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散热膜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1-03 10:5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显示装置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膜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显示装置制造技术领域中,通常使用压敏胶作为散热膜的与显示面板的粘接层。但是,由于压敏胶的阻抗过大,导致其导电性较差,因而造成散热膜的静电耗散能力较差。同时,压敏胶的厚度较大,机械性能和强度较差,从而导致其平整度较低,厚度不均匀,进而使得散热膜产生膜印现象,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3.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公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膜和显示装置,该散热膜具有优良的散热和静电耗散性能,并且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较好的平整度。
5.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散热膜,包括:
6.第一石墨烯导电层;
7.第一支撑层,所述第一支撑层位于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电层的一侧;
8.第一缓冲层,所述第一缓冲层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层远离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电层的一侧;
9.散热层,所述散热层位于所述第一缓冲层远离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电层的一侧。
10.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散热膜还包括:
11.多个第一容纳孔,多个所述第一容纳孔设置于所述散热层远离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电层的表面,并向靠近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电层的方向延伸;并且,每个所述第一容纳孔中均填充有石墨烯。
12.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容纳孔贯穿所述散热层、第一缓冲层和第一支撑层,并且所述第一容纳孔与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电层相接,所述第一容纳孔中的石墨烯与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电层相接。
13.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层具有边缘区域和中间区域,所述边缘区域环绕所述中间区域设置,
14.多个所述第一容纳孔设置于所述散热层的边缘区域中,并向靠近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电层的方向延伸。
15.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散热膜还包括:
16.第二容纳孔,所述第二容纳孔设置于所述散热层远离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电层的表面,且位于所述散热层的中间区域中,所述第二容纳孔向靠近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电层的方向延伸;
17.石墨烯导电柱,所述石墨烯导电柱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容纳孔内,且所述石墨
烯导电柱的第二端向远离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电层的方向延伸,并且所述石墨烯导电柱的第二端相对于所述散热层远离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电层。
18.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纳孔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且所述第一容纳孔的内径为40~100um。
19.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散热膜还包括:
20.第二石墨烯导电层,所述第二石墨烯导电层位于所述散热层远离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电层的一侧。
21.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22.显示面板,具有第一平展部、弯折部和第二平展部,所述第一平展部具有出光侧和背光侧,并且所述第一平展部的背光侧与所述第二平展部相对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平展部和所述第二平展部通过所述弯折部连接;
23.散热膜,所述散热膜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膜,且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电层与所述第一平展部的背光侧粘接;
24.第二支撑层,位于所述散热层远离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电层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平展部靠近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电层的一侧贴合,且所述第二支撑层在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电层上的投影位于所述散热层在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电层上的投影内;
25.主控电路板,位于所述第二平展部远离所述第一平展部的一侧,并向远离所述弯折部的方向延伸;
26.导电布,位于所述主控电路板和所述散热膜之间,并与所述主控电路板和所述散热膜的中间区域相贴合。
27.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散热膜具有石墨烯导电柱,所述石墨烯导电柱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控电路板相贴合。
28.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层位于所述散热层靠近所述弯折部一侧的边缘区域中;
29.所述多个第一容纳孔设置于所述散热层除靠近所述弯折部一侧的边缘区域之外的其余所述边缘区域中。
30.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31.本公开所提供的散热膜使用第一石墨烯导电层作为粘接层,相比于现有技术的压敏胶来说,由于石墨烯的阻抗很低,在传导静电的过程中可以达到完全导通的程度,从而使得第一石墨烯导电层可以具有优良的静电耗散性能,进而使得散热膜具有优良的静电耗散性能。并且,由于石墨烯的导电性能和散热性能相较于压敏胶来说更好,所以在形成散热膜的过程中,可以使得第一石墨烯导电层的厚度更小,从而能够极大的降低散热膜的整体厚度。
32.进一步的,石墨烯具有典型的二维层状结构,从而使得第一石墨烯导电层和第一支撑层之间能够产生较高的范德华力,进而能够产生极强的粘附力,保证第一石墨烯导电层和第一支撑层之间具有较好的连接强度。同时,第一石墨烯导电层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强度,具有较高的平整度,并且其可以弯曲和变形,从而本公开所提供的散热膜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较好的平整度,因而本公开提供的散热膜不会产生因厚度变化导致的散热膜膜印的问题。因此,当该散热膜应用于显示装置的时候,能够显著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效
果。
33.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34.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5.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散热膜的第一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36.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散热膜的第二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37.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散热膜的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38.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散热层的结构示意图;
39.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40.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第一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41.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第二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42.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43.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主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44.附图标记说明:
45.1、散热膜;2、显示面板;3、第二支撑层;4、主控电路板;5、导电布;6、碳化边界;7、底膜;11、第一石墨烯导电层;12、第一支撑层;13、第一缓冲层;14、散热层;15、第一容纳孔;16、第二容纳孔;17、石墨烯导电柱;18、第二石墨烯导电层;19、第二缓冲层;20、胶接层;21、第一平展部;22、弯折部;23、第二平展部;41、第一露铜区;42、第二露铜区。
具体实施方式
46.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47.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
48.用语“一个”、“一”、“该”、“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和“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49.如图1~4所示,本公开首先提供了一种散热膜1,该散热膜1可以具有优良的散热和静电耗散性能,并且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较好的平整度。同时本公开提供的散热膜1相较于现有技术来说,极大的降低了散热膜1的厚度。具体地,如图1~3所示,本公开所提供的散热膜1可以包括:第一石墨烯导电层11、第一支撑层12、第一缓冲层13和散热层14。
50.其中,第一石墨烯导电层11可以作为本公开提供的散热膜1的粘接层。即:如图6~8所示,当本公开的散热膜1应用于显示装置的时候,该第一石墨烯导电层11可以与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面板2粘接,以将整个散热膜1粘接至显示面板2中。需要说明的是,该散热膜1也可以不应用于显示装置,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需要散热的元器件上,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这均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51.相比于现有技术的采用压敏胶作为粘接层的技术方案来说,由于石墨烯的静电导通阻抗很低,在传导静电的过程中可以达到完全导通的程度,从而使得第一石墨烯导电层11可以具有优良的静电耗散性能,进而使得散热膜1具有优良的静电耗散性能。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所用的第一石墨烯导电层11的静电导通阻抗小于1ω,而现有技术中使用的粘接层的静电导通阻抗均大于10ω。
52.并且,由于石墨烯的导电性能和散热性能相较于压敏胶来说更好,所以在形成散热膜1的过程中,可以使得第一石墨烯导电层11的厚度更小,举例而言,现有技术中散热膜1中的压敏胶的厚度范围在15~20um之间,而本技术的第一石墨烯导电层11的厚度可以小于5um。也就因此,由于本技术的第一石墨烯导电层11的厚度更小,从而极大的降低了本技术所提供的散热膜1的厚度。
53.进一步的,由于石墨烯可以具有典型的二维层状结构,从而使得第一石墨烯导电层11和第一支撑层12之间能够产生较高的范德华力,进而能够产生极强的粘附力,保证第一石墨烯导电层11和第一支撑层12之间具有较好的连接强度。并且,当第一石墨烯导电层11与显示面板2等需要散热的元件粘接的的时候,其与显示面板2等元件中间也能够产生较高的范德华力,进而也同样能够保证第一石墨烯导电层11与显示面板2等元件中间的粘接强度。从而,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石墨烯导电层11,能够保证散热膜1与显示面板2等元件之间具有较强的粘接效果。
54.同时,由于石墨烯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强度以及形变能力。从而,本技术的第一石墨烯导电层11可以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强度,具有较高的平整度,并且其可以弯曲和变形,进而能够使得本公开所提供的散热膜1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较好的平整度,因而本公开提供的散热膜1不会产生因第一石墨烯导电层11的厚度变化而导致的散热膜1膜印的问题。
55.上述第一支撑层12可以位于第一石墨烯导电层11的一侧,该第一支撑层12的材料可以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通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来形成第一支撑层12,能够在提供良好的支撑和缓冲效果的同时,具备更好的绝缘性。本公开对第一支撑层12的厚度不做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56.上述第一缓冲层13可以位于第一支撑层12远离第一石墨烯导电层11的一侧,该第一缓冲层13的材料可以为泡棉,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其他具有缓冲性能的材料形成第一缓冲层13。
57.上述散热层14可以位于第一缓冲层13远离第一石墨烯导电层11的一侧。该散热层
14的材料可以为铜,具体地该散热层14可以为铜箔。由于铜箔具有优良的导电和散热性,从而使用铜箔作为散热层14可以使得该散热膜1具有优良的导电和散热性。但不限于此,该散热层14的材料也可以为其他材料,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58.进一步的,散热层14在第一石墨烯导电层11上的投影可以位于第一缓冲层13在第一石墨烯导电层11上的投影内。即可以理解的是:散热层14的尺寸小于第一缓冲层13的尺寸。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使得散热膜1应用于显示装置时,能够保证散热膜1能够安装进显示装置中。
59.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散热膜1还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容纳孔15,该多个第一容纳孔15可以设置于散热层14远离第一石墨烯导电层11的表面,并且可以向靠近第一石墨烯导电层11的方向延伸,并且,每个第一容纳孔15中均填充有石墨烯。由于石墨烯的静电阻抗较低,散热效果较好,从而本技术通过在第一容纳孔15中填充石墨烯,能够增强该散热膜1的静电耗散能力,并且能够提高该散热膜1的散热效果。
60.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容纳孔15可以贯穿散热层14、第一缓冲层13和第一支撑层12,并且第一容纳孔15可以与第一石墨烯导电层11相接,第一容纳孔15中的石墨烯可以与第一石墨烯导电层11相接。
61.通过将多个第一容纳孔15贯穿散热层14、第一缓冲层13和第一支撑层12,并使得第一容纳孔15中的石墨烯可以与第一石墨烯导电层11相接,能够形成由第一石墨烯导电层11至第一容纳孔15中的石墨烯至散热层14的静电耗散路线,从而相对于现有技术仅仅使用散热层14进行静电耗散的方式来说,本公开所提供的散热膜1的静电耗散能力更强。
62.进一步的,该第一容纳孔15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为圆形,但不限于此,该第一容纳孔15的横截面的形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矩形或者三角形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并且,当该第一容纳孔15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的时候,该第一容纳孔15的内径可以为40um~100um,例如:40um、60um、80um、100um等。
63.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散热层14可以具有边缘区域和中间区域。其中,边缘区域可以环绕中间区域设置。当散热层14应用于显示装置的时候,边缘区域可以对应显示面板2的非显示区,中间区域可以对应显示面板2的显示区。多个第一容纳孔15可以设置于散热层14的边缘区域中,并向靠近第一石墨烯导电层11的方向延伸。通过将多个第一容纳孔15设置在散热去的边缘区域中,能够增强散热膜1边缘区域的散热能力,并且能够当散热膜1应用于显示装置的时候,防止第一容纳孔15对显示区域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64.进一步的,当散热膜1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时,其边缘区域可以具有四条边,该多个第一容纳孔15可以分布于这四条边中的三条边。并且,相邻两个第一容纳孔15之间的间距可以为1cm,但不限于此,本公开对相邻的两个第一容纳孔15之间的间距不做限定,例如:相邻的两个第一容纳孔15之间的间距也可以为0.5cm或者2cm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这均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65.如图5所示,本公开提供的第一容纳孔15可以通过激光器进行激光打孔。当使用激光器进行激光打孔的时候,第一容纳孔15的周围会形成碳化边界6。该碳化边界6具有导电性,从而可以增强第一容纳孔15中的石墨烯的导电性。
66.另外,本公开第一容纳孔15中填充的石墨烯可以为氧化石墨烯溶液,该石墨烯溶
液可以包括石墨烯、非极性溶剂和丙烯酸溶剂,以此增强石墨烯溶液的粘附性,但不限于此,第一容纳孔15中也可以填充固体石墨烯,这均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67.进一步的,可以利用高压喷涂石墨烯溶剂的方式,将石墨烯填充在第一容纳孔15中,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在第一容纳孔15中填充石墨烯,这均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68.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散热膜1还可以包括:第二容纳孔16和石墨烯导电柱17。其中,第二容纳孔16可以设置于散热层14远离第一石墨烯导电层11的表面,且位于散热层14的中间区域中,第二容纳孔16可以向第一石墨烯导电层11的方向延伸。
69.石墨烯导电柱17的第一端可以位于第二容纳孔16中,且石墨烯导电柱17的第二端可以向远离第一石墨烯导电层11的方向延伸。并且,石墨烯导电柱17的第二端可以相对于散热层14远离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电层11。可以理解的是,石墨烯导电柱17是相对于散热层14凸出的。
70.上述第二容纳孔16可以贯穿散热层14、第一缓冲层13和第一支撑层12,并与第一石墨烯导电层11相接,石墨烯导电柱17的第一端可以与第一石墨烯导电层11相接。从而,本技术的散热膜1可以形成由第一石墨烯导电层11至石墨烯导电柱17的静电耗散路径。进而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本技术的散热膜1的静电耗散能力。
71.该第二容纳孔16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但不限于此,该第二容纳孔16的横截面的形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矩形或者三角形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并且,当该第二容纳孔16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的时候,该第二容纳孔16的内径可以为0.5mm~2mm,例如:0.5mm、1mm、1.5mm、2mm等,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72.本公开提供的第二容纳孔16也可以通过激光器进行激光打孔。当使用激光器进行激光打孔的时候,第二容纳孔16的周围会形成碳化边界6。该碳化边界6具有导电性,从而可以增强第二容纳孔16中的石墨烯导电柱17的导电性。
73.进一步的,上述石墨烯导电柱17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与第二容纳孔16的横截面形状相同,其可以填充满整个第二容纳孔16。
74.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散热膜1还可以包括第二石墨烯导电层18,该第二石墨烯导电层18可以位于散热层14远离第一石墨烯导电层11的一侧。并且该第二石墨烯导电层18的材料与第一石墨烯导电层11的材料可以相同。通过设置第二石墨烯导电层18,能够使得该散热膜1形成上下两层石墨烯导电层,从而在进一步改善散热膜1静电耗散能力的同时,也能够使得散热膜1的表面更加平整。
75.进一步的,如图1~3所示,本公开提供的散热膜1还可以包括:第二缓冲层19和胶接层20。其中,胶接层20可以位于第一缓冲层13远离第一石墨烯导电层11的一侧,第二缓冲层19可以位于胶接层20和散热层14之间。因此,本公开能够通过胶接层20将第二缓冲层19和第一缓冲层13进行粘接。该胶接层20的可以为压敏胶,第二缓冲层19的材料可以为聚酰亚胺,但不限于此。
76.当本公开设置有第二缓冲层19和胶接层20时,第一容纳孔15和第二容纳孔16均可以贯穿第二缓冲层19和胶接层20。
77.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静电耗散效果和显示效果。具体地,如图6~8所示,该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显示面板2、散热膜1、
第二支撑层3、主控电路板4和导电布5。
78.其中,显示面板2可以具有第一平展部21、弯折部22和第二平展部23。其中,第一平展部21可以具有出光侧和背光侧,并且第一平展部21的背光侧可以与第二平展部23相对设置,并且第一平展部21和第二平展部23可以通过弯折部22连接。
79.散热膜1可以为上述所述的散热膜1,且第一石墨烯导电层11可以与第一平展部21的背光侧粘接。其中,散热膜1的边缘区域对应于第一平展部21的非显示区,散热膜1的中间区域对应于第一平展部21的显示区域。
80.第二支撑层3可以位于散热层14远离第一石墨烯导电层11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平展部23靠近所述第一石墨烯导电层11的一侧贴合。即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支撑层3位于散热膜1和第二平展部23之间。且该第二支撑层3可以用于支撑散热膜1和第二平展部23,同时还能够屏蔽外界干扰信号。
81.该第二支撑层3在第一石墨烯导电层11上的投影可以位于散热层14在第一石墨烯导电层11上的投影内。即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二支撑层3的尺寸小于散热层14的尺寸。
82.进一步的,第二支撑层3可以位于散热层14靠近弯折部22一侧的边缘区域中。并且,当第二支撑层3位于散热层14靠近弯折部22一侧的边缘区域中时,多个第一容纳孔15可以设置于散热层14除靠近所述弯折部22一侧的边缘区域之外的其余边缘区域中。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的散热膜1在散热层14设置第二支撑层3的一侧可以不设置第一容纳孔15。
83.同时,由于第一容纳孔15均位于散热层14的边缘区域,从而能够提升散热膜1周边的散热能力,进而能够增加显示装置边缘的散热能力,解决了显示装置边缘散热能力差的问题。
84.上述主控电路板4可以位于第二平展部23远离第一平展部21的一侧,并且能够向远离弯折部22的方向延伸。当散热膜1具有石墨烯导电柱17的时候,石墨烯导电柱17的第二端可以与主控电路板4相贴合,以形成第一石墨烯导电层11至石墨烯导电柱17至主控电路板4的静电耗散通道,从而能够和第一石墨烯导电层11至第一容纳孔15中的石墨烯至散热层14的静电耗散通道相互配合,进一步增强显示装置的静电耗散能力。
85.该主控电路板4可以为柔性电路板,如图9所示,其可以具有第一露铜区41和第二露铜区42。其中,石墨烯导电柱17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一露铜区41贴合,以将显示面板2的静电传导至第一露铜区41。
86.导电布5可以位于主控电路板4和散热膜1之间,并与主控电路板4和散热膜1的中间区域相贴合。从而,本公开通过导电布5也能够将静电进行耗散。当主控电路板4具有第二露铜区42的时候,该导电布5可以与主控电路板4的第二露铜区42贴合,以将静电传导至第二露铜区42。
87.进一步的,由于本公开的散热膜1具有石墨烯导电柱17。从而,本公开的导电布5尺寸小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导电布,具体地,本公开的导电布5的尺寸可以相当于现有技术的导电布尺寸的三分之二,以预留本公开提供的石墨烯导电柱17的设置区域。
88.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8所示,显示装置还可以具有底膜7,该底膜7可以位于第一平展部21的背光侧与散热膜1之间,显示面板2的静电可以在底膜7中累积,并且散热膜1可以将底膜7中累积的静电通过上述各个静电耗散路线进行耗散。
89.由此,本公开提供的显示装置,因为使用了上述所述的散热膜1,从而能够具有较
好的静电耗散能力和散热能力。同时,由于散热膜1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平整性,从而能够防止散热膜1在显示装置中出现膜印现象,进而能够有效改善该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90.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