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尾柄折断去除工具及尾柄折断去除方法与流程

2021-11-06 00:2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尾柄折断去除工具及尾柄折断去除方法。


背景技术:

2.通常,在要求螺母的耐久性的情况下、或在需要较强紧固的情况下等寻求强硬的螺母的情况下,例如会使用被称为线圈螺套、螺纹螺套等螺套。螺套由不锈钢等线材卷绕成线圈状而形成,并通过螺套插入工具被拧入树脂、铝合金等被加工物的螺孔(螺丝孔)而插入(埋入)。在螺套的端部形成有在线圈的直径方向上弯折的尾柄。在将该带尾柄螺套插入螺孔的情况下,用户使用螺套插入工具,通过螺套插入工具的前端部夹住尾柄,或者将螺套插入工具的前端部钩挂至尾柄,借助尾柄来使螺套旋转从而将其拧入螺孔。
3.尾柄是用于将螺套插入螺孔时使用的物件,在将螺套插入后就不再需要。因此,在尾柄的根部周边形成有尾柄折断去除用的槽口。用户在将螺套插入于螺孔之后,将钢棍等销抵于尾柄,并用锤头敲击销的头部以折断去除尾柄(折断去除作业)。由于从螺套上折断去除的尾柄残留于螺孔,故而,用户使用镊子等工具将尾柄从螺孔回收(回收作业)。这样,需要进行折断去除作业及回收作业两者,另外,由于作业会因为在作业过程中的工具交换而中断,故而作业效率降低。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

15675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7.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8.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能够提高作业效率的尾柄折断去除工具及尾柄折断去除方法。
9.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10.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尾柄折断去除工具的特征在于,具备:钩部件,具有钩,所述钩用于钩挂插入于螺孔的带尾柄螺套的尾柄;移动部件,使所述钩部件在倾斜方向上从所述螺孔的进深侧向近前侧移动,以从所述带尾柄螺套上折断去除所述尾柄,其中,所述倾斜方向是相对于所述螺孔的延伸方向而斜向交叉的方向;以及保持部件,保持从所述带尾柄螺套上折断去除的所述尾柄。
11.关于上述尾柄折断去除工具,也可以设为,所述移动部件使所述钩部件移动,以使得所述钩钩挂于所述尾柄并在所述倾斜方向上拉起所述尾柄,从而从所述带尾柄螺套上折断去除所述尾柄。
12.关于上述尾柄折断去除工具,也可以设为,所述钩具有钩挂于所述尾柄的钩挂面,且所述钩形成为在所述钩挂面的长边方向沿着所述尾柄的延伸方向的状态下钩挂于所述尾柄。
13.关于上述尾柄折断去除工具,也可以设为,所述保持部件设置为在所述钩钩挂于所述尾柄的状态下与所述尾柄接触。
14.关于上述尾柄折断去除工具,也可以设为,具备导引部件,所述导引部件将所述钩引导至所述尾柄,以使得所述钩钩挂于所述尾柄。
15.关于上述尾柄折断去除工具,也可以设为,所述导引部件设置于所述钩部件,并与所述钩部件协作形成供所述尾柄进入的容纳空间。
16.关于上述尾柄折断去除工具,也可以设为,所述导引部件是能够弹性变形的板簧,所述板簧与进入所述容纳空间的所述尾柄接触而弹性变形。
17.关于上述尾柄折断去除工具,也可以设为,所述移动部件具有:钳,使所述钩部件移动;以及限制部件,规定所述钳与所述螺孔之间的分离距离。
18.关于上述尾柄折断去除工具,也可以设为,所述钳具有第一撑杆及第二撑杆,所述钩部件通过所述第一撑杆在所述倾斜方向上移动,并且,所述钩部件具有:第一贯通孔,所述第一贯通孔是供所述第一撑杆通过的贯通孔,且所述第一贯通孔的尺寸能够使所述钩部件沿所述第一撑杆移动;以及第二贯通孔,所述第二贯通孔是供所述第二撑杆通过的贯通孔,且所述第二贯通孔的尺寸能够使所述钩部件不被所述第二撑杆妨碍地移动。
19.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尾柄折断去除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工序:将尾柄折断去除工具所具备的钩部件的钩钩挂于插入于螺孔的带尾柄螺套的尾柄;通过所述尾柄折断去除工具所具备的移动部件使所述钩部件在倾斜方向上从所述螺孔的进深侧向近前侧移动,以从所述带尾柄螺套上折断去除所述尾柄,其中,所述倾斜方向是相对于所述螺孔的延伸方向而斜向交叉的方向;以及通过所述尾柄折断去除工具所具备的保持部件保持从所述带尾柄螺套上折断去除的所述尾柄。
20.发明的效果
21.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22.图1为示出实施的一方式涉及的尾柄折断去除工具的立体图。
23.图2为示出实施的一方式涉及的尾柄折断去除工具的主视图。
24.图3为示出实施的一方式涉及的尾柄折断去除工具的左侧视图。
25.图4为用于说明实施的一方式涉及的尾柄折断去除动作的第一图。
26.图5为用于说明实施的一方式涉及的尾柄折断去除动作的第二图。
27.图6为用于说明实施的一方式涉及的尾柄折断去除动作的第三图。
28.图7为用于说明实施的一方式涉及的尾柄折断去除动作的第四图。
29.图8为用于说明实施的一方式涉及的尾柄折断去除动作的第五图。
30.图9为用于说明实施的一方式涉及的螺套的槽口的图。
31.图10为示出实施的一方式涉及的插入部件的变形例1的图。
32.图11为示出实施的一方式涉及的插入部件的变形例2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实施的一方式>
34.参照附图对实施的一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实施方式中的上下左右的方向是基于附图的方向。
35.(基本构成)
36.如图1至图3所示,实施的一方式涉及的尾柄折断去除工具10具备插入部件20和移动部件30。该尾柄折断去除工具10用于从插入(埋入)图4所示那样的被加工物a1的螺孔a2的带尾柄螺套b1(以下称为螺套b1)上折断去除尾柄b2并将其进行回收。
37.插入部件20具有钩部件21、导引部件22(参照图1及图3)以及保持部件23。该插入部件20插入在插入于被加工物a1的螺孔a2的螺套b1内。
38.钩部件21形成为圆柱状,在该钩部件21的下端侧的端部形成有钩(钩挂部)21a。钩21a形成为l字形状以便钩挂插入螺孔a2的螺套b1的尾柄b2。如图3所示,该钩21a具有钩挂面m1及倾斜面m2。钩挂面m1是与钩部件21的延伸方向正交的大致的矩形状的平面。倾斜面m2是相对于钩挂面m1以锐角倾斜的大致的矩形状的平面。另外,如图3如所示,钩部件21具有抵接面m3。抵接面m3是与钩部件21的延伸方向正交的大致的矩形状的平面,且与钩挂面m1相对。如图1及图2所示,钩部件21与移动部件30的一部分连结,并且构成为能够通过移动部件30向上方移动(详细后述)。
39.如图1及图3所示,导引部件22形成为板形状,其下端侧的端部与钩21a相对,并且以与钩部件21协作形成供尾柄b2进入的容纳空间的方式设置于钩部件21。如图2及图3所示,该导引部件22例如通过两个固定部件24固定于钩部件21。例如使用能够弹性变形的板簧来作为导引部件22。另外,例如使用螺钉、螺丝来作为固定部件24。如图3所示,导引部件22的前端部形成为向钩21a侧突出弯曲的v字形状,并且具有两个倾斜面m4、m5。这些倾斜面m4、m5是以从v字形状的弯曲部分开始彼此远离的方式倾斜的平面。弯曲部分的高度位置成为与钩21a的钩挂面m1相同的高度位置。随着钩部件21向上方移动,导引部件22与插入在螺孔a2的螺套b1的尾柄b2接触,并将钩21a的钩挂面m1引导到尾柄b2的正下方(详细后述)。
40.在此,插入部件20从钩21a侧向螺孔a2插入,并向该螺孔a2的内侧移动过去。此时,导引部件22即便与尾柄b2抵接,也不会折断去除该尾柄b2,而是以与进入容纳空间的尾柄b2接触而弹性变形的方式形成为例如1mm左右的预定厚度的板形状。因此,导引部件22即便与尾柄b2抵接,也不折断去除尾柄b2而是回避,尾柄b2进入到作为导引部件22与钩部件21之间的空间的容纳空间。需要说明的是,导引部件22的弯曲部分和钩部件21的钩21a的前端部分接触,该部分成为到容纳空间的入口。
41.如图1及图3所示,保持部件23在钩21a中定位在尾柄b2所抵接的部位的近旁,例如,定位在钩21a的钩挂面m1的近旁,设置在钩21a的延伸部分的内部。该保持部件23的两端面从钩21a的表面暴露,对从插入于螺孔a2的螺套b1上折断去除的尾柄b2进行保持。例如能够使用用于吸附尾柄b2的磁石(作为一例有永久磁石)来作为保持部件23。
42.如图1及图2所示,移动部件30具有钳31和限制部件32。该移动部件30在从插入于螺孔a2的螺套b1上折断去除尾柄b2时,通过钳31使钩部件21在与螺孔a2的延伸方向斜向交叉的方向、即倾斜方向上从螺孔a2的进深侧向近前侧(从下侧到上侧)移动(详细后述)。
43.钳31具有第一撑杆31a和第二撑杆31b。这些第一撑杆31a及第二撑杆31b通过枢轴(旋转轴)31c结合以使得它们的端部彼此靠近或分离,从而成为能够自由地开闭端部的剪钳构造。第一撑杆31a及第二撑杆31b各自的一端部(前端部51、52)形成为棒状,它们各自的
另一端部(后端部53、54)形成为供用户所持的把手部。第一撑杆31a及第二撑杆31b被施力部件31d在相互的前端部51、52靠近的方向(关闭的方向)上施力。例如使用盘簧等弹簧来作为施力部件31d。
44.限制部件32形成为圆筒状(套筒状),且具有作为贯通孔的容纳孔32a。容纳孔32a形成为能够实现钩部件21的移动及容纳的尺寸。另外,限制部件32具有防护件32b。防护件32b形成为圆环状,设置在限制部件32的下端。该防护件32b作为缓和限制部件32与被加工物a1的表面抵接时的冲击的缓冲材料发挥功能。例如使用树脂材料来作为防护件32b。在从插入于螺孔a2的螺套b1上折断去除尾柄b2时,限制部件32隔着防护件32b与被加工物a1的表面抵接,以对螺孔a2与钳31之间的分离距离,即被加工物a1的表面与钳31之间的分离距离(例如、垂直分离距离)进行规定(详细后述)。
45.该限制部件32以能够沿第二撑杆31b的前端部52的延伸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前端部52。如图2所示,限制部件32具有第一贯通孔h1和第二贯通孔h2。第一贯通孔h1及第二贯通孔h2定位在限制部件32的上端侧且相互相对的位置,形成于限制部件32的周面(周壁)。这些第一贯通孔h1及第二贯通孔h2是供第二撑杆31b的前端部52穿过的贯通孔,形成为能够使限制部件32沿前端部52移动的尺寸。
46.另外,前述的钩部件21穿过限制部件32的容纳孔32a,以能够沿第一撑杆31a的前端部51的延伸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前端部51。钩部件21具有第一贯通孔h3和第二贯通孔h4。第一贯通孔h3形成在钩部件21的上端侧。该第一贯通孔h3是供第一撑杆31a的前端部51穿过的贯通孔,并形成为能够使钩部件21沿前端部51移动的尺寸。第二贯通孔h4形成在钩部件21的中央附近。该第二贯通孔h4是供第二撑杆31b的前端部52穿过的贯通孔,形成为能够使钩部件21不受前端部52妨碍地移动的尺寸(钩部件21与第二撑杆31b的前端部52不抵接的尺寸)。
47.在这里,第一撑杆31a的前端部51通过钩部件21的第一贯通孔h3。钩部件21能够沿第一撑杆31a的前端部51的延伸方向移动,另外,通过前端部51向上方移动而向上方(详细为倾斜方向)移动。另外,第二撑杆31b的前端部52通过限制部件32的第一贯通孔h1、钩部件21的第二贯通孔h4、限制部件32的第二贯通孔h2。限制部件32能够沿第二撑杆31b的前端部52的延伸方向移动,另外,通过前端部52向下方移动而向下方移动。
48.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撑杆31b的前端部52的前端设置有回返部55以使得限制部件32不从前端部52退出。该回返部55形成为能够相对于第二撑杆31b的前端部52拆装。同样地,在第一撑杆31a的前端部51也设置有回返部56,该回返部56形成为能够相对于前端部51拆装。但是,如果有回返部55的话,也可以没有回返部56。
49.(尾柄折断去除动作)
50.接着,参照图4至图9对使用前述的尾柄折断去除工具10的尾柄折断去除动作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至图8中,将被加工物a1、螺孔a2、螺套b1以剖面示出。在图7中,从与图6不同的方向示出与图6同样的状态。另外,在图9中,示出螺套b1的下端侧的端面(在螺套b1中先插入到螺孔a2的一侧的端面)。
51.如图4至图8所示,螺套b1的剖面由菱形形状的线材(例如不锈钢等金属)以卷绕成线圈状的方式形成。螺套b1的外周面作为外侧螺丝发挥功能,螺套b1的内周面作为内侧螺丝发挥功能。如图4至图9所示,在该螺套b1的一端部形成有向线圈的直径方向弯折的尾柄
b2。如图9所示,在螺套b1中的尾柄b2的根部周边形成有尾柄折断去除用的槽口b3。槽口b3以从螺套b1折断去除的尾柄b2的小片成为
“レ”
字(v字)形状的方式形成于螺套b1。槽口b3的以线圈的轴为中心的旋转角度在从尾柄b2的根部连到该尾柄b2的线圈的周向上例如形成在10度到90度的范围内(将尾柄b2的延伸方向设为0度)。当通过螺套插入工具将螺套b1插入于螺孔a2时,尾柄b2位于螺孔a2的进深侧。
52.在折断去除该尾柄b2的尾柄折断去除动作中,首先,由用户持着作为钳31的后端部的把手部,插入部件20,即钩部件21从螺孔a2的上方向螺孔a2内插入进去。插入的钩部件21慢慢下降,如图4所示,尾柄b2进入到钩部件21与导引部件22之间的容纳空间(由钩部件21及导引部件22形成的空间)。此时,尾柄b2抵接到钩部件21的倾斜面m2、导引部件22的倾斜面m5(参照图3),并沿这些倾斜面m2、m5进入到容纳空间。另外,当尾柄b2进入到容纳空间时,导引部件22与进入到容纳空间的尾柄b2并进行弹性变形。
53.持钳31的把手部的用户在尾柄b2通过钩部件21与导引部件22之间(到容纳空间的入口)时会感到阻力,但是若尾柄b2通过了该入口,则变得感觉不到阻力。因此,用户认识到尾柄b2进入了容纳空间,并掌握可以握钳31的把手部。另一方面,即使用户不像前述那样地认识到尾柄b2进入到了容纳空间,而继续对插入部件20的插入,进入到容纳空间的尾柄b2也会与钩部件21的抵接面m3抵接。因此,用户通过感觉阻力而认识到尾柄b2进入到了容纳空间,并掌握可以握钳31的把手部。
54.接着,如图4所示,在尾柄b2存在于钩部件21与导引部件22之间的容纳空间的状态下,钳31的把手部由用户握住。钳31的各撑杆31a、31b与此对应地在这些前端部51、52离开的方向(打开的方向)上移动。限制部件32通过第二撑杆31b的前端部52向下方移动而下降,如图5所示,限制部件32的防护件32b抵接至被加工物a1的表面。由此,被加工物a1的表面与钳31之间的垂直分离距离被固定,并且对第二撑杆31b的前端部52向下方的移动被制限。因此,变为第二撑杆31b的前端部52不向下方,而第一撑杆31a的前端部51继续向上方移动。钩部件21通过该前端部51向上方移动而上升,如图6及图7所示,钩部件21的钩21a在钩挂于尾柄b2的同时被拉起。钩21a在钩挂面m1的长边方向沿尾柄b2的延伸方向的状态下钩挂于尾柄b2。
55.需要说明的是,在截止到前述的钩21a钩挂于尾柄b2的钩部件21上升时,由于导引部件22的倾斜面m4一抵接到尾柄b2(参照图3),钩部件21就会在该倾斜面m4与尾柄b2接触的同时运动,故而钩21a的钩挂面m1被自动地引导至尾柄b2的下面,而与尾柄b2抵接。由此,钩21a可靠地钩挂于尾柄b2。需要说明的是,钩部件21能够以第一撑杆31a的前端部51的轴为旋转轴旋转,且能够摆动第二撑杆31b的前端部52与贯通孔h4的内表面之间的分离距离(游隙)。
56.接着,如图6及图7所示,钩21a钩挂于尾柄b2的状态的钩部件21在相对于螺孔a2的延伸方向倾斜锐角的预定角度(例如为7度至8度的角度范围的预定角度)的倾斜方向上上升而去,若作为钳31的把手部的各后端部53、54(参照图1及图2)关闭,则第一撑杆31a的前端部51停止向上方移动,钩部件21的移动也停止。在该钩部件21的上升过程中,将尾柄b2从螺套b1折断去除,而折断去除的尾柄b2由保持部件23保持。该保持部件23设置为在钩21a钩挂于尾柄b2的状态下与尾柄b2接触。然后,尾柄折断去除工具10被用户向上方提起,如图8所示,钩部件21被从螺孔a2取出。最后,由保持部件23保持的尾柄b2被用户从保持部件23除
去。
57.根据这样的尾柄折断去除动作,用户持钳31的把手将插入部件20从钩21a侧插入于螺孔a2内的螺套b1,并通过握住钳31的把手从螺套b1将尾柄b2折断去除。这时,折断去除的尾柄b2由保持部件23保持。由此,折断去除的尾柄b2被尾柄折断去除工具10回收。因此,由于能够实现不需要像以往那样地使用镊子等工具将折断去除的尾柄b2从螺孔a2回收的作业,所以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另外,由于通过尾柄折断去除工具10折断去除尾柄b2并进行保持,所以不需要工具交换,也不因工具交换而使作业中断,故而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58.另外,由于钩21a以钩挂于尾柄b2的方式在与螺孔a2的延伸方向斜向交叉的倾斜方向上被从螺孔a2的进深侧向近前侧拉起,故而与钩21a以钩挂于尾柄b2的方式与螺孔a2的延伸方向平行地被从螺孔a2的进深侧向近前侧拉起的情况相比,能够可靠地折断去除尾柄b2。需要说明的是,已经通过试验确认了:在大量的尾柄b2中,通过在倾斜方向上拉起钩21a,能够折断去除即使与螺孔a2的延伸方向平行地拉起钩21a也无法折断去除的尾柄b2。
59.前述的倾斜方向的倾斜角度例如是相对于螺孔a2的延伸方向7度至8度的角度范围内的锐角的预定角度。钩21a一旦钩挂于尾柄b2,就会在该预定角度的方向上对尾柄b2施加力。需要说明的是,预定角度是根据螺套b1的直径、高度(与螺孔a2的延伸方向平行的长度)等设定的,例如,为了便于折断去除尾柄b2,优选在20度以内,另外,在便于折断去除尾柄b2的基础上,为了实现限制部件32的小型化,更优选在10度以内。
60.在这里,在钩部件21未插入到插入于螺孔a2的尾柄b2内的状态(钩21a未钩挂于尾柄b2的状态)下,钳31一旦被用户操作,则钩部件21会以沿以枢轴31c为中心的圆,即曲线的方式移动,钩21a也以沿曲线的方式移动。在未将钩部件21插入在螺孔a2的状态下,移动部件30使钩21a以枢轴31c为旋转轴旋转的方式来使钩部件21移动,其中,所述枢轴31c与螺孔a2的延伸方向及尾柄b2的延伸方向平行的面交叉(例如正交)。
61.另外,插入部件20及限制部件32形成为能够相对于钳31拆装。由此,由于能够拆除插入部件20及限制部件32,所以,能够事先准备多种限制部件或者多种插入部件,从而例如能够根据螺套b1的直径、高度等,将限制部件32或者插入部件20交换为不同种类的其他限制部件或者其他插入部件。
62.如以上所说明的,根据实施的一方式,钩部件21具有用于钩挂插入于螺孔a2的螺套b1的尾柄b2的钩21a,且钩部件21通过移动部件30在与螺孔a2的延伸方向斜向交叉的倾斜方向上从螺孔a2的进深侧向近前侧移动,从而从插入于螺孔a2的螺套b1上折断去除尾柄b2。并且,从螺套b1折断去除的尾柄b2由保持部件23保持。因此,能够通过尾柄折断去除工具10回收折断去除的尾柄b2,由于能够实现不需要像以往那样地使用镊子等工具将折断去除的尾柄b2从螺孔a2回收的回收作业,故而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另外,能够实现不需要交换工具,也不存在作业因工具的交换而中断,故而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63.(插入部件的变形例)
64.参照图10及图11对插入部件20的变形例1及变形例2进行说明。
65.在变形例1中,如图10所示,导引部件22的前端部向钩部件21侧弯折,该弯折的前端部形成为向钩部件21侧突出弯曲的v字形状。导引部件22与前述相同,具有两个倾斜面m4、m5。这些倾斜面m4、m5是以从弯曲部分互相远离的方式倾斜的平面。弯曲部分的高度位置为与钩21a的钩挂面m1相同的高度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尾柄折断去除动作与前述相同。
66.在变形例2中,如图11所示,钩部件21具有两个钩21a,另外,没有导引部件22,作为保持部件23的磁石设置在钩部件21的下端侧的内部。磁石的下表面从钩部件21暴露。各钩21a以能够使尾柄b2进入到它们之间的方式分离,且形成为它们的前端互相朝向相反的方向。尾柄b2进入到该分离的空间,钩部件21以中心轴(与钩部件21的延伸方向平行的中心轴)为旋转轴进行旋转,各钩21a的各个钩挂面m1与尾柄b2相对。在该状态下,若钩部件21在倾斜方向上移动,则各钩21a钩挂于尾柄b2。进一步地,若钩部件21在倾斜方向上移动,则尾柄b2被从螺套b1折断去除,并由作为保持部件23的磁石吸附保持。
67.因此,在变形例2中的尾柄折断去除动作中,在尾柄b2在各钩21a之间位于比各钩挂面m1更靠上方(钳31侧)处的状态下,用户使钳31在平面内转动90度,使钩部件21以该中心轴为旋转轴进行旋转,然后握住钳31的把手。除在平面内旋转该钳31的动作以外的动作与前述相同。
68.在这里,例如,有时将安装于钳31的插入部件20与其他插入部件进行交换。在该插入部件20的交换作业中,将各回返部55、56从钳31拆除,并将限制部件32及插入部件20从钳31拆除。然后,例如,将变形例1或变形例2的插入部件20与限制部件32一起安装于钳31,并且将各回返部55、56安装于钳31。由此,插入部件20的交换完成。
69.<其他实施方式>
70.在前述的说明中,例示了将圆柱状的部件用作钩部件21,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能够使用四棱柱状的部件等各种形状的部件。另外,例示了以钩21a的钩挂面m1的长边方向与第一撑杆31a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式形成钩部件21,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为,以钩21a的钩挂面m1的长边方向相对于第一撑杆31a的延伸方向在钩部件21的轴向(延伸方向)上倾斜预定角度(例如数度)的方式形成钩部件21。另外,也可以设为,钩21a的钩挂面m1的长边方向相对于第一撑杆31a的延伸方向绕钩部件21的轴倾斜预定角度(例如90度、45度)的方式形成钩部件21。
71.另外,在前述的说明中,例示了使用板簧来作为导引部件22,但是并不限于此,能够使用其他部件。另外,例示了形成将钩21a的钩挂面m1向尾柄b2引导的形状,例如v字形状来作为导引部件22的形状,但是并不限于此,能够使用各种形状。另外,虽然例示了设置导引部件22,并不限于此,也可以设为不设置导引部件22。但是,为了将钩21a可靠地钩挂于插入螺孔a2的螺套b1的尾柄b2,优选设置导引部件22。
72.在前述的说明中,例示了使用吸附从螺套b1上折断去除的尾柄b2的磁石来作为保持部件23,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设为使用粘合材料,或者,也可以设为,从折断去除尾柄b2之前开始通过导引部件22将尾柄b2按压到钩21a以进行保持(通过导引部件22及钩21a以夹持的方式保持),在折断去除后也是将尾柄b2保持原样地按压到钩21a以进行保持。在该情况下,由于导引部件22作为保持部件发挥功能,所以能够实现不需要作为保持部件23的磁石,能够简化构成。
73.另外,在前述的说明中,例示了将作为保持部件23的磁石以定位于钩21a的钩挂面m1的近旁(钩21a的延伸部分中的钩挂面m1侧)的方式设置于钩21a,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设为,根据磁石的磁力范围,例如,以将其定位于钩21a的延伸部分中的抵接面m3侧的方式设置于钩21a,或者,也可以设为,以将其埋入抵接面m3的方式设置于钩部件21的下端侧的端部。
74.另外,在前述的说明中,例示了使用套筒作为限制部件32,但是并不限于此,也能够使用其他部件、各种形状。另外,如果能够通过尾柄折断去除工具10以外的工具、部件等来规定被加工物a1的表面与钳31之间的分离距离(例如垂直分离距离),也能够实现不需要限制部件32。
75.以上说明了本发明涉及的前述的实施方式,前述的实施方式为例示,不对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前述的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可以省略、替换、变更前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构成要素,并且,可以适当地组合不同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构成要素。前述的实施方式、其变形包括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和其均等的范围内。
76.附图标记说明
77.10

尾柄折断去除工具;20

插入部件;21

钩部件;21a

钩;22

导引部件;23

保持部件;24

固定部件;30

移动部件;31

钳;31a

第一撑杆;31b

第二撑杆;31c

枢轴;31d

施力部件;32

限制部件;32a

容纳孔;32b

防护件;51

前端部;52

前端部;53

后端部;54

后端部;55

回返部;56

回返部;a1

被加工物;a2

螺孔;b1

螺套;b2

尾柄;b3

槽口;h1

贯通孔;h2

贯通孔;h3

贯通孔;h4

贯通孔;m1

钩挂面;m2

倾斜面;m3

抵接面;m4

倾斜面;m5

倾斜面。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