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全水域自行式智能充氧装置船坞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1-03 20:3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水域自行式智能充氧装置船坞系统。


背景技术:

2.一切耗氧生物的生存、生长和繁殖都离不开氧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高而稳定,约占21%,因此陆地上生物鲜有缺氧威胁;而水体中的溶解氧却量少而多变;一般情况下淡水中饱和溶氧量只相当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1/20,海水中更少,因而水中的溶氧量成为水生动物生命现象和生命过程的一个限制性因素,是水产养殖中人们最为关注的重要因子之一。
3.水产养殖环境的溶氧含量直接影响水产生物的代谢强度,从而影响其生长。在养殖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多与溶氧达不到需求有关。充足的溶氧量是水产生物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提高溶氧量可以改善水产生物栖息的生活环境;降低氨氮、亚硝酸态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浓度。水产生物缺氧将导致成长受阻甚至死亡,抵抗力会明显下降。保证充足的溶氧量能让水产生物始终处于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新陈代谢旺盛,少生病,提高生长速度,饵料利用率高,使水产养殖得以稳产、高产。
4.现有技术中的船型充氧装置,其船坞系统停靠时定位容易出现偏差,使装置停靠位置不精确,锚定机构的锁定受影响,需要退出船坞重新进入并对接,使用和操作体验都很差,并影响了装置工作的效率,且大多船坞只提供停泊功能,功能过于单一,不够便利。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6.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船型充氧装置船坞停靠时定位容易有偏差,导致需要反复调整浪费时间和人力的问题,提供一种全水域自行式智能充氧装置船坞系统。
7.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8.一种全水域自行式智能充氧装置船坞系统,包括浮筒支架和船体,所述浮筒支架上连接有多个支架固定件,浮筒支架上安装有至少一对浮筒,所述浮筒之间连接有浮筒连接板,浮筒连接板上安装有授电器,浮筒支架上还安装有限位开关导轨,浮筒支架的端部连接有入坞导向杆,所述入坞导向杆呈曲形,所述船体上安装有与入坞导向杆配合的船体导向架,所述船体导向架上安装有与限位开关导轨配合的限位开关,船体上还连接有锚定锁机构和受电器。
9.进一步地,所述授电器包括授电极绝缘支座,所述授电极绝缘支座与浮筒连接板连接,所述授电极绝缘支座上安装有授电电极,授电极绝缘支座和授电电极的外围罩设有授电极导入套,所述受电器包括与授电极导入套配合的受电极导入棒,所述受电极导入棒连接船体,受电极导入棒内安装有受电电极,所述受电电极的一端伸出受电极导入棒。
10.进一步地,所述所述受电极导入棒呈锥形,所述授电极导入套由两部分组成,授电
极导入套与受电极导入棒接触的部分呈喇叭形,授电极导入套用于容纳授电电极的部分呈方形。
11.进一步地,所述授电极导入套上安装有授电电缆护套,所述电缆护套内安装有授电电缆线,所述电缆线连接有授电电极,所述船体连接有接线桩护罩,所述接线桩护罩上安装有受电电缆护套,所述受电电缆护套内安装有受电电缆,所述受电电缆与受电电极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受电极导入棒与受电电极之间连接有绝缘套,所述绝缘套由第一绝缘套和第二绝缘套连接组成,第一绝缘套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受电电极上连接有与定位槽配合的定位块。
13.进一步地,所述锚定锁机构包括护壳,所述护壳由内层护壳筒体和外层护壳筒体组成,内层护壳筒体和外层护壳筒体之间安装有线圈,所述内层护壳筒体的内壁上还滑动连接有铁芯,所述铁芯内安装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锁棒,铁芯的上方连接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套设于锁棒上,所述锁棒穿过铁芯内部且上下两端均伸出内层护壳筒体,锁棒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插入锁定的u形扣,所述u形扣与浮筒连接板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护壳连接有锚定锁底座,所述锚定锁底座连接船体,所述线圈与限位开关电性连接,所述锚定锁底座分别连接有端盖连接板和筒体连接板,所述筒体连接板连接有锚定锁筒体,所述端盖连接板连接有筒体端盖,所述筒体端盖安装于锚定锁筒体端部,所述护壳安装于筒体端盖和锚定锁筒体之间。
15.进一步地,所述锁棒的上端连接有手动拉环。
16.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7.1、本发明的充氧装置船坞系统,设置入坞导向杆来配合船体导向架,使船体只要向船坞内停靠即可在入坞导向杆的导向作用下快速、精确地定位停泊,同时利用锚定锁机构进行锁定,操作更加方便,避免了对接位置有偏差需要退出船坞重新进入的情况,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本发明的船坞系统还具备供电功能,通过停泊时授电器与受电器的配合,使装置实现自动充电,相比于手工连接充电更加方便。
18.2、本发明采用将与船体连接的受电器插入与船坞连接的授电器中进行供电的系统结构,使充氧装置在检测到太阳能对蓄电池充能不足不具备工作条件时,启动该供电系统进行充电,由两个电极接通供电,向蓄电池组进行充电,从而实现自动充电,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手动充电方式,本发明的结构由于只要充氧装置停留于船坞中就能连接充电,保证了充氧装置的船体在工作过程中随时有充足的电能,极大地提升了充氧装置的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工操作的工序,提高了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
19.3、本发明的受电极导入棒和授电极导入套形状可相互配合,方便了船体在对接时的操作,可减少对接不准确时对供电系统机构的损伤。
20.4、本发明在电缆外设置电缆护套、接线桩护罩等结构,将电缆包覆,使电缆的连接位置与外界彻底隔绝,防止在水面上电缆沾水导致短路、触电等事故发生,提升了系统的安全性。
21.5、本发明的绝缘套分两部分对受电电极进行定位,受电电极上的定位块嵌入第一绝缘套的定位槽中,使受电电极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被绝缘套固定,防止其滑动导致接触不良等问题影响供电效果。
22.6、本发明采用电磁铁原理,当线圈通电时产生的电磁力将铁芯向上推动,带动锁
棒向上移动打开,当船体到位后,线圈断电,铁芯在压缩弹簧和重力的作用下带动锁棒向下落入船坞的u形扣中进行锁定实现船体在船坞中锁定,在重力和压缩弹簧的双重作用下,锁定效果更好,即使船体在水面波动和风力的影响下产生晃动,该锚定锁机构也能稳定地将船体锁定,从而避免船体脱锚影响水产养殖效率,提升养殖的经济效益。
23.7、本发明采用限位开关和限位开关导轨配合,船体进入船坞前,限位开关与导轨接触,线圈通电,当船体移动到位时,限位开关与导轨分开,线圈断电,锁棒落入u形扣中锁定,全程自动化,锁定方便快捷可靠。
24.8、本发明的锚定锁底座等支撑部件结构牢固,为机构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支撑,锁棒上设置有手动拉环,可进行手动操作,更加灵活,同时设置浮筒使u形扣部分与船体一起在水面上活动,进一步减小了对锚定锁机构的影响。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发明的船坞系统的结构图;
26.图2为本发明的授电器结构图;
27.图3为本发明的受电器结构图;
28.图4为本发明锚定锁机构的结构图。
29.图中标记:
[0030]1‑
船体;
[0031]
12

受电器,121

受电电极,122

受电极导入棒,123

第一绝缘套,124

第二绝缘套,125

接线桩护罩;
[0032]
13

授电器,131

授电极导入套,132

授电电极,133

授电极绝缘支座;
[0033]
141

入坞导向杆,142

浮筒,143

浮筒支架,144

支架固定件;
[0034]
16

锚定锁机构,161

锚定锁底座,162

锚定锁筒体,163

锁棒,164

铁芯,165

线圈,166

护壳,167

端盖,168

压缩弹簧;
[0035]
171

u形扣,172

限位开关导轨,173

限位开关;
[0036]
18

船体导入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38]
实施例1
[0039]
一种全水域自行式智能充氧装置船坞系统,包括浮筒支架143和船体1,浮筒支架143上连接有多个支架固定件144,浮筒支架143上安装有至少一对浮筒142,浮筒142之间连接有浮筒142连接板,浮筒142连接板上安装有授电器13,浮筒支架143上还安装有限位开关导轨172,浮筒支架143的端部连接有入坞导向杆141,入坞导向杆141呈曲形,船体1上安装有与入坞导向杆141配合的船体1导向架,船体1导向架上安装有与限位开关导轨172配合的限位开关173,船体1上还连接有锚定锁机构16和受电器12。
[0040]
本发明的入坞导向杆141配合船体1导向架,使船体1只要向船坞内停靠即可在入
坞导向杆141的导向作用下快速、精确地定位停泊,同时利用锚定锁机构16进行锁定,避免对接位置有偏差需要退出船坞重新进入的情况,本发明的船坞系统还具备供电功能,通过停泊时授电器13与受电器12的配合,使装置实现自动充电。
[0041]
实施例2
[004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授电器13包括授电极绝缘支座133,授电极绝缘支座133与浮筒142连接板连接,授电极绝缘支座133上安装有授电电极132,授电极绝缘支座133和授电电极132的外围罩设有授电极导入套131,受电器12包括与授电极导入套131配合的受电极导入棒122,受电极导入棒122连接船体1,受电极导入棒122内安装有受电电极121,受电电极121的一端伸出受电极导入棒122。将与船体1连接的受电器12插入与船坞连接的授电器13中进行供电的系统结构,使充氧装置在检测到太阳能对蓄电池充能不足不具备工作条件时,启动该供电系统进行充电,由两个电极接通供电,向蓄电池组进行充电,从而实现自动充电,本系统由于只要充氧装置停留于船坞中就能连接充电,保证了充氧装置的船体1在工作过程中随时有充足的电能。
[0043]
优选地,受电极导入棒122呈锥形,授电极导入套131由两部分组成,授电极导入套131与受电极导入棒122接触的部分呈喇叭形,授电极导入套131用于容纳授电电极132的部分呈方形。
[0044]
优选地,授电极导入套131上安装有授电电缆护套,电缆护套内安装有授电电缆线,电缆线连接有授电电极132,船体1连接有接线桩护罩125,接线桩护罩125上安装有受电电缆护套,受电电缆护套内安装有受电电缆,受电电缆与受电电极121连接。受电极导入棒122和授电极导入套131形状可相互配合,方便了船体1在对接时的操作,可减少对接不准确时对供电系统机构的损伤。
[0045]
优选地,受电极导入棒122与受电电极121之间连接有绝缘套,绝缘套由第一绝缘套123和第二绝缘套124连接组成,第一绝缘套123上开设有定位槽,受电电极121上连接有与定位槽配合的定位块。设置电缆护套、接线桩护罩125等结构,将电缆包覆,使电缆的连接位置与外界彻底隔绝,防止在水面上电缆沾水导致短路、触电等事故发生。
[0046]
实施例3
[0047]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锚定锁机构16包括护壳166,护壳166由内层护壳166筒体和外层护壳166筒体组成,内层护壳166筒体和外层护壳166筒体之间安装有线圈165,内层护壳166筒体的内壁上还滑动连接有铁芯164,铁芯164内安装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锁棒163,铁芯164的上方连接有压缩弹簧168,压缩弹簧168套设于锁棒163上,锁棒163穿过铁芯164内部且上下两端均伸出内层护壳166筒体,锁棒163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插入锁定的u形扣171,u形扣171与浮筒142连接板连接。
[0048]
该机构采用电磁铁原理,当线圈165通电时产生的电磁力将铁芯164向上推动,带动锁棒163向上移动打开,当船体1到位后,线圈165断电,铁芯164在压缩弹簧168和重力的作用下带动锁棒163向下落入船坞的u形扣171中进行锁定实现船体1在船坞中锁定,在重力和压缩弹簧168的双重作用下,锁定效果更好,即使船体1在水面波动和风力的影响下产生晃动,该锚定锁机构16也能稳定地将船体1锁定,从而避免船体1脱锚。
[0049]
优选地,护壳166连接有锚定锁底座161,锚定锁底座161连接船体1,线圈165与限位开关173电性连接,锚定锁底座161分别连接有端盖167连接板和筒体连接板,筒体连接板
连接有锚定锁筒体162,端盖167连接板连接有筒体端盖167,筒体端盖167安装于锚定锁筒体162端部,护壳166安装于筒体端盖167和锚定锁筒体162之间。
[0050]
优选地,锁棒163的上端连接有手动拉环。
[0051]
限位开关173和限位开关导轨172配合,船体1进入船坞前,限位开关173与导轨接触,线圈165通电,当船体1移动到位时,限位开关173与导轨分开,线圈165断电,锁棒163落入u形扣171中锁定,全程自动化实现。锚定锁底座161等支撑部件为机构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支撑,锁棒163上设置有手动拉环,可进行手动操作,同时设置浮筒142使u形扣171部分可以与船体1一起在水面上活动。
[0052]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和流程如下:
[0053]
船体1在向船坞靠近的过程中,船体1导向架在入坞导向杆141的导向作用下摆正船体1的位置,对船体1进行定位,在船体1即将完全停靠前,安装在船坞上的限位开关173,因触碰限位开关导轨172后而通电,从而启动锚定锁工作而打开,直至限位开关173滑行出限位开关导轨172后,限位开关173断电复原、并锁闭。从而防止船体1自行脱出船坞。
[0054]
锚定锁机构16采用电磁铁原理,其结构如图4。该机构依靠限位开关173的启动,接通线圈165通电产生电磁力,将铁芯164以及与其固定的锁棒163,一起推向上部。当船体1完全到位时,限位开关173复位,对线圈165断电。失去电磁力的铁芯164以及与其固定的锁棒163,在压缩弹簧168的作用下,向下推动锁棒163,使其插入u形扣171中,完成对船体1的锁定。
[0055]
当启动充氧运行程序时,首先由控制箱自行接通锚定锁电源,推动锁棒163上行,从而解除锚定锁的锁定。然后由控制箱自行启动推进系统进行运行。在船体1驶出船坞后,锚定锁装置恢复到待锁状态。
[0056]
船坞主要结构为浮筒142,该浮筒142套装在浮筒支架143上,并在水位变化时,沿其垂直支架上下同步变化,使其与船体1保持统一相对高度。浮筒支架143安装在养殖池岸边地面的基础件上。
[0057]
本发明的供电系统,可以作为太阳充电板的备用充电装置使用,也可直接作为充氧装置的供电装置,当检测到太阳能板接收到的太阳能电力不能满足充氧装置的蓄电池组额定要求时,充氧装置船体1中的控制箱启动本系统的供电装置进行充电,即船体1停泊于船坞,控制箱接通授电器13供电,并通过电极连接受电器12,向蓄电池组进行充电;
[0058]
授电器13与受电器12对接时,受电器12安装于船体1的前部甲板上,随船体1进入船坞,在喇叭形授电极导入套131的导引下插入其中,与授电电极132连接并充电。
[0059]
本发明还可以将蓄电池组设置为可移动携带式蓄电池,从而在前两种充电方式都失效的情况下,可以将蓄电池组带走进行充电。
[006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