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溢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2021-11-03 12:5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属于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溢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收入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再加上社会上售卖的食品不够干净卫生,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在家里料理食物来满足生活的需要,因此各式各样的烹饪器具(如压力煲、电饭煲、空气炸锅等)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3.现有饭煲是由面盖组件和煲体组件组成,内盖与内胆间通过锅口密封圈密封,蒸汽及部分米汤气泡通过防溢密封体进入蒸汽通道,蒸汽随后从蒸汽出口溢出。蒸汽通道、蒸汽阀密封圈、防溢密封体构成一个蒸汽阀组件,由于蒸汽阀组件体积小,当部分米汤气泡进入蒸汽通道内无法及时冷却破泡,会导致气泡溢出,影响饭煲面盖整洁。另外蒸汽阀组件的元件数量较多,成本高,装配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防溢锅盖组件,包括上盖及与所述上盖可拆卸地连接的内盖,所述上盖与所述内盖配合形成蒸汽通道,所述上盖具有与所述蒸汽通道连通的蒸汽出口,所述内盖具有朝向远离所述上盖的方向凹陷的下沉部,所述下沉部具有与所述蒸汽通道连通的蒸汽入口,且所述下沉部具有导流面,以使所述下沉部具有低位区域和高位区域,所述低位区域相对于所述高位区域远离所述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入口设于所述低位区域。
7.本技术中的所述锅盖组件还具有下述附加技术特征:
8.所述锅盖组件还包括测温件以及用于安装所述测温件的安装部,所述内盖设有供所述测温件穿出的通孔,所述安装部朝向所述内盖延伸,且所述内盖安装于所述安装部。
9.所述安装部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且所述安装部与所述通孔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所述内盖通过所述第一密封件安装于所述安装部。
10.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件本体以及与所述第一密封件本体固连的拉拔部,所述内盖装配于所述上盖的状态下,所述拉拔部位于所述内盖背离所述上盖的一侧。
11.所述安装部设置于所述上盖,且所述安装部与所述上盖一体成型。
12.所述下沉部的深度自所述低位区域向所述高位区域逐渐减小。
13.所述低位区域设置有多个所述蒸汽入口。
14.本技术还包括一种应用上述防溢锅盖组件的烹饪器具,所述锅盖组件用于打开或盖合所述锅体。
15.所述锅盖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内盖的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第二密封件本体、上密封唇边和下密封唇边,所述上密封唇边和所述下密封唇边分别与所述第二
密封件本体固连,所述上密封唇边位于所述内盖与所述上盖之间以使所述内盖与所述上盖密封配合,所述下密封唇边位于所述内盖下方,以密封所述内盖与所述锅体。
16.所述锅盖组件与所述锅体通过转轴枢转连接,以打开或盖合所述锅体;所述高位区域相较于所述低位区域位于所述锅盖组件靠近所述转轴的一侧。
17.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8.1.通过将锅盖组件设置成上盖以及与上盖可拆卸地连接的内盖,内盖和上盖配合形成蒸汽通道,相较于传统的蒸汽通道体积更大,使得气泡在进入蒸汽通道时,体积迅速增大,有效降低气泡的温度,更加有助于破泡,无需设置额外的蒸汽阀组件进行破泡,简化了锅盖组件的结构,提高了装配效率,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在内盖上设置朝向远离上盖的方向凹陷的下沉部,有助于收集冷凝水和米汤,并方便其回流,且下沉部的设置有助于提升内盖的结构强度。同时下沉部具有导流面,以使所述下沉部具有低位区域和高位区域,所述低位区域相对于所述高位区域远离所述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入口设于所述低位区域,如此设置,使得多余的蒸汽及部分米汤气泡从低位区域的蒸汽入口进入蒸汽通道时,部分米汤气泡最远移动至高位区域处,经过长距离的运动与冷却,更加有助于气泡的破裂,最后从蒸汽出口排出的只有蒸汽,气泡不会溢出。在重力的作用下,多余的米汤和冷凝水会流向低位区域,并经过蒸汽入口排出,减少了内盖表面米汤及冷凝水的堆积,使得锅盖组件使用完成后内盖更加容易清洗,提高了用户体验。
19.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通过在锅盖组件上设置测温件,使得锅盖组件能够测得实时温度并按照预设温度值切换到相应的状态,提高了锅盖组件的智能化。同时用于安装测温件的安装部朝向内盖延伸,使得内盖能够安装在安装部上,安装部同时实现了内盖和测温件的安装,无需设置额外的安装部件来安装内盖,简化了锅盖组件的结构,提高了装配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20.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通过在安装部与通孔之间设置第一密封件,一方面实现了通孔与安装部的密封,避免米汤气泡等通过通孔与安装部之间的间隙进入到蒸汽通道,导致位于安装部附近的米汤和冷凝水不能通过导流面回流,用户在清洗时比较麻烦。另一方面,通过第一密封件即可实现安装部与内盖的安装,进一步提高了装配效率,简化了锅盖组件的结构,用户在进行内盖的清洗时,也可以轻松的将内盖拆卸下来,提高了用户体验。
2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件本体以及与所述第一密封件本体固连的拉拔部,所述内盖装配于所述上盖的状态下,所述拉拔部位于所述内盖背离所述上盖的一侧,通过拔拉所述拔拉部即可实现第一密封件的拆卸,从而实现内盖的拆卸,进一步方便了用户对内盖的拆卸,提高了用户体验。
22.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安装部设置于所述上盖,且所述安装部与所述上盖一体成型,减少了分体成型所带来的装配工序的增加以及密封问题。同时安装部与上盖一体成型提高了安装部的稳定性,因此,有助于与安装部装配的内盖的稳定性,用户拿取锅盖组件时,不会因为安装部的晃动而导致内盖晃动,提高了用户体验。
23.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通过将下沉部的深度设置成自所述低位区域向所述高位区域逐渐减小的结构,一方面使得米汤和冷凝水在回流过程中不会遇到阻碍,便于米汤和冷凝水等的回流,另一方面,方便了用户对下沉部的清洗。
24.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通过在低位区域设置有多个所述蒸汽入口,实现了蒸汽的快速溢出,避免由于烹饪器具内蒸汽过多而导致内部压力过大发生危险,有助于烹饪器具实现大功率烹饪,减少食物的烹饪时间,提高用户体验。
25.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还包括一种应用上述防溢锅盖组件的烹饪器具,所述锅盖组件用于打开或盖合所述锅体。所述锅盖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内盖的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第二密封件本体、上密封唇边和下密封唇边,所述上密封唇边和所述下密封唇边分别与所述第二密封件本体固连,所述上密封唇边位于所述内盖与所述上盖之间以使所述内盖与所述上盖密封配合,所述下密封唇边位于所述内盖下方,以密封所述内盖与所述锅体,一个第二密封件具有两个密封唇边,实现了上下双密封,减少了密封件的数量,且第二密封件安装于内盖,可随内盖同步拆卸以实现清洗,提升了用户体验。
26.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通过将锅盖组件与所述锅体通过转轴枢转连接,更加方便了用户打开或盖合所述锅体。同时所述高位区域相较于所述低位区域位于所述锅盖组件靠近所述转轴的一侧,使得开盖过程中,若内盖内留存有未来得及流出的冷凝水或米汤,因高位区域靠近铰接侧,高位区域未设置通口,冷凝水和米汤可以在高位区域实现聚集,以避免开盖过程中内盖内液体甩出而四溅,方便了用户的清洗。拆卸内盖时,即便内盖中留有余水,因为开盖后高位区域的一侧已位于锅体收水圈的上方,流出的水也会流向收水圈,方便内盖内水的收集。
附图说明
2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8.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烹饪器具整机剖视图;
29.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烹饪器具整机爆炸图;
30.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锅盖组件的剖视图;
31.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内盖与所述第一密封件配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2.其中,
33.1上盖、11蒸汽出口、12安装部;
34.2内盖、21下沉部、211导流面、22蒸汽入口、23高位区域、24低位区域、25通孔;
35.3测温件;
36.4第一密封件、41拔拉部;
37.5第二密封件、51第二密封件本体、52上密封唇边、53下密封唇边;
38.6锅体、61烹饪腔。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技术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40.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41.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4.如图1、图3、图4所示,一种防溢锅盖组件,包括上盖1及与所述上盖1可拆卸地连接的内盖2,所述上盖1与所述内盖2配合形成蒸汽通道,所述上盖1具有与所述蒸汽通道连通的蒸汽出口11,所述内盖2具有朝向远离所述上盖1的方向凹陷的下沉部21,所述下沉部21具有与所述蒸汽通道连通的蒸汽入口22,且所述下沉部21具有导流面211,以使所述下沉部21具有低位区域24和高位区域23,所述低位区域24相对于所述高位区域23远离所述蒸汽出口11,所述蒸汽入口22设于所述低位区域24。
45.当用户要使用烹饪器具时,首先将锅盖组件打开,将食物放入烹饪腔61内,然后盖合锅盖组件进行烹饪,在烹饪器具烹饪食物的过程中,食物中的水分会因为温度不断升高而沸腾,产生大量的气泡和气体,导致烹饪器具内压力不断升高,如果不及时释放压力,会导致溢锅现象的发生,本技术通过在上盖1设置蒸汽出口11,使得烹饪器具内产生的气体能够及时排出到外界,降低烹饪器具内的压力。同时烹饪腔61内产生的部分气泡也有可能会通过蒸汽出口11溢出,影响烹饪器具整洁,用户也很难清洗,本技术通过将锅盖组件设置成上盖1以及与上盖1可拆卸地连接的内盖2,内盖2和上盖1配合形成蒸汽通道,气泡在由内盖2上的蒸汽入口22进入蒸汽通道时,会由于所处环境体积增大而迅速涨大,同时蒸汽通道内温度相较于锅体6内温度低很多,有效降低气泡的温度,更加有助于破泡,避免气泡通过蒸汽出口11溢出,无需设置额外的蒸汽阀组件进行破泡,简化了锅盖组件的结构,提高了装配效率,降低了制造成本。
46.由于蒸汽通道内的温度相较于锅体6内温度低很多,所以部分蒸汽和气泡通过蒸汽入口22进入蒸汽通道时会凝结成冷凝水停留在内盖2上表面上,同时部分气泡可能会携带食物如米汤进入到蒸汽通道内,随着烹饪时间的加长,内盖2上表面会覆盖很多米汤和冷
凝水,用户在打开和清洗锅盖组件时非常麻烦,严重影响用户体验,如图4所示,本技术通过在内盖2上设置朝向远离上盖1的方向凹陷的下沉部21,有助于收集冷凝水和米汤,并方便其回流,且下沉部21的设置有助于提升内盖2的结构强度。同时下沉部21具有导流面211,以使所述下沉部21具有低位区域24和高位区域23,所述低位区域24相对于所述高位区域23远离所述蒸汽出口11,所述蒸汽入口22设于所述低位区域24,如此设置,使得多余的蒸汽及部分米汤气泡从低位区域24的蒸汽入口22进入蒸汽通道时,部分米汤气泡最远移动至高位区域23处,经过长距离的运动与冷却,更加有助于气泡的破裂,最后从蒸汽出口11排出的只有蒸汽,气泡不会溢出。在重力的作用下,多余的米汤和冷凝水会流向低位区域24,并经过蒸汽入口22流入内胆,减少了内盖2表面米汤及冷凝水的堆积,使得锅盖组件使用完成后内盖2更加容易清洗,提高了用户体验。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对高位区域23和低位区域24的位置不做具体限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如图4所示,高位区域23位于蒸汽出口11的下方,低位区域24尽可能的远离高位区域23,如此设置,进一步延长了蒸汽及气泡的流动距离,更既有利于气泡的破裂。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对导流面211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定,其可以是导流斜面,也可以是台阶面等。
4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通过在锅盖组件上设置测温件3,使得锅盖组件能够测得实时温度并按照预设温度值切换到相应的状态,提高了锅盖组件的智能化,提高了用户体验。同时用于安装测温件3的安装部12朝向内盖2延伸,使得内盖2能够安装在安装部12上,安装部12同时实现了内盖2和测温件3的安装,无需设置额外的安装部12件来安装内盖2,简化了锅盖组件的结构,提高了装配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4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对内盖2与安装部12的安装方式不做具体限定,其可以是通过连接件与安装部12进行连接,也可以在安装部12上设置与通孔25配合的凹槽,然后将两者卡合在一起。作为该实施方式下的一种优选,如图3、图4所示,通过在安装部12与通孔25之间设置第一密封件4,一方面实现了通孔25与安装部12的密封,避免米汤气泡等通过通孔25与安装部12之间的间隙进入到蒸汽通道,导致位于安装部12附近的米汤和冷凝水不能通过导流面211回流,用户在清洗时比较麻烦。另一方面,通过第一密封件4即可实现安装部12与内盖2的安装,进一步提高了装配效率,简化了锅盖组件的结构,用户在进行内盖2的清洗时,也可以轻松的将内盖2拆卸下来,提高了用户体验。
49.进一步的,如图3、图4所示,用户在将内盖2拆卸下来时,可能需要整体抓住内盖2才能拆卸下来,但由于内盖2的表面比较光滑,用户在抓取的时候可能有些费劲,本技术第一密封件4包括第一密封件4本体以及与所述第一密封件4本体固连的拉拔部,所述内盖2装配于所述上盖1的状态下,所述拉拔部位于所述内盖2背离所述上盖1的一侧,用户需要将内盖2拆卸下时,通过拔拉所述拔拉部41即可实现第一密封件4的拆卸,第一密封件4拆卸下来后内盖2也随着第一密封件4从安装部12上脱离,从而实现内盖2的拆卸,进一步方便了用户对内盖2的拆卸,提高了用户体验。
5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对安装部12的安装不做具体限定,其可是单独的一个部件通过连接件或通过胶粘、卡合等方式与上盖1固定连接,也可是与上盖1一体成型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图3所示,安装部12设置于上盖1,安装部12与上盖1一体成型,如此设置,安装部12为上盖1的一部分,减少了分体成型所带来的的装配工艺的增加,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无需额外的连接件进行安装固定,降低了成本,且安装部12和上盖1
之间也无需设置额外的密封件来将两者密封,以避免蒸汽通道内的气泡水分等通过安装部12和上盖1之间的间隙进入到上盖1内部,解决了密封问题。对于内盖2而言,安装部12与上盖1的一体成型相较于分体成型更加稳定牢靠,从而有助于提高与安装部12连接的下盖的稳定性,用户拿取锅盖组件时,不会因为安装部12的晃动而导致内盖2晃动,提高了用户体验。
5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3、图4所示,通过将下沉部21的深度设置成自所述低位区域24向所述高位区域23逐渐减小的结构,一方面使得米汤和冷凝水在回流过程中不会遇到阻碍,便于米汤和冷凝水等的回流,另一方面,方便了用户对下沉部21的清洗。
5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对蒸汽入口22的位置和数量不做具体限定,其可以设置在低位区域24单个蒸汽入口22,也可以是在高位区域23和低位区域24都设置有蒸汽入口2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通过在低位区域24设置有多个所述蒸汽入口22,实现了蒸汽的快速溢出,避免由于烹饪器具内蒸汽过多不能及时通过蒸汽入口22排出而导致溢锅现象的发生,有助于烹饪器具实现大功率烹饪,减少食物的烹饪时间,提高用户体验。
5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还包括一种应用上述防溢锅盖组件的烹饪器具,所述锅盖组件用于打开或盖合所述锅体6。
54.进一步的,如图1、图2所示,所述锅盖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内盖2的第二密封件5,所述第二密封件5包括第二密封件本体51、上密封唇边52和下密封唇边53,所述上密封唇边52和所述下密封唇边53分别与所述第二密封件本体51固连,所述上密封唇边52位于所述内盖2与所述上盖1之间以使所述内盖2与所述上盖1密封配合,所述下密封唇边53位于所述内盖2下方,以密封所述内盖2与所述锅体6。一个第二密封件5具有两个密封唇边,上密封唇边52实现了内盖2和上盖1的密封配合,使得蒸汽通道内的气泡水分等只能通过蒸汽出口11排出,避免其通过上盖1与内盖2之间的间隙进入到烹饪器具的其他空间内,影响烹饪器具的正常使用。下密封唇边53实现了内盖2与锅体6的密封,进一步避免了气泡水分等通过锅体6与内壳之间的间隙进入到其他空间内,即一个第二密封件5就实现了上下双密封,减少了密封件的数量。且第二密封件5安装于内盖2,可随内盖2同步拆卸以实现清洗,提升了用户体验。
55.进一步的,如图1、图2所示,通过将锅盖组件与所述锅体6通过转轴枢转连接,更加方便了用户打开或盖合所述锅体6。同时所述高位区域23相较于所述低位区域24位于所述锅盖组件靠近所述转轴的一侧,使得开盖过程中,若内盖2内留存有未来得及流出的冷凝水或米汤,因高位区域23靠近铰接侧,高位区域23未设置通口,冷凝水和米汤可以在高位区域23实现聚集,以避免开盖过程中内盖2内液体甩出而四溅,方便了用户的清洗。拆卸内盖2时,即便内盖2中留有余水,因为开盖后高位区域23的一侧已位于锅体6收水圈的上方,流出的水也会流向收水圈,方便内盖2内水的收集。
56.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57.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5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
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