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长条植生袋的护坡复绿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1-03 22:0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边坡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长条植生袋的护坡复绿结构。


背景技术:

2.岩质边坡立地条件差,生态修复难度很大,传统的方法很难对其实施有效的绿化,因而其是生态修复领域的难度与热点。近年来,我国对岩质边坡生态修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中,植生袋边坡绿化的方法便是一种较好的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方法。一般做法是:先平整坡面,在边坡上间隔浇筑格构梁,再自下而上呈“品”字形码砌植生袋,最后采用人工打孔袋苗种植或挂网客土喷播等方法复绿。该方法通过格构梁的支撑力固定植生袋及植被,虽然整体稳定性较好,但是工程投入大,格构梁等部分无法绿化,景观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3.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4023583u的一种市政边坡防护系统,该系统通过在边坡上自下而上堆叠植生袋和间隔设置的种植池,达到边坡复绿的目的,虽然有一定的景观效果,但是锚固性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受到较强烈的雨水冲刷时,植生袋会发生掉落,不仅会破坏生态,还会影响人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固定土壤及植物,能够防止雨水冲毁土层和植被、有效保持水土、具有良好景观效果的基于长条植生袋的护坡复绿结构。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基于长条植生袋的护坡复绿结构,包括斜面坡体、长条植生袋以及第一锚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坡体上沿坡面向下方向并列设置有若干个长条植生袋,所述长条植生袋通过挤压捆扎成若干条植生袋分体,在长条植生袋的挤压捆扎处的外部沿斜面向下方向一侧设有防护挡板,所述防护挡板的一端延伸至植生袋分体底部,所述第一锚桩的底端穿过植生袋分体以及植生袋分体底部的防护挡板沿竖直方向锚固于斜面坡体上;位于植生袋分体的外部沿斜面坡体向下方向一侧的防护挡板边缘抵接有第二锚桩,所述第二锚桩沿斜面坡体所在平面垂直方向锚固于斜面坡体上。
7.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所述第一锚桩、第二锚桩为l形锚杆,且相邻间的第一锚桩的顶部抵接在第二锚桩顶部的下方。
8.具体的,所述第一锚桩包括第一锚杆,第二锚桩包括第二锚杆,斜面坡体内两相交的第一锚杆、第二锚杆固定连接在一起。
9.具体的,所述第一锚杆包括依次相连的杆体段、连接套管和锚固段,所述第一锚桩的外圆上设有容纳第一锚杆的灌浆孔,所述第二锚杆为带有连续冷滚压钻杆螺纹的自攻旋进杆,所述第二锚杆的端部旋入连接套管与第一锚桩相连,所述灌浆孔内的第一锚杆四周灌注有水泥浆。
10.具体的,所述斜面坡体的坡顶处设置山顶平滑过渡面,所述山顶平滑过渡面布置有一排与第一锚桩位置对应的混凝土灌注桩,所述混凝土灌注桩顶部通过混凝土连接梁与斜面坡体的斜面顶端第一根第一锚桩相连。
11.具体的,所述植生袋内设有基质,所述基质包括种植土、有机肥、微生物制剂以及保水剂,其中,所述种植土为当地的表土或经改良的土壤,所述有机肥为泥炭土、蘑菇肥、椰糠一种或多种混合物。
12.具体的,所述植生袋的上方设有挂网,所述挂网为镀锌铁丝网或包塑铁丝波纹网,所述第二锚桩通过铁丝与挂网捆绑固定。
13.具体的,所述挂网的上方设有混喷植生层,所述混喷植生层设有草本和灌木种子。通过湿喷机将含有草本和灌木种子的混喷植生层,泥浆质植生基材喷射到挂网的坡面,使其与植生袋配合,增加了植生层的厚度,可提供足够植被所需的养份和水分,提高植被的成活率,扩大绿化覆盖率。
14.具体的,所述左右相邻的长条植生袋之间铺设防渗层。防渗层在两长条植生袋层之间,可增强固坡、抗滑坡能力。
15.具体的,所述防护挡板为l形,包括l形本体和l形凸起,所述防护挡板为l形,包括l形本体和l形凸起,所述l形凸起位置分布在所述植生袋坡面向下方向的外侧面上。利用l形凸起将混喷植生层和植生袋兜住,可增强固坡、固土及抗滑坡的能力。
16.具体的,所述防护挡板的前端设有与长条植生袋的挤压捆扎处位置对应的安装避空槽,所述避空槽的侧部设有闭合锁紧锁紧结构,所述锁紧锁紧结构包括分布在l形凸起内侧的连杆及定位扣,所述连杆铰接在避空槽的一侧,所述定位扣固定在避空槽的另一侧,所述定位扣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连杆的定位槽。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8.1、本发明采用长条植生袋呈管袋状,可以根据施工需要进行挤压捆扎分体,并且可以拼接,可以不局限与坡面是否平整,利于快捷施工,可以显著提高施工效率;通过防护挡板对植生袋进行限定,配合第一锚桩将植生袋在竖直方向进行锚固,以及配合第二锚桩对植生袋沿斜坡下部外侧进行支撑,实现对植生袋进行双重固定支撑;同时相邻间的第一锚桩的顶部抵接在第二锚桩顶部,在作用力上实现了力的分解与合成,形成对斜面坡体的稳固结合力,通过第一锚桩、第二锚桩贯入斜面坡体土层中,大大增强了植生袋支护结构与边坡之间的牵引力,提高了系统整体的稳定性,使得整个结构在经受雨水冲刷时保持形状稳定并巩固边坡的形貌,从而达到既防止水土流失,又提升景观效果、促进生态恢复的目的。
19.2、通过在山顶平滑过渡面设置混凝土灌注桩,混凝土灌注桩通过且通过锚桩混凝土连接梁与斜面坡体的斜面顶端第一根第一锚桩相连,由于混凝土灌注桩在山顶平滑过渡面深入土层内部,与斜面坡体的锚桩形成连接后,利用山顶平滑过渡面与混凝土灌注桩所形成的角度有效减轻各个锚桩的载荷,进一步增强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以防止边坡坍塌影响其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长条植生袋的护坡复绿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一种本发明基于长条植生袋的护坡复绿结构的俯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图1中a区域放大示意图;
23.图4为防护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第一锚杆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

斜面坡体、2

植生袋分体、3

第一锚桩、31

杆体段、32

连接套管、33

锚固段、34

连接孔、4

防护挡板、5

第二锚桩、6

灌浆孔、7

山顶平滑过渡面、8

混凝土灌注桩、9

混凝土连接梁、10

挂网。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7.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28.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29.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30.结合图1与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长条植生袋的护坡复绿结构,包括斜面坡体1、以及第一锚桩3,所述斜面坡体上沿坡面向下方向并列设置有若干个长条植生袋,所述长条植生袋通过挤压捆扎成若干条植生袋分体2,在长条植生袋的挤压捆扎处的外部沿斜面向下方向一侧设有防护挡板4,所述防护挡板4的一端延伸至植生袋分体2底部,所述第一锚桩的底端穿过植生袋分体2以及植生袋分体2底部的防护挡板4沿竖直方向锚固于斜面坡体1上,位于植生袋分体2的外部沿斜面坡体1向下方向一侧的防护挡板边缘抵接有第二锚桩5,所述第二锚桩5沿斜面坡体1所在平面垂直方向锚固于斜面坡体上。。通过上述结构,防护挡板对植生袋分体进行限定,配合第一锚桩将植生袋分体在竖直方向进行锚固,以及配合第二锚桩对植生袋分体沿斜坡下部外侧进行支撑,实现对植生袋进行双重固定支撑。
31.而本发明采用长条植生袋,所述长条植生袋5由聚丙烯材质的无纺布双面熨烫针刺加固制成的呈管袋状,长条植生袋长度可以按照坡度实际的长度进行预制,并且可以拼接,通常直径做成为10~12cm。而传统的小型植生袋,通常要求先将坡面修平整,清除杂物,尤其坑洼处用土填平踩实,尤其一定需要浇筑拱形骨架才能码放,景观性差,复绿效果差,容易对边坡形成新的创伤,而本发明的长条植生袋可以不局限与坡面是否平整,沿坡面从上至下布放,利于快捷施工,可以显著提高施工效率及节能效果显著;由于施工后竖向分布,既能防止植生袋内填充物的流失,又可以实现水分在土壤中的正常循环,从而减小边坡的静水压力,同时植生袋保土的特性,也保持了水土及植被赖以生存的介质。植生袋材料对植物友善,使植物通过袋体自由生长,利于植物根系生长等多种优异性能。
32.所述第一锚桩3、第二锚桩5为l形锚杆,且相邻间的第一锚桩3的顶部抵接在第二锚桩5顶部的下方。相邻间的第一锚桩的顶部抵接在第二锚桩顶部,在作用力上实现了力的分解与合成,形成对斜面坡体的稳固结合力,通过第一锚桩、第二锚桩贯入斜面坡体土层中,大大提高支护结构与边坡之间的连接作用力。
33.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锚桩3包括第一锚杆,第二锚桩5包括第二锚杆,斜面坡体1内两相交的第一锚杆、第二锚杆固定连接在一起。通过上述结构,斜面坡体坡面上的植生袋分体及种植物在重力作用下,持续对第二锚杆产生作用力,此作用力在第一锚杆、第二锚杆固定连接的基础上,可以和第一锚杆结合,形成三角形稳定结构,进一步提高锚桩与边坡土壤之间的连接牢固性。
34.结合图3与图4,所述第一锚杆包括依次相连的杆体段31、连接套管32和锚固段33,所述第一锚桩3的外圆上设有容纳第一锚杆3的灌浆孔6,所述第二锚杆为带有连续冷滚压钻杆螺纹的自攻旋进杆,所述第二锚杆的端部旋入连接套管32与第一锚桩3相连,所述灌浆孔6内的第一锚杆四周灌注有水泥浆或混凝土。具体施工时,先利用长螺旋钻机对第一锚桩位置压灌成桩形成灌浆孔,成桩后,利用第二锚杆5的自攻旋进杆对第二锚桩位置钻入土体并延伸至灌浆孔6内,在第二锚杆前端进入灌浆孔后,在灌浆孔桩内插入第一锚杆3,然后灌入水泥浆或混凝土。通过锚桩向边坡底部注入水泥可进一步提高整体支护结构的稳定性,防止边坡坍塌。
35.作为一种可选方案,所述连接套管32内设有供第二锚杆穿入的连接孔34。在第二锚杆前端进入灌浆孔之前,插入第一锚杆,并将第二锚杆前端对准该连接孔34将第二锚杆前端穿入连接孔34内,保证两者位置的稳定连接。
36.具体的,所述植生袋分体2的上方设有挂网10,所述挂网10为镀锌铁丝网或包塑铁丝波纹网,所述第二锚桩5通过铁丝与挂网10捆绑固定。在铺设好植生袋的坡面上挂铺挂网,然后通过第二锚桩与挂网捆绑固定,使植生袋和镀锌铁丝网得到可靠固定。
37.结合图1与图3所示,所述斜面坡体1的坡顶处设置山顶平滑过渡面7,所述山顶平滑过渡面7布置有一排与第一锚桩3位置对应的混凝土灌注桩8,所述混凝土灌注桩8顶部通过混凝土连接梁9与斜面坡体1的斜面顶端第一根第一锚桩3相连。通过在山顶平滑过渡面设置混凝土灌注桩,混凝土灌注桩通过且通过锚桩混凝土连接梁与斜面坡体的斜面顶端第一根第一锚桩相连,由于混凝土灌注桩在山顶平滑过渡面深入土层内部,与斜面坡体的锚桩形成连接后,在混凝土连接梁、挂网、第一锚杆,并将第二锚杆的联合作用下,利用山顶平滑过渡面与混凝土灌注桩所形成的角度有效减轻各个锚桩的载荷,进一步增强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以防止边坡坍塌影响其安全性能。
38.具体的,所述植生袋分体2内设有基质,所述基质包括种植土、有机肥、微生物制剂以及保水剂等,其中,所述种植土为当地的表土或经改良的土壤,所述有机肥为泥炭土、蘑菇肥、椰糠等。基质中大量使用当地农林废弃物发酵后的植物栽培基质,不仅含有植物生长需要的矿物质和养分,还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加快边坡植物的生长速度,大幅度提高植被覆盖率。
39.具体的,所述挂网10的上方设有混喷植生层(图中未示出),所述混喷植生层设有草本和灌木种子。通过湿喷机将含有草本和灌木种子的混喷植生层、泥浆质植生基材喷射到挂网的坡面,使其与植生袋配合,增加了植生层的厚度,可提供足够植被所需的养份和水
分,提高植被的成活率,扩大绿化覆盖率。通过上述结构施工后,形成一层10cm厚的混喷植生层,混喷植生层组成还包括过筛黄土、有机堆肥、草炭、复合肥、保水剂和胶粉;然后在混喷植生层上覆盖一层无纺布,防止雨水或浇水时冲刷混喷植生层。
40.本实施例中,所述相邻的植生袋分体2之间铺设防渗层。防渗层在两相邻植生袋层之间,可增强固坡、抗滑坡能力。其中,所述防渗层的中间处为弧面,且防渗层的材质为防水布。
41.如图3,所述防护挡板4为l形,包括l形本体41和l形凸起42,所述l形凸起42位置分布在所述植生袋分体2坡面向下方向的外侧面上。利用l形凸起将混喷植生层和植生袋分体兜住,可增强固坡、固土及抗滑坡的能力。所述防护挡板的前端设有与长条植生袋的挤压捆扎处位置对应的安装避空槽。
42.为了避免防护挡板4对施工产生影响,所述防护挡板4的前端设有与长条植生袋的挤压捆扎处位置对应的安装避空槽43,所述避空槽的侧部设有闭合锁紧锁紧结构,所述锁紧锁紧结构包括分布在l形凸起42内侧的连杆44及定位扣45,所述连杆铰接在避空槽的一侧,所述定位扣45固定在避空槽的另一侧,所述定位扣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连杆44的定位槽。待防护挡板4置入植生袋分体2后,再通过旋转连杆44推入定位槽,即可将整个避空槽开口位置封闭,保证其整体受力的稳定性。
43.采用本发明的护坡复绿结构在具体施工时,清理边坡1后,不需要对原始坡体进行过多的坡面平整,先在斜面坡体1打设若干灌浆孔6,将长条植生袋挤压捆扎成若干条植生袋分体2后,在挤压捆扎处放置防护挡板4,并将防护挡板的l形本体41压入植生袋分体2底部,先利用长螺旋钻机对第一锚桩3位置压灌成桩形成灌浆孔,成桩后,利用第二锚杆5的自攻旋进杆对第二锚桩5位置钻入土体并延伸至灌浆孔6内,在第二锚杆前端进入灌浆孔后,由上至下将第一锚杆依次穿过植生袋、防护挡板4并延伸至灌浆孔桩内,然后灌入水泥浆或混凝土。由于防护挡板的作用,本发明可以不需要单独在边坡上架设格构梁或混凝土防护梁,大大降低施工难度和节省施工成本。
44.通过本发明的上述生态护坡复绿结构,可实现对植生袋进行双重固定支撑;同时相邻间的第一锚桩的顶部抵接在第二锚桩顶部,在作用力上实现了力的分解与合成,形成对斜面坡体的稳固结合力,通过第一锚桩、第二锚桩贯入斜面坡体土层中,大大提高植生袋支护结构与边坡之间的连接作用力。利用山顶平滑过渡面与混凝土灌注桩所形成的角度有效减轻各个锚桩的载荷,进一步增强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以防止边坡坍塌影响其安全性能。同时通过工程措施,防止了水土流失,还能固肥保证植物生长,使得整个结构在经受雨水冲刷时保持形状稳定并巩固边坡的形貌。
45.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