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煤气与煤粉混合烧嘴的制作方法

2021-11-10 01:5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煤气与煤粉混合燃烧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煤气与煤粉混合烧嘴。


背景技术:

2.在金属镁生产中,回转窑烧结过程中,生料煅烧需要的热量大部分是通过燃烧火焰光辐射进行传播的,大部分都是采用煤气烧嘴或者煤粉烧嘴进行燃烧产生热量,根据公司现富裕兰炭炉煤气,在回转窑上采用兰炭炉干馏出的煤气与小于0.5mm的煤粉通过混合烧嘴进燃烧,提高燃烧温度,直接煅烧金属镁原材料,大大的提高了生产产量及产品质量。
3.但是现有的护理座椅还存在着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方便进行煤气密封工作,不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支撑工作以及不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烧嘴提动的问题。
4.因此,发明一种煤气与煤粉混合烧嘴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煤气与煤粉混合烧嘴,以解决现有的护理座椅还存在着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方便进行煤气密封工作,不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支撑工作以及不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烧嘴提动的问题。一种煤气与煤粉混合烧嘴,包括气体输送管,煤气输送管,煤粉输送管,固定管,空气进管,煤气进管,可旋转密封盖结构,可移动支撑提动管结构,可支撑固定座结构,第一锥形管,第二锥形管,第三锥形管,第四锥形管,煤粉喷嘴,煤气喷嘴和空气喷嘴,所述的煤气输送管插接在气体输送管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煤粉输送管插接在煤气输送管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空气进管的下端螺纹连接在固定管的上端中间位置且连通设置;所述的煤气进管螺纹连接在煤粉输送管的上端右侧且连通设置;所述的可旋转密封盖结构安装在煤气输送管的右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可移动支撑提动管结构安装在气体输送管的外壁;所述的可支撑固定座结构安装在可移动支撑提动管结构的下端;所述的第一锥形管的右侧螺纹连接在煤粉输送管的左侧内部中间位置且设置在第三锥形管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二锥形管的左侧螺纹连接在气体输送管的右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二锥形管的右侧螺纹连接在固定管的左侧内部中间位置且设置在煤气输送管的外部右侧;所述的第三锥形管的右侧螺纹连接在煤气输送管的左侧内部中间位置且设置在第四锥形管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第四锥形管的右侧螺纹连接在气体输送管的左侧内部中间位置且左侧螺纹连接在空气喷嘴的右侧外壁;所述的煤粉喷嘴螺纹连接在第一锥形管的左侧内部中间位置且设置在煤气喷嘴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煤气喷嘴的右侧螺纹连接在第三锥形管的左侧内部中间位置且设置在空气喷嘴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可旋转密封盖结构包括密封盖,套接孔,螺纹管,密封管,密封圈和推动杆,所述的套接孔开设在密封盖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螺纹管的右侧焊接在密封盖的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密封管胶接在螺纹管的内壁;所述的密封圈套接在螺纹管的外壁右侧;所述的推动杆分别螺纹连接在密封盖的右侧上部中间位置和右侧下部中间位置。
6.优选的,所述的可移动支撑提动管结构包括套接管,连接座,提动杆,顶紧螺栓和防护管,所述的连接座分别螺栓连接在套接管的下端左右两侧间位置;所述的提动杆的下端螺栓连接在套接管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顶紧螺栓分别螺纹连接在套接管的上端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护管插接在套接管的内部中间位置。
7.优选的,所述的可支撑固定座结构包括支撑底座,支撑管,推动弹簧,滑动杆,锁紧螺母,支撑杆和固定块,所述的支撑管的下端分别螺栓连接在支撑底座的上端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推动弹簧分别插接在支撑管的内部底端;所述的滑动杆分别滑动贯穿支撑管左右两侧开设的滑孔;所述的锁紧螺母分别螺纹连接在滑动杆的外壁左右两侧;所述的支撑杆的下端螺栓连接在滑动杆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支撑杆的上端分别螺栓连接在固定块的下端中间位置。
8.优选的,所述的煤气进管设置在固定管的右侧上部位置;所述的气体输送管和煤气输送管以及煤气输送管和煤粉输送管之间设置有缝隙;所述的煤粉喷嘴和煤气喷嘴以及空气喷嘴之间分别设置有缝隙;所述的空气喷嘴具体采用450mm
×
350mm
×
10mm的不锈钢301s钢管;所述的煤气喷嘴具体采用380mm
×
350mm
×
10mm的不锈钢301s钢管;所述的煤粉喷嘴具体采用140mm
×
350mm
×
10mm的不锈钢301s钢管。
9.优选的,所述的密封管采用硅胶管;所述的密封圈采用硅胶圈且设置在密封盖的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密封盖采用pvc盖。
10.优选的,所述的螺纹管螺纹连接在煤气输送管的右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密封圈设置在煤气输送管和密封盖之间;所述的密封盖通过套接孔套接在煤粉输送管的外壁右侧;所述的密封管套接在煤粉输送管的外壁右侧。
11.优选的,所述的顶紧螺栓分别设置在提动杆的左右两侧下部且分别贯穿套接管;所述的顶紧螺栓和防护管接触设置;所述的防护管采用橡胶管。
12.优选的,所述的套接管和防护管滑动套接在气体输送管的外壁中间位置左侧;所述的防护管设置在套接管的内壁和气体输送管的外壁之间。
13.优选的,所述的支撑杆的下端插接在支撑管的上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锁紧螺母分别设置在支撑管的左右两侧上部。
14.优选的,所述的固定块的上端分别轴接在连接座的下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固定块分别设置在套接管的下端左右两侧中间位置。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6.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密封盖,套接孔,螺纹管,密封管,密封圈,煤气输送管和煤粉输送管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螺纹管螺纹连接在煤气输送管的右侧内部中间位置,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密封工作,防止在使用的过程中煤气出现泄漏。
17.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支撑底座,支撑管,滑动杆,支撑杆,固定块,套接管和防护管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套接管和防护管套接在气体输送管的外壁,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支撑工作。
18.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套接管,连接座,提动杆,防护管和气体输送管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气体输送管提动工作,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移动工作。
19.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密封盖,套接孔,螺纹管,密封管,密封圈和推动杆以及煤气输送管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转动密封盖,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安装和密
封工作。
20.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套接管,连接座,提动杆,顶紧螺栓和防护管以及气体输送管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松开顶紧螺栓,然后移动套接管位于气体输送管的位置,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调节工作。
21.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支撑底座,支撑管,推动弹簧,滑动杆,锁紧螺母,支撑杆和固定块以及套接管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松开锁紧螺母,然后转动气体输送管的角度,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调节工作。
22.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气体输送管,煤气输送管,煤粉输送管,空气进管,煤气进管,煤粉喷嘴,煤气喷嘴和空气喷嘴的设置,有利于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相互配合,使煤气燃烧火焰完成包围喷进的煤粉,使煤粉快速受热快速燃烧,煤气与煤粉混合燃烧后火焰温度高,燃烧温度均匀,提高了回转窑产品的产量和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旋转密封盖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支撑提动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支撑固定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中:
28.1、气体输送管;2、煤气输送管;3、煤粉输送管;4、固定管;5、空气进管;6、煤气进管;7、可旋转密封盖结构;71、密封盖;72、套接孔;73、螺纹管;74、密封管;75、密封圈;76、推动杆;8、可移动支撑提动管结构;81、套接管;82、连接座;83、提动杆;84、顶紧螺栓;85、防护管;9、可支撑固定座结构;91、支撑底座;92、支撑管;93、推动弹簧;94、滑动杆;95、锁紧螺母;96、支撑杆;97、固定块;10、第一锥形管;11、第二锥形管;12、第三锥形管;13、第四锥形管;14、煤粉喷嘴;15、煤气喷嘴;16、空气喷嘴。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煤气与煤粉混合烧嘴,包括气体输送管1,煤气输送管2,煤粉输送管3,固定管4,空气进管5,煤气进管6,可旋转密封盖结构7,可移动支撑提动管结构8,可支撑固定座结构9,第一锥形管10,第二锥形管11,第三锥形管12,第四锥形管13,煤粉喷嘴14,煤气喷嘴15和空气喷嘴16,所述的煤气输送管2插接在气体输送管1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煤粉输送管3插接在煤气输送管2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空气进管5的下端螺纹连接在固定管4的上端中间位置且连通设置;所述的煤气进管6螺纹连接在煤粉输送管3的上端右侧且连通设置;所述的可旋转密封盖结构7安装在煤气输送管2的右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可移动支撑提动管结构8安装在气体输送管1的外壁;所述的可支撑固定座结构9安装在可移动支撑提动管结构8的下端;所述的第一锥形管10的右侧螺纹连接在煤粉输送管3的左侧内部中间位置且设置在第三锥形管12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二锥形管11的左侧螺纹连接在气体输送管1的右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二锥形管11的右侧螺纹连接在固定管4的左侧内部中间位置且设置在煤气输送管2的外部右侧;所述的第三锥形管12的右侧螺纹连接在煤气输送管2的左侧内部中间位
置且设置在第四锥形管13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第四锥形管13的右侧螺纹连接在气体输送管1的左侧内部中间位置且左侧螺纹连接在空气喷嘴16的右侧外壁;所述的煤粉喷嘴14螺纹连接在第一锥形管10的左侧内部中间位置且设置在煤气喷嘴15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煤气喷嘴15的右侧螺纹连接在第三锥形管12的左侧内部中间位置且设置在空气喷嘴16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可旋转密封盖结构7包括密封盖71,套接孔72,螺纹管73,密封管74,密封圈75和推动杆76,所述的套接孔72开设在密封盖71的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螺纹管73的右侧焊接在密封盖71的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密封管74胶接在螺纹管73的内壁;所述的密封圈75套接在螺纹管73的外壁右侧;所述的推动杆76分别螺纹连接在密封盖71的右侧上部中间位置和右侧下部中间位置;进行使用时,将气体输送管1固定在合适的位置,然后使用螺纹管73螺纹连接在煤气输送管2的右侧内部中间位置,防止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煤气泄漏,影响工作,同时防止污染工作环境,并使用外部管道接通外部设备进行工作。
30.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3所示,所述的可移动支撑提动管结构8包括套接管81,连接座82,提动杆83,顶紧螺栓84和防护管85,所述的连接座82分别螺栓连接在套接管81的下端左右两侧间位置;所述的提动杆83的下端螺栓连接在套接管81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顶紧螺栓84分别螺纹连接在套接管81的上端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护管85插接在套接管81的内部中间位置;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松开顶紧螺栓84,然后推动套接管81和防护管85在气体输送管1的表面进行移动,将套接管81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后,拧紧顶紧螺栓84,在抓住提动杆83进行移动,将气体输送管1移动至合适的位置,方便在工作中进行移动工作。
31.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4所示,所述的可支撑固定座结构9包括支撑底座91,支撑管92,推动弹簧93,滑动杆94,锁紧螺母95,支撑杆96和固定块97,所述的支撑管92的下端分别螺栓连接在支撑底座91的上端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所述的推动弹簧93分别插接在支撑管92的内部底端;所述的滑动杆94分别滑动贯穿支撑管92左右两侧开设的滑孔;所述的锁紧螺母95分别螺纹连接在滑动杆94的外壁左右两侧;所述的支撑杆96的下端螺栓连接在滑动杆94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的支撑杆96的上端分别螺栓连接在固定块97的下端中间位置;在根据工作需要松开锁紧螺母95,使支撑杆96的下端在支撑管92的内部进行滑动,然后通过固定块97和连接座82轴接设置,转动好气体输送管1,在拧紧锁紧螺母95,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角度调节工作,然后通过喷出的煤气燃烧火焰完成包围喷进的煤粉,使煤粉快速受热快速燃烧,煤气与煤粉混合燃烧后火焰温度高,燃烧温度均匀,提高了回转窑产品的产量和产品质量,进而完成工作。
32.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煤气进管6设置在固定管4的右侧上部位置;所述的气体输送管1和煤气输送管2以及煤气输送管2和煤粉输送管3之间设置有缝隙;所述的煤粉喷嘴14和煤气喷嘴15以及空气喷嘴16之间分别设置有缝隙;所述的空气喷嘴16具体采用450mm
×
350mm
×
10mm的不锈钢301s钢管;所述的煤气喷嘴15具体采用380mm
×
350mm
×
10mm的不锈钢301s钢管;所述的煤粉喷嘴14具体采用140mm
×
350mm
×
10mm的不锈钢301s钢管。
33.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密封管74采用硅胶管;所述的密封圈75采用硅胶圈且设置在密封盖71的左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密封盖71采用pvc盖。
34.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螺纹管73螺纹连接在煤气输送管2的右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密封圈75设置在煤气输送管2和密封盖71之间;所述的密封盖71通过套接孔72
套接在煤粉输送管3的外壁右侧;所述的密封管74套接在煤粉输送管3的外壁右侧。
35.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顶紧螺栓84分别设置在提动杆83的左右两侧下部且分别贯穿套接管81;所述的顶紧螺栓84和防护管85接触设置;所述的防护管85采用橡胶管。
36.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套接管81和防护管85滑动套接在气体输送管1的外壁中间位置左侧;所述的防护管85设置在套接管81的内壁和气体输送管1的外壁之间。
37.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支撑杆96的下端插接在支撑管92的上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锁紧螺母95分别设置在支撑管92的左右两侧上部。
38.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固定块97的上端分别轴接在连接座82的下侧内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固定块97分别设置在套接管81的下端左右两侧中间位置。
39.工作原理
40.本实用新型中,进行使用时,将气体输送管1固定在合适的位置,然后使用螺纹管73螺纹连接在煤气输送管2的右侧内部中间位置,防止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煤气泄漏,影响工作,同时防止污染工作环境,并使用外部管道接通外部设备进行工作,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松开顶紧螺栓84,然后推动套接管81和防护管85在气体输送管1的表面进行移动,将套接管81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后,拧紧顶紧螺栓84,在抓住提动杆83进行移动,将气体输送管1移动至合适的位置,方便在工作中进行移动工作,在根据工作需要松开锁紧螺母95,使支撑杆96的下端在支撑管92的内部进行滑动,然后通过固定块97和连接座82轴接设置,转动好气体输送管1,在拧紧锁紧螺母95,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角度调节工作,然后通过喷出的煤气燃烧火焰完成包围喷进的煤粉,使煤粉快速受热快速燃烧,煤气与煤粉混合燃烧后火焰温度高,燃烧温度均匀,提高了回转窑产品的产量和产品质量,进而完成工作。
41.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