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轨枕堆往复运动机构以及包括这种机构的铁路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1-10-19 23:4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轨枕 轨道 建造 列车 更换


1.本发明总体上涉及建造和更新列车的技术领域,包括放置建造铁路所需的设备,或者在更新列车的情况下,更换轨道的全部或部分组成材料,即轨道和轨枕,以及道碴,当这些材料退化时,更换从而确保轨道在其平台上的稳定性。
2.本发明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移动轨枕堆的机构,该机构旨在配备铁路车辆的多个连续车,并使它们能够沿着所述车移动。


背景技术:

3.铁路运输网络的建造者或经营者经常需要建造新的铁路线或重建现有的铁路线,即需要去替换组成它们的一些元件,例如铁轨和支撑铁轨的轨枕,以及紧固装置和其他附件。这种更新需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轨道的老化和磨损,但也可能涉及到用新型号替换旧型号,以提高性能。
4.在更新或建造的最完整的情况下,这种操作使用铁路车队来执行,例如所谓的更新或替换列车,或建造列车,其包括用于执行各种替换或建造操作的多个专用机器。典型的更新操作包括使用专门的铁路车队,该车队包括能够按顺序执行以下操作的机器:清理、道碴分类、通过用于卸载的车上的传送带或通过直接喷射到回填物上移除清理的产品、更换更新的轨道(轨道和轨枕)、道碴和提升轨道、整平和矫直、焊接轨道、消除应力、重新整平/矫直、调整台阶和清洁肩部。
5.无论是建造还是更新,这种铁路车队都包括用于运输轨枕的多个车,这些车至少是新的,并且在适当的情况下是旧的,以便提供专门的机器,例如用于铺设新轨枕和/或从移除设备移除磨损轨枕的设备。
6.众所周知,为这样一组车配备一个用于起重机架(gantry)的连续滚轮轨道,该起重机架在往复运动中,将新轨枕从第一存储车上移走,将它们放置在第二车上,特别是放置在铺设设备的传送带上,并且在必要时取回已经累积在第三车上的、可能对应于第二车的磨损轨枕,并且将它们放置在可能对应于第一车的第四存储车上。这种起重机架的使用使得难以实现两个输送流,特别是当这些循环方向在向铺设设备供应新轨枕和从铺设设备向存储车移除磨损轨枕方面相反时。此外,在铺设和移除新的和磨损轨枕的过程中,起重机架在其运行轨道上以相对高的速度沿着多个车的来回运动需要特别的预防和注意,以避免涉及列车附近或列车上的人的可能事故。
7.从文献wo2019129678a1中还已知一种车,用于在位于车上层的上输送机和位于车下层的下输送机之间传送托盘,这两个输送机重叠并且具有相反的运动方向。传送由提升机进行,该提升机在位于上部输送机出口处的上部接收区和位于下部输送机入口处、上部输送机正下方的输送平台之间以完全垂直的方式移动。这种装置特别复杂,因为它必须管理两个叠放的轨枕移动流,这会导致相对较高的重心,影响各种相关作业车的稳定性。此外,轨枕堆沿各种车的通过特别受限,并且需要完美的稳定性,尤其是当列车在曲线路径上行驶时。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旨在弥补现有技术的全部或部分缺点,特别是通过提出一种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能够提供轨枕的运动,同时克服与该起重机架沿其路径运动相关的缺点,同时确保车的良好稳定性和轨枕在弯道中的轻易运动。
9.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为此目的提出了一种用于移动旨在配备铁路轨道的轨枕堆的机构,该移位机构旨在配备铁路车辆的一组至少两个连续的作业车,每个作业车包括由至少一个轮组支撑的框架,该移位机构包括引导装置,导向装置配置为沿着每个作业车的纵向方向引导成对的多个相邻车厢,该移位机构包括用于在第一和第二行进位置之间共同往复移动车厢的驱动装置,使得每个车厢沿着从第一行进位置到第二行进位置的向前路径承载一叠轨枕,使得对于包括前车厢和后车厢的多个车厢中的给定的一对相邻车厢,后车厢的第二行进位置对应于前车厢的第一行进位置,并且构造成在卸载时从第二行进位置行进返回路径到第一行进位置。
10.由于这种特征的组合,车厢本身可以沿着相同的路径在相对短的行程内往复移动,而不需要移动起重机架,使得能够保证位于车厢附近的人的安全。
11.根据一个实施例,至少一些成对的相邻车厢通过至少一个铰接件相互连接以形成运输结构,使得每个运输结构优选包括三个连续的车厢。多个相互连接的车厢的这种结构使得堆垛在两个车之间的移动变得容易。这使得有可能促进手推车的直接驱动和与其连接的手推车的间接驱动。这避免了使用复杂的驱动装置来实现从一辆车到另一辆车的通行。
12.根据一个实施例,相同运输结构的车厢通过连杆成对连接,连杆包括两个纵向间隔开的相对端,每个相对端优选通过球窝接头(ball joint)连接到两个车厢中的一个或另一个。这种连接的使用使得有可能促进车厢之间的相对旋转,当铁路车辆在弯曲的路径上时,这种相对旋转尤其发生在两个车厢之间通过期间。因此,作为连杆长度的函数,在车厢之间保持一定的预定距离,使得当在这些路径上时,可以避免由相邻车厢承载的轨枕堆之间可能的碰撞。在这些轨道上运送的轨枕堆的稳定性也得到改善。
13.根据一个实施例,移位机构构造成以对应于第一行进位置和第二行进位置之间的距离的间隔往复移动每个车厢,该距离大于或等于一堆轨枕的长度。选择台阶,使其足够大,以覆盖两个相邻车之间的距离。
14.根据一个实施例,导向装置包括导向肩部,该导向肩部横向定位在每个车厢的任一侧,以便横向限定向前和返回路径并位于其侧面。这种结构提供了易于实施并且在这种使用环境下足够精确的指导。
15.根据一个实施例,每个车厢限定第一支撑平面,移位机构包括限定第二支撑平面的支撑结构,移位机构还包括提升机构,该提升机构构造成当车厢处于其第一和第二纵向行进位置时改变第一和第二支撑平面相对于彼此的相对垂直位置,使得每叠轨枕搁置在第一和第二支撑平面中垂直最高的支撑平面上。这种结构使得轨枕的有序稳定移动成为可能。在轨枕堆的情况下,轨枕堆的平均移动速度通常取决于轨枕堆在沿着每个车厢的向前路径的轨枕堆向前路径的末端未被堆叠的时间。
16.根据一个实施例,支撑结构形成或由引导肩部组成。这种构造允许使用单一结构来执行两种功能,即一方面沿着向前和返回路径引导车厢,另一方面根据第一和第二支撑平面的相对位置来承担车厢堆的负载。
17.根据一个实施例,支撑结构通过提升机构固定到框架,所述提升机构包括千斤顶,例如液压千斤顶。液压千斤顶的使用使得使用通常用于这种类型的铁路车辆的液压能量源成为可能,并且可以容易地连接到这种液压回路。
18.根据一个实施例,驱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链条,该链条与驱动轮接合,该驱动轮与所有或部分车厢成一体,以便往复驱动每个车厢,该链条优选通过运输结构直接驱动车厢。
19.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铁路作业车辆,这种类型的铁路作业车辆包括例如用于铺设新轨枕和/或移除磨损轨枕的设备,该铁路作业车辆包括至少两个连续的作业车,该铁路作业车辆的显著之处在于其包括至少一个用于移动如上所述的轨枕堆的机构。
20.根据一个实施例,至少一些作业车包括位于高于移位机构的高度的上部传送装置,该传送装置构造成单独运输轨枕。因此,这种构造一方面能够通过移位机构在较低的水平上输送轨枕堆,另一方面能够在较高的水平上输送单个轨枕,因此在移位机构的上方。在这种配置中,实现了相对较低的重心,这提高了铁路车队的稳定性。
21.根据一个实施例,移位机构使得轨枕能够沿着每个给定作业车的纵向方向在第一移动方向上以叠置的轨枕堆的形式移动,并且上部传送装置使得轨枕能够沿着每个给定作业车的纵向方向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移动方向上单独移动。
附图说明
22.从下面参照附图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23.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铁路车辆的侧视图;
24.图2是根据本发明该实施例的运输车的侧视图;
25.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存储车的侧视图;
26.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磨损轨枕的堆垛车的侧视图;
27.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形成存储车的作业车的简化剖视图;
28.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形成存储车的作业车的简化剖视图;
29.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运输结构的侧视图,该运输结构包括三个相互铰接的车厢;
30.图8是图7的平面图;
31.图9是当铁路运输车辆在弯曲路径上时两个相邻作业车的平面图;
32.图10是两个输送机之间连接处的平面图。
33.为了更加清楚,在所有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标识。
34.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为了阐明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将采用纵向、横向和垂直术语,而不局限于附图中所示的三面体x、y、z。
具体实施方式
35.参照图1,铁路车辆1包括用于铺设新轨枕21的设备11和移除磨损轨枕22的设备12。该轨枕铺设和移除设备11、12的主要功能是修复铁路轨道,例如更换磨损轨枕22或者用更新的型号来更换它们,从而改善轨道的性能。
36.铁路车辆1,例如图1所示的更新列车,由一系列通常以铰接方式连接在一起的车
组成,形成铁路车队并由机车牵引。在作业期间,更新列车1沿向前方向移动,并且每个车沿纵向方向x延伸,并且具有朝向列车行进方向的前端av和与前端av纵向相对的相对后端ar。
37.参照图1至10,更新列车1配备有用于转移轨枕21、22的车100。运输车100旨在相对于更新列车1放置在至少一辆车和车300之间,该车一方面包括用于铺设11新轨枕21和用于移除12磨损轨枕22的设备,另一方面包括用于存储新轨枕21和磨损轨枕22的车300(图3)。运输车100的功能是确保以下之间流动的连续性:
38.‑
用于将磨损轨枕22从用于移除磨损轨枕22的设备移除到铁路车辆1的存储区域的流动c1,该存储区域可以在多个存储车上延伸,移除流动c1沿着运输车的纵向方向并且在第一方向上定向;和
39.‑
用于从列车的存储区域向铺设新轨枕21的设备供应新轨枕21的流动c2,供应流动c2沿着运输车的纵向方向并且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定向。
40.在附图所示的构造中,用于铺设新轨枕21的设备11和用于移除磨损轨枕22的设备12相对于用于转移轨枕21、22的车100位于铁路车辆1的后部,并且存储车300相对于用于转移轨枕21、22的车100位于铁路车辆1的前部。然而,相反的安排是可能的。
41.与铁路车辆1的其他车一样,运输车100包括由两个转向架111支撑的车架110,两个转向架111位于车架110的两个前端和后端,并且每个转向架都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轮组112。为此,优选地规定转向架各自包括转向架框架、至少两个轮组112以及在两个轮组和转向架框架之间的至少一个悬架。运输车100位于c1和c2之间,即在两个流动的交叉点,一个流动c1一方面用于移除磨损轨枕22,另一个流动c2用于供应新轨枕21。该100运输车包括:
42.‑
第一区域z1,用于接收和拆开新轨枕21,其被配置为接收来自铁路车辆1的存储区域300的新轨枕21;
43.‑
第一平台p1,用于输送磨损轨枕22,所述磨损轨枕22可以从该平台输送到铁路车辆1的存储区域300;
44.‑
第二区域z2,用于接收磨损轨枕22,其被配置为从用于移除磨损轨枕22的设备接收磨损轨枕22;
45.‑
用于输送新轨枕21的第二平台p2,所述新轨枕21可以从该平台输送到用于铺设新轨枕21的设备。
46.运输车100包括至少一个由框架60支撑的转移输送机50,框架60由框架110支撑并相对于框架110固定。转移输送机50负责将新轨枕从第一接收区z1传送到第二传送平台p2,以及将磨损轨枕从第二接收区z2传送到第一传送平台p1。术语“转移”在这里是指通过在空中提升和移动,将这里由一个或多个轨枕构成的负载从一个点运输到另一个点,这里是从接收区运输到输送平台。第一和第二传送平台p1、p2各自沿着运输车100的纵向方向远离第一和第二接收区z1、z2。相对于运输车100的纵向方向,转移输送机50位于接收区z1、z2和p2的输送平台p1之间。因此,转移输送机50的实施使得有可能确保磨损轨枕22的移除流动c1和新轨枕21的供应流动c2的连续性。
47.磨损轨枕22的路径如下:用于移除磨损轨枕22的设备12一个接一个且重复且连续地提取磨损轨枕22,然后将它们放置在第一移除传送装置a1上;然后,这些磨损轨枕22由第一移除传送装置a1传送到用于接收磨损轨枕22的第二区域z2,在那里它们由转移输送机50处理,转移输送机50将它们移动到用于传送磨损轨枕22的第一平台p1,所述磨损轨枕22由
第二移除传送装置a2从第一平台传送到铁路车辆1的存储区域。
48.这里,第一和第二移除传送装置a1、a2是具有链条70的传送装置,链条70优选为金属的,安装在包括返回轮(例如嵌齿轮和惰轮)的支撑和驱动装置71上。通常,这些装置还包括张紧构件(未示出),用于张紧链条70。优选地,第一和第二移除传送装置a1、a2中的每一个都包括至少两个平行安装的链条驱动轨道,磨损轨枕22然后被传送,同时搁置在两个平行的链条上。链条驱动路径可以由一条相同的链条在闭环中连续循环而形成,或者由一系列连续的链条在闭环中循环而形成,这些链条沿着轨枕的驱动路径连续布置。当多个链条或链条驱动轨道平行安装并输送相同的轨枕时,所有或一些支撑和驱动装置,例如返回轮和惰轮,可以任选地共享。很容易理解,可以使用输送装置的变型。
49.用于接收磨损轨枕22的第二区域z2接收来自用于存放磨损轨枕22的设备12的磨损轨枕22,以及用于传送磨损轨枕22的第一平台p1,所述磨损轨枕22从该第一平台被传送到铁路车辆1的存储区域,每个区域包括第一和第二移除传送装置a1、a2的相应端部中的一个,或者每个区域由第一和第二移除传送装置a1、a2的相应端部构成。作为一种变型,或者甚至另外,用于接收磨损轨枕22的第二区域z2可以包括位于第一移除传送装置a1的延伸部分中的缓冲区域,并且使得能够在将多个磨损轨枕22作为一捆一起带走之前临时存储多个磨损轨枕22。这种缓冲区包括例如没有任何驱动装置的区域或包括一个或多个自由或脱离的链的区域,即没有与链条接合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能够限制链条在该部分上的旋转,该部分被称为输送缓冲器。在这种构造中,每个磨损轨枕22随后在移除输送装置的链条上完成其行程,然后接触并抵靠位于其前方的磨损轨枕22,并在驱动其运动时推动它。
50.与磨损轨枕22的移除流动c1平行,新轨枕21供给新轨枕21的供应流动c2的路径如下:新轨枕21从铁路车辆1的存储区域堆叠输送到第一区域z1,用于通过第一向前输送装置b1接收和卸垛新轨枕21,在第一区域中,新轨枕21由转移输送机50支撑,其将新轨枕21移动到新轨枕输送机21的第二平台p2,所述新轨枕21由第二前进输送机装置b2从该平台输送到新轨枕21的铺设设备11。执行这些操作的转移输送机50与执行传送磨损轨枕22的移除流动c1的操作的转移输送机相同。因此,同一个转移输送机50实现了c1和c2的流动。
51.第二传送平台p2包括或者甚至由第二向前传送装置b2的一端组成。该第二前进输送装置b2可以是如参照移除输送装置a1、a2所述的链式输送机70。
52.第一向前传送装置b1包括或由机构130组成,该机构130用于移动新轨枕21的堆21’,以便将所述轨枕的堆21’逐步平移至第一区域z1,用于接收和卸垛新轨枕21。
53.移位机构130配备铁路车辆1的多个连续车,包括至少一些存储车300和运输车100。移位机构沿其延伸的一组车在下文中将被称为作业车。移位机构130包括成对相邻的两个连续的车厢131,每个车厢131被构造成支撑新轨枕21的每个堆21’。每个车厢131在这里由框架形成,例如金属框架,该框架由中心的、优选金属的纵向梁136加强。车厢的该纵向中心金属梁136在其两个相对端具有用于接收连杆134与另一车厢131的一端134’的界面。
54.移位机构130包括驱动装置150,用于在第一和第二行进位置之间一起往复移动每个车厢131。每个车厢131沿着从第一行进位置到第二行进位置的向前路径w1承载轨枕21、22的堆21’、22’,例如对于包括前车厢和后车厢的多个车厢131中的给定的一对相邻车厢131,后车厢的第二行进位置对应于前车厢的第一行进位置。车厢还构造成在卸载时从第二行进位置行进返回路径w2到第一行进位置。因此,给定车厢131的前后运动是沿着相同路径
的往复运动,在前进方向w1上承载轨枕21、22的堆21’、22’,并且在与前进方向相反的返回方向w2上卸载,这意味着它们没有承载轨枕21、22的堆21’、22’。因此,每个车厢131像梭子一样在其两个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55.提供导向装置140以沿着每个作业车的纵向方向x引导车厢131,每个作业车具有允许车厢131在导轨132上运行的辊子135。导向装置140包括导向肩部141,其横向位于每个车厢131的任一侧,以便横向限定向前和返回路径w1、w2并位于其侧面。
56.成对的一些相邻车厢131通过至少一个铰接133相互连接以形成运输结构13。这里,每个运输结构13包括三个连续的车厢131(例如,参见图7和图8)。这使得在两辆车之间管理新轨枕21的堆21’的转移变得容易。因此,同一运输结构13的车厢131通过连杆134两两相连,连杆134包括纵向间隔开的两个相对端134’,它们中的每一个134’优选通过球窝接头连接到两个车厢131中的一个或另一个。因此,串联的两个铰接使得确保每个车厢131之间的连接成为可能。在曲线轨迹期间,相邻车的瞬时旋转中心尽可能远离车,从而避免相邻两个车连接处的两堆轨枕之间发生碰撞的风险。
57.每个车厢131限定了一叠轨枕的第一支撑平面p1,当车厢沿着向前路径w1移动所述轨枕叠时,该叠轨枕搁置在该第一支撑平面上。移位机构130还包括支撑结构160,该支撑结构160限定了轨枕的堆的第二支撑平面p2,即当车厢在卸载时移动时,而不会沿着返回路径w2移动轨枕的堆。
58.移位机构130包括提升机构170,该提升机构170构造成当车厢131处于第一和第二纵向行进位置时,改变第一和第二支撑平面p1、p2相对于彼此的相对垂直位置,使得轨枕21、22的每个堆21’、22’搁置在第一和第二支撑平面中的垂直最高的支撑平面p1、p2上(见图5)。支撑结构160通过提升机构170固定到作业车的框架110上,提升机构170包括千斤顶171,例如双作用液压千斤顶。支撑结构160具有两个支撑梁,每个支撑梁位于车厢131的任一侧,并且每个支撑梁可相对于相关车的框架移动,支撑结构160通过至少一些千斤顶171连接到相关车的框架。千斤顶171的致动因此使得相对于车底架改变支撑结构160的高度以及支撑平面p2的高度成为可能。支撑结构160具有两个支撑梁,每个支撑梁位于车厢131的两侧。这些梁中的每一个都可以是纵向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在该实施例中,梁沿着每辆车纵向连续,仅在车之间不连续,使得这些梁中的每一个构成导向肩部141,导向肩部141横向位于每辆车131的任一侧,以便横向界定向前和返回路径w1、w2。两个导向梁或肩部141之间的横向间距被构造成小于轨枕的长度。因此,车厢131的宽度也小于轨枕的长度,并且也小于分隔导向肩部141的距离。
59.在这种配置中:
60.‑
由驱动装置150驱动的车厢131在由导向装置140导向的导轨132上循环,并且当支撑结构160处于垂直降低的位置并且位于车厢131的支撑平面p1下方时,每个车厢沿着向前的路径w1输送新轨枕21的堆21’,即当p2的高度低于p1时;和
61.‑
当支撑结构160处于垂直升高到高于车厢131的水平的位置时,即当p2处于高于p1的高度时,车厢131在导轨132上循环,并且在不操纵新轨枕21的情况下沿着返回路径w2自由移动。
62.移位机构130对新轨枕21的堆叠的移位顺序如下,例如:
63.‑
在车厢131纵向移动的第一位置,支撑结构160被千斤顶171降低,直到支撑平面
p2位于支撑平面p1之下,并且轨枕堆同时停留在车厢131的支撑平面p1上,然后每个车厢131支撑新轨枕21的堆21’;
64.‑
驱动装置150移动每个车厢131,每个车厢以对应于两个车厢131之间的间隔的预定间隔p承载新轨枕21的堆21’,从而到达车厢纵向移动的第二位置,每个位置对应于车厢的第一纵向位置,相对于轨枕堆垛的移动方向,该第一纵向位置位于车厢的正前方或其下游,这意味着,对于包括前车厢和后车厢的多个车厢131中的一对相邻车厢131,后车厢的第二行进位置对应于前车厢的第一行进位置;
65.‑
当车厢131处于第二纵向行进位置时,支撑结构160被提升,直到支撑平面p2位于支撑平面p1上方,通过千斤顶171的致动,支撑平面p2上的支撑结构160同时提升每个堆21’,
66.‑
然后,驱动装置150将空的或未装载的车厢131移动到它们的起始位置,即车厢131的第一纵向移动位置,以便将它们各自定位在轨枕21的另一堆21’之下,该轨枕21在该顺序期间也刚刚由后车厢移动。
67.循环重复该顺序允许新轨枕21的堆21’在第一区域z1的方向上逐步移动,以接收和卸下新轨枕21。这里,驱动装置150包括链条151,链条151与驱动轮152接合,驱动轮152仅与运输结构13的车厢131中的一个成一体,优选地与运输结构13的三个车厢131中的中心车厢131成一体。因此,中心车厢131由驱动装置150的链条151直接驱动,并且前车厢131a和后车厢131c本身由中心车厢131间接相对于该中心车厢131b驱动,它们各自通过连杆134连接到该中心车厢131(例如,参见图9)。可以设想每个车有一个闭环循环的链条,和/或一个或多个闭环循环的链条,其中一些可以跨在两个车上。这种链条使得能够沿链条的运动方向往复驱动每个车厢131。
68.图9是沿着铁路轨道的弯曲路径(未示出)移动的两辆车的详细视图。注意,在该实施例中,车承载纵向对齐的三堆轨枕,每个运输结构13在此包括相同数量的车厢,车可以沿着向前的路径在一堆轨枕中运输,即三个连续的车厢131。在车厢131的第一纵向行进位置,由三个车厢131组成的运输结构13承载在同一车200a上。在车厢131从第一纵向运动位置运动到第二纵向运动位置的过程中,运输结构13的最前面的车厢131a继续其行程,直到其离开车200a,部分伸出,直到其沿着相邻车200b的向前路径在轨枕堆的运动方向的下游继续其引导路线,在这里,轨枕堆是列车运动方向的上游车。在如图9所示的第二纵向行进位置,前车厢131c完全定位在车200b上,并且可以移除由该车厢承载的轨枕堆。中心车厢131b保持在同一车200a上被引导,该车由驱动装置150连续驱动,在两个相邻车之间没有不连续的夹带。此外,铰接在两个车厢131c和131b之间的连杆134使得可以采用列车的弯曲轨迹,这意味着车200a的纵向轴线x1相对于相邻车200b的纵向轴线x2倾斜。可以在车厢131和导向肩部141之间提供横向间隙,以便于引导车厢在两个相邻的车厢200a、200b之间以跨越方式移动,并且沿着弯曲路径相互连接。
69.运输车100包括位于第一区域z1中的提升机构120,用于接收和卸下新轨枕21,由移位机构130移动的轨枕堆朝着新轨枕21一个接一个地汇集。当新轨枕21的堆21’未被堆垛时,该提升机构120使得将堆21’提升预定高度成为可能,使得位于堆末端层顶部的新轨枕21位于预定高度,并且能够更容易地由转移输送机50支撑,并且提高所述转移输送机50的移动速度。
70.在该实施例中,只有一个转移输送机50。支撑它的框架60包括多个竖直站立并承载至少两个水平梁63的立柱62,在水平梁63上布置有导轨61,用于引导和支撑能够相对于框架60纵向平移的梭子53。框架的立柱相对于运输车100的框架110固定。移动梭子53形成在由轨道61形成的两个导轨上移动的水平结构,所述梭子53包括至少一个横梁,即在两个轨道61之间横向延伸,优选在两个梁之间延伸,形成由导轨和支撑轨道61引导的高架起重机。
71.转移输送机50还包括系统51,用于抓取至少一个轨枕21、22,轨枕21、22由提升系统52从梭子53悬挂下来。提升系统52是缆索提升系统。抓取系统51优选地包括提升梁,该提升梁构造成运输成捆在一起的多个轨枕21、22。将优选选择一种操作模式,在该模式中,输送机50以单层捆的形式移动轨枕21、22,这意味着在它们的传送过程中,轨枕21、22不是重叠的,而是并排放置的。
72.抓取系统51包括由一个或多个彼此成一体的梁形成的扩张器,并且包括在其横向端部彼此面对的钳口,例如呈“l”形,每个钳口通过其端部铰接到提升机,并且被控制以便通过千斤顶(未示出)枢转。
73.转移输送机50的工作,特别是梭子53、提升系统52和抓取系统51的工作,通常位于由框架60和运输车100的框架110限定的空间内。此外,无论转移输送机50的工作路线如何,其轨迹的任何位置都包含在由用于传送轨枕的车100的轮廓横向限定的体积中,优选地由它的底架110的轮廓限定,更优选地由框架60限定的体积限定。这样,在确保运输车100周围的人的安全的同时,运输车的尺寸不会超过传统运输车的尺寸。
74.第一传送平台p1和第一接收区z1比第二传送平台p2和第二接收区z2更靠近运输车100的第一端101。特别地,第一传送平台p1和第一接收区z1靠近运输车100的前端101,而第二传送平台p2和第二接收区z2靠近运输车100的第二端102,即后端。
75.此外,尽管位于不同的高度,但是第一传送平台p1比第一接收区z1更靠近运输车100的第一端101。类似地,第二传送平台p2比第二接收区z2更靠近运输车100的第二端102。这些纵向偏移允许转移输送机50沿着相同的轴线接近,对应于其沿着框架60的平移轴线。
76.第一传送平台p1位于比第一接收区z1高的高度,第二传送平台p2位于比第二接收区z2高的高度。通过将第一传送平台p1定位在高于第一接收区z1的高度,并且相对于存储车300,第二移除传送装置a2被放置在第一前进传送装置b1上方。轨枕以轨枕的堆的形式储存,并放置在第二移除输送装置a2的下方,第二移除输送装置a2依次以单层轨枕的捆的形式运输轨枕,即没有轨枕的叠加。这使得可以将重心放置得尽可能低,从而确保不同车(例如运输车100和存储车300)的更好稳定性。
77.由于第一输送平台p1相对于第一接收区z1的布置和第二输送平台p2相对于第二接收区z2的布置,这些移除和供应流动c1、c2在此交叉。由于转移输送机50是唯一一个操作两个流动的输送机,即用于磨损轨枕22的移除流动c1和用于新轨枕21的供应流动c2,因此传送步骤以顺序方式实施。
78.沿着纵向轴线x,第一和第二平台p1、p2以及第一和第二区域z1、z2定位成使得当转移输送机50在两个极端纵向位置之间的单个往返行程中相对于框架60纵向平移时,转移输送机50能够沿着移除和供应流动c1、c2的路径行进。在该第一实施例中,运输车100在纵向方向x上从后向前包括:第一传送平台p1、第一接收区z1、第二接收区z2,然后是第二p2传
送平台。
79.铁路车辆1还包括用于磨损轨枕22的堆垛车200,如图4所示。该堆垛车200直接位于存储车300之后,存储车300本身在从铁路车辆1的后部ar到前部av的方向上直接位于运输车100之后。堆垛车200包括堆垛转移输送机250,其从第三区域z3传送磨损轨枕22,用于接收在由第二移除输送机装置a2传送之后来自运输车100的磨损轨枕22,直到被放置在待堆垛的磨损轨枕22的堆22’上。该堆叠区z4位于车厢131的导轨132上方的支撑结构上。这样,一旦转移输送机260完成了旧轨枕22的堆22’,它就可以由移位机构130推进某个预定间隔p,该间隔对应于新轨枕21’的堆垛向第一接收区z1移位的间隔p。考虑到铁路车辆1放置的新轨枕21与移除磨损轨枕22一样多,这些操作是同时进行的。这样,当一叠新轨枕21在第一接收区z1的存储区的前面被清空时,磨损轨枕22的堆22’在存储区的后面在堆叠区z4完成。堆叠区z4和第一接收区z1形成第一向前传送装置b1的两个纵向端。
80.第三接收区z3包括或者甚至由第二移除传送装置a2的与构成第一传送平台p1的一端相对的一端组成。还可以提供缓冲区(未示出)来接收轨枕。
81.单个堆垛输送机250由相关联的框架260支撑,所述框架260由框架支撑并相对于所述框架固定。该堆叠转移输送机250可以具有与转移输送机50类似的设计,但是它可以具有更小的尺寸,因为行进的距离更短。
82.堆垛车200还包括转盘系统(未示出),该转盘系统使得能够枢转至少一堆轨枕,例如枢转90
°
,以便于由机器外部的搬运装置搬运。
83.图6示出了本质上不同于图5的存储车300的剖视图,不同之处在于更新列车包括第三传送装置d1,该第三传送装置被配置成传送诸如道碴的材料。很容易理解,它可以是用过的道渣、新的道渣,或者甚至是经过处理后的来自用过的道渣的处理过的道渣,该处理使得它能够被回收。
84.特别地,该剖视图示出了第三输送装置d1的定位,该第三输送装置位于第一移除输送装置b1的垂直上方,因此位于移位机构130和第二移除输送装置a2的上方。这里,图示的车相对于列车的行驶方向位于运输车100的上游。在相对于列车的前进方向位于运输车100下游的部分上,第三传送装置d1在这种情况下将定位成使得其位于第二前进传送装置b2和第一移除传送装置a1的垂直上方。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确保在第三传送装置d1上的传送的连续性,所述第三传送装置d1将被垂直放置在运输车100的水平处的输送机50的上方。
85.一般来说,应该注意的是,不管铁路车辆实现的轨枕的流动如何,运输车优选地包括第三输送装置,例如用于输送诸如道碴的材料,该第三输送装置垂直地位于运输输送机的上方。
86.图10示出了链式输送装置70的两对链条70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交叉72或重叠。两对链条的这种交织,每一对链条都是连续的,并在闭环中循环,并且沿着驱动路径连续布置,使得有可能确保轨枕21、22的输送运动的连续性。此外,两对链条70的端部的这种相交被制成具有预定的间距,该间距足以允许由一对链条形成的两个输送部分之间的最小铰接。这种构造尤其有利地位于两个车之间的交叉处,并且使得有可能确保轨枕21、22的完美运输,而不会受到列车1行驶的铁路曲线的影响。
87.很容易理解,本发明在前面作为例子进行了描述。应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产生本发明的各种变型实施例。
88.例如,可以考虑运输车的基本不同的配置。例如,可以将第二接收区z2放置在比第二传送平台p2的高度更高的高度和/或将第二接收区z2放置在比第二传送平台p2更靠近运输车100的第二端102的位置,使得运输车100在纵向上从后向前包括:第一传送平台p1、第一接收区z1、第二传送平台p2,然后是第二接收区z2。
89.很容易理解,所述的移位机构130的使用不限于严格使用新轨枕21的堆21’的移位来形成第一移除输送装置b。例如,无论是否以互补的方式,第一移除传送装置a1可以由具有所有或一些前述特征的移位机构130构成或包括移位机构130。
90.还可以想到的是,固定支撑结构,并且提升机构作用在车厢上。可以设想一个实施例,其中车厢在闭环路径上移动,使它们中的每一个单独改变垂直位置或不改变垂直位置。还可以想到的是,提升机构整体或部分地容纳在每个车厢的厚度中,并且它们构造成改变支撑平面p1的高度。
91.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从本说明书、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中变得显而易见的所有特征,即使它们仅针对某些其他特征进行了具体描述,无论是单独的还是以任何组合的方式,都可以与这里公开的其他特征或特征组相结合,只要这没有被明确排除或者技术环境使得这种结合不可能或没有意义。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