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组合式人机工学形态的支撑枕具的制作方法

2021-11-06 03:3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枕具,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人机工学形态的支撑枕具。


背景技术:

2.不合适的枕具无法对睡眠中的人体提供有效的释压与支撑,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引起肌肉酸痛僵硬。也会导致颈椎骨骼长期处于非正常状态,进而引发颈椎相关疾病。用户睡眠时的正常脊柱形态应与其自然站立时的脊柱形态保持一致。枕具应当兼具舒适包裹和有效支撑,以维持用户睡眠时的肌肉骨骼处于正常形态。
3.人群的身体尺寸存在差异,枕具需要根据尺寸差异对不同人群提供合理支撑。同时,人体睡眠的不同状态以及头颈肩不同部位对于枕具的支撑需求也不同,具体表现为:当用户睡眠时枕具应对用户睡眠的不同状态与个人头颈肩不同部位提供分区分级的合理支撑。
4.现有的枕具基本都是一体式,不能分离出另外的枕具,例如申请号为 200810136286.0的三段式记忆枕芯,这种枕具功能比较单一,适用范围小。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枕具适用范围小的缺点,提供一种组合式人机工学形态的支撑枕具。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7.一种组合式人机工学形态的支撑枕具,包括记忆材料制成的枕芯,枕芯包括外芯和内芯,外芯下端设有开口朝下的腔体,内芯安装在腔体内,外芯面料的密度小于内芯面料的密度。
8.外芯与内芯可通过不同密度材料的组合以适配不同人群的体格差异,满足不同部位的支撑需求差异。同时,外芯基于成人群体人机工学设计,当内芯安装在外芯上时可以供成人枕具使用,内芯基于儿童群体人机工学设计,因此内芯可单独作为儿童枕具使用。
9.作为优选,外芯上端面设有一级仰睡承托区和一级侧睡承托区,一级仰睡承托区两侧都设有与其连接的一级侧睡承托区,或者一级侧睡承托区(13)两侧都设有与其连接的一级仰睡承托区(12);外芯前侧面设有向外凸起的仰睡承托枕舌,仰睡承托枕舌的承托面倾斜延伸到一级仰睡承托区。
10.当用户侧睡时,位于外芯两侧的一级侧睡承托区受压形变,用于提供包裹与柔和支撑,贴合人体侧面头颈肩曲线;位于内芯两侧的支撑区受压形变,用于提供强支撑,防止外芯过度下陷。一级侧睡承托区与内芯上的支撑区共同作用,维持用户侧睡时的颈椎生理弧度、疏散压力、减缓压力聚集。当用户仰睡时,位于外芯中部的一级仰睡承托区受压形变,用于提供包裹与柔和支撑,贴合人体背部头颈肩曲线;位于内芯中部的支撑区受压形变,用于提供强支撑,防止外芯过度下陷。一级仰睡承托区与内芯上的支撑区共同作用,维持用户仰睡时的颈椎生理弧度、疏散压力、减缓压力聚集。
11.作为优选,外芯后侧面两端都设有侧睡贴合边条,侧睡贴合边条与一级侧睡承托区连接,两个侧睡贴合边条之间的外芯上设有一级弧形缺口。
12.当用户侧睡时,位于一级侧睡承托区前方的侧睡贴合边条受压形变,填充枕具与用户颈肩斜方肌处的空隙,提供包裹与柔和支撑。
13.作为优选,一级侧睡承托区的承托面高度高于一级仰睡承托区的承托面高度。
14.由于一级仰睡承托区由于高度低于一级侧睡承托区,当用于仰睡时,一级仰睡承托区能够提供更好的包裹与柔和支撑,贴合人体背部头颈曲线,维持用户仰睡时的颈椎生理弧度、疏散压力、减缓压力聚集。
15.作为优选,一级侧睡承托区的前端承托面高度高于后端承托面高度。
16.当用户侧睡时,一级侧睡承托区能够更好的包裹与柔和支撑,贴合人体侧面头颈肩曲线,维持用户侧睡时的颈椎生理弧度、疏散压力、减缓压力聚集。
17.作为优选,仰睡承托枕舌前侧设有向后凹陷的二级弧形缺口。
18.当用户仰睡时,位于一级仰睡承托区前方的仰睡承托枕舌受压形变,填充枕具与用户颈肩斜方肌处的空隙,提供包裹与柔和支撑。
19.作为优选,外芯上端面投影面面积大于外芯下端面投影面面积,外芯左右两侧设有向内凹陷的凹槽。
20.作为优选,内芯上端面设有二级仰睡承托区和二级侧睡承托区,二级仰睡承托区两侧都设有二级侧睡承托区,二级侧睡承托区的承托面高度高于二级仰睡承托区的承托面。
21.当用户侧睡时,位于内芯两侧的二级侧睡承托区受压形变,用于提供包裹与柔和支撑,贴合儿童侧面头颈肩曲线;位于内芯两侧的支撑区受压形变,用于提供强支撑,防止外芯过度下陷,维持儿童侧睡时的颈椎生理弧度、疏散压力、减缓压力聚集。当儿童仰睡时,位于内芯中部的二级仰睡承托区受压形变,用于提供包裹与柔和支撑,贴合人体背部头颈肩曲线;位于二级仰睡承托区受压形变,用于提供强支撑,防止外芯过度下陷,维持儿童仰睡时的颈椎生理弧度、疏散压力、减缓压力聚集。
22.作为优选,内芯前后两侧至少一侧设有三级弧形缺口,三级弧形缺口上端部设有与二级仰睡承托区连接的弧形承托曲面。弧形承托区面用于贴合儿童侧面头颈肩曲线,维持儿童仰睡时的颈椎生理弧度、疏散压力、减缓压力聚集。
23.作为优选,内芯左右两侧面都为弧形侧壁。
24.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25.它能够以人机工学形态对人体头颈肩形成分区支撑,以可更换搭配的双密度材料组合对不同人群提供贴合支撑。一级侧睡承托区与二级侧睡支撑区共同作用,为用户侧睡时的身体提供分级支撑,一级仰睡承托区与二级仰睡支撑区共同作用,为用户仰睡时的身体提供分级支撑;人机工学形态与双密度材料共同作用。可对应不同人群实现分人群、分层级、分区域动态支撑。可分别维持用户颈椎生理弧度、疏散压力、减缓压力聚集,提升用户睡眠质量。同时,内枕可作为儿童枕具单独使用。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立体位置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立体位置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实用新型仰视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30.图5是图1中外芯下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31.图6是图2中内芯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7是内芯仰视结构示意图。
33.图8是内芯主视结构示意图。
34.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外芯、2—内芯、 11—腔体、12—一级仰睡承托区、13—一级侧睡承托区、14—仰睡承托枕舌、 141—二级弧形缺口、15—凹槽、16—侧睡贴合边条、17—一级弧形缺口、21—二级仰睡承托区、22—二级侧睡承托区、23—三级弧形缺口、24—弧形承托曲面。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附图1

8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6.实施例1
37.一种组合式人机工学形态的支撑枕具,包括记忆材料制成的枕芯,枕芯包括外芯1和内芯2,内芯同时符合儿童群体人机工学,可作为儿童枕单独使用。外芯1下端设有开口朝下的腔体11,内芯2安装在腔体11内,腔体11的形状与内芯2的外轮廓形状相同,外芯1面料的密度小于内芯2面料的密度,本实施例外芯1有低密度记忆棉构成,内芯2由高密度记忆棉构成,内芯2受压形变小,该枕芯的受压临界范围为60kpa

80kpa。
38.当枕具受压低于临界范围时,外芯1受压产生较大形变,填充用户头颈肩部空间,为用户提供承托并疏散压力,内芯2产生较小形变,为用户提供适当支撑;当枕具受压高于临界范围时,外芯1受压产生较大形变,填充用户头颈肩部空间,为用户提供承托并疏散压力,内芯2产生较大形变,防止外枕过度变形,为用户提供较强支撑,维持用户脊柱的生理弧度。
39.外芯1上端面设有一级仰睡承托区12和一级侧睡承托区13,一级仰睡承托区12两侧都设有与其连接的一级侧睡承托区13,一级仰睡承托区12的承托面与其两侧的一级侧睡承托区13的承托面连接,外芯1前侧面设有向外凸起的仰睡承托枕舌14,设定仰睡承托枕舌14所在的方位为外芯1前侧面,仰睡承托枕舌14的承托面倾斜延伸到一级仰睡承托区12的承托面,外芯1后侧面两端都设有侧睡贴合边条16,侧睡贴合边条16与一级侧睡承托区13连接,两个侧睡贴合边条16之间的外芯1上设有一级弧形缺口17。
40.一级侧睡承托区13的承托面高度高于一级仰睡承托区12的承托面高度。
41.一级侧睡承托区13的前端承托面高度高于后端承托面高度。
42.仰睡承托枕舌14前侧设有向后凹陷的二级弧形缺口141。
43.内芯2上端面设有二级仰睡承托区21和二级侧睡承托区22,二级仰睡承托区21两侧都设有二级侧睡承托区22,二级侧睡承托区22的承托面高度高于二级仰睡承托区21的承托面。
44.内芯2前后两侧至少一侧设有三级弧形缺口23,三级弧形缺口23上端部设有与二级仰睡承托区连接的弧形承托曲面24。
45.内芯2左右两侧面都为弧形侧壁。
46.当用户侧睡时,位于外芯1两侧的一级侧睡承托区13受压形变,用于提供包裹与柔和支撑,贴合人体侧面头颈肩曲线;位于内芯2两侧的二级侧睡支撑 22区受压形变,用于提供强支撑,防止外芯1过度下陷。一级侧睡承托区13与二级侧睡支撑区22共同作用,维持用户侧睡时的颈椎生理弧度、疏散压力、减缓压力聚集。当用户仰睡时,位于外芯1中部的一级仰睡承托区12受压形变,用于提供包裹与柔和支撑,贴合人体背部头颈肩曲线;位于二级仰睡支撑区21 受压形变,用于提供强支撑,防止外芯1过度下陷。一级仰睡承托区12与二级仰睡支撑区21共同作用,维持用户仰睡时的颈椎生理弧度、疏散压力、减缓压力聚集。
47.当用户侧睡时,位于一级侧睡承托区13前方的侧睡贴合边条16受压形变,填充枕具与用户颈肩斜方肌处的空隙,提供包裹与柔和支撑。当用户仰睡时,位于一级仰睡承托区12前方的仰睡承托枕舌14受压形变,填充枕具与用户颈肩斜方肌处的空隙,提供包裹与柔和支撑。
48.一级侧睡承托区13、侧睡贴合边条16与二级侧睡支撑区22共同作用,为用户侧睡时的身体提供分级支撑,一级仰睡承托区12、仰睡承托枕舌14与二级仰睡支撑区21共同作用,为用户仰睡时的身体提供分级支撑;人机工学形态与双密度材料共同作用,可对应不同人群实现分人群、分层级、分区域动态支撑。可分别维持用户颈椎生理弧度、疏散压力、减缓压力聚集,提升用户睡眠质量。同时,内芯2可作为儿童枕具单独使用。
49.实施例2
50.实施例2与实施例1特征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外芯1上端面投影面面积大于外芯1下端面投影面面积。外芯1左右两侧设有向内凹陷的凹槽15。
51.实施例3
52.实施例3与实施例1或2特征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外芯1有低密度乳胶构成,内芯2由高密度乳胶构成。
53.实施例4
54.实施例4与实施例1特征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一级侧睡承托区13两侧都设有与其连接的一级仰睡承托区12。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