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空分吸风口空气质量分析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1-03 11:4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空分吸风口空气质量分析系统。


背景技术:

2.制氧空分液氧中乙炔和总碳的含量超标会造成空分爆炸重大危险,是制氧重大危险源之一,而造成此含量超标的原因主要为空压机吸入口空气污染,杂质超标空气吸入空压机,随空气进入空分塔造成液空、液氧碳氢化合物超标。
3.目前防范措施主要为分析主冷液氧乙炔、总碳的含量,可是在我们发现问题时,污染空气已经进入空分塔,处理不及时仍然会造成爆炸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空分吸风口空气质量分析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空分吸风口空气质量分析系统,包括集气仓,所述集气仓顶端的中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壁底端的中部开设有检测口,所述放置槽内嵌设有空气检测仪,所述集气仓一侧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之间设置有排气控制组件,所述排气控制组件内设置有两个调控组件,所述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远离集气仓一侧的顶部均嵌设有封堵板,且两个所述封堵板的顶端分别和两个调控组件的底端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空气检测仪顶端中部的一侧安装有控制屏,所述空气检测仪顶端的边侧固定安装有警报灯。
9.优选的,所述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的结构和大小均相同,所述第一排气管其中一端的内管壁开设有阻挡槽,且所述阻挡槽贯穿第一排气管顶部的管壁,所述封堵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阻挡板,所述阻挡板嵌设于阻挡槽内。
10.优选的,所述排气控制组件包括控制板、支撑柱和支撑板,所述控制板底端的中部和支撑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底端和支撑板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两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且所述支撑板通过四个安装板固定连接在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之间。
11.优选的,所述控制板顶端的中部贯穿开设有控制口,所述控制口两端的内壁均对称开设有两个支撑槽孔,且两组所述支撑槽孔之间均穿插连接有支撑杆。
12.优选的,所述调控组件包括按压杆、转动板和提拉杆,所述按压杆的底端和转动板其中一端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板的另一端和提拉杆背面的顶部铰接,所述转动板一侧的中部贯穿开设有旋转孔,且所述旋转孔内穿插连接有支撑杆。
1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空分吸风口空气质量分析系统,其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
14.1、该实用新型,在集气仓的顶部设置有空气检测仪,且集气仓的排气分为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两个部分,两个部分开始都为密封状态,集气仓内的空气要先经过空气检测仪的检测,检测合格后打开第一排气管,将空气输送进空压机中进行后续部分制氧操作,若是检测不合格,则打开第二排气管将空气排出,这样分情况释放空气的做法能够避免在后续制氧过程中出现爆炸等危险,确保了制氧过程能安全有序的进行。
15.2、该实用新型,两个排气管的开闭状态通过排气控制组件和调控组件来实现,两个组件的配合操作十分的方便,能够准确的进行分布调控,且在使用起来十分的方便,为制氧过程提供安全保障。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集气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排气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调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排气管的剖视图。
21.图中:1、集气仓;101、放置槽;102、检测口;2、空气检测仪;201、控制屏;202、警报灯;3、第一排气管;301、阻挡槽;4、第二排气管;5、排气控制组件;6、调控组件;7、封堵板;701、阻挡板;8、控制板;801、控制口;802、支撑槽孔;9、支撑柱;10、支撑板;11、安装板;12、支撑杆;13、按压杆;14、转动板;15、提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空分吸风口空气质量分析系统,如图1

5所示,包括集气仓1,集气仓1的另一侧为开放状态,集气仓1顶端的中部开设有放置槽101,放置槽101内壁底端的中部开设有检测口102,放置槽101内嵌设有空气检测仪2,集气仓1一侧的底部开设有两个排气口,集气仓1一侧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排气管3和第二排气管4,第一排气管3和第二排气管4分别连接在两个排气口位置,第一排气管3和第二排气管4之间设置有排气控制组件5,排气控制组件5内设置有两个调控组件6,第一排气管3和第二排气管4远离集气仓1一侧的顶部均嵌设有封堵板7,且两个封堵板7的顶端分别和两个调控组件6的底端固定连接,空气检测仪2顶端中部的一侧安装有控制屏201,空气检测仪2顶端的边侧固定安装有警报灯202,控制屏201和警报灯202均和空气检测仪2内部电路电性连接。
23.第一排气管3和第二排气管4的结构和大小均相同,第一排气管3其中一端的内管壁开设有阻挡槽301,阻挡槽301的尺寸要大于第一排气管3管道内壁侧尺寸,且阻挡槽301贯穿第一排气管3顶部的管壁,封堵板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阻挡板701,阻挡板701嵌设于阻挡槽301内,阻挡板701和封堵板7能够将整个阻挡槽301填充塞满,在未进行移动时确保整个第一排气管3处于密封关闭状态。
24.排气控制组件5包括控制板8、支撑柱9和支撑板10,控制板8底端的中部和支撑柱9的顶端固定连接,支撑柱9的底端和支撑板10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支撑板10两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1,且支撑板10通过四个安装板11固定连接在第一排气管3和第二排气管4之间,四个安装板11均通过安装螺钉进行固定,控制板8顶端的中部贯穿开设有控制口
801,控制口801两端的内壁均对称开设有两个支撑槽孔802,且两组支撑槽孔802之间均穿插连接有支撑杆12。
25.调控组件6包括按压杆13、转动板14和提拉杆15,按压杆13的底端和转动板14其中一端的顶端固定连接,转动板14的另一端和提拉杆15背面的顶部铰接,转动板14一侧的中部贯穿开设有旋转孔,且旋转孔内穿插连接有支撑杆12。
26.工作原理:
27.首先将整个装置固定连接在过滤器和空压机之间,将过滤器的排放口和集气仓1的开放口对接连接好,然后在将第一排气管3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和空压机的进气口密封连接,整个装置连接完成后,可以开始进行使用,在使用时由于封堵板7和阻挡板701嵌设在阻挡槽301内,因此第一排气管3与第二排气管4均处于密闭状态;
28.当空气通过过滤器过滤之后,空气会进入到集气仓1内,集气仓1的顶部嵌设有空气检测仪2,在控制屏201设置好相关数据后,空气检测仪2会对集气仓1内的空气进行检测,在经过设定时间结束后,若是警报灯202并没有亮起,则说明通过气体合格,则只需要利用调控组件6提起第一排气管3内的封堵板7和阻挡板701,这样就会使阻挡槽301出现空隙,第一排气管3呈现开放状态,此时的空气就能进入到空压机中进行后续的制氧操作,若是在空气检测仪2检测时,警报灯202亮起,则说明空气指标不合格,此时就需要通过另一个调控组件6打开第二排气管4,将不合格的空气排放掉,这样进行分布排放调控,能够避免在制氧过程中由空气指标不合格造成的爆炸的危险。
29.第一排气管3开启和关闭状态的操作原理:
30.主要通过调控组件6和封堵板7配合操作实现,调控组件6包括按压杆13、转动板14和提拉杆15,由于转动板14套设在支撑杆12上,由支撑杆12对整个调控组件6进行支撑,且能够提供转动板14转动的支点,在向下按动按压杆13时,根据杠杆运动原理,转动板14与按压杆13连接的一端会向下移动,此时连接有提拉杆15的一端会向上运动,由于提拉杆15和转动板14是铰接状态,因此提拉杆15只会进行上下方向的移动,提拉杆15上移的时候能够带动底端连接的封堵板7和阻挡板701同步上移,在阻挡板701上移时,整个第一排气管3就会实现开放状态,当第一排气管3需要进行关闭时,只要不给按压杆13动力,在重力作用下阻挡板701会牵动封堵板7嵌合在阻挡槽301内,第一排气管3即实现关闭状态。
3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