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盘式制动器的制作方法

2021-11-10 04:1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制动的盘式制动器。


背景技术:

2.作为现有技术的具备停车制动机构的盘式制动器,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盘式制动器构成为,在该停车制动机构中,卡合爪部件的质量和从转动中心到卡合爪部件的重心之间的距离的积、与螺线管促动器的柱塞的质量和从转动中心到柱塞的重心之间的距离的积尽可能相等,即包括卡合爪部件以及与其连结的柱塞等的可动部在内的整体的重心位置配置在与加速度a的方向平行并穿过卡合爪部件的转动中心的直线上的大致附近。由此,相对于加速度a,在卡合爪部件上几乎不产生力矩m(m≈0),因此能够构成为减小压缩弹簧的弹簧力、螺线管促动器的推力以及保持力。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

24905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7.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电动盘式制动器中,需要与螺线管促动器的柱塞的质量以及重心位置配合地设定卡合爪部件的质量以及重心位置,可能大型化。另外,如果想要抑制大型化,则需要增大卡合爪部件的质量,因此,复杂形状的卡合爪部件限于金属制,加工费变高。
8.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9.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小型化并能够削减成本的盘式制动器。
10.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通过将来自电动马达的驱动力经由传递机构传递到活塞,而使该活塞推进,从而将制动部件按压在被制动部件上,该盘式制动器具备制动力保持机构,所述制动力保持机构通过螺线管促动器的驱动,而限制所述传递机构的旋转,从保持制动力,所述制动力保持机构具备:保持部件,其通过所述螺线管促动器的驱动而移动,从而限制所述传递机构的旋转;卡止部件,其与该保持部件连结,并转动自如地支承于壳体,抑制所述保持部件的移动。
11.另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通过将来自电动马达的驱动力经由传递机构传递到活塞,而使该活塞推进,从而将制动部件按压在被制动部件上,该盘式制动器具备制动力保持机构,所述制动力保持机构通过螺线管促动器的驱动,而限制所述传递机构的旋转,从而保持制动力,所述制动力保持机构具备:保持部件,其通过所述螺线管促动器的驱动而移动,从而限制所述传递机构的旋转;卡止部件,其与该保持部件连结,抑制所述保持部件的移动;所述卡止部件一体地具有与所述保持部件连结的连结部、转动自如地支承于壳体的支承部、配重部,所述配重部位于相对于所述支承部与所述连结部相反的一
侧。
12.进一步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通过将来自电动马达的驱动力经由传递机构传递到活塞,而使该活塞推进,从而将制动部件按压在被制动部件上,该盘式制动器具备制动力保持机构,所述制动力保持机构通过螺线管促动器的驱动,而限制所述传递机构的旋转,从而保持制动力,所述制动力保持机构具备:保持部件,其通过所述螺线管促动器的驱动而移动,从而限制所述传递机构的旋转;卡止部件,其与该保持部件连结,抑制所述保持部件的移动;所述卡止部件在该卡止部件的重心和与所述保持部件连结的连结部之间转动自如地支承于壳体。
13.发明效果
1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能够实现小型化,并能够削减成本。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主要部位剖视图。
16.图2是图1的主要部位放大图。
17.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壳体内的立体图。
18.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所采用的驻车制动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19.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所采用的驻车制动机构安装在第二壳体内的状态的俯视图。
20.图6是驻车制动机构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制动力保持机构的俯视图。
21.图7是驻车制动机构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制动力保持机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基于图1至图7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23.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是在通常行驶时通过电动马达40的驱动产生制动力的电动制动装置。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车辆内侧(内部侧)称为一端侧(罩部件39侧),将车辆外侧(外部侧)称为另一端侧(盘式转子d侧),适当地进行说明。即,在图1以及图2中,将右侧称为一端侧,将左侧称为另一端侧,适当地进行说明。
24.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具备安装在车辆的旋转部上的、隔着作为被制动部件的盘式转子d而配置在轴向两侧的、作为制动部件的一对内制动块2以及外制动块3、制动钳4。本盘式制动器1构成为制动钳浮动型。需要说明的是,一对内制动块2以及外制动块3和制动钳4能够向盘式转子d的轴向移动地支承在支架5上,该支架5固定在车辆的转向节等非旋转部上。
25.如图1所示,制动钳4具备:制动钳主体8,其是制动钳4的主体;传递机构9,其将来自电动马达40的旋转传递至制动钳主体8的缸体部13内的活塞18,并对该活塞18施加推力。制动钳主体8具备:圆筒状的缸体部13,其配置在与内制动块2对置的基端侧,与该内制动块2对置地开口;一对爪部14、14,其从缸体部13跨过盘式转子d向外侧延伸,与外制动块3对置,且配置在前端侧。
26.在制动钳主体8的缸体部13内、即缸体部13的缸膛16,活塞18以相对于缸体部13不能相对旋转且能够沿轴向移动地被收容。活塞18是按压内制动块2的部件,形成为有底的杯
状。该活塞18以其底部与内制动块2对置的方式收容在缸体部13的缸膛16内。活塞18通过其底部与内制动块2之间的止转卡合,被支承为不能相对于缸膛16旋转,进而不能相对于制动钳主体8旋转。
27.在缸体部13的缸膛16的另一端侧内周面上配置有密封部件(省略图示)。而且,活塞18在与该密封部件接触的状态下能够沿轴向移动地被收容在缸膛16中。在活塞18的底部侧的外周面与缸膛16的另一端侧内周面之间夹装有防尘罩20。通过这些密封部件以及防尘罩20,防止异物向气缸部13的缸膛16内侵入。
28.在制动钳主体8的缸体部13的底壁23侧(一端侧),一体地连结有齿轮壳体25。在该齿轮壳体25的内部,配置有后述的电动马达40、正齿多级减速机构41以及行星齿轮减速机构42。齿轮壳体25具备主要收容电动马达40的第一齿轮壳体部27和主要收容行星齿轮减速机构42的第二齿轮壳体部28。第一齿轮壳体部27由收容电动马达40的马达壳体部27a、和供从该马达壳体部27a内的电动马达40延伸的旋转轴40a配置的齿轮壳体部27b构成。从图3可知,在齿轮壳体部27b上,在与后述的正齿多级减速机构41的小齿轮47接近的位置,形成有用于收容后述的制动力保持机构152a的压缩螺旋弹簧159的收容凹部35。另外,在齿轮壳体部27b上,在与收容凹部35接近的位置,朝向一端侧突出设置有支承销36。进一步地,在齿轮壳体部27b上,在与收容凹部35接近的位置,形成有用于收容后述的制动力保持机构152a的螺线管促动器155的收容部37。
29.如图1所示,在第二齿轮壳体部28上,从其另一端侧一体地连结有缸体部13的底壁23。其结果,缸体部13和第一齿轮壳体部27的马达壳体部27a(电动马达40)以大致平行地排列的方式配置。在第二齿轮壳体部28上,形成有插通孔29,该插通孔29供包括后述的主轴93在内的行星齿轮架72的小径圆筒状部86插通。从第二齿轮壳体部28的底面突出设置有限制后述的内齿轮71的径向的移动的圆筒状限制部32。在该圆筒状限制部32的径向外侧,在与该圆筒状限制部32对置的壁面之间形成有环状槽部33。在与圆筒状限制部32对置的壁面上,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卡合凹部(省略图示)。在该圆筒状限制部32上,以避免与后述的第一减速齿轮48的大径齿轮53干涉的方式形成有切口部(省略图示)。齿轮壳体25的一端侧开口被罩部件39封闭。该罩部件39气密地安装在齿轮壳体25上。
30.来自电动马达40的旋转经由传递机构9传递到活塞18。传递机构9具备:来自电动马达40的旋转轴40a;正齿多级减速机构41以及行星齿轮减速机构42,其对来自电动马达40的旋转扭矩进行增力;旋转直动变换机构43,其将来自该行星齿轮减速机构42的旋转变换为直线运动,而对活塞18施加推力。也参照图2,如上所述,电动马达40配置在第一齿轮壳体部27的马达壳体部27a内,其旋转轴40a插通于齿轮壳体部27b的贯通孔38,并向齿轮壳体部27b内延伸。正齿多级减速机构41具备小齿轮47、第一减速齿轮48和第二减速齿轮49。第一减速齿轮48以及第二减速齿轮49由金属或纤维强化树脂等树脂构成。
31.如图2所示,小齿轮47形成为筒状,并被压入固定在电动马达40的旋转轴40a上。第一减速齿轮48由阶梯齿轮构成。该第一减速齿轮48具备与小齿轮47啮合的大径的大径齿轮53、和从大径齿轮53以同心状朝向一端侧沿轴向延伸的小径的小径齿轮54。该第一减速齿轮48的大径齿轮53以进入设置在第二齿轮壳体部28的圆筒状限制部32上的切口部(省略图示)、以及设置在内齿轮71的圆筒状壁部80上的切口部(省略图示)内地,跨越第一齿轮壳体部27及第二齿轮壳体部28的方式配置。其结果,第一减速齿轮48的大径齿轮53的外周面与
后述的行星齿轮架(carrier)72的大径圆环板状部85的外周面对置地接近配置。第一减速齿轮48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支承杆60。该支承杆60被压入固定于第一齿轮壳体部27的齿轮壳体部27b。小径齿轮54的轴向长度形成为比大径齿轮53的轴向长度长得多。小径齿轮54的轴向长度与后述的第二减速齿轮49的大径齿轮57的轴向长度大致相同。
32.第一减速齿轮48的小径齿轮54与第二减速齿轮49啮合。该第二减速齿轮49具备与第一减速齿轮48小径齿轮54啮合的大径的大径齿轮57、和从大径齿轮57以同心状朝向另一端侧沿轴向延伸的小径的太阳齿轮58。第二减速齿轮49被收容在第二齿轮壳体部28内。在第二减速齿轮49的径向中央部,形成有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62。太阳齿轮58构成为行星齿轮减速机构42的一部分。大径齿轮57和太阳齿轮58的轴向长度大致相同。在大径齿轮57的内周面与太阳齿轮58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环状的空间63。第二减速齿轮49的大径齿轮57的一端和太阳齿轮58的一端通过环状的圆环状壁部65连接。在该圆环状壁部65的另一端侧的面上靠近其外周端,形成有向行星齿轮减速机构42侧(另一端侧)突出的环状的止动部66。
33.行星齿轮减速机构42具备第二减速齿轮49的太阳齿轮58、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五个)行星齿轮70和内齿轮71。来自行星齿轮减速机构42的旋转、即来自各行星齿轮70的旋转被传递到行星齿轮架72。各行星齿轮70具有与太阳齿轮58以及内齿轮71的内齿78啮合的齿轮75、和供从行星齿轮架72竖立设置的销90旋转自如地插通的孔部76。各行星齿轮70在太阳齿轮58的周围沿着周向等间隔地配置。具体而言,各行星齿轮70在大径齿轮57的内周面与太阳齿轮58的外周面之间的环状空间63中沿着周向等间隔地配置,其齿轮75与太阳齿轮58以及内齿轮71的内齿78啮合。
34.内齿轮71具备:分别与各行星齿轮70的齿轮75啮合的内齿78;从该内齿78的一端连续地向径向中心延伸且限制各行星齿轮70的轴向的移动的环状壁部79;从内齿78朝向另一端侧延伸的圆筒状壁部80。内齿轮71的内齿78的部位配置在第二减速齿轮49的大径齿轮57的内周面与各行星齿轮70之间。其结果,第二减速齿轮49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内齿轮71。需要说明的是,内齿轮71的内齿78的部位、各行星齿轮70、太阳齿轮58的另一端侧的面位于大致同一平面上。在内齿轮71的圆筒状壁部80上,沿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向径向外方突出设置的卡合凸部(省略图示)。
35.在内齿轮71的圆筒状壁部80上,在其周向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切口部(省略图示),以避免与第一减速齿轮48的大径齿轮53干涉。而且,使内齿轮71的圆筒状壁部80的一端面与第二齿轮壳体部28的底面抵接的同时,使该圆筒状壁部80的内周面与第二齿轮壳体部28的圆筒状限制部32的外周面抵接,并且将从圆筒状壁部80突出设置的各卡合凸部与设置在第二齿轮壳体部28的壁面上的各卡合凹部卡合。另外,设置在第二减速齿轮49的圆环状壁部65上的环状的止动部66与内齿轮71的一端侧的面抵接。其结果,内齿轮71的径向以及轴向的移动被限制,并且被支承为相对于齿轮壳体25不能相对旋转。
36.行星齿轮架72具备大径圆环板状部85和从大径圆环板状部85以同心状向另一端侧突出设置的小径圆筒状部86。行星齿轮架72在其径向大致中央以沿轴向贯通的方式形成有花键孔部87。大径圆环板状部85配置在第二齿轮壳体部28的圆筒状限制部32的内侧。在行星齿轮架72的大径圆环板状部85的外周侧,沿着周向隔开间隔地以与各行星齿轮70对应的方式形成有多个销用孔部89。在各销用孔部89中分别压入固定有销90。各销90分别旋转
自如地插通于各行星齿轮70的孔部76。行星齿轮架72的小径圆筒状部86插通于第二齿轮壳体部28的插通孔29。
37.主轴93传递来自行星齿轮架72的旋转,并将其旋转扭矩传递至旋转直动变换机构43。主轴93在其一端一体地连接有与行星齿轮架72的花键孔部87卡合的花键轴部96。主轴93在缸膛16内延伸,与旋转直动变换机构43连结。通过主轴93的花键轴部96与行星齿轮架72的花键孔部87卡合,而能够在行星齿轮架72与主轴93之间相互传递旋转扭矩。
38.另外,如图2以及图4所示,在第一齿轮壳体部27的齿轮壳体部27b内设置有驻车制动机构150。驻车制动机构150具备:棘轮151,其被压入固定于作为传递机构9的旋转轴40a的一端;制动力保持机构152a,其通过螺线管促动器155的驱动,限制棘轮151向解除制动力的方向旋转,从而保持制动力。棘轮151被压入固定于旋转轴40a的从小齿轮47突出的一端。制动力保持机构152a具备:螺线管促动器155;保持部件157a,其通过该螺线管促动器155的驱动而移动,从而限制棘轮151向解除制动力的方向的旋转;卡止部件158a,其与该保持部件157a连结,转动自如地支承于设置在第一壳体27的齿轮壳体部27b上的支承销36,抑制保持部件157a向棘轮151侧的移动;作为弹性部件的压缩螺旋弹簧159,其对保持部件157a向从棘轮151离开的方向施力。
39.螺线管促动器155具有柱塞156。也参照图5,柱塞156沿着与电动马达40的旋转轴40a正交的方向、且罩部件39的长度方向(齿轮壳体25的长度方向)延伸。在柱塞156的前端,形成有环状凸缘部165。螺线管促动器155被通电,从而以其柱塞156没入螺线管促动器155的主体内的方式移动。需要说明的是,螺线管促动器155基于来自后述的控制基板116的指令而工作。
40.参照图4以及图5,保持部件157a具有复杂的形状,一体地具有:爪部168,其能够与棘轮151的齿轮部151a卡合;柱塞连接部169,其与螺线管促动器155的柱塞156的环状凸缘部165的内侧连接;弯曲部170,其设置在爪部168与柱塞连接部169之间,在俯视观察时以弯曲状延伸。在爪部168上,一体地连接有沿与螺线管促动器155的柱塞156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的轴部173。在轴部173上,在与爪部168相反一侧的端部一体地连接有弯曲部170。
41.弯曲部170以从轴部173折返的方式以俯视观察时u字状延伸,弯曲部170的开放侧形成为朝向棘轮151侧。在弯曲部170的端部一体地连接有柱塞连接部169。柱塞连接部169为了从柱塞156的环状凸缘部165将内侧的外周面以从罩部件39侧包围的方式进行支承,形成为半圆弧状。在轴部173上,一体地连接有朝向罩部件39侧(一端侧)突出设置的销175。另外,在轴部173上,一体地连接有朝向电动马达40侧(另一端侧)突出设置的板状的按压部176。
42.卡止部件158a形成为由板状部180和从板状部180基端部朝向罩部件39侧(一端侧)延伸的配重部181构成的大致l字状。板状部180形成为大致矩形状,其长度方向与和柱塞156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大致一致。在板状部180的前端,形成有俯视观察时u字状的卡合槽部183。通过保持部件157a的销175与该卡合槽部183卡合,而两者158a、157a相互以销175为中心转动自如地连结。需要说明的是,该卡合槽部183作为与保持部件157a的销175卡合而连结的连结部起作用。
43.在板状部180的长度方向大致中央部,形成有支承孔184。在该支承孔184中,插通有设置在第一壳体27的齿轮壳体部27b上的支承销36。其结果,卡止部件158a以支承孔184
(支承销36)为中心转动自如地支承在齿轮壳体部27b上。需要说明的是,该支承孔184作为用于将卡止部件158a转动自如地支承在第一壳体27的齿轮壳体部27b上的支承部起作用。配重部181形成为截面d字状。配重部181的直线部位指向板状部180侧。卡止部件158a重心为该配重部181的位置。配重部181相对于支承孔184位于卡合槽部183的相反侧。
44.而且,如图3以及图5所示,将螺线管促动器155配置在第一壳体27的齿轮壳体部27b的收容部37中,并通过安装螺栓186进行固定。此时,柱塞156沿着罩部件39的长度方向(齿轮壳体25的长度方向)延伸。另外,也参照图2,压缩螺旋弹簧159配置在齿轮壳体部27b的收容凹部35中。此时,压缩螺旋弹簧159的一端部以与接近棘轮151的收容凹部35的壁面35a抵接的方式配置。另外,保持部件157a配置在压缩螺旋弹簧159的盖部件39侧(一端侧)。具体而言,保持部件157a以其爪部168与棘轮151的外周面对置的方式配置,以其轴部173与压缩螺旋弹簧159重叠的方式配置。另外,保持部件157a的按压部176以与压缩螺旋弹簧159的另一端部抵接的方式配置。
45.另外,将保持部件157a的半圆弧状的柱塞连接部169以从罩部件39侧包围的方式从柱塞156的环状凸缘部165与内侧的外周面连接。其结果,从第一壳体27的齿轮壳体部27b突出设置的支承销36位于保持部件157a的弯曲部170的内侧。进一步地,将卡止部件158a以其板状部180的长度方向与和柱塞156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大致一致的方式,配置在保持部件157a的罩部件39侧。而且,在设置在卡止部件158a的板状部180的前端上的俯视观察时u字状的卡合槽部183内,将保持部件157a的销175卡合,并将两者158a、157a相互以销175为中心转动自如地连结。另外,在设置在保持部件157a的板状部180上的支承孔18 4内,插通从第一壳体27的齿轮壳体部27b突出设置的支承销36,并在支承销36的前端部安装防脱环187。由此,卡止部件158a以从第一壳体27的齿轮壳体部27b突出设置的支承销36为中心转动自如地被支承。
46.通过这样的结构,首先,保持部件157a在平常时通过压缩螺旋弹簧159对其爪部168向从棘轮151离开的方向施力。另外,在该平常时,在对保持部件157a施加来自外部的激振力时,能够利用卡止部件158a的配重部181使抵消来自外部的激振力的力作用于保持部件157a。即,当对保持部件157a施加使其爪部168朝向棘轮151的外周面的方向上的激振力时,对卡止部件158a产生以支承孔184(支承销36)为中心想要向图5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力,换而言之,产生使卡止部件158a的配重部181(重心)想要向与对保持部件157a施加激振力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的力。其结果,能够利用卡止部件158a的配重部181,对保持部件157a施加使其爪部168向从棘轮151的外周面离开的方向的力(抑制爪部168朝向棘轮151的外周面移动的力),进而,能够利用卡止部件158a的配重部181,抵消来自外部的对保持部件157a的激振力。
47.该状况在施加于保持部件157a的激振力超过了压缩螺旋弹簧159的作用力时发生。接着,在维持车辆的停止状态时使停车制动器工作时,通过向螺线管促动器155通电,而螺线管促动器155的柱塞156没入。其结果,保持部件157a的爪部168以克服压缩螺旋弹簧159的作用力的方式朝向棘轮151的外周面移动,并与该齿轮部151a卡合。此时,卡止部件158a以支承销36(支承孔184)为中心向图5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换而言之,卡止部件158a在螺线管促动器155工作时,配重部181(重心)向与螺线管促动器155的推进方向(柱塞156没入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48.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驻车制动机构150的棘轮151的一端侧配置有旋转角检测机构103。旋转角检测机构103检测电动马达40的旋转轴40a的旋转角度。该旋转角检测机构103具备磁铁部件106和磁检测ic芯片107。在电动马达40的旋转轴40a的一端面,形成有压入用凹部109。支承杆110被压入固定于该压入用凹部109中。配置在杯状的支承部件113内的环状的磁铁部件106被该支承杆110支承。磁检测ic芯片107以与该磁铁部件106的一端侧对置的方式配置。磁检测ic芯片107检测从磁铁部件106产生的磁场的变化。该磁检测ic芯片107安装在控制基板116上。而且,通过磁检测ic芯片107检测来自伴随着旋转轴40a的旋转而旋转的磁铁部件106的磁通的变化,从而通过控制基板116运算并检测电动马达40的旋转轴40a的旋转角度。
49.如图1所示,旋转直动变换机构43将来自正齿多级减速机构41以及行星齿轮减速机构42的旋转运动、即主轴93的旋转运动变换为直线运动(以下,为了方便称为直动),通过该直动部件(省略图示)的移动对活塞18施加推力。旋转直动变换机构43配置在缸膛16内、且其底面与活塞18之间。而且,当主轴93伴随着行星齿轮架72的旋转而旋转时,通过旋转直动变换机构43,其直动部件朝向另一端侧前进,从而该活塞18前进,通过该活塞18能够将内制动块2推压在盘式转子d上。
50.电动马达40的驱动通过来自控制基板116的指令而被控制。在通常行驶中的制动时,通过该控制基板116,基于来自应对驾驶者的要求的检测传感器或检测制动所需的各种状况的各种检测传感器等的检测信号、来自旋转角检测机构103的检测信号以及来自推力传感器(省略图示)等的检测信号,控制电动马达40的驱动。另外,该控制基板116与驻车制动开关(省略图示)电连接,通过来自控制基板116的指令控制螺线管促动器155的工作。
51.接下来,对在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中,通常行驶中的制动以及制动解除的作用进行说明。
52.在通常行驶中的制动时,根据来自控制基板116的指令,电动马达40被驱动,其正方向、即制动方向的旋转经由正齿多级减速机构41传递到行星齿轮减速机构42的太阳齿轮58。通过该行星齿轮减速机构42的太阳齿轮58的旋转,各行星齿轮70一边以自身的旋转轴线为中心自转,一边以太阳齿轮58的旋转轴线为中心公转,由此行星架72旋转。即,来自电动马达40的旋转经由正齿多级减速机构41以及行星齿轮减速机构42而以规定的减速比减速,并被增力而传递至行星齿轮架72。而且,来自行星齿轮架72的旋转被传递到主轴93。
53.接着,当主轴93伴随着行星齿轮架72的旋转而旋转时,通过旋转直动变换机构43的作用,其直动部件前进而使活塞18前进。通过该活塞18前进,将内制动块2推压在盘式转子d上。然后,通过相对于活塞18对内制动块2的按压力的反作用力,制动钳主体8相对于支架5向内侧移动,从而通过各爪部14、14将外制动块3推压在盘式转子d上。其结果,盘式转子d由一对内制动块以及外制动块2、3夹住而产生摩擦力,进而产生车辆的制动力。
54.另一方面,在制动解除时,根据来自控制基板116的指令,电动马达40的旋转轴40a向反方向、即制动解除方向旋转,并且其反方向的旋转经由正齿多级减速机构41以及行星齿轮减速机构42传递到主轴93。其结果,伴随着主轴93向反方向的旋转,通过旋转直动变换机构43的作用,其直动部件后退而返回到初始状态,解除一对内制动块以及外制动块2、3对盘式转子d施加的制动力。
55.接着,对在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中,驻车制动器的工作进行说明。
56.当对驻车制动开关被操作时,与通常的制动时相同,根据来自控制基板116的指令,电动马达40被驱动,而其正方向的旋转经由正齿多级减速机构41以及行星齿轮减速机构42传递到行星齿轮架72。接着,当主轴93伴随着来自行星齿轮架72的旋转而旋转时,通过旋转直动变换机构43的作用,活塞18前进,盘式转子d由一对内制动块以及外制动块2、3夹住而产生制动力。
57.在该状态下,根据来自控制基板116指令,向螺线管促动器155通电,由此螺线管促动器155的柱塞156没入。其结果,保持部件157a的爪部168以克服压缩螺旋弹簧159的作用力的方式朝向棘轮151的外周面移动,并与其齿轮部151a卡合。此时,卡止部件158a以支承销36(支承孔184)为中心向图5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卡止部件158a的配重部181(重心)向与螺线管促动器155的推进方向(柱塞156没入的方向)的反方向移动。
58.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由于棘轮151的齿轮部151a和保持部件157a的爪部168有时各自的顶部相互干涉而不卡合,因此,接着使电动马达40向制动解除方向旋转,而使棘轮151的齿轮部151a和保持部件157a的爪部168可靠地卡合。然后,停止向电动马达40通电,确认对一对制动块4、5向盘式转子d按压的按压力后,停止向螺线管促动器155的通电,而保持棘轮151的齿轮部151a和保持部件157a的爪部168的卡合状态。由此,能够在停止向电动马达40以及螺线管促动器155通电的状态下保持制动状态。
59.接着,在解除驻车制动器的工作的情况下,不向螺线管促动器155通电,根据来自控制基板116的指令,电动马达40向制动方向稍微旋转,由此棘轮151的齿轮部151a与保持部件157a的爪部168的卡合松弛,通过压缩螺旋弹簧159的作用力,保持部件157a的爪部168向从棘轮151的外周面离开的方向移动,棘轮151的旋转限制被解除,由此,通过电动马达40向制动解除方向的旋转,活塞18后退,一对内制动块以及外制动块4、5产生的制动力被解除。
60.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中,特别是制动力保持机构152a具备:保持部件157a,其通过螺线管促动器155的驱动而移动,从而限制棘轮151向解除制动力的方向的旋转;卡止部件158a(配重部181),其与该保持部件157a连结,转动自如地支承于设置在第一壳体27的齿轮壳体部27b上的支承销36,并抑制保持部件157a向棘轮151侧的移动。
61.由此,当对保持部件157a施加使其爪部168朝向棘轮151的外周面的方向上的激振力时,能够利用卡止部件158a的配重部181使抵消该激振力的力作用于保持部件157a。即,当对保持部件157a施加使其爪部168朝向棘轮151的外周面的方向上的激振力时,施加使卡止部件158a以支承孔184(支承销36)为中心想要向图5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使卡止部件158a的配重部181向从棘轮151的外周面离开的方向移动)的力。其结果,能够利用卡止部件158a的配重部181,对保持部件157a施加使其爪部168向从棘轮151的外周面离开的方向的力、换而言之、抑制爪部168朝向棘轮151的外周面移动的力,其结果,能够利用卡止部件158a的配重部181,抵消来自外部的对保持部件157a的激振力。
62.通过得到该作用效果,不需要采用具有较大的作用力的压缩螺旋弹簧159来克服向保持部件157a的爪部168朝向棘轮151的外周面的方向作用的激振力,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小压缩螺旋弹簧159的作用力,能够实现小型化。另外,由于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小压缩螺旋弹簧159的作用力,因此能够减小工作时的螺线管促动器155的输出。换而言之,螺线管促动器155具有克服压缩螺旋弹簧159的作用力(微小的作用力)使卡止部件158a以及保持部件
157a移动程度的输出的性能即可。由此,能够使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所采用的制动力保持机构152a比现有技术小型化,能够缩小制动力保持机构152a的专有空间。另外,具有复杂的形状的保持部件157a能够利用树脂制成形,能够减少加工费,有助于削减成本。
63.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中,由于具备压缩螺旋弹簧159,该压缩螺旋弹簧159向解除对棘轮151的旋转的限制的方向对保持部件157a施力,因此,在解除驻车制动时,能够容易地使保持部件157a的爪部168向从棘轮151的外周面离开的方向移动。
64.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中,卡止部件158a一体地具有与保持部件157a连结的卡合槽部183(连结部)、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从齿轮壳体部27b突出设置的支承销36的支承孔184(支承部)、配重部181,配重部181相对于支承孔184位于与卡合槽部183相反的一侧。由此,当对保持部件157a施加使其爪部168朝向棘轮151的外周面的方向上的激振力时,能够容易地利用卡止部件158a对保持部件157a施加使其爪部168向从棘轮151的外周面离开的方向的力。
65.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中,保持部件157a具有能够与棘轮151的齿轮部151a卡合的爪部168、与螺线管促动器155的柱塞156连接的半圆弧状的柱塞连接部169、设置在爪部168与柱塞连接部169之间且俯视观察时以弯曲状延伸的弯曲部170,在保持部件157a的弯曲部170的内侧,配置有设置在卡止部件158a的板状部180上的支承孔184。由此,能够使制动力保持机构152a紧凑。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中,卡止部件158a在该卡止部件158a的配重部181(重心)和供保持部件157a卡合的卡合槽部183(连结部)之间,转动自如地支承于从齿轮壳体部27b突出设置的支承销36。由此,能够使制动力保持机构152a紧凑。
66.接着,基于图6对另一实施方式的制动力保持机构152b进行说明。
67.在该另一实施方式的制动力保持机构152b中,在作为传递部件9的正齿多级减速机构41、行星齿轮减速机构42或旋转直动变换机构43的旋转部200上设置有孔部201(或凹陷部)。在该孔部201上设置其前端能够插通的作为保持部件157b的止动销204。通过将止动销204插通于旋转部200的孔部201,限制旋转部200的旋转。在止动销204的基端部,连结有螺线管促动器155的柱塞156的前端。止动销204被压缩螺旋弹簧159向从孔部201离开的方向施力。在柱塞156上突出设置有销205。卡止部件158b形成为由板状部180和从板状部180的基端竖立设置的配重部181构成的大致l字状。在板状部180的前端形成有卡合槽部183。销205与该卡合槽部183卡合,卡止部件158b以销205为中心转动自如地与柱塞156连结。在板状部180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形成有支承孔184。在该支承孔184中转动自如地插通有从壳体等突出设置的支承销(省略图示),卡止部件158b以支承孔184(支承销)为中心转动自如地支承在壳体等上。
68.而且,当使螺线管促动器155工作时,柱塞156突出,并且一边克服压缩螺旋弹簧159的作用力一边使止动销204前进,从而其前端部插入到旋转部200的孔部201中,旋转部200的旋转被限制。此时,伴随着螺线管促动器155的柱塞156的突出,卡止部件158b以支承孔184(支承销)为中心向图6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
69.在以上说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制动力保持机构152b中,也与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制动力保持机构152a同样,在对止动销204施加使其前端部朝向旋转部200的孔部201的方向上的来自外部的激振力时,能够利用卡止部件158b的配重部181使抵消该激振力的力作
用于止动销204。即,当对止动销204施加使其前端部朝向旋转部200的孔部201的方向上的激振力时,对卡止部件158b施加以支承孔184(支承销36)为中心想要向图6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使卡止部件158b的配重部181向从旋转部200的孔部201离开的方向移动)的力。
70.其结果,能够利用卡止部件158b的配重部181,对止动销204施加使其前端部向从旋转部200的孔部201离开的方向的力,进而,能够利用卡止部件的配重部181,抵消来自外部的对止动销204的激振力。由此,能够使该制动力保持机构152b小型化,能够有助于削减成本。
71.接着,基于图7对又一实施方式的制动力保持机构152c进行说明。
72.进一步地,在又一实施方式的制动力保持机构152c中,保持部件157c由轴部件构成。保持部件157c具有:爪部168,其设置在其轴向一端,能够与棘轮151的齿轮部151a卡合;销210,其设置在其轴向另一端,与卡止部件158c卡合;连结部211,其接近该销210地设置,与螺线管促动器155的柱塞156连结;支承孔212,其设置在连结部211与爪部168之间。通过在该支承孔212中插通从壳体等突出设置的支承销(省略图示),保持部件157c以支承孔212(支承销)为中心转动自如地支承在壳体等上。在保持部件157c的连结部211附近,配置有压缩螺旋弹簧159,该压缩螺旋弹簧159对保持部件15c向以支承孔212为中心向图7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的方向施力。
73.卡止部件158c形成为由板状部180和从板状部180的基端竖立设置的配重部181构成的大致l字状。在板状部180上,在其前端,形成有与保持部件157c的销210卡合的卡合槽部183。在板状部180的长度方向大致中间部,形成有支承孔184。在该支承孔184中,供从壳体等突出设置的支承销(省略图示)插通,卡止部件158c以支承孔184(支承销)为中心转动自如地支承在壳体等上。
74.而且,当使螺线管促动器155工作时,柱塞156没入,并且保持部件157c一边克服压缩螺旋弹簧159的作用力一边以支承孔212(支承销)为中心向图7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爪部168与棘轮151的齿轮部151a卡合,棘轮151的旋转被限制。此时,卡止部件158c以支承孔184(支承销)为中心向图7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
75.在以上说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制动力保持机构152c中,也与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制动力保持机构152a同样,在对保持部件157c施加使其爪部168朝向棘轮151的外周面的方向上的来自外部的激振力时,能够利用卡止部件158c的配重部181(重心)使抵消该激振力的力作用于保持部件157c。即,当对保持部件157c施加使其爪部168朝向棘轮151的外周面的方向上的激振力时,对保持部件157c施加以支承孔212(支承销)为中心想要向图7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力,另外,对卡止部件158c施加以支承孔184(支承销)为中心想要向图7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力。
76.其结果,能够利用卡止部件158c的配重部181,对保持部件157c施加使其爪部168向从棘轮151离开的方向的力,进而,能够利用卡止部件158c的配重部181,抵消来自外部的对保持部件157c的激振力。由此,能够使该制动力保持机构152c小型化,能够有助于削减成本。
77.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的说明中,本实施方式采用作为电动制动装置的盘式制动器1,但也可以在本实施方式采用于以下盘式制动器:在通常行驶的制动时,利用供给到制动钳主体8的缸膛16内的制动液压使活塞18前进,由此通过一对内制动块以及外制动块2、3
产生制动力,仅在停车时等驻车制动时,将来自电动马达40的驱动力经由正齿多级减速机构41、行星齿轮减速机构42以及旋转直动变换机构43传递到活塞18,从而使该活塞18前进,通过一对内制动块以及外制动块2、3产生制动力。
78.作为以上说明的、基于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例如可以考虑以下所述的方式。
79.第一方式为一种盘式制动器(1),盘式制动器(1)通过将来自电动马达(40)的驱动力经由传递机构(40a)传递到活塞(18),使该活塞(18)推进,从而将制动部件(2、3)按压在被制动部件(d)上,该盘式制动器(1)具备制动力保持机构(152a),其通过螺线管促动器(155)的驱动,而限制所述传递机构(40a)的旋转,从而保持制动力,所述制动力保持机构(152a)具备:保持部件(157a),其通过所述螺线管促动器(155)的驱动而移动,从而限制所述传递机构(40a)的旋转;卡止部件(158a),其与该保持部件(157a)连结,并转动自如地支承于壳体(27b),抑制所述保持部件(157a)的移动。
80.第二方式为,在第一方式中,所述卡止部件(158a)在所述保持部件(157a)受到激振力作用时,使与所述激振力作用的方向反方向的力作用于所述保持部件(157a)。
81.第三方式为,在第一或第二方式中,所述卡止部件(158a)在所述螺线管促动器(155)的驱动时,所述卡止部件(158a)的重心(181)向与该螺线管促动器(155)的推进方向反方向移动。
82.第四方式为,在第一至第三中的任一方式中,具备弹性部件(159),其对所述保持部件(157a)向从所述传递机构(40a)离开的方向施力。
83.第五方式为,在第一至第四中的任一方式中,在作用于所述保持部件(157a)的激振力超过基于所述弹性部件(159)的作用力时,所述卡止部件(158a)使与所述激振力作用的方向反方向的力作用于所述保持部件(157a)。
84.第六方式为一种盘式制动器(1),盘式制动器(1)通过将来自电动马达(40)的驱动力经由传递机构(40a)传递到活塞(18),而使该活塞(18)推进,从而将制动部件(2、3)按压在被制动部件(d)上,该盘式制动器(1)具备制动力保持机构(152a),其通过螺线管促动器(155)的驱动,而限制所述传递机构(40a)的旋转,从而保持制动力,所述制动力保持机构(152a)具备:保持部件(157a),其通过所述螺线管促动器(155)的驱动而移动,从而限制所述传递机构(40a)的旋转;卡止部件(158a),其与该保持部件(157a)连结,抑制所述保持部件(157a)的移动;所述卡止部件(158a)一体地具有:与所述保持部件(157a)连结的连结部(183)、转动自如地支承于壳体(27b)的支承部(184)、配重部(181),所述配重部(181)相对于所述支承部(184)位于与所述连结部(183)相反的一侧。
85.第七方式为,在第六方式中,所述保持部件(157a)具有能够与设置在所述传递机构(40a)上的齿轮(151a)卡合的爪部(168)、与设置在所述螺线管促动器(155)上的柱塞(156)连接的柱塞连接部(169)、设置在所述爪部(168)与所述柱塞连接部(169)之间且俯视观察时以弯曲状延伸的弯曲部(170),在所述保持部件(157a)的所述弯曲部(170)的内侧,配置有所述卡止部件(158a)的所述支承部(184)。
86.第八方式为一种盘式制动器(1),盘式制动器(1)通过将来自电动马达(40)的驱动力经由传递机构(40a)传递到活塞(18),而使该活塞(18)推进,从而将制动部件(2、3)按压在被制动部件(d)上,该盘式制动器(1)具备制动力保持机构(152a),其通过螺线管促动器
(155)的驱动,而限制所述传递机构(40a)的旋转,从而保持制动力,所述制动力保持机构(152a)具备:保持部件(157a),其通过所述螺线管促动器(155)的驱动而移动,从而限制所述传递机构(40a)的旋转;卡止部件(158a),其与该保持部件(157a)连结,抑制所述保持部件(157a)的移动;所述卡止部件(158a)在该卡止部件(158a)的重心(181)和与所述保持部件(157a)连结的连结部(183)之间,转动自如地支承在壳体(27b)上。
87.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还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说明的,并不限定于具备所说明的全部结构。另外,可以将某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另外,也可以在某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中添加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另外,对于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能够进行其他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
88.本技术要求基于2019年4月22日申请的日本国特许申请第2019

081126号的优先权。2019年4月22日申请的日本国特许申请2019

081126号的包括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以及摘要在内的所有公开内容通过参照作为整体编入本技术。
89.附图标记说明
90.1 盘式制动器
91.2 内制动块(制动部件)
92.3 外制动块(制动部件)
93.18 活塞
94.40 电动马达
95.40a 旋转轴(传递机构)
96.41 正齿多级减速机构
97.42 行星齿轮减速机构
98.43 旋转直动变换机构
99.150 驻车制动机构
100.151 棘轮
101.151a 齿轮部
102.152a、152b、152c 制动力保持机构
103.155 螺线管促动器
104.156 柱塞
105.157a、157b、157c 保持部件
106.158a、158b、158c 卡止部件
107.159 压缩螺旋弹簧(弹性部件)
108.168 爪部
109.169 柱塞连接部
110.170 弯曲部
111.181 配重部
112.183 卡合槽部(连结部)
113.184 支承孔(支承部)
114.d 盘式转子(被制动部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