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力调试的线杆攀爬器的制作方法

2023-08-04 18:11: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电力运维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电力调试的线杆攀爬器。


背景技术:

2.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线杆,线杆有着诸多种类,从较为原始的木桩乃至竹竿都有过作为线杆的历史,随着现在的发展,线杆主要分为钢结构、拼接式多边钢管和水泥柱的三大类为主,作为现在主流的杆状线杆使用而言,大多并没有配备攀爬梯,电力检修的工人一般都是采用脚蹬进行攀爬,脚蹬可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发明,有着轻便以及实用的特点,随着发展脚蹬仍旧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传统方式的弊端也是较为明显。
3.弊端之一就是人力攀爬规范性要求高,在一天多个线杆攀爬检修往往容易出现体力不支,危险性较大,同时难以携带重物,对腿部力量负荷大,在大批量绝缘子安装时,不论是上下往复运输还是直接吊绳拉都是一个十分费力耗时的工作,作为传统脚蹬的平替产物,本方案提出更为安全方便使用的新式攀爬器填补传统电力运维工作的诉求。
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6.电力调试的线杆攀爬器,包括:顶座;所述顶座的表面安装有第二电机;底座;所述底座用于底部缓冲设置于顶座下方,且与顶座之间共同转动连接有受第二电机驱动的螺纹柱;承力组件;所述承力组件位于顶座与底座之间受螺纹柱驱动呈轴向做线性往复运动;
7.转向组件;所述转向组件用于线杆表面的水平方向控制并固定在承力组件的一侧,所述转向组件的表面贯穿转动有用于控制其转向的六角转杆;撑架;所述撑架滑动在转向组件内,且转向组件与撑架的弧形侧壁啮合传动;依附卡夹;所述依附卡夹用于线杆表面贴合支撑,且转动连接在撑架的内壁;驱动器;所述驱动器固定在撑架的一侧,用于控制依附卡夹转动角度。
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顶座与底座之间固定有若干主梁,且两个主梁之间设置有用于配合承力组件限位滑动的承力杆,所述顶座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控制驱动器和第二电机运作的电控仓,两个主梁的表面共同固定有载物平台,且载物平台的表面安装有护栏,所述护栏的表面设置有绑带。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转向组件包括固定在承力组件表面的护壳,所述护壳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压合柱,所述护壳的内壁贯穿转动有两个第一压合柱,所述第一压合柱的表面开设有若干齿槽,且第一压合柱的底端固定有同向齿轮,所述护壳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有用于啮合两个同向齿轮进行转动的中心齿轮,所述六角转杆轴向贯穿滑动在中心齿轮的表面,且与六角转杆形状相互嵌合。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承力组件的数量由至少两个配合使用,且螺纹柱表面相邻两个承力组件运动轨迹段螺纹方向呈相反设置。
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底座包括与若干主梁固定的座体,所述座体的下表面固定有若干个弹簧,若干个弹簧的底端共同固定有减震板,所述座体的下方一体化设置有若干个末端卸力撑头,且末端卸力撑头与弹簧之间交错设置,所述减震板的表面固定有若干配合末端卸力撑头定位的导向杆。
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驱动器包括固定在撑架一侧的齿轮箱,所述齿轮箱的一侧固定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呈齿牙状啮合传动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一侧固定有从动齿轮,且从动齿轮啮合传动有轴向齿轮,所述轴向齿轮的一侧固定有蜗杆,所述蜗杆的表面啮合有蜗轮,且蜗轮固定在依附卡夹的一端。
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承力组件由连接座为主体,且表面贯穿安装有两个螺纹套和滑套,两个滑套共同滑动在承力杆的表面,两个螺纹套共同螺纹连接在螺纹柱的表面。
1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末端卸力撑头包括与座体一体成型的撑头基体,且撑头基体的表面贯穿开设有弹性开槽,且弹性开槽的一侧开设有缓冲缝隙,所述缓冲缝隙的下方贯穿开设有余量孔,所述缓冲缝隙的上方开设有导向孔,且导向杆共同滑动在余量孔与导向孔的内壁。
1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依附卡夹包括贯穿转动在撑架内壁的主夹,所述主夹的一端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横撑,且横撑与主夹的另一端通过锁钉固定,且横撑与主夹的弧形内壁均固定有防滑垫。
1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撑架包括配合第一压合柱与两个第二压合柱限位滑动的架体,且架体的表面固定有若干个与齿槽啮合的弧形齿条。
17.有益效果:
18.本方案有益效果分为以下几点:
19.其一,本方案在使用时,通过两个乃至多个依附卡夹在驱动器的作用下与线杆表面保持支撑,同时一上一下两个依附卡夹的依次支撑和脱离,配合着螺纹柱的作用下,使其整体形成一个蠕动向上攀爬的作用,且螺纹柱的两个反向螺纹作用下,两个承力组件能够处于一个相对大跨度的攀爬距离,且针对线杆上窄下宽的结构而言,有着稳定的攀爬效果,且能够同时携带较多的电力器件进行负重攀爬;
20.其二,在使用时,依据电力运维需要,通过转动六角转杆,使其驱动转向组件通过齿条在撑架表面进行水平移动,使其电力器件安装时能够进行不同位置进行安装,实际使用中更为方便;
21.其三,落地更为平稳,底部添加了缓冲设计,当下降速度略显提高时,能够保持整体的稳定,不会受到冲击感,人员以及相关电力器件在载物平台上更为安全。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23.在附图中:
24.图1为本发明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发明另一视角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发明又一视角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发明顶座、底座和主梁之间装配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发明顶座局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本发明底座局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7为本发明末端卸力撑头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31.图8为本发明撑架和依附卡夹连接状态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32.图9为本发明驱动器立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3.图10为本发明承力组件与转向组件装配状态立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4.图11为本发明转向组件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2为本发明电力运维场景布置图
36.图13为本发明攀爬过程步骤图解结构示意图;
37.图14为本发明在水平角度移动状态下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5为本发明在水平角度移动状态下另一视角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6为本发明在水平角度最大移动角展示图。
40.图中:1、顶座;2、主梁;3、螺纹柱;4、底座;41、座体;42、弹簧;43、减震板;44、末端卸力撑头;441、撑头基体;442、弹性开槽;443、缓冲缝隙;444、余量孔;445、导向孔;45、导向杆;5、承力组件;51、连接座;52、螺纹套;53、滑套;6、转向组件;61、护壳;62、第一压合柱;63、齿槽;64、第二压合柱;65、中心齿轮;66、同向齿轮;7、撑架;71、架体;72、弧形齿条;8、依附卡夹;81、主夹;82、横撑;83、锁钉;84、防滑垫;9、驱动器;91、齿轮箱;92、第一电机;93、主动齿轮;94、从动齿轮;95、轴向齿轮;96、蜗杆;97、蜗轮;10、承力杆;11、载物平台;12、护栏;13、绑带;14、第二电机;15、六角转杆;16、电控仓。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
42.实施例一
43.请参阅图1至图16,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电力调试的线杆攀爬器,包括:顶座1,顶座1的表面安装有第二电机14,底座4,底座4用于底部缓冲设置于顶座1下方,且与顶座1之间共同转动连接有受第二电机14驱动的螺纹柱3,承力组件5,承力组件5位于顶座1与底座4之间受螺纹柱3驱动呈轴向做线性往复运动,转向组件6,转向组件6用于线杆表面的水平方向控制并固定在承力组件5的一侧,转向组件6的表面贯穿转动有用于控制其转向的六角转杆15,撑架7,撑架7滑动在转向组件6内,且转向组件6与撑架7的弧形侧壁啮合传动,依附卡夹8,依附卡夹8用于线杆表面贴合支撑,且转动连接在撑架7的内壁,驱动器9,驱动器9固定在撑架7的一侧,用于控制依附卡夹8转动角度。
44.本方案在使用时,通过两个乃至多个依附卡夹8在驱动器9的作用下与线杆表面保持支撑,同时一上一下两个依附卡夹8的依次支撑和脱离,配合着螺纹柱3的作用下,使其整体形成一个蠕动向上攀爬的作用。
45.螺纹柱3的两个反向螺纹作用下,两个承力组件5能够处于一个相对大跨度的攀爬距离,且针对线杆上窄下宽的结构而言,有着稳定的攀爬效果,且能够同时携带较多的电力器件进行负重攀爬。
46.依据电力运维需要,通过转动六角转杆15,使其驱动转向组件6通过齿条在撑架7表面进行水平移动,使其电力器件安装时能够进行不同位置进行安装,实际使用中更为方便。
47.底部添加了缓冲设计,落地更为平稳,当下降速度略显提高时,能够保持整体的稳定,不会受到冲击感,人员以及相关电力器件在载物平台11上更为安全。
48.具体的,如图1、图2和图4所示:顶座1与底座4之间固定有若干主梁2,且两个主梁2之间设置有用于配合承力组件5限位滑动的承力杆10,顶座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控制驱动器9和第二电机14运作的电控仓16,两个主梁2的表面共同固定有载物平台11,且载物平台11的表面安装有护栏12,护栏12的表面设置有绑带13。
49.通过设置主梁2,主梁2起到桥梁的作用,能够保持整体之间形成一个稳定的连接框架,提升使用的稳定性。
50.通过设置承力杆10,承力杆10能够保持承力组件5移动时起到很好的支撑效果,辅助提升其承重效果,保持稳定性。
51.护栏12,护栏12能够保持人员的安全性,对人员以及物品进行防护。
52.电控仓16,电控仓16进行整体的逻辑控制,以及电启停的点控制。
53.绑带13,绑带13能够对人员乃至物品进行固定,提升安全性。
54.具体的,如图10和图11所示:转向组件6包括固定在承力组件5表面的护壳61,护壳6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压合柱64,护壳61的内壁贯穿转动有两个第一压合柱62,第一压合柱62的表面开设有若干齿槽63,且第一压合柱62的底端固定有同向齿轮66,护壳61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有用于啮合两个同向齿轮66进行转动的中心齿轮65,六角转杆15轴向贯穿滑动在中心齿轮65的表面,且与六角转杆15形状相互嵌合。
55.第一压合柱62与两个第二压合柱64之间相互配合,能保持对架体71的压持限位,使其能够保持稳定滑动,同时齿槽63与弧形齿条72配合,能处于啮合传动的同时,保持很好的限位滑动效果,进一步提升架体71滑动的稳定性。
56.具体的,如图4所示:承力组件5的数量由至少两个配合使用,且螺纹柱3表面相邻两个承力组件5运动轨迹段螺纹方向呈相反设置。
57.螺纹柱3有两个相反的螺纹方向,能够在单向转动时,驱动对应的两个承力组件5呈现同向乃至反向的同步运行操作。
58.具体的,如图6所示:底座4包括与若干主梁2固定的座体41,座体41的下表面固定有若干个弹簧42,若干个弹簧42的底端共同固定有减震板43,座体41的下方一体化设置有若干个末端卸力撑头44,且末端卸力撑头44与弹簧42之间交错设置,减震板43的表面固定有若干配合末端卸力撑头44定位的导向杆45。
59.通过设置减震板43,减震板43的材质可以为橡胶,硅胶,硬板和橡胶夹层的复合板等多种形式,起到与地面接触的第一层缓冲效果,其材料优选的应采用较为耐磨的材料,产品中我们选用橡胶材质。弹簧42为二级缓冲卸力,最后末端卸力撑头44卸力,卸力依次为硬卸力,软卸力和最后的刚性结构卸力。
60.具体的,如图9所示:驱动器9包括固定在撑架7一侧的齿轮箱91,齿轮箱91的一侧固定有第一电机92,第一电机92的输出轴呈齿牙状啮合传动有主动齿轮93,主动齿轮93的一侧固定有从动齿轮94,且从动齿轮94啮合传动有轴向齿轮95,轴向齿轮95的一侧固定有
蜗杆96,蜗杆96的表面啮合有蜗轮97,且蜗轮97固定在依附卡夹8的一端。
61.通过采用齿轮箱91,齿轮箱91内部的结构,能够配合第一电机92的输出扭矩进行转变为高扭矩低转速的驱动力,提升运作的稳定性。
62.通过设置蜗杆96,蜗杆96与蜗轮97之间具备单向传动的特性,使其受力时能够保持稳定的锁止状态。
63.具体的,如图10所示:承力组件5由连接座51为主体,且表面贯穿安装有两个螺纹套52和滑套53,两个滑套53共同滑动在承力杆10的表面,两个螺纹套52共同螺纹连接在螺纹柱3的表面。
64.通过设置连接座51,连接座51将螺纹套52和滑套53固定,使其能够进行统一受力的配合效果。
65.具体的,如图7所示:末端卸力撑头44包括与座体41一体成型的撑头基体441,且撑头基体441的表面贯穿开设有弹性开槽442,且弹性开槽442的一侧开设有缓冲缝隙443,缓冲缝隙443的下方贯穿开设有余量孔444,缓冲缝隙443的上方开设有导向孔445,且导向杆45共同滑动在余量孔444与导向孔445的内壁。
66.当末端卸力撑头44受力时,缓冲缝隙443间距变化,弹性开槽442形变,进行弹性支撑,余量孔444偏移,直至卸力后复位,这种结构主要针对于整体结构的缓冲,防止较大的冲击力造成结构的硬性支撑造成疲劳损坏。
67.具体的,如图8所示:依附卡夹8包括贯穿转动在撑架7内壁的主夹81,主夹81的一端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横撑82,且横撑82与主夹81的另一端通过锁钉83固定,且横撑82与主夹81的弧形内壁均固定有防滑垫84。
68.通过设置防滑垫84,防滑垫84能够提升摩擦力,保持使用的安全性。
69.锁钉83主要针对于横撑82与主夹81的临时固定。
70.具体的,如图8所示:撑架7包括配合第一压合柱62与两个第二压合柱64限位滑动的架体71,且架体71的表面固定有若干个与齿槽63啮合的弧形齿条72。
71.在使用时,通过将底座4放置在地面,随即活动横撑82,使其横撑82与主夹81将线杆包在内部,随即通过锁钉83进行固定;
72.此时电控仓16对第二电机14发出指令,此时第二电机14运作,通过带动主动齿轮93转动,同时主动齿轮93带动同轴的从动齿轮94同步转动,此时从动齿轮94带动表面啮合的轴向齿轮95转动,这个过程中形成一个减速结构,降低转速后提升整体的扭矩,使其驱动蜗杆96转动;
73.蜗杆96转动时通过对蜗轮97的单向传动,蜗轮97在蜗杆96的作用下进行小角度转动,使其带动主夹81出现同角度的偏转操作,使其主夹81偏转时通过与横撑82内壁设置的防滑垫84在线杆表面呈现受重力依托的过盈配合支撑状态,此时状态如图13中的步骤一所示,两个卡夹此时都在线杆表面支撑着主体;
74.使用人员将相关电力器件放在载物平台11,同时站立其上,通过绑带13进行限位,随即位于上方的依附卡夹8在驱动器9作用下复位,使其失去支撑,此时设备整体都在下方依附卡夹8支撑作用下,随即电控仓16控制第二电机14驱动螺纹柱3进行转动;
75.螺纹柱3在转动时带动两个承力组件5滑动在承力杆10表面作反向运动,此时由于位于下方依附卡夹8处于固定状态,使其主梁2整体向上移动,且位于上方卡夹移动到最大
距离,如附图13中的步骤三所示;
76.当其移动到最大距离后,位于上方依附卡夹8在对应驱动器9作用下保持与线杆的抱死状态,位于下方依附卡夹8复位,此时电控仓16控制第二电机14反向转动,此时两个承力座在螺纹套52和螺纹柱3的配合下作相向运动,此时由于位于上方依附卡夹8呈支撑状态,使其相向运动时,主梁2和下方依附卡夹8向上攀升即可;
77.直至到预定高度后,两个依附卡夹8同步抱死即可固定;
78.在安装和检修时,依据需要转动六角转杆15,在转向组件6上下轴向运动时,滑动在表面贯穿的六角转杆15表面,当六角转杆15转动时,其六角性的作用下转动带动着中心齿轮65转动,使其两个转向组件6对应中心齿轮65同时驱动表面啮合的同向齿轮66进行转动,此时两个同向齿轮66分别带动对应的第二压合柱64转动,第二压合柱64通过表面的齿槽63,使其啮合弧形齿条72的配合下,使其整体滑动在架体71的表面,呈现一个多角度的横向移动,便于安装时不同位置的控制与调节;
79.在需要进行下降时,下降与上述的攀爬方式为相反的控制方法即可,不做过多繁杂重复的赘述,这里主要说一下另一种的下降方式,我们知道驱动器9控制主夹81的偏转角度,在需要快速下降时,通过控制主夹81的角度,使其抱紧状态松动,出现下滑迹象,由于目前的线杆都是上窄下宽的设计,使其打开一定的间隙后,下降到一定的高度后就会重新变得无法移动,并依次拓展即可实现快速下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需要定期的查看和更换防滑垫84状态。
80.当出现下将速度较快,乃至脱落快速下滑时,首先减震板43与地面接触,进行第一次缓冲,随即弹簧42卸力使其出现第二次缓冲,此时导向杆45穿过余量孔444进入到导向孔445汇总,当冲击力较大时,弹簧42无法完全进行消能,此时末端卸力撑头44与减震板43接触,使其缓冲缝隙443闭合,使其完成第三段的硬性缓冲,使其整体能够极大的保障载物平台11的安全性。
8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