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以射油器为动力源的供油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1-03 11:1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油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以射油器为动力源的供油系统。


背景技术:

2.作为汽轮机的重要设备,供油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给汽轮机提供润滑油与调节油。现有的供油系统的结构如附图1所示,通常会设置主油泵20以及备用油泵30。油箱10内的油通过油泵抽出后,调节油压后,再进入冷油器40与滤油器50,然后分成两路,一路油进入汽轮机机组的轴承,助其润滑与冷却,带走摩擦热;另一路进入汽轮机的调节油系统。
3.在典型的供油系统中,调节油的压力一般高于润滑油压力。因此,油泵的流量是根据润滑油量与调节油量的总和确定,扬程选型都是根据较高的压力确定。润滑油与调节油共用一台双联滤油器50与双联冷油器40。在滤油器50出口油路一分二时,分别接入调节油系统与润滑油系统。润滑油管路中加装一只节流阀60,将高压力油转换成低压力的油,进入润滑油系统。在典型的汽轮机机组中,此处的差压在0.7mpa至1.5mpa之间,存在较大的节流能量损失。此处的能量损失意味着流体的动能的减小。流体在系统中经过升压后,再进行减压,其过程存在着不必要的能量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能耗的以射油器为动力源的供油系统。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以射油器为动力源的供油系统,包括油箱、备用油泵以及主油泵,所述备用油泵以及所述主油泵并联,所述备用油泵以及所述主油泵一端分别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备用油泵以及所述主油泵另一端形成合并点,所述以射油器为动力源的供油系统还包括射油器,所述射油器安装于所述油箱中,所述射油器入口与合并点连通,所述射油器出口与润滑系统连通,合并点与调节油系统连通,油从合并点分成两路,一路进入调节油系统,另一路经过所述射油器与所述射油器吸取的所述油箱中的油混合降压后流入所述润滑系统。
7.进一步地,所述以射油器为动力源的供油系统还包括调节油滤油器,所述调节油滤油器一端与合并点连通,另一端与调节油系统连通,从合并点流出的油经所述调节油滤油器过滤后流入调节油系统。
8.进一步地,所述以射油器为动力源的供油系统还包括润滑油滤油器,所述润滑油滤油器与所述射油器连通,从所述射油器流出的油经所述润滑油滤油器过滤后流入所述润滑系统。
9.进一步地,所述以射油器为动力源的供油系统还包括冷油器,所述冷油器与所述射油器连通,从所述射油器流出的油经所述冷油器冷却后流入所述润滑系统。
10.进一步地,所述冷油器位于所述射油器以及所述润滑油滤油器之间,从所述射油器流出的油先经所述冷油器冷却,然后经所述润滑油滤油器过滤后流入所述润滑系统。
11.进一步地,所述主油泵以及所述备用油泵的功率以及流量相同。
12.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以射油器为动力源的供油系统由于引入了一套射流器,在选定油泵时,额定流量可以根据调节油量与引射流的和进行确定,有效地减小了主油泵以及备用油泵选型时的流量,也因此减小了电机的选型功率,在压力仍保持调节油所需压力情况下,降低了机组运行时的能耗。射油器工作时射流进入射油器后,在吸入室形成部分真空,油箱内的油被吸进,与引射流一起进入射油器的喉管,在喉管内工作射流与吸入流量进行能量充分交换,继续进入扩散管内,混合流的动压转换成油流的静压。射流器混合流出口的压力减去冷油器与滤油器的压损后,应该等于润滑油的压力,有效地利用了原来油流节流产生的损失,将节流产生的损失作为动力来源。
附图说明
13.图1为背景技术中供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以射油器为动力源的供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0、油箱;20、主油泵;30、备用油泵;40、冷油器;50、滤油器;51、润滑油滤油器;52、调节油滤油器;60、节流阀;70、射油器。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另一中间组件,通过中间组件固定。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另一中间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另一中间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1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以射油器为动力源的供油系统,以射油器为动力源的供油系统包括油箱10、主油泵20、备用油泵30、冷油器40、润滑油滤油器51、调节油滤油器52以及射油器70。
20.油箱10用于存贮介质(汽轮机油)。主油泵20配合一驱动电机,共同作为供油系统正常使用时的动力源。备用油泵30配合一驱动电机,共同作为供油系统备用的动力源,在主油泵20失效后使用。主油泵20以及备用油泵30的型号相同。在选定油泵时,额定流量可以根据调节油量与引射流的和进行确定,压力仍保持调节油所需压力。射油器70内部的结构尺寸需要根据压力比与流量比具体计算确定。
21.组装以射油器为动力源的供油系统时,主油泵20以及备用油泵30并联。主油泵20一端与油箱10连通,另一端与备用油泵30的输出端形成合并点。备用油泵30一端与油箱10连通,另一端与主油泵20的输出端形成合并点。调节油滤油器52与合并点连通,并与调节油系统连通。射油器70安装于油箱10内,射油器70底部与油箱10连通。射油器70输入端与合并点连通,射油器70输出端与冷油器输入端40连通。冷油器40输出端与润滑油滤油器51输入端连通,润滑油滤油器51输出端与润滑系统连接。
22.使用时,主油泵20以及备用油泵30作为动力源,在泵合并点出口分成两路油,一路直接进入调节油滤油器52,经调节油滤油器52过滤后,流入调节油系统;另外一路作为喷射油进入射油器70,射油器70的工作射流进入射油器70后,在吸入室形成部分真空,油箱10内的油被吸进射油器70,与引射流一起进入射油器70的喉管,在喉管内工作射流与吸入流量进行能量充分交换,继续进入扩散管内,混合流的动压转换成油流的静压,从射油器70出口流出,依次进入冷油器40与润滑油滤油器51,再流入润滑油系统。射油器70混合流出口的压力减去冷油器40与润滑油滤油器51的压损后,等于润滑油的压力。
2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将滤油器50分成了两组单独的过滤器,并且增加了一个射油器70,替换了原有的节流阀60(见图1),有效地利用了原来油流节流产生的损失,将节流产生的损失作为动力来源,简单方便,在不增加系统成本的情况下,可以十分有效的减少机组的能耗。
24.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演变,都是依据本实用新型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做的等同修饰与演变,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