡的控制系统。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液压吊卡的控制系统,包括用于控制各模块和供压的电机/泵组、以及供油的油源,还包括有液控换向阀s、主阀f、触发阀l、液控单向阀r、液控单向阀n、减压阀d、门液缸q1和门锁液缸q2。
5.所述液控换向阀s的油口1和油口2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油源,所述液控换向阀s的油口4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液控单向阀r的油口1,所述液控单向阀r的油口2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触发阀l的油口1,所述触发阀l的油口 2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主阀f的油口1,所述触发阀l的油口3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油源,所述主阀f的油口2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油源,所述主阀f的油口 3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触发阀l的油口4,所述主阀f的油口6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门液缸q1的油口1,所述主阀f的油口5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门锁液缸q2的油口2,所述液控单向阀n的油口1通过输油管道连接在所述液控单向阀r的油口2和所述触发阀l的油口1之间,所述液控单向阀n的油口2 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主阀f的油口2、所述触发阀的油口3和油源,所述减压阀d的油口1和油口3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油源,所述减压阀d的油口2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门液缸q1和门锁液缸q2。
6.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有液控单向阀k,所述液控单向阀k的油口1通过输油管道连接在所述主阀f的油口6和所述门液缸q1的油口1之间,所述液控单向阀k的油口2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门锁液缸q2的油口1,所述液控单向阀k的油口3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门液缸q1的油口3,所述液控单向阀k 的油口4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门液缸q1的油口2。
7.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有液控单向阀h,所述液控单向阀h的油口1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门液缸q1的油口2和所述液控单向阀k的油口4,所述单向阀的油口2通过输油管道连接在所述主阀f的油口5和所述门锁液缸q2的油口2之间,所述液控单向阀h的油口3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门锁液缸q2的油口3。
8.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液控单向阀g,所述液控单向阀g的油口2通过输油管道连接
在所述主阀f的油口6和所述门液缸q1的油口1之间,所述液控单向阀g的油口3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液控单向阀h的油口3和所述门锁液缸q2的油口3,所述液控单向阀g的油口4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主阀f的油口5。
9.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液控单向阀x,所述液控单向阀x的油口2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液控单向阀g的油口1,所述液控单向阀x的油口3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门液缸q1的油口3和所述液控单向阀k的油口3,所述液控单向阀x的油口4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液控单向阀g的油口4、主阀f的油口5。
10.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液控换向阀z,所述液控换向阀z的油口1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减压阀d的油口2和油源,所述液控换向阀z的油口2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液控单向阀x的油口1。
11.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液控换向阀e,所述液控换向阀e的油口4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主阀f的油口4,所述液控换向阀e的油口2和油口3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主阀f的油口3、触发阀l的油口4和减压阀d的油口1,所述液控换向阀e的油口1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液控单向阀n的油口3,所述液控换向阀e的油口1还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有滤芯b,所述滤芯b的另一端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油源。
12.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液控单向阀c,所述液控单向阀c的油口1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油源,所述液控单向阀c的油口2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减压阀d 的油口3。
13.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滤芯a,所述滤芯a的油口2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主阀f的油口2、触发阀l的油口3和液控单向阀n的油口2。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液压吊卡的控制系统,包括用于控制各模块和供压的电机/泵组、以及供油的油源,还包括有液控换向阀s、主阀f、触发阀l、液控单向阀r、液控单向阀n、减压阀d、门液缸q1和门锁液缸q2;液控换向阀s的油口1和油口2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油源,液控换向阀s的油口4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液控单向阀r的油口1,液控单向阀r的油口2通过输油管道连接触发阀l的油口1,触发阀l的油口2通过输油管道连接主阀f的油口1,触发阀l的油口3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油源,主阀f的油口2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油源,主阀f的油口3通过输油管道连接触发阀l的油口4,主阀f的油口6通过输油管道连接门液缸q1的油口1,主阀f的油口5通过输油管道连接门锁液缸q2的油口2,液控单向阀n的油口1通过输油管道连接在液控单向阀r的油口2和触发阀l的油口1之间,单向阀的油口2通过输油管道连接主阀f的油口2、触发阀的油口3和油源,减压阀d的油口1和油口3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油源,减压阀d的油口2通过输油管道连接门液缸q1和门锁液缸q2。本实用新型采用液控换向阀控制关闭液压吊卡的方式代替现有的触碰阀控制,解决了杂质进入设备内部引起触碰失误的情况,控制灵敏且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用新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液压吊卡的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
18.请参考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液压吊卡的控制系统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液压吊卡的控制系统,包括用于控制各模块和供压的电机/泵组、以及供油的油源,还包括有液控换向阀s、主阀f、触发阀l、液控单向阀r、液控单向阀n、减压阀d、门液缸q1和门锁液缸q2。
19.所述液控换向阀s的油口1和油口2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油源,所述液控换向阀s的油口4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液控单向阀r的油口1,所述液控单向阀r的油口2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触发阀l的油口1,所述触发阀l的油口 2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主阀f的油口1,所述触发阀l的油口3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油源,所述主阀f的油口2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油源,所述主阀f的油口 3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触发阀l的油口4,所述主阀f的油口6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门液缸q1的油口1,所述主阀f的油口5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门锁液缸q2的油口2,所述液控单向阀n的油口1通过输油管道连接在所述液控单向阀r的油口2和所述触发阀l的油口1之间,所述液控单向阀n的油口2 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主阀f的油口2、所述触发阀的油口3和油源,所述减压阀d的油口1和油口3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油源,所述减压阀d的油口2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门液缸q1和门锁液缸q2。
20.进一步地,还包括有液控单向阀k,所述液控单向阀k的油口1通过输油管道连接在所述主阀f的油口6和所述门液缸q1的油口1之间,所述液控单向阀k的油口2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门锁液缸q2的油口1,所述液控单向阀 k的油口3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门液缸q1的油口3,所述液控单向阀k的油口4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门液缸q1的油口2。
21.进一步地,还包括有液控单向阀h,所述液控单向阀h的油口1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门液缸q1的油口2和所述液控单向阀k的油口4,所述单向阀的油口2通过输油管道连接在所述主阀f的油口5和所述门锁液缸q2的油口2 之间,所述液控单向阀h的油口3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门锁液缸q2的油口3。
22.进一步地,还包括液控单向阀g,所述液控单向阀g的油口2通过输油管道连接在所述主阀f的油口6和所述门液缸q1的油口1之间,所述液控单向阀g的油口3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液控单向阀h的油口3和所述门锁液缸q2 的油口3,所述液控单向阀g的油口4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主阀f的油口5。
23.进一步地,还包括液控单向阀x,所述液控单向阀x的油口2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液控单向阀g的油口1,所述液控单向阀x的油口3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门液缸q1的油口3和所述液控单向阀k的油口3,所述液控单向阀x 的油口4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液控单向阀g的油口4、主阀f的油口5。
24.进一步地,还包括液控换向阀z,所述液控换向阀z的油口1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减压阀d的油口2和油源,所述液控换向阀z的油口2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液控单向阀x的油口1。
25.进一步地,还包括液控换向阀e,所述液控换向阀e的油口4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主阀f的油口4,所述液控换向阀e的油口2和油口3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主阀f的油口3、触发阀l的油口4和减压阀d的油口1,所述液控换向阀e的油口1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液控单向阀n的油口3,所述液控换向阀e的油口1还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有滤芯b,所述滤芯b的另一
端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油源。
26.进一步地,还包括液控单向阀c,所述液控单向阀c的油口1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油源,所述液控单向阀c的油口2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减压阀d的油口3。
27.进一步地,还包括滤芯a,所述滤芯a的油口2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主阀f的油口2、触发阀l的油口3和液控单向阀n的油口2。
28.可理解地,本实用新型的电机/泵组采用市面常见的液压电机或泵即可,电机/泵组的作用为从油箱/油源吸入油液,形成压力油排出,从而为本实用新型的各个阀提供具有一定压力/压强的液压油,液控换向阀均采用两位三通液控换向阀,液控单向阀采用市面常见的液控单向阀,滤芯采用常见的液压油路中的过滤滤芯。
29.需要说明的是,当液压吊卡关闭时:液压吊卡打开状态下主阀f的阀芯处于中位,液控换向阀s连接油源的一端连接有滤芯j,油源进入液控换向阀s 的液压油首先通过电机/泵组加压,由t1油口进入滤芯j,然后流至液控换向阀s使液控换向阀s的阀芯移动至左位,从而导通液控换向阀s至液控单向阀 r的油路,然后到达触发阀l,推动触发阀l的阀芯使得触发阀l的阀芯处于下位,接通主阀f的油口1和油口2之间的油路,主阀f油口1进入的油推动主阀f的阀芯,使得主阀f的阀芯处于左位。当主阀f的阀芯处于左位,主阀 f的油口1和油口6之间的油路导通,液压油流至门液缸q1使门液缸q1的活塞开始伸出,当门液缸q1的活塞伸出位置超过信号孔时,液压吊卡关闭已经到位,液压油流至门锁液缸q2,使门锁液缸q2的活塞开始伸出将门锁关闭,当门锁液缸q2的活塞伸出位置超过信号孔时,液压油流至减压阀d,液压油压强通过减压阀d减压,减压后的液压油由油口t8回到油源,通过检测到此时液压油的压强,控制打开液控单向阀n,使得油源液压油由油口t3进入到触发阀l,保证在液压吊卡关闭指令结束后,所有电磁阀失电后,液控换向阀s进入的液压油油路失压,通过液控单向阀n导入的液压油也能保证触发阀l的阀芯不移动,从而保证液压吊卡保持关闭状态不会发生意外打开等异常情况,进而提高液压吊卡的安全性。
30.另外,当液压吊卡打开时:油源油口t8提供具有压强(t8油口压力至少大于t4油口压力200ps i)的液压油输至液控换向阀e,液压油先经过滤芯b 后进入液控换向阀e,然后导至主阀f,使得主阀f的阀芯处于右位,同时打开单向阀m,液压油进入门锁液缸q2使得门锁液缸q2的活塞回收,到达门锁液缸q2的液压油由门锁液缸q2的油口3达到液控单向阀h和液控单向阀g,从而使得门液缸q1和门锁液缸q2的活塞均回收打开门锁,完成液压吊卡的打开。同时,经过滤芯b的液压油还会由液控单向阀r的油口3进入液控单向阀 r,从而打开液控单向阀r,将触发阀l下部的油路压强泄压,使得触发阀l 的阀芯在内部弹簧作用下复位,触发阀l的阀芯处于上位,将主阀f的左端的油路压强卸除,打开指令结束后,油源油口t8供给液压油未加压,使得主阀f 的两端的油路压强均为0,主阀f在内部两端的弹簧作用下,主阀f的阀芯处于中位,液压卡吊始终处于打开状态,不会轻易发生关闭等错误操作,安全性较高。
31.本实用新型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触碰杆、触碰阀由于杂质进入,发生卡死的现象,避免了液压吊卡功能异常发生安全隐患,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能。
3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液压吊卡的控制系统,包括用于控制各模块和供压的电机/泵组、以及供油的油源,还包括有液控换向阀s、主阀f、触发阀l、液控单向阀r、液控单向阀n、减压阀d、门液缸q1和门锁液缸q2;液控换向阀s的油口1和油口2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油
源,液控换向阀s的油口4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液控单向阀r的油口1,液控单向阀r的油口2通过输油管道连接触发阀l的油口1,触发阀l的油口2通过输油管道连接主阀f的油口1,触发阀l的油口3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油源,主阀f的油口2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油源,主阀f的油口3通过输油管道连接触发阀l的油口4,主阀f的油口6通过输油管道连接门液缸q1的油口1,主阀f的油口5通过输油管道连接门锁液缸q2的油口2,液控单向阀n的油口1通过输油管道连接在液控单向阀r的油口2和触发阀l的油口1之间,单向阀的油口2通过输油管道连接主阀f的油口2、触发阀的油口3和油源,减压阀d的油口1和油口3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油源,减压阀d的油口2通过输油管道连接门液缸q1和门锁液缸q2。本实用新型采用液控换向阀控制液压吊卡关闭的方式代替现有的触碰阀控制关闭,省去触碰杆、触碰阀的结构,简化了结构,解决了杂质进入设备内部引起触碰失误的情况,控制灵敏且安全性高。
33.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