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扰流式智能喷淋除臭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05 19:2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尾气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扰流式智能喷淋除臭装置。


背景技术:

2.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化工加工厂、饲养场等场所仍不能满足足够密封性,恶臭不断逸出,而国内市民对于生活水平和环保意识日益提高,相关企业不得不将工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恶臭问题纳入必须考虑的范围内来。恶臭污染是由于废弃物、水等物质中的异味,通过空气介质,作用于人的嗅觉思维而被感知的一种感知污染。凡是能损害人类生活环境和难以忍受的恶臭气体都能成为恶臭污染物。由于恶臭物质产生的影响,干扰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因此对恶臭污染的防治与控制就非常必要。
3.臭气当中会含有较多挥发性有机物气体,部分喷淋设备中仅依靠填料层和喷淋的液体进行除臭,填料层中容易积留过多杂物甚至出现堵塞,导致现有喷淋设备容易堵塞导致其处理效率较低,甚至出现喷淋设备出现故障,因此需要一种扰流式智能喷淋除臭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扰流式智能喷淋除臭装置,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部分喷淋设备中仅依靠填料层和喷淋的液体进行除臭,填料层中容易积留过多杂物甚至出现堵塞,导致现有喷淋设备容易堵塞导致其处理效率较低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扰流式智能喷淋除臭装置,包括喷淋处理罐,所述喷淋处理罐的背面与进气管正面的一端相连通,所述进气管的左右两侧面均设置有连接筒,两个所述连接筒内设置有同一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外表面设置有散流旋转叶,所述旋转轴的右端与第一锥齿轮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的正面与连接轴背面的一端固定连接。
6.所述连接轴正面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表面设置有第二螺杆,所述增压筒的左侧面与进气管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增压筒的右侧面与第二连接管的左端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活塞筒的右侧面相连通,所述活塞筒内设置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的左侧面与移动杆的右端固定连接。
7.所述移动杆的左端与冲洗气管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冲洗气管的上表面与连接软管的底端相连通,所述连接软管的顶端与高压泵组件相连通,所述高压泵组件设置在进气管的上表面,所述进气管的上表面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进气管内壁上表面设置有负极板,所述进气管内壁的下表面设置有正极板,所述进气管内壁设置有生物过滤膜。
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生物过滤膜位于冲洗气管的前侧,所述冲洗气管的左侧面与伸缩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的左端与进气管内壁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正极板和负极板均与蓄电池电连接,所述正极板和负极板位于生物过滤膜的后侧。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旋转轴的外表面设置有线圈,所述连接筒内壁设置有磁板,所述磁板的位置与线圈的位置相对应。
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螺杆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螺杆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均设置在增压筒内壁。
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增压筒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一连接管,所述喷淋处理罐的右侧面设置有出气管。
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喷淋处理罐的正面设置有液压喷淋组件,所述液压喷淋组件的另一端设置有喷淋管件,所述喷淋管件设置在喷淋处理罐内壁。
1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喷淋处理罐内壁设置有扰流组件,所述冲洗气管的形状设置为环状,所述冲洗气管的背面开设有气孔,所述扰流组件位于喷淋管件下侧位置。
1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活塞板的外表面与橡胶圈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橡胶圈的外表面与活塞筒内壁搭接,所述活塞板的右侧面与弹性组件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弹性组件的右端与活塞筒内壁的右侧面固定连接。
1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移动杆的外表面与连接套内壁搭接,所述连接套卡接在活塞筒的左侧面,所述活塞筒的左侧面与进气管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活塞筒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的位置位于活塞板的左侧。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8.1、本发明通过设置负极板、正极板、旋转轴、线圈、磁板、散流旋转叶、蓄电池和喷淋处理罐,当臭气通入进气管时,此时散流旋转叶带动磁板在线圈表面转动,线圈切割磁感线会产生电能,蓄电池将电传至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此时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的电场对空气进行电离,电离产生大量离子,极性相反的等量离子之间在中和瞬间,释放能量将气流中浮游的臭味物质彻底分解掉,生成co2、h2o等,从而消除臭味,本装置可提前对臭气中的有机物质进行预先处理,降低后续喷淋除臭过程中出现堵塞的几率,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喷淋除臭的效率和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19.2、本发明通过设置生物过滤膜、冲洗管件、第一螺杆、第二螺杆、活塞筒、活塞板、弹性组件和排气孔,生物过滤膜中含有的细菌用于处理臭气中含有的有机气体,但是长时间使用后细菌会繁殖较多,表面细菌无法快速分散或脱落,散流旋转叶转动的同时可通过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控制第一螺杆转动,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转动时不断将外部空气挤入活塞筒中,此时活塞筒中气压变大,此时活塞板带动冲洗管件向左移动,同时高压泵组件不断将气体通过冲洗管件快速冲击在生物过滤膜表面,此时气体快速冲击生物过滤膜表面细菌,使生物过滤膜表面细菌快速脱落或分散开,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生物过滤膜不易出现堵塞或效率降低情况,保证生物过滤膜的正常使用和效率;
20.3、本发明采用正极板和负极板,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电场对空气进行电离时,会产生大量的富余负离子,负离子与氧气结合形成丰富量的负氧离子,随气流散布漂浮空中,清新空气,让人感觉到新鲜、清爽的空气。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进气管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发明散流旋转叶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发明进气管立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发明喷淋处理罐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发明连接筒立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发明增压筒俯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本发明活塞筒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9.图9为本发明冲洗气管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0为本发明活塞板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31.图中:1、喷淋处理罐;2、液压喷淋组件;3、喷淋管件;4、扰流组件;5、出气管;6、进气管;7、连接筒;8、旋转轴;9、生物过滤膜;10、散流旋转叶;11、第一锥齿轮;12、第二锥齿轮;13、连接轴;14、第一螺杆;15、第二螺杆;16、第一齿轮;17、第二齿轮;18、增压筒;19、第一连接管;20、第二连接管;21、活塞筒;22、排气孔;23、连接套;24、移动杆;25、活塞板;26、弹性组件;27、橡胶圈;28、冲洗气管;29、连接软管;30、伸缩杆;31、高压泵组件;32、蓄电池;33、磁板;34、线圈;35、正极板;36、负极板。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3.如图1

10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扰流式智能喷淋除臭装置,包括喷淋处理罐1,喷淋处理罐1的背面与进气管6正面的一端相连通,进气管6的左右两侧面均设置有连接筒7,通过设置散流旋转叶10、连接筒7和旋转轴8,连接筒7可对旋转轴8进行支撑和限位,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旋转轴8和散流旋转叶10稳定转动,散流旋转叶10可对通入进气管6的臭气进行减速,且将臭气的冲击转化为转动,两个连接筒7内设置有同一旋转轴8,旋转轴8的外表面设置有散流旋转叶10,旋转轴8的右端与第一锥齿轮1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11与第二锥齿轮12啮合,通过设置第一锥齿轮11和第二锥齿轮12,第一锥齿轮11和第二锥齿轮12可将旋转轴8的转动传递至连接轴13和第一螺杆14处,第二锥齿轮12的正面与连接轴13背面的一端固定连接。
34.连接轴13正面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螺杆14,第一螺杆14表面设置有第二螺杆15,通过设置第一螺杆14、第二螺杆15、第一齿轮16和第二齿轮17,第一螺杆14和第二齿轮17转动的同时可通过第一齿轮16带动第二螺杆15转动,第一螺杆14和第二螺杆15组成双螺杆增压机构,可不断将外界空气挤入增压筒18中,可不断向活塞筒21中注入空气,增压筒18的左侧面与进气管6的右侧面固定连接,增压筒18的右侧面与第二连接管20的左端相连通,第二连接管20的另一端与活塞筒21的右侧面相连通,通过设置第二连接管20,第二连接管20将活塞筒21与增压筒18之间的空间进行连接,保证气体被不断挤入活塞筒21中,活塞筒21内设
置有活塞板25,活塞板25的左侧面与移动杆24的右端固定连接。
35.移动杆24的左端与冲洗气管28的右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活塞筒21、活塞板25和移动杆24,活塞筒21中空气不断被挤入可控制活塞板25和移动杆24进行移动,方便实现移动杆24控制冲洗气管28的移动,冲洗气管28的上表面与连接软管29的底端相连通,连接软管29的顶端与高压泵组件31相连通,通过设置冲洗气管28和高压泵组件31,高压泵组件31通过冲洗气管28不断将高速气体冲击在生物过滤膜9表面,实现对生物过滤膜9表面聚集的细菌进行分散和掉落,高压泵组件31设置在进气管6的上表面,进气管6的上表面设置有蓄电池32,进气管6内壁上表面设置有负极板36,进气管6内壁的下表面设置有正极板35,通过设置正极板35和负极板36,正极板35和负极板36通电后可形成电场,电场对气体进行电离,产生较多离子,产生的离子对臭气分子进行处理,进气管6内壁设置有生物过滤膜9。
36.如图4和图9所示,生物过滤膜9位于冲洗气管28的前侧,通过设置生物过滤膜9,生物过滤膜9表面的细菌可对臭气进行处理,冲洗气管28的左侧面与伸缩杆30的右端固定连接,伸缩杆30的左端与进气管6内壁的左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伸缩杆30,伸缩杆30对冲洗气管28起到支撑作用,保证冲洗气管28左右移动过程的顺利稳定进行。
37.如图2和图4所示,正极板35和负极板36均与蓄电池32电连接,正极板35和负极板36位于生物过滤膜9的后侧。
38.如图6所示,旋转轴8的外表面设置有线圈34,连接筒7内壁设置有磁板33,磁板33的位置与线圈34的位置相对应,通过设置线圈34和磁板33,旋转轴8带动线圈34转动时,线圈34切割磁板33形成的磁场,此时线圈34中产生电流,电流可被存储在蓄电池32中。
39.如图3和图7所示,第一螺杆14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齿轮17,第二螺杆15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齿轮16,通过设置第一螺杆14和第二螺杆15,第一螺杆14和第二螺杆15组成双螺杆增压结构,可不断将外界空气挤入活塞筒21中,第一齿轮16与第二齿轮17啮合,第一螺杆14和第二螺杆15均设置在增压筒18内壁,通过设置第一齿轮16和第二齿轮17,在连接轴13和第一螺杆14转动的同时可通过第一齿轮16和第二齿轮17带动第二螺杆15转动。
40.如图1和图3所示,增压筒18的右侧面设置有第一连接管19,喷淋处理罐1的右侧面设置有出气管5。
41.如图5所示,喷淋处理罐1的正面设置有液压喷淋组件2,液压喷淋组件2的另一端设置有喷淋管件3,喷淋管件3设置在喷淋处理罐1内壁。
42.如图5和图9所示,喷淋处理罐1内壁设置有扰流组件4,通过设置扰流组件4,扰流组件4由多个扰流球组成,扰流球将臭气分子打散,便于后续与喷淋的喷淋液结合处理,冲洗气管28的形状设置为环状,冲洗气管28的背面开设有气孔,扰流组件4位于喷淋管件3下侧位置。
43.如图10所示,活塞板25的外表面与橡胶圈27内壁固定连接,橡胶圈27的外表面与活塞筒21内壁搭接,活塞板25的右侧面与弹性组件26的左端固定连接,弹性组件26的右端与活塞筒21内壁的右侧面固定连接。
44.如图8和图10所示,移动杆24的外表面与连接套23内壁搭接,连接套23卡接在活塞筒21的左侧面,活塞筒21的左侧面与进气管6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活塞筒21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排气孔22,通过设置排气孔22和弹性组件26,当活塞板25移动至对应排气孔22位置后,由于排气孔22尺寸较大,活塞筒21中气体快速排出,此时弹性组件26带动活塞板25远离
排气孔22移动,配合挤入活塞筒21气体带动活塞板25移动可实现控制活塞板25的左右移动过程,排气孔22的位置位于活塞板25的左侧。
45.本发明工作原理:直接将臭气通入进气管6中,此时臭气冲击散流旋转叶10转动,同时线圈34在磁板33形成的磁场中转动,线圈34切割磁感线会产生电流,此时电能控制正极板35和负极板36工作,正极板35与负极板36之间的电场对空气进行电离,产生的离子不断与空气中的臭气分子结合处理,臭气经过电场处理后与生物过滤膜9接触被细菌进行处理,此时旋转轴8和第一锥齿轮11转动,此时第一锥齿轮11带动第二锥齿轮12和第一螺杆14转动,此时第二齿轮17带动第一齿轮16和第二螺杆15转动,此时第一螺杆14和第二螺杆15啮合将外界空气不断挤压进入第二连接管20中,随后空气不断被挤入活塞筒21内,此时活塞板25带动移动杆24和冲洗气管28向左移动,同时控制高压泵组件31通过冲洗气管28向生物过滤膜9表面冲洗,当活塞板25移动至对应排气孔22位置后,此时活塞筒21中气体快速流出,同时弹性组件26带动活塞组件和移动杆24向右移动,活塞筒21内不断挤入空气可挤压活塞板25持续向左移动,实现冲洗气管28的左右晃动,随后经过预处理的臭气进入喷淋处理罐1中。
46.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47.其次:本发明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发明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48.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