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生态茶油制备方法与流程

2021-11-03 20:3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茶油制作工艺领域,具体为一种生态茶油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茶油是油茶籽油俗称,又名山茶油、山茶籽油,是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的普通油茶成熟种子中提取的纯天然高级食用植物油,色泽金黄或浅黄,品质纯净,澄清透明,气味清香,味道纯正,茶油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保质期长,烟点高,耐高温,良好的抗氧化性能,易于消化吸收,现有的部分茶油制备方法比较落后,所得到的茶油不够纯正,保健效果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生态茶油制备方法,改善了茶油的制备工艺,使得到的茶油更加纯正,并且具有较好的保健效果,对身体有较多益处,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态茶油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烘焙:把采摘下来的油茶籽晒干,等壳和果肉分离后再放到蒸床上把茶籽中残余的水分烘干,烘干温度为45

55℃;2)清理脱壳:烘焙完成后,利用风选、筛选和磁选等方式,除去茶籽中的杂质和霉变的茶籽,然后利用剥壳机、风机和茶壳分离机等对茶籽进行脱壳处理;3)压扁:将经过种壳分离后的茶仁经过压扁机压扁,将茶仁的厚度压扁至0.2

0.4cm,使压扁后的茶仁呈龟裂状;4)蒸炒:在炒锅内进行蒸炒,使茶仁漏出油光,蒸炒温度为100

120℃;5)压榨:将蒸炒后的茶仁利用压榨机进行压榨,压榨机的转速为35

45r/min,压榨后得到的毛茶油利用滤油机进行过滤,除去茶油中含有的杂质,过滤后的茶油澄清透明,此时得到毛茶油;6)脱磷脱酸:将毛茶油放入锅中,再向锅中加入温度为75

85℃、浓度为40%的氯化钠溶液,缓慢搅拌均匀,分理处毛茶油中的磷脂和胶黏物质,再将脱磷后的茶油倒入炼锅中,加入浓度为35%的氢氧化钠溶液,使茶油中的脂肪酸皂化成颗粒状,经过沉淀后过滤除去;7)水洗:利用浓度为4%的盐水进行水洗,水洗时油温为80

90℃,盐水温度为95

105℃;8)干燥:在开口锅中加热干燥,当温度升至100℃时,进行回油,使其水分蒸发,同时间断地用压缩空气鼓风,待温度升到115

125℃时,停止升温,保温1小时,使水份尽量挥发,则干燥完毕;9)过滤:毛茶油干燥完后进行冷却,冷却时间为冬天1小时,夏天2小时,当温度降至80℃时进行压滤,滤得的油即为精茶油;
10)加料:称取一定量的豆甾醇、木糖醇和白藜芦醇,并使用少量的精茶油分别将豆甾醇、木糖醇和白藜芦醇进行溶解,在对精茶油搅拌的同时,将溶解后的豆甾醇、木糖醇和白藜芦醇加入精茶油中,直到豆甾醇、木糖醇和白藜芦醇与精茶油均匀混合,使混合后的精茶油中豆甾醇、木糖醇和白藜芦醇的含量分别为15g/l、8g/l和10g\l。
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生态茶油制备方法优选技术方案,在烘焙过程中,将茶籽烘焙至水分含量为10%

15%即可。
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生态茶油制备方法优选技术方案,在蒸炒过程中,将茶仁蒸炒至水分含量为2%

4%即可。
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生态茶油制备方法优选技术方案,脱磷过程中,将锅中的毛茶油加热至65

75℃,脱酸过程中,将锅中的毛茶油加热至110

120℃。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生态茶油制备方法优选技术方案,在水洗过程中,直到最后一次水洗的废水干净澄清,则水洗完毕。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对毛茶油进行脱磷脱酸处理,可除去茶油中游离的脂肪酸,有效降低了茶油中过氧化物的产生,使茶油更加安全健康。
10.2含有的豆甾醇可以对抗由脂肪肝诱发的早期非病毒性肝炎,豆甾醇吸收后,可以被细菌误食,并使细菌变异,从而减少毒素的产生,降低细菌对人体的侵袭能力,能够有效呵护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中老年人,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的人群,并且具有较好的美容效果。
11.3木糖醇可以促进肝糖原合成,有改善肝功能和抗脂肪肝的功能。
12.4白藜芦醇有抗氧化、抗炎、抗癌及心血管保护等作用,可以抑制和减轻心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降低人体患心血管病的风险。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发明一种生态茶油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5.请参阅图1,一种生态茶油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实施例一:1)烘焙:把采摘下来的油茶籽晒干,等壳和果肉分离后再放到蒸床上把茶籽中残余的水分烘干,烘干温度为45℃,在烘焙过程中,将茶籽烘焙至水分含量为10%即可;2)清理脱壳:烘焙完成后,利用风选、筛选和磁选等方式,除去茶籽中的杂质和霉变的茶籽,然后利用剥壳机、风机和茶壳分离机等对茶籽进行脱壳处理;3)压扁:将经过种壳分离后的茶仁经过压扁机压扁,将茶仁的厚度压扁至0.2cm,使压扁后的茶仁呈龟裂状;
4)蒸炒:在炒锅内进行蒸炒,使茶仁漏出油光,蒸炒温度为100℃,在蒸炒过程中,将茶仁蒸炒至水分含量为2%即可;5)压榨:将蒸炒后的茶仁利用压榨机进行压榨,压榨机的转速为35r/min,压榨后得到的毛茶油利用滤油机进行过滤,除去茶油中含有的杂质,过滤后的茶油澄清透明,此时得到毛茶油;6)脱磷脱酸:将毛茶油放入锅中,再向锅中加入温度为75℃、浓度为40%的氯化钠溶液,缓慢搅拌均匀,分理处毛茶油中的磷脂和胶黏物质,再将脱磷后的茶油倒入炼锅中,加入浓度为35%的氢氧化钠溶液,使茶油中的脂肪酸皂化成颗粒状,经过沉淀后过滤除去,脱磷过程中,将锅中的毛茶油加热至65

75℃,脱酸过程中,将锅中的毛茶油加热至110℃;7)水洗:利用浓度为4%的盐水进行水洗,水洗时油温为80℃,盐水温度为95℃,在水洗过程中,直到最后一次水洗的废水干净澄清,则水洗完毕;8)干燥:在开口锅中加热干燥,当温度升至100℃时,进行回油,使其水分蒸发,同时间断地用压缩空气鼓风,待温度升到115℃时,停止升温,保温1小时,使水份尽量挥发,则干燥完毕;9)过滤:毛茶油干燥完后进行冷却,冷却时间为冬天1小时,夏天2小时,当温度降至80℃时进行压滤,滤得的油即为精茶油;10)加料:称取一定量的豆甾醇、木糖醇和白藜芦醇,并使用少量的精茶油分别将豆甾醇、木糖醇和白藜芦醇进行溶解,在对精茶油搅拌的同时,将溶解后的豆甾醇、木糖醇和白藜芦醇加入精茶油中,直到豆甾醇、木糖醇和白藜芦醇与精茶油均匀混合,使混合后的精茶油中豆甾醇、木糖醇和白藜芦醇的含量分别为15g/l、8g/l和10g\l。
16.实施例二:1)烘焙:把采摘下来的油茶籽晒干,等壳和果肉分离后再放到蒸床上把茶籽中残余的水分烘干,烘干温度为50℃,在烘焙过程中,将茶籽烘焙至水分含量为13%即可;2)清理脱壳:烘焙完成后,利用风选、筛选和磁选等方式,除去茶籽中的杂质和霉变的茶籽,然后利用剥壳机、风机和茶壳分离机等对茶籽进行脱壳处理;3)压扁:将经过种壳分离后的茶仁经过压扁机压扁,将茶仁的厚度压扁至0.2

0.4cm,使压扁后的茶仁呈龟裂状;4)蒸炒:在炒锅内进行蒸炒,使茶仁漏出油光,蒸炒温度为110℃,在蒸炒过程中,将茶仁蒸炒至水分含量为3%即可;5)压榨:将蒸炒后的茶仁利用压榨机进行压榨,压榨机的转速为40r/min,压榨后得到的毛茶油利用滤油机进行过滤,除去茶油中含有的杂质,过滤后的茶油澄清透明,此时得到毛茶油;6)脱磷脱酸:将毛茶油放入锅中,再向锅中加入温度为80℃、浓度为40%的氯化钠溶液,缓慢搅拌均匀,分理处毛茶油中的磷脂和胶黏物质,再将脱磷后的茶油倒入炼锅中,加入浓度为35%的氢氧化钠溶液,使茶油中的脂肪酸皂化成颗粒状,经过沉淀后过滤除去,脱磷过程中,将锅中的毛茶油加热至65

75℃,脱酸过程中,将锅中的毛茶油加热至115℃;7)水洗:利用浓度为4%的盐水进行水洗,水洗时油温为85℃,盐水温度为100℃,在水洗过程中,直到最后一次水洗的废水干净澄清,则水洗完毕;8)干燥:在开口锅中加热干燥,当温度升至100℃时,进行回油,使其水分蒸发,同
时间断地用压缩空气鼓风,待温度升到120℃时,停止升温,保温1小时,使水份尽量挥发,则干燥完毕;9)过滤:毛茶油干燥完后进行冷却,冷却时间为冬天1小时,夏天2小时,当温度降至80℃时进行压滤,滤得的油即为精茶油;10)加料:称取一定量的豆甾醇、木糖醇和白藜芦醇,并使用少量的精茶油分别将豆甾醇、木糖醇和白藜芦醇进行溶解,在对精茶油搅拌的同时,将溶解后的豆甾醇、木糖醇和白藜芦醇加入精茶油中,直到豆甾醇、木糖醇和白藜芦醇与精茶油均匀混合,使混合后的精茶油中豆甾醇、木糖醇和白藜芦醇的含量分别为15g/l、8g/l和10g\l。
17.实施例三:1)烘焙:把采摘下来的油茶籽晒干,等壳和果肉分离后再放到蒸床上把茶籽中残余的水分烘干,烘干温度为55℃,在烘焙过程中,将茶籽烘焙至水分含量为15%即可;2)清理脱壳:烘焙完成后,利用风选、筛选和磁选等方式,除去茶籽中的杂质和霉变的茶籽,然后利用剥壳机、风机和茶壳分离机等对茶籽进行脱壳处理;3)压扁:将经过种壳分离后的茶仁经过压扁机压扁,将茶仁的厚度压扁至0.4cm,使压扁后的茶仁呈龟裂状;4)蒸炒:在炒锅内进行蒸炒,使茶仁漏出油光,蒸炒温度为120℃,在蒸炒过程中,将茶仁蒸炒至水分含量为4%即可;5)压榨:将蒸炒后的茶仁利用压榨机进行压榨,压榨机的转速为45r/min,压榨后得到的毛茶油利用滤油机进行过滤,除去茶油中含有的杂质,过滤后的茶油澄清透明,此时得到毛茶油;6)脱磷脱酸:将毛茶油放入锅中,再向锅中加入温度为85℃、浓度为40%的氯化钠溶液,缓慢搅拌均匀,分理处毛茶油中的磷脂和胶黏物质,再将脱磷后的茶油倒入炼锅中,加入浓度为35%的氢氧化钠溶液,使茶油中的脂肪酸皂化成颗粒状,经过沉淀后过滤除去,脱磷过程中,将锅中的毛茶油加热至65

75℃,脱酸过程中,将锅中的毛茶油加热至120℃;7)水洗:利用浓度为4%的盐水进行水洗,水洗时油温为90℃,盐水温度为105℃,在水洗过程中,直到最后一次水洗的废水干净澄清,则水洗完毕;8)干燥:在开口锅中加热干燥,当温度升至100℃时,进行回油,使其水分蒸发,同时间断地用压缩空气鼓风,待温度升到125℃时,停止升温,保温1小时,使水份尽量挥发,则干燥完毕;9)过滤:毛茶油干燥完后进行冷却,冷却时间为冬天1小时,夏天2小时,当温度降至80℃时进行压滤,滤得的油即为精茶油;10)加料:称取一定量的豆甾醇、木糖醇和白藜芦醇,并使用少量的精茶油分别将豆甾醇、木糖醇和白藜芦醇进行溶解,在对精茶油搅拌的同时,将溶解后的豆甾醇、木糖醇和白藜芦醇加入精茶油中,直到豆甾醇、木糖醇和白藜芦醇与精茶油均匀混合,使混合后的精茶油中豆甾醇、木糖醇和白藜芦醇的含量分别为15g/l、8g/l和10g\l。
1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