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生态凉亭的制作方法

2021-11-09 22:1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园林景观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态凉亭。


背景技术:

2.凉亭为固定在室外或者某处用于给游人提供遮阳挡雨的建筑物。
3.相关技术中,为响应绿色建筑的号召,通常会在凉亭的顶部种植植物,为人们提供阴凉的同时绿化环境。在天气较为干燥时,人们利用梯子爬上凉亭顶部,用浇水壶为植物浇水。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为植物浇水时人们需要爬上凉亭的顶部,由于凉亭较高,使得人们在凉亭顶部上为植物浇水较为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使人们无需爬上凉亭为植物浇水,本技术提供一种生态凉亭。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生态凉亭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生态凉亭,包括种植有植物的棚顶、若干支柱以及水循环装置,若干所述支柱均与所述棚顶相抵接;所述水循环装置包括进水管、出水管、蓄水池以及喷水组件,所述棚顶设置有用于收集雨水的集水槽,所述进水管的上端与集水槽相连通,所述进水管的下端与蓄水池相连通,所述蓄水池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出水管连接,所述出水管的上端与所述喷水组件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雨时,棚顶上的水通过进水管进入集水槽,将雨水收集起来,当棚顶的植物需要浇水时,水泵将水抽入出水管,通过出水管将水传输给喷水组件,通过喷水组件为棚顶的植物浇水,使人们无需爬上凉亭为植物浇水。
8.可选的,所述喷水组件包括具有喷头的喷水管以及用于带动所述喷头移动的移动小车,所述棚顶设置有供移动小车滑移的轨道,所述移动小车通过驱动电机于轨道内往复移动,所述喷水管远离所述喷头的一端与所述出水管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头通过喷水管与出水管连接,使得出水管内的水通过喷头喷出;当棚顶的植物需要浇水时,移动小车带着喷头在轨道内移动,通过移动小车的作用,增大喷头的喷射范围,使得棚顶上的植物尽量都得到水。
10.可选的,所述轨道具有朝向棚顶上方的第一开口以及朝向棚顶外的第二开口,所述喷头具有穿设于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一支管以及具有穿设于第二开口的第二支管。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喷水管为喷头提供水时,喷头的水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喷出,从第一开口喷出时,喷头为棚顶的植物提供水分,从第二开口喷出时,水喷至棚顶外并落在凉亭外,从而为凉亭降温。
12.可选的,所述轨道连接有封闭第一开口的第一密封带和封闭第二开口的第二密封带,所述第一密封袋与所述第二密封袋均包括上弹性条和下弹性条,所述上弹性条与所述下弹性条相互抵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棚顶种植有植物,树叶和树枝可能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伸入轨道内,从而影响移动小车在轨道内的移动,通过设置第一密封带和第二密封带,上弹性条与下弹性条相互抵接,使树叶和树枝不易进入轨道内;另外,上弹性条与下弹性条均具有弹性,使得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能在上弹性条和下弹性条之间移动。
14.可选的,所述棚顶包括上层与下层,所述上层与所述下层之间形成供喷水管穿设的容纳腔。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移动小车带动喷头在轨道内移动时,喷水管也会随着喷头一同移动,又因为棚顶上种植与植物,若喷水管在棚顶上面移动时,势必会与植物发生干涉,使喷水管移动困难,而棚顶分为上层和下层之后,植物种植在上层表面,上层与下层之间形成容纳腔,喷水管穿设在容纳腔内,使喷水管在容纳腔内移动,进而使得喷水管的移动不会与植物发生干涉。
16.可选的,所述下层的中心处设置有转动辊,所述转动辊包括与下层连接的底座、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卷簧以及与卷簧同轴连接的旋转筒,所述喷水管绕设于所述旋转筒上。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筒通过卷簧与底座连接,并且喷水管绕设在旋转筒上,通过卷簧的作用将喷水管拉直,使喷水管处于拉伸状态;当移动小车带动喷头移动时,喷水管也会随喷头一同在容纳腔内旋转,此时喷水管处于水平拉直状态,喷水管不与容纳腔的腔壁相抵接,使得喷水管不易与棚顶发生磨损。
18.可选的,所述旋转筒开设有供喷水管嵌入的嵌装槽,所述嵌装槽于旋转筒呈螺旋状设置。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水管绕设在旋转筒上时,喷水管嵌入嵌装槽内,使得喷水管于旋转筒上更加稳定,从而使得喷水管不易在旋转筒上滑动。
20.可选的,所述喷水管包括依次设置的露外段、缠绕段以及转动段,所述露外段设于所述下层的下方,所述缠绕段穿过所述底座后绕设于旋转筒上,所述转动段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21.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下雨时,棚顶上的水通过进水管进入集水槽,将雨水收集起来,当棚顶的植物需要浇水时,水泵将水抽入出水管,通过出水管将水传输给喷水组件,通过喷水组件为棚顶的植物浇水,使人们无需爬上凉亭为植物浇水;2.当棚顶的植物需要浇水时,移动小车带着喷头在轨道内移动,通过移动小车的作用,增大喷头的喷射范围,使得棚顶上的植物尽量都得到水;3.通过将喷水管穿设在容纳腔内,使喷水管在容纳腔内移动,进而使得喷水管的移动不会与植物发生干涉。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生态凉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棚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水循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喷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棚顶的剖视图。
27.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动辊的结构示意图。
28.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底座与旋转筒的爆炸图。
29.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底座与旋转筒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30.图9是图5中a的放大图。
31.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上u型板与下u型板的爆炸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棚顶;11、集水槽;12、上层;121、第一环槽;13、下层;14、容纳腔;15、转动辊;16、底座;161、让位孔;162、环形转动槽;17、卷簧;171、卡接块;18、旋转筒;181、穿设孔;182、卡接槽;183、嵌装槽;184、环形转动块;2、支柱;3、水循环装置;31、进水管;32、出水管;33、蓄水池;331、水泵;34、喷水组件;35、喷水管;351、露外段;352、缠绕段;353、转动段;36、移动小车;37、喷头;371、第一支管;372、第二支管;4、轨道;41、上u型板;411、支杆;42、下u型板;421、第二环槽;43、移动通道;44、第一开口;45、第二开口;46、第一密封带;461、上弹性条;462、下弹性条;47、第二密封带。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

10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生态凉亭。
35.参照图1与图2,生态凉亭包括种植有植物的棚顶1、若干支柱2以及水循环装置3,棚顶1上种植有植物,若干支柱2为棚顶1提供支撑,水循环装置3收集棚顶1的雨水并为棚顶1的植物浇水。
36.其中,支柱2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本实施例中支柱2设置有四个,四个支柱2分别位于棚顶1的四角,支柱2的上端与棚顶1连接,支柱2的下端与地面相抵接,使支柱2支撑起棚顶1。
37.参见图2与图3,棚顶1开设有若干集水槽11,若干集水槽11分布在棚顶1的边缘,相邻两集水槽11之间相互连通,并且棚顶1向集水槽11倾斜设置,使棚顶1的雨水均向集水槽11内流动,从而使得集水槽11收集棚顶1的雨水。
38.参见图3,水循环装置3包括进水管31、出水管32、蓄水池33以及喷水组件34,进水管31的上端与集水槽11相连通,下端与蓄水池33相连,使棚顶1的雨水通过进水管31进入蓄水池33内;蓄水池33连接有水泵331,出水管32的下端与水泵331的出水口相连,出水管32的上端与喷水组件34相连,使蓄水池33内的水通过出水管32进入喷水组件34,再通过喷水组件34为植物浇水。
39.其中,进水管31和出水管32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本实施例中进水管31设置有三根,出水管32设置有一根,三根进水管31和一根出水管32分别四个支柱2一一对应,进水管31与出水管32均穿设于支柱2内。另外,蓄水池33可以在地面上挖掘,也可以在地下挖掘,本实施例中蓄水池33位于地下,并且蓄水池33内设置有过滤板,过滤板开设有滤孔,通过过滤板过滤雨水中的杂质。
40.参见图4与图5,喷水组件34包括喷水管35与移动小车36,喷水管35为软管,喷水管35的一端连接有喷头37,另一端与出水管32的上端连接,使出水管32内的水通过喷头37喷出;棚顶1设置有轨道4,轨道4呈环形设置,移动小车36通过驱动电机在轨道4上移动,驱动电机又与终端控制器连接,通过终端控制器控制移动小车36的移动;并且喷水管35中带有
喷头37的一端与移动小车36连接,使得移动小车36带动喷头37移动,增大喷头37的浇灌面积。其中,轨道4的两端封闭,使移动小车36在轨道4内往复移动。
41.参见图5与图6,棚顶1包括上层12与下层13,上层12与下层13均与支柱2固定连接,上层12与下层13之间具有容纳腔14,集水槽11开设于上层12。下层13的中心处设置有转动辊15,转动辊15包括底座16、卷簧17以及旋转筒18,底座16与下层13固定连接,底座16开设有供喷水管35穿设的让位孔161,卷簧17的一端与底座16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旋转筒18固定连接;旋转筒18位于容纳腔14内,旋转筒18与卷簧17同轴设置,当外力带动旋转筒18转动时旋转筒18带动卷簧17转动,同时当没有外力作用于旋转筒18上时,卷簧17也能带动旋转筒18转动。另外,旋转筒18的内部具有空腔,旋转筒18的外侧壁开设有与内部的空腔相连通的穿设孔181。
42.参见图7与图8,为使卷簧17与旋转筒18连接牢固,卷簧17的端部设置有卡接块171,旋转筒18的内侧壁开设有供卡接块171嵌入的卡接槽182。卷簧17与旋转筒18连接时,卡接块171嵌入卡接槽182内。
43.为使旋转筒18于底座16上转动稳定,旋转筒18凸设有环形转动块184,底座16开设有供环形转动块184嵌入并转动的环形转动槽162,环形转动槽162与底座16同轴设置,旋转筒18与底座16连接时,环形转动块184嵌入环形转动槽162内。
44.参见图5与图6,喷水管35包括依次设置的露外段351、缠绕段352以及转动段353,露外段351位于下层13的下方,露外段351远离缠绕段352的一端穿设于支柱2内与出水管32的上端固定连接。缠绕段352穿设于让位孔161内,缠绕段352穿过卷簧17中心后进入旋转筒18内,然后从穿设孔181穿出旋转筒18,并使缠绕段352绕设于旋转筒18上。转动段353位于容纳腔14内,转动段353远离缠绕段352的一端与喷头37连接。
45.为使缠绕段352绕设于旋转筒18上更加稳定,旋转筒18的外侧壁开设有螺旋状的嵌装槽183,嵌装槽183的槽底为弧形,缠绕段352与旋转筒18连接时缠绕段352嵌入嵌装槽183内。
46.喷头37在轨道4内的位置不同,缠绕段352缠绕在旋转筒18上的圈数不同,但卷簧17始终具有形变力,也即是旋转筒18始终拉动着转动段353,使转动段353于容纳腔14内保持笔直,转动段353不易与上层12或者下层13相抵接,进而减少转动段353的磨损。
47.参见图9与图10,轨道4绕着棚顶1的边沿设置,轨道4具有两个端部,且两个端部封闭,使移动小车36不能在轨道4内循环移动,而是通过驱动电机的带动下在轨道4内往复移动,当移动小车36即将行驶到轨道4的端部时,终端控制器使驱动电机反转,驱动电机带动移动小车36向相反方向移动;并且,为使轨道4不影响棚顶1的水流入集水槽11内,轨道4位于集水槽11的外侧。轨道4包括下u型板42以及与下u型板42相对设置的上u型板41,下u型板42与上层12固定连接,上u型板41悬空,上u型板41通过支杆411与上层12固定连接,上u型板41与下u型板42之间形成移动通道43,移动小车36于移动通道43内往复移动。
48.由于转动段353的一端与喷头37连接,为使移动小车36能带动转动段353绕旋转筒18的轴线转动,上层12开设有供转动段353穿设的第一环槽121,同样,下u型板42也开设有供转动段353穿设的第二环槽421,第二环槽421与移动通道43相贯通,第二环槽421与第一环槽121相对应。转动段353远离旋转筒18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环槽121、第二环槽421后与喷头37连接,并且喷头37在移动通道43内移动时,转动段353能在第一环槽121、第二环槽
421内移动。
49.此外,上u型板41与下u型板42之间还形成有第一开口44和第二开口45,第一开口44朝向棚顶1的上方,第二开口45朝向凉亭外。喷头37具有穿设于第一开口44的第一支管371与穿设于第二开口45的第二支管372,第一支管371与第二支管372均设置有雾化器,使喷水管35内的水通过第一支管371和第二支管372喷出。当水从第一支管371喷出时,水可以为棚顶1的植物浇水;当水从第二支管372喷出时,水可以为凉亭降温。
50.为使树叶或者树枝等杂质不易进入移动通道43内,轨道4连接有封闭第一开口44的第一密封带46和封闭第二开口45的第二密封带47,第一密封带46与第二密封袋均为橡胶材质制成,第一密封带46与第二密封带47的形状、结构均相同,下面以第一密封带46为例加以说明。
51.第一密封带46包括上弹性条461与上弹性条461,上弹性条461与上u型板41固定连接,下弹性条462与下u型板42固定连接,第一支管371穿设于上弹性条461和下弹性条462之间,当上弹性条461与下弹性条462不跟第一支管371相抵接的位置处,上弹性条461与下弹性条462之间相互抵接。由于上弹性条461与下弹性条462均与橡胶材质制成,因此第一支管371能在上弹性条461与下弹性条462之间移动。
5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生态凉亭的实施原理为:为棚顶1的植株浇水时,水泵331为喷头37提供水,移动小车36带动喷头在轨道4内移动,使水从第一支管371和第二支管372喷出。
5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