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贴标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8-06 12:24: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用于给单个的包装贴标的贴标装置,尤其是一种标价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此所说的类型的贴标装置中,单个的包装通过进给组件输送并且供应给标签施加组件。标签施加组件用于接纳通过标签分送组件供应的标签(这些标签尤其是借助打印机单独打印)并且将其转移到包装的表面上。
3.在已知的贴标装置(de102014119391a1)中,本发明从该贴标装置出发,标签施加组件具有标签吸取组件,其形式为带有两个滑橇(kufen)的保持脚部,通过所述标签吸取组件可以接纳分别由标签分送组件分送的标签,并且将其借助负压固定在转移位置中。标签然后在施加运动中由冲头(在此带有吹气头部的摆式冲头)从转移位置转移到包装的表面上。
4.标签被固定在标签吸取组件处,其方式为,该标签吸取组件通过在用于标签的贴靠面中的吸取开口吸取空气,并且相应地当相应的标签覆盖吸取开口时将吸力施加到标签上。一个挑战在此是:在转移位置中尽可能可靠地保持相应的标签。只有这样,标签才能被冲头精确地接纳并且精确地施加到包装上。因此,必须确保标签在转移位置中相对于冲头尽可能最佳地定位并且在转移到冲头处时不发生滑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基于如下问题:如此设计和扩展一种用于给单个的包装贴标的贴标装置,使得由标签分送组件分送的标签在转移位置中尽可能最佳地固定在标签施加组件处。
6.上述问题在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贴标装置中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的特征来解决。
7.一方面,重要的是如下基本考虑,不仅通过吸取、即通过吸力,而且附加地还借助空气流吹向标签并且由此将其附加地压住来将标签固定在转移位置中,从该转移位置中,标签被转移到包装的表面上。在此,另一方面重要的是,同一空气流用于不仅吸取而且压住标签。因此,标签在其两侧上都被加载通过空气流产生的力,即在其标签吸取侧上被加载吸力并且在其相对置的标签压力侧上被加载压力。在粘接标签的情况下(所述粘接标签在所谓的粘接侧上具有用于粘附在包装处的粘接层),标签压力侧尤其是粘接侧。
8.应强调的是,为了一方面产生吸力以及另一方面产生压力,使用同一空气流,而不是例如设置两个单独的源,所述源分别产生自身的空气流,即一个源用于吸取,而另一个源用于压住。根据本提出方案的单个的空气流一方面在标签吸取组件中产生负压,该负压引起标签到标签吸取组件处的吸取并且相应地引起施加到标签上的吸力。另一方面,同一空气流在标签的相对置的侧处产生过压,该过压引起标签到标签吸取组件处的压靠并且相应地引起施加到标签上的压力。
9.借助根据本提出方案的贴标装置,因此将标签在转移位置中在吸力和压力的作用下固定。吸力在此优选如此大,使得仅仅该吸力就足以将标签保持在转移位置中。在此,附加的压力改善了固定。因此,尤其是,压力确保标签尽可能在其整个面上贴靠在标签吸取组件处。标签越全面积地贴靠在标签吸取组件处,标签就越可靠地被保持并且该标签能越精确地转移到包装上。在此,吹向标签的空气流尤其是确保了在被卷成卷材的情况下在标签分送组件中提供并且相应地或多或少强烈弯曲地从该标签分送组件中出来的标签可以平坦地且因此全面积地压靠到标签吸取组件或相应的贴靠面处。这提高了吸取效果并且改善了可靠的保持。
10.根据本提出方案的贴标装置的另一个优点是:该贴标装置是特别能量高效的,因为设置用于吸取标签的同一空气流也用于附加地吹向标签。因此尤其是,对于附加的吹向使用排放空气流,该排放空气流由于吸取而总归是存在的。能量效率还能够通过以下进一步提升,即,为了产生所述空气流,使用一个或多个设备内部的流动机、尤其是通风机,从而不需要设备外部的中央的压缩空气供应装置(压缩空气网),该中央的压缩空气供应装置通常是低效的。
11.详细地提出,标签吸取组件设置用于产生和如此引导第一空气流,使得在转移位置中不仅将吸力而且将压力施加到标签上。
12.权利要求2涉及第一负压产生单元,借助该第一负压产生单元可以产生所述吸力和所述压力。与该第一负压产生单元相配属的空气引导单元用于以特别的方式引导空气流,以用于施加压力以及尤其是也用于施加吸力。
13.权利要求3至5涉及用于转移位置中的标签的贴靠面以及吸取开口,吸取标签的空气流通过所述吸取开口导引到标签吸取组件中。
14.根据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特别优选的设计方案,第一负压产生单元具有第一流动机、尤其是第一通风器,以便产生第一空气流。因此,标签吸取组件和尤其是整个贴标装置可以在没有设备外部的中央的压缩空气供应装置的情况下或在没有联接到压缩空气网处的情况下运行,这是特别能量高效的。
15.权利要求7和8涉及第一空气引导单元的特别优选的设计方案,以便借助第一空气流以尽可能简单的方式将压力施加到标签上。
16.在权利要求9中给出特别优选的贴靠面相对于排出开口的空间布置,标签在该贴靠面处被吸取,空气流被引导通过该排出开口,以用于将压力施加到标签上。
17.除了上文提到的第一种空气流以外,根据另一个优选的设计方案,标签吸取组件此外可以设置用于还产生另外的第二空气流,该第二空气流将附加的吸力施加到标签上(权利要求10)。以这种方式,在标签的情况下,两个空气流可以在相应不同的部位处将吸力施加到相应的标签上,并且由此将标签特别可靠地固定在转移位置中。这特别是在相对较短的标签的情况下是有利的,因为否则这些标签可能被吹走,这还在下文中更详细解释。在此,第一标签半部处的第一空气流和第二标签半部处的第二空气流可以关于横向于分送方向的方向分别产生相应的吸力。
18.为了产生第二空气流,也可以设置有负压产生单元和与该负压产生单元相配属的空气引导单元(权利要求11)。也可以设置相应的吸取开口,所产生的第二空气流通过所述吸取开口引导到标签吸取组件中(权利要求12和13)。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特别优选的设计方案,第二负压产生单元也具有流动机(有时也称为流体动力机器)、尤其是通风器,以便产生第二空气流。
20.权利要求15涉及第二空气引导单元的优选设计方案,借助该第二空气引导单元可以引导第二空气流以用于产生另外的吸力。
21.针对第一和/或第二空气流的其它使用可能性是权利要求16和17的主题。尤其是,在此之后可以将空气流用于散热和/或对空气流进行调温。
22.根据本提出方案的贴标装置的另外的优选设计方案在权利要求18至23中给出。特别优选地,该标签施加组件具有冲头,借助该冲头将标签从转移位置转移到包装的表面上(权利要求10)。
附图说明
23.在下文中,根据仅示出一个实施例的图示来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在附图中:
24.图1示出根据本提出方案的贴标装置的示意图;
25.图2以a)第一透视图和b)第二透视图示出根据图1的贴标装置的标签施加组件和与该标签施加组件共同作用的标签分送组件的示意图;
26.图3示出由根据图2的标签施加组件的标签吸取组件所产生的a)第一空气流和b)第二空气流的示意图;以及
27.图4以底视图示出根据图3的标签吸取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图1示出根据本提出方案的贴标装置1在一个优选的作为标价装置的设计方案中的示意图,该贴标装置用于给单个的包装2贴标。
29.该贴标装置1配备有用于运输相应的包装2的进给组件3。进给组件3优选是带式输送器或辊式输送器,如有可能也是至少一个机器人臂,用于使相应的包装2运动。进给组件3、在此带式输送器在此且优选地具有至少一个运输带,相应的包装2通过所述至少一个运输带沿运输方向被运输。
30.此外,贴标装置1在此且优选地具有称重组件4,该称重组件具有在此集成到进给组件3中的、尤其是集成到运输带之中的一个运输带中的传感器单元5,用于确定与单个包装2的重量有关的传感器数据。优选地,传感器单元5设置用于在包装2运动通过贴标装置1期间并且因此在贴标装置1的连续运行中确定传感器数据。针对相应的包装2确定的重量和如有可能分别与所确定的重量有关的价格在此且优选地通过用户界面6、尤其是用户界面6的显示装置7来显示。
31.附加地或备选地,重量和/或价格被打印到要被施加到包装2的表面上的标签8上。
32.因此,贴标装置1具有标签分送组件9,用于将可从材料条10处脱离的标签8在分送方向上分送直到转移位置中。可从材料条10处脱离的标签8尤其是指如下标签,该标签以其粘接面可脱离地安置在载体条上,该载体条形成材料条10并且例如可以由纸和/或塑料组成。同样可行的是,标签8通过从可打印或被打印的材料条10处分离出一子区段来产生,例如通过切割和/或撕开材料条10来产生。在此且根据一个优选的设计方案,应用设计为粘接标签的标签,所述标签在材料条10处已经具有粘接面。在此,材料条10被引导到分送棱边11
上,因此将标签8脱离出。同样地,也可以设想使用没有粘接剂的标签,这些标签之后才设有粘接面或者被施加到相应的包装2处的粘接面上。标签分送组件9在此且优选地具有打印机12,在此是热敏打印机,该打印机设置用于将相应的包装2的重量和/或与该重量相对应的价格和/或其它信息打印到相应的标签上。打印机12在此关于标签8的分送方向布置在分送棱边11之前,但原则上也可以根据在此未示出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布置在分送棱边11之后。
33.分送方向在此是相应的标签8的运动方向,而该标签由标签分送组件9输送并且最终被分送到所述转移位置中。
34.转移位置是标签8的如下位置,该标签现在如下面那样从该位置转移到包装2的表面上。因此,贴标装置1(在此与标签分送组件9在一个共同的壳体中)具有标签施加组件13,用于将分送好的标签8施加到相应的包装2上。将相应的标签8到包装2的表面上的施加能以不同方式机械地和/或气动地进行,尤其是借助下面还描述的冲头14进行。
35.为了准确地将标签8从转移位置转移到包装2上,标签8必须可靠地固定在转移位置中,直到被转移。为此,标签施加组件13具有标签吸取组件15,该标签吸取组件接收分别由标签分送组件9分送的标签8并且将其固定在转移位置中,标签从该转移位置转移到包装2的表面上。在此处作为优选实施例描述的情况下,标签吸取组件15用于分别从分送棱边11开始将从材料条10脱离出的标签8转交给冲头14。为此,在此且优选地,相应的标签8在该标签在分送棱边11处从材料条10脱离期间通过材料条10的进给运动被输送到转移位置中并且固定在那里,直到标签8——在此通过冲头14——被转移到相应的包装2上(图2a)和b))。
36.现在重要的是,标签吸取组件15设置用于产生第一空气流(在图3a)中通过相应的箭头表示)并且如此引导该第一空气流,使得在转移位置中不仅将吸力而且将压力施加到标签8上。
37.因此,根据本提出方案的贴标装置1的标签吸取组件15如此设计,使得利用同一空气流来吸取标签(在其标签吸取侧处)和吹向标签(在其标签压力侧)。“同一空气流”是指:是供应空气流(简称“供应空气”)一部分的空气也作为排放空气流(简称“排放空气”)的一部分再次排出来。因此,供应空气和排放空气在流体技术上相互连接,这意味着,例如供应空气的流速和排放空气的流速彼此有关。供应空气流和/或排放空气流在此可以分别是单个流或者也可以由多个子空气流组成。在此且优选地是这样的,如图3a)所示,即供应空气、即流入到标签吸取组件15中的空气由多个子空气流组成,因为该供应空气在多个部位处被引入到标签吸取组件15中,而排放空气、即从标签吸取组件15中流出的空气是单个空气流,因为排放空气被引导通过共同的通道并且在同一部位处从标签吸取组件15中排出来。尤其是,同一负压产生单元16——如下文还描述的那样——用于产生同一空气流、在此第一空气流。
38.标签吸取组件15在此且优选地具有:第一负压产生单元16,该第一负压产生单元产生第一空气流;以及与第一负压产生单元15相配属的第一空气引导单元17,该第一空气引导单元引导第一空气流,以用于将压力施加到标签8上,在此尤其是施加到其标签压力侧和/或粘接侧上。图3a)借助箭头示出第一空气流在此如何从标签吸取组件15引导出来,并且一旦标签8如图2a)中所示被从右边供应,在标签8处流过,并且由此将压力施加到标签8上。
39.术语“配属”在此是指功能配属。因此,原则上,正如在下面还解释的那样,也可以
设置两个负压产生单元和两个空气引导单元,其中,然后每个负压产生单元分别与自身的、即相配属的空气引导单元在功能上共同作用,以便如所描述那样引导相应的空气流。
40.在此且优选地,还设置成,第一空气引导单元17将第一空气流引导远离标签8、尤其是引导远离其标签吸取侧,以用于施加吸力。图3a)借助箭头示出第一空气流在此如何被引入到标签吸取组件15中并且一旦标签8如图2a)中所示被从右边供应,标签8被吸取,并且由此将吸力施加到标签8上。
41.如从图2a中可以看出的,标签吸取组件15在此具有用于标签8的贴靠面18,标签8在转移位置中以其标签吸取侧贴靠在该贴靠面处。贴靠面18也可以在图4中在标签吸取组件15的底视图中看到。在此且优选地,第一空气引导单元17将第一空气流引导到标签8的背离贴靠面18的标签压力侧上,以便将所述压力施加到该标签上(图2a)、图3a))。因此,标签8在其标签吸取侧上被加载吸力,即被吸取,并且在其另一侧、即标签压力侧上被加载压力,即被压靠到贴靠面18处,这两者同时发生。
42.贴靠面18在此是由板形成,该板又是标签吸取组件15的壳体的壳体底部的一部分。
43.在此且优选地,标签吸取组件15——尤其是在贴靠面18中——具有一个或多个与第一空气引导单元17相配属的第一吸取开口19,所产生的第一空气流通过这些第一吸取开口被导引到标签吸取组件15中。如尤其是图4所示,在此设置有多个细长的、缝隙形的吸取开口19,所述吸取开口分别按照长度在分送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分送方向上依次成一排地布置。
44.在这种情况下,在此且优选地是这样:使第一吸取开口19之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吸取开口部分或完全地被位于转移位置中的标签8覆盖。在吸取开口19被标签8覆盖的区域中,则产生负压或吸力。因此,相应的吸取开口19在此至少尽可能地被堵住。术语“至少尽可能地”意味着,相应的吸取开口19如有可能仍可以吸取一些空气,但原则上也可以完全被堵住。
45.当标签8位于转移位置中时,在此且优选地,第一吸取开口19之中,至少一个第一吸取开口至少部分地保持空着。因此,当标签8被吸取时,第一吸取开口19之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吸取开口优选不被标签覆盖或至少不完全被标签覆盖。由此保证了在相应的标签8被吸取期间,第一空气流绝不会中断,由此又保证了也总是由第一空气流吹向标签8或其压力侧,以便将压力施加到标签8上。
46.在此,当标签8处于转移位置中时,第一空气流的一部分通过第一吸取开口19的未被标签8覆盖的自由横截面(流动横截面)从外部流动到标签吸取组件15中,并且第一空气流的其余部分通过第一吸取开口19的被覆盖的横截面吸取标签8。
47.如图3a)所示,第一负压产生单元16在此且优选地具有第一流动机,尤其是第一通风器20,所述第一流动机/所述第一通风器产生第一空气流。第一流动机或第一通风器20在此优选被电运行,以便产生第一空气流。因此,在根据本提出方案的按照所示的实施例的贴标装置1中,有意识地省却了到设备外部的中央压缩空气供应装置处的联接,因为该中央压缩空气供应装置从能量视角来看可能是不利的。尤其是借助通风器20,第一空气流能以特别能量高效的方式产生。
48.图3a)还示出,第一空气引导单元17在此且优选地具有供应空气通道21,该供应空
气通道以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吸取开口19开始,并且该供应空气通道延伸直到第一负压产生单元16,尤其延伸直到第一流动机或第一通风器20。此外,第一空气引导单元17在此且优选地具有排放空气通道22,该排放空气通道在第一负压产生单元16处开始、尤其是在第一流动机或第一通风器20处开始并且延伸直到标签吸取组件15的至少一个第一排出开口23,第一空气流通过该第一排出开口被引导以用于将压力施加到标签8上。供应空气通道21和排放空气通道22在此通过第一负压产生单元16在流体技术上相互连接。因此,供应空气通道21通过第一负压产生单元16、尤其是通过第一流动机或第一通风器20而与排放空气通道22分开。因此,第一流动机或第一通风器20位于第一空气引导单元17的供应空气通道21和排放空气通道22之间。
49.如图3a)中的箭头所示,排放空气通道22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排出开口23在此且优选地如此布置,使得第一空气流为了施加压力而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排出开口23倾斜地——尤其是以在标签8的分送方向上伸延的方向分量——引导到标签8上。第一空气流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排出开口23中引导出的方向在此被定义为主流动方向、即从第一排出开口23排出来的空气流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因此,该主流动方向在此优选地倾斜地朝着标签8、尤其是其标签压力侧指向,这具有以下优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排出开口23处于下面还描述的冲头14的至少部分区段竖直的运动范围之外和/或处于当标签从转移位置转移到包装2表面上期间所述标签8的运动范围之外。
50.特别优选地,在排放空气通道22的端部处,该排放空气通道的横截面朝向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排出开口23渐缩,从而在该部位处产生第一空气流的压缩。然后,排放空气通道22的包括排出开口23的渐缩的端部区段作用为喷嘴。
51.图2a)还阐明了,在此且优选地,标签分送组件9将标签8通过在贴靠面18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排出开口23之间的间隙24输送至转移位置,标签8在转移位置中以其标签吸取侧贴靠在该贴靠面处,第一空气流引导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排出开口以用于将压力施加到标签8上。因此,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排出开口23与贴靠面18间隔开。
52.直到现在对于根据本提出方案的贴标装置1的解释涉及第一空气流,借助该第一空气流不仅可以将吸力施加到标签8上,而且可以将压力施加到标签上,以便将标签8固定在转移位置中。在特别窄的标签8的情况下,这样的第一空气流通常足以将所述标签最佳地固定。在相对较宽的标签8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还借助附加的第二空气流吸取所述标签,如在下面解释的。尤其是,为此标签吸取组件15在此且优选地还设置用于产生另外的第二空气流,该第二空气流在标签吸取组件15中与第一空气流在流体技术上是分开的。在这种情况下,标签吸取组件15设置用于如此引导第二空气流,使得在转移位置中将附加的吸力施加到标签8上。与通过第一空气流引起的吸力相比,通过第二空气流引起的附加的吸力在此尤其是在标签8的不同的部位处施加到该标签上。通过图3b)中的相应箭头阐明了该第二空气流。
53.借助与第一空气流在流体技术上分开的第二空气流产生附加的吸力具有以下优点。标签8越宽,也就是说标签横向于分送方向的延伸部越大,则当标签8仅在一个部位或一侧处被吸取时地球引力对标签8的未被吸取的部分的影响就越大。这引起:标签8从它被吸取的部位或一侧开始向下悬挂。标签8现在从它被吸取的部位或一侧起延伸得越多,标签就越强地向下弯曲,并且标签8就越难能够被标签施加组件13或冲头14抓取并且转移到包装2
上。此外,以仅相对较小的吸力保持标签8并且同时以与此相比相对较大的压力吹向标签,这带有如下风险,即,标签从转移位置中被吹走,或者对于到包装2上的精确转移而言至少不再最佳地布置。
54.因此为了使相对较宽的标签8更可靠地固定在转移位置中,现在产生附加的第二空气流,该第二空气流相应地将附加的吸力施加到标签8上,并且因此相对于施加到标签8上的压力总体上提高了吸力。因此,优选地,第二空气流不像第一空气流那样也被引导到标签压力侧上,以用于产生压力。因此,第二空气流提高了施加到标签8上的吸力,而没有提高施加到标签上的压力。
55.在此且优选地,标签吸取组件15现在具有第二负压产生单元25,该第二负压产生单元产生第二空气流。在这种情况下,在此且优选地是这样的,即标签吸取组件15还具有与第二负压产生单元25相配属的第二空气引导单元26,该第二空气引导单元将第二空气流引导远离标签8、尤其是引导远离其标签吸取侧,以用于施加吸力。
56.在此且优选地,标签吸取组件15——尤其是在贴靠面18中——相应地具有一个或多个与第二空气引导单元16相配属的第二吸取开口27,所产生的第二空气流通过所述第二吸取开口被导引到标签吸取组件15中。如尤其是图4所示,在此也设置有多个细长的、缝隙形的吸取开口19,所述吸取开口分别按照长度在分送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分送方向上依次成一排地布置。在此,多个这样的排横向于分送方向并排而置。
57.在这种情况下,在此也尤其是这样:使第二吸取开口27之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吸取开口部分或完全地被位于转移位置中的标签8覆盖。在吸取开口27被标签8覆盖的区域中,则产生负压或吸力。因此,相应的吸取开口27在此至少尽可能地被堵住。
58.在此,在第二空气流的情况下也是这样:当标签8位于转移位置中时,第二空气流的一部分通过第二吸取开口27的没有被标签8覆盖的自由横截面(流动横截面)从外部流动到标签吸取组件15中,并且第一空气流的其余部分通过第二吸取开口27的被覆盖的横截面吸取标签8。
59.第二负压产生单元25也优选具有流动机,在此称为第二流动机,尤其是也具有通风器,在此称为第二通风器28,所述第二流动机/第二通风器产生第二空气流。第二流动机或第二通风器28在此也优选电运行,以便产生第二空气流。
60.如图3b)所示,第二空气引导单元26具有供应空气通道29,该供应空气通道以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吸取开口27开始,并且该供应空气通道延伸直到第二负压产生单元25,尤其是直到第二流动机。在此且优选地,供应空气通道29延伸直到标签吸取组件15的至少一个第二排出开口30,第二空气流通过所述第二排出开口排出到标签吸取组件15的周围环境中。因此,排放空气直接流动到周围环境中。然而,根据此处未示出的一个备选的实施方案,也可以设置成,第二空气引导单元26具有排放空气通道,该排放空气通道在第二负压产生单元25处开始,尤其是在第二流动机处开始,并且该排放空气通道延伸直到标签吸取组件15的至少一个第二排出开口30,第二空气流通过所述第二排出开口排出到标签吸取组件15的周围环境中,并且供给空气通道29和排放空气通道通过第二负压产生单元25在流体技术上相互连接。
61.有利地,第一和/或第二空气流除了产生分别施加到标签8上的力(吸力和/或压力)以外也可以还具有其它使用可能性。
62.因此,可以设置成,第一和/或第二空气流、尤其是从第二排出开口30排出的第二空气流被相应的空气引导单元17,26(在此第二空气引导单元26)如此引导,使得引起标签施加组件13和/或标签分送组件9的功能部件、尤其是标签分送组件9的打印机12的散热。例如,打印机12的打印机马达产生热量,该热能以这种方式引走。为此,空气流、在此第二空气流、尤其是排放空气优选朝着相应的功能部件、例如打印机或打印机马达指向。
63.也可以设想,第一和/或第二空气流、尤其是从第一排出开口23引导到标签8上的用于施加压力的第一空气流被调温。调温包括加热和/或冷却。以这种方式,分别由空气流吹向的标签8也可以被调温。因此,相对较冷的标签原则上比温的标签更硬。此外,冷的且因此硬的标签不太能被良好吸取和因此固定。与此相对,相对较温的且因此软的标签在所述标签被标签分送组件9输送到转移位置中时容易起皱。相应的标签8的最佳刚度可以通过空气流的调温来设定。
64.在根据本提出方案的贴标装置1中,如图3a)和b)所示,优选设置成,第一通风器20和/或第二通风器28是径向通风器或轴向通风器。然而,原则上,对于第一通风器20和/或第二通风器28而言其它形式的通风器也是可设想的,例如对角通风器或切向通风器。在此且优选地,第一通风器20是径向通风器,而第二通风器28是轴向通风器。因此,径向通风器(该径向通风器在此且优选地除了吸力以外应特定地产生压力)与轴向通风器相比在排放空气侧上具有明显更好的体积流。轴向通风器与径向通风器一样同样适用于产生吸力,但成本更适宜,从而在此对于第二通风器28而言(该第二通风器优选应仅产生吸力),从成本视角来看,轴向通风器是足够的。
65.此外,在此且优选地是这样:如图1中示意性地所示,贴标装置1具有控制组件31,用于控制和/或调节第一和/或第二负压产生单元16,25,尤其是第一和/或第二流动机或第一和/或第二通风器20,28。优选地,控制组件31设置用于根据标签8在分送方向上的形状和/或尺寸来执行控制和/或调节。例如,控制组件31仅在标签8低于预设的长度,即在分送方向上的延伸部的情况下,和/或在标签8超过预设的宽度,即横向于分送方向的延伸部的情况下,才接通第二负压产生单元25、尤其是第二流动机或第二通风器28。
66.如上文已经表明的并且在图1和图2中示意性地示出的,用于将标签8施加到包装2的上侧上的标签施加组件13在此且优选具有具有冲头杆32和冲头脚部33的冲头14。冲头14通过其冲头脚部33将标签8在施加运动中从转移位置转移到包装2的表面上。
67.冲头14在此且优选地设计为摆式冲头,如图2a)中通过箭头所示,该冲头不仅可线性运动而且可枢转。尤其是,冲头14作为冲头脚部33具有吸取脚部,优选吸取脚部和吹动脚部,以用于吸取标签8并且尤其是也用于吹掉标签。在此设计为摆式冲头的冲头14在此在标签8被转移时沿运输方向执行施加运动,以便实现对借助进给组件3运动的包装2进行贴标。标签8可以借助标签施加组件13以接触方式、即机械地通过将压上标签8而施加到包装2上。附加地或备选地,可设想,以非接触的方式施加标签8,例如其方式为,冲头14的吸取脚部和吹动脚部通过产生指向包装2的压缩空气冲击而将标签8吹到包装2上,即气动地施加到包装上。然而,原则上,冲头14也可以是纯粹的线性冲头,该线性冲头则仅能线性地运动,如有可能可在多个相互正交的方向上运动。根据在此未示出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原则上也可设想,标签8直接从转移位置转移到包装2的表面上,尤其是借助由标签吸取组件15、优选由吹气头部施加到标签8上的压缩空气冲击而转移到包装2的表面上。在后一种情况下,则不需
要冲头来转移标签8。
68.此外,在此处示例性示出的根据本提出方案的贴标装置1中设置成,第一和第二空气流和/或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单元16,25和/或第一和第二流动机或第一和第二通风器20,28和/或第一和第二空气引导单元17,26和/或(多个)第一和第二吸取开口19,27分别在横向于分送方向的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在图4中可以特别清楚地看到这种横向于分送方向的间隔开。
69.在此且优选地是,标签施加组件13的冲头14布置在第一和第二空气流和/或第一和第二负压产生单元16,25和/或第一和第二流动机和/或第一和第二通风器20,28和/或第一和第二空气引导单元17,26和/或(多个)第一和第二吸取开口之间的区域中。尤其是,冲头14在该区域中能够沿标签8的分送方向以及逆着标签的分送方向运动、优选枢转。
70.如图4最后也示出的,此外在此且优选地是这样:多个或所有第一和/或第二吸取开口19,27的横截面(在此仅第一吸取开口19的横截面)从吸取开口到吸取开口在分送方向上减少、即随着与分送棱边11的距离增加而减少。这至少适用于吸取开口19,27的主要部分,且优选适用于所有吸取开口19,27。在此处未示出的一个备选的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该备选的实施方式中设置仅一个单个的第一和/或第二吸取开口,相应地可设想:所述一个第一和/或第二吸取开口的横截面在分送方向上减少、即随着与分送棱边11的距离增加而减少。
71.在两种情况下,吸取开口的宽度、即横向于分送方向的延伸部因此随着与分送棱边11的距离增加或随着标签8的输送距离增加而减少。相应地,吸力随着与分送棱边11的距离增加而减少,也就是说,与更近地置于分送棱边11处的标签8的部位相比,相应的标签8的离分送棱边11最远的部位以更小的吸力被吸取。这具有以下决定性的优势。因此,作用到标签8上的总吸力随着第一吸取开口19、如有可能还有第二吸取开口27的覆盖的增加而升高,从而相对较长的标签8被过强地吸取,并且将在其背离分送棱边11的端部处保持静止,从而从分送棱边11起被进一步输送的标签8将掀起波浪。相应地,在此随着标签8的输送距离增加,通过减少吸取开口的宽度来减少力,从而标签8即使在大的长度的情况下也总是在其整个长度上被进一步输送,直到该标签已完全到达传输位置。在相对较短的标签8的情况下,优点又在于,吸取开口的宽度随着越来越靠近分送棱边11而变大,并且因此产生更大的吸力,由此短的标签8保持得更好。
72.特别优选地,在此是这样:如图4中针对第一吸取开口19所示的那样横截面逐级地或根据在此未示出的一个备选的实施方式无级地减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