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6-14 21:10: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特征的命名。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前”、“后”、“上”、“下”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某一特定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是一种开放式的表述方式,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的元件及其等同物,这并不排除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还可以包含其他元件。本实用新型中如果出现“若干”,其含义是指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16.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单元1和电源2,电源2与充电单元1电连接,用于向充电单元1供电。具体的,充电单元1与电源2通过第一导线10连接。
17.参见图1,充电装置还包括柜体5,柜体5呈内部中空设置,电源2收容于柜体5的空腔中,柜体5对电源2进行防护。充电单元1位于柜体5的外部空间,电源2位于柜体5内。
18.继续参见图1,充电装置还包括换热单元3和控制机构4。换热单元3用于冷却充电单元1。换热单元3包括换热件30,换热件30用于与充电单元1换热。充电单元1包括充电线缆和充电枪11,在实际使用中充电线缆和充电枪11可以是组装在一起的组件,换热件30用于与充电线缆和充电枪11中的至少一者换热。换热件30可以为设置于充电单元1中的管道、液冷板或者其他换热元件。
19.换热单元3的至少部分与电源2位于相同的柜体5内,提高充电装置的集成化程度。控制机构4与电源2电连接,用于对电源2的供电进行控制。换热单元3的至少部分与控制机构4电连接。例如,换热单元3的电气部分,控制机构4用于对电气部分进行控制。具体的,控制机构4与电源2通过第二导线20连接。控制机构4位于柜体5内。
20.图2示出了本技术充电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换热单元3采用压缩机液冷系统。如图2所示,换热单元3包括第一流路301和第二流路302,第一流路301为制冷剂循环流路,第二流路302为冷却液循环流路,用于对充电单元1的充电线缆进行冷却。第一流路301和第二流路302均具有用于流体流通的通道。第一流路301设有压缩机31、冷凝器32和蒸发器33。压缩机31、冷凝器32和蒸发器33串联设置。第二流路302设有第一液泵351和换热件30。蒸发器33也设置在第二流路302上,并且第一液泵351、换热件30和蒸发器33串联设置。本技术通过电源2为充电单元1提供电力,也可以为换热单元3的电气部分提供电力;换热单元3为充电单元1的充电线缆提供冷量。
21.压缩机31、冷凝器32、蒸发器33、第一节流元件34和第一液泵351中的至少一者位于柜体5内,换热件30位于柜体5外。压缩机31和第一液泵351均与电源2电连接。具体的,参见图3,蒸发器33包括第一接口331、第二接口332、第三接口333和第四接口334。第一接口331、第二接口332与第一流路301的通道相连通,第三接口333和第四接口334与第二流路302的通道相连通。换热件30包括用于冷却液流入的进口3001和用于冷却液流出的出口3002。压缩机31具有用于制冷剂流入的第一进口311和用于制冷剂流出的第一出口312,冷凝器32具有用于制冷剂流入的第二进口321和用于制冷剂流出的第二出口322。压缩机31的第一出口312与冷凝器32的第二进口321相连通。冷凝器32的第二出口322与蒸发器33的第二接口332相连通;蒸发器33的第一接口331与压缩机31的第一进口311相连通。第一液泵351包括用于冷却液流入的第三进口3501和用于冷却液流出的第三出口3502。蒸发器33的
第四接口334与第一液泵351的第三进口3501相连通;第一液泵351的第三出口3502与换热件30的进口3001相连通;换热件30的出口3002与蒸发器33的第三接口333相连通。冷却液对充电单元1的充电线缆进行冷却,蒸发器33用于与冷却液进行换热,压缩机31接收蒸发器33的气态制冷剂后,将其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再进入冷凝器32内,冷凝器32将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冷凝成低温高压的制冷剂,低温高压的制冷剂再进入到蒸发器33中进行换热。
22.蒸发器33的第一接口331为用于制冷剂流出的出口,蒸发器33的第二接口332为用于制冷剂流入的进口,蒸发器33的第三接口333为用于冷却液流入的进口,蒸发器33的第四接口334为用于制冷剂流出的出口。
23.参见图2,换热单元3还包括第一节流元件34,第一节流元件34设置在第一流路301,用于控制液态制冷剂到蒸发器33的流通量。本技术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压缩机31、冷凝器32、蒸发器33和第一节流元件34串联设置,第一节流元件34连接于在冷凝器32和蒸发器33之间。其中,第一节流元件34可以采用节流阀。本技术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压缩机31、冷凝器32、蒸发器33、第一节流元件34、第一液泵351和控制机构4均收容于柜体5的空腔中,占用空间少,便于现场安装、维护和使用。
24.参见图3,第二流路302包括第一主路3021和至少两个第一支路3022,至少两个第一支路3022并联设置,至少两个第一支路3022均与第一主路3021连通,第一支路3022设置有换热件30。第一液泵351设置在第一主路3021。
25.参见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换热单元3还包括温度传感器36、37,温度传感器36、37设于第二流路302,第二流路302用于冷却液流通。换热件30包括用于冷却液流入的进口3001和用于冷却液流出的出口3002,温度传感器36、37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36和第二温度传感器37,第一温度传感器36相对于出口3002靠近进口3001,第二温度传感器37相对于进口3001靠近出口3002。
26.具体的,第二温度传感器37设置在第二流路302的第一主路3021上,并且第二温度传感器37靠近蒸发器33的第三接口333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36设置在第二流路302的第一主路3021,并且第一温度传感器36相对第一液泵351的第三进口3501靠近第三出口3502。第一温度传感器36用于检测第一液泵351的第三出口3502流出的冷却液的温度,称为供液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37用于检测进入蒸发器33的第三接口333的冷却液的温度,称为回液温度。第一温度传感器36、第二温度传感器37也位于柜体5内,柜体5起到防护作用。当然,第一温度传感器26、第二温度传感器37也可以设于柜体5外,本技术在此不作限制。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换热单元3还可以仅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36,不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37。
27.如图3所示,换热单元3还包括多个控制阀38,多个控制阀38对应设置在多个第一支路3022,用于多个充电枪11所在的第二流路302的导通或截止。控制阀38与第一支路3022一一对应设置。控制阀38可以采用电磁阀。
28.换热单元3至少部分与电源2电连接。例如电气部分,通过电源2向其电气部分供电。具体的,压缩机31、第一液泵351、第一温度传感器36、第二温度传感器37及控制阀38均与电源2电连接。控制机构4与换热单元3的电气部分电连接,用于对换热单元3的供冷进行控制。压缩机31、第一液泵351、第一温度传感器36、第二温度传感器37及控制阀38均与控制机构4电连接,通过控制机构4控制压缩机31、第一液泵351和控制阀38的开启或关闭;同时,
还用于接收第一温度传感器36、第二温度传感器37的检测信号,并对检测信号进行处理、分析。
29.在换热单元3采用压缩机液冷系统时,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充电装置的工作过程:当充电单元1接收工作指令,电源2向有负荷的充电单元1输送电力,控制机构4控制第一液泵351开启,将冷却液供给有负荷的充电单元1,第一温度传感器36、第二温度传感器37采集供液温度和回液温度;控制机构4根据电源2的功率输出、供液温度、回液温度、第一液泵351功耗转速等参数综合判断,若供液温度低于第一预设温度t1,则暂时不开启压缩机31,若供液温度不低于第一预设温度t1,启动压缩机31,冷凝器32将压缩机31压缩的气态制冷剂冷凝为液态,制冷剂通过第一节流元件34进入到蒸发器33进行蒸发,制冷剂蒸发所产生的制冷量通过蒸发器33传递到冷却液,冷却液流向充电单元1以对充电线缆进行冷却,之后再流回蒸发器33与制冷剂进行热量交换。该充电装置能够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36、第二温度传感器37采集的参数自动调节制冷量,从而控制充电线缆的温度,使充电单元1无论是在低负荷还是满负荷都处于稳定运行状态。
30.图4示出了充电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与第一种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换热单元3采用空冷器液冷系统。换热单元3包括换热件30,换热件30用于与充电单元1换热。如图4所示,换热单元3包括循环流路300,循环流路300具有用于流体流通的通道,循环流路300上设有空气冷凝器39、第二液泵352和换热件30。空气冷凝器39、第二液泵352和换热件30串联设置。空气冷凝器39、第二液泵352均与电源2电连接,空气冷凝器39、第二液泵352均与控制机构4电连接。空气冷凝器39包括风机,控制机构4通过控制风机的转速以调节冷却液温度。空气冷凝器39和第二液泵352均位于柜体5内,换热件30位于柜体5外。
31.空气冷凝器39具有用于冷却液流入的第四进口391和用于冷却液流出的第四出口392,第二液泵352包括用于冷却液流入的第五进口3503和用于冷却液流出的第五出口3504。空气冷凝器39的第四出口392与第二液泵352的第五进口3503相连通;第二液泵352的第五出口3504与换热件30的进口3001相连通。换热件30的出口3002与空气冷凝器39的第四进口391相连通。换热单元3的冷却液可以采用乙二醇水溶液、丙二醇水溶液等,也可以采用氟化液、变压器油等绝缘液体。
32.参见图4和图5,换热单元3还包括第三温度传感器310,第三温度传感器310设置于循环流路300。具体的,第三温度传感器310连接于换热件30与空气冷凝器39之间。第三温度传感器310相对第四出口392靠近空气冷凝器39的第四进口391,用于检测从换热件30流出的液体的温度。第三温度传感器310可以设置在柜体5内,也可以设置在柜体5外。另外,第三温度传感器310也可以靠近换热件30的出口3002。空气冷凝器39、第二液泵352、第三温度传感器310均与控制机构4电连接;空气冷凝器39、第二液泵352、第三温度传感器310还与电源2电连接。控制机构4与电源2电连接。
33.在换热单元3采用空冷器液冷系统时,如图4所示,本技术的充电装置的工作过程:当充电单元1接到工作指令,电源2向有负荷的充电单元1输送电力,控制机构4控制第二液泵352开启,将冷却液供给有负荷的充电单元1;第三温度传感器310采集回液温度;控制机构4根据电源2的功率输出、回液温度、第二液泵352功耗转速等参数综合判断,调节空气冷凝器39的风机转速,从而降低流经空气冷凝器39的冷却液温度,并将低温冷却液输送到到充电单元1。该充电装置能够根据第三温度传感器310采集的参数自动调节冷负荷,从而控
制充电线缆的温度,使充电单元1无论是在低负荷还是满负荷都处于稳定运行状态。
34.本技术通过电源2为充电单元1提供电力,也可以为换热单元3的电气部分提供电力,减少供电设备的数量,降低成本;换热单元3为充电单元1提供制冷量用于充电线缆的冷却,改善充电单元1发热问题;控制机构4对换热单元3的供冷进行控制,使充电单元1无论是在低负荷还是满负荷都处于稳定运行状态。
35.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