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的组合灭弧防雷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03 12:3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的组合灭弧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端部灭弧单元(a)、密封灭弧单元(b)和绝缘子串(c),密封灭弧单元(b)并联设置在绝缘子串(c)上,端部灭弧单元(a)设置在绝缘子串(c)的上端或者下端,并与绝缘子串(c)端部金属件电性连接,当端部灭弧单元(a)设置在绝缘子串(c)上端时,绝缘子串(c)底部接地,当端部灭弧单元(a)设置在绝缘子串(c)的底部时,端部灭弧单元(a)的底部接地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组合灭弧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端部灭弧单元(a)和密封灭弧单元(b)均设置为一个密封管,密封管两端分别设置上电极(1)和下电极(6)密封设置,密封管内设置有绝缘油(2),密封管的侧边设置有裙边(4),密封管还包括陶瓷管(3)和保护外壳(5),保护外壳(5)设置在陶瓷管(3)的外侧,裙边(4)设置在保护外壳(5)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组合灭弧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上电极(1)包括上层石墨电极、中间金属电极和下层石墨电极,中间金属电极固定在陶瓷管(3)和保护外壳(5)的一端,上层石墨电极设置在中间金属电极的上层,下层石墨电极设置在中间金属电极的底部,且设置在陶瓷管(3)内,下电极(6)包括上端石墨电极和底部金属电极,底部金属电极固定在陶瓷管(3)和保护外壳(5)的另一端,上端石墨电极设置在陶瓷管(3)内,且与底部金属电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组合灭弧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端部灭弧单元(a)和密封灭弧单元(b)均设置为一个密封管,密封管两端分别设置上电极(1)和下电极(6)密封设置,密封管内设置有绝缘油(2),密封管的侧边设置有裙边(4),密封管的内侧边上间隔设置有灭弧栅(9),灭弧栅(9)横向长度大于密封管的二分之一内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组合灭弧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上电极(1)的底部设置有上尖端电极(8),下电极(6)的上端设置有下尖端电极(11),上尖端电极(8)和下尖端电极(11)相对竖直设置,上尖端电极(8)和下尖端电极(11)均为石墨电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组合灭弧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灭弧栅(9)由绝缘材料制成,灭弧栅(9)设置为半圆结构,密封管内两半圆内侧壁设置的灭弧栅(9)相间设置,同一半圆上的灭弧栅(9)之间设置有凸墩(9),一个半圆内侧壁的凸墩(9)与另一个半圆内侧壁的灭弧栅(9)相对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组合灭弧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防雷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为:步骤1:当雷击杆塔或输电线路,全密封型液体避雷器先于绝缘子串放电,雷电弧灌注到避雷器内部的绝缘管中;步骤2:在充满绝缘油的密封管内引发电弧放电时,液电效应产生冲向侧边的击波;步骤3:帕斯卡效应增强液电效应,电弧作用在绝缘油(2)上时,静止的绝缘油(2)某一部分发生压强变化时,将大小不变地向密封管内侧各个方向传递;步骤4:由于密封管内设置有灭弧栅(9),电弧在密封管的长度变长,同时设置凸墩(9)增加密封管的表面积,液电效应和帕斯卡效应的冲击波冲击到侧边后返回冲击,集中对电弧通道进行冲击灭弧,一个电弧上两个点进行灭弧,产生间歇放电模式,击穿伏秒特性变得平缓,降低了击穿起始电压的同时也降低残压值。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组合灭弧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步骤2的具体过
程为:在充满绝缘油的陶瓷管内引发电弧放电,放电通道中的部分绝缘油瞬间被汽化、分解、电离成高温等离子体而突然膨胀,形成一个迅速向外传播的机械压力波,但由于液体可视为自身不会被压缩的激波传递介质,所以在放电通道进行液相放电时,对外界表现出功率的力学效应,在陶瓷管中形成冲击陶瓷管壁的作用力,由于力的相互性,陶瓷管管壁在绝缘油介质中产生冲击波,同时压力峰值时间点与预击穿时间点相同,无论是冲击还是工频闪络,变化率最大时间都在预击穿时间,变化率最大必然产生电弧占位体积变化率最大,同时液体具有不可压缩性产生的不允许电弧占位的特性,由此产生压强峰值,此时电弧电流极弱,电弧抗遮断压强极小,形成灭弧压强不对称优势,另外,产生间歇放电模式,频繁灭弧和频繁重燃机制,抑制了电弧强度拉长电弧持续时间,使放电强度和陡度同时大幅度衰减,通过降低破坏能量释放强度。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组合灭弧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步骤3的具体过程为:当冲击电弧作用在金属电极上,给陶瓷管内的绝缘油施加压强,根据帕斯卡原理,封闭容器中的静止流体的某一部分发生压强变化,将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则从陶瓷管内的放电通道开始,以更大的作用力冲击四周的绝缘油介质,该作用力在碰到陶瓷管壁后发生反弹。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组合灭弧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步骤4的具体过程为,液电效应和帕斯卡效应使得陶瓷管内的压强增大、温度上升,产生由陶瓷管壁指向中心的作用力,在该作用力下,电弧朝向灭弧栅的尖端移动,尖端拉长电弧的长度,并在绝缘油对电弧的吹动下,电弧温度降低,使电弧更迅速的熄灭,在陶瓷管中形成的电弧越长,对陶瓷管壁的作用力也就越大,反过来截断电弧的冲击力也就越大,作用力作用在外壳后发生反弹,形成方向指向绝缘管中心的作用力,介质在冲击预击穿阶段产生极化电流,使得击穿电压降低,降低短时间段对应的击穿电压值,使介质对应击穿伏秒特性变得平缓,频繁灭弧和频繁重燃机制,抑制电弧强度拉长电弧持续时间,使放电强度和陡度同时大幅度衰减,通过降低破坏能量释放强度。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组合灭弧防雷装置,属于防雷灭弧技术领域,包括端部灭弧单元、密封灭弧单元和绝缘子串,密封灭弧单元并联设置在绝缘子串上,端部灭弧单元设置在绝缘子串的上端或者下端,并与绝缘子串端部金属件电性连接,当端部灭弧单元设置在绝缘子串上端时,绝缘子串底部接地,当端部灭弧单元设置在绝缘子串的底部时,端部灭弧单元的底部接地设置。本发明灭弧整体性强,不会重燃,电弧是被整体同时截断,不是分段截断,同时介质恢复速度趋于无穷,达到了自身极限,故而灭弧速度迅速,而且不会发生重燃。且不会发生重燃。且不会发生重燃。


技术研发人员:王巨丰 王嬿蕾 卢杨 骆耀敬 宋永锋 李浩 何琪文 贾征浩 陈宇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宁超伏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09
技术公布日:2021/11/2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