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设备拆卸式腕带的制作方法

2023-04-04 04:50: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腕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设备拆卸式腕带。


背景技术:

2.随着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在我们生活中越来越流行,目前市面为了满足用户审美的需求,一款可穿戴设备会配有不同颜色和不同材质的腕带。
3.目前可穿戴设备的主体与腕带之间多采用生耳连接,在对腕带进行拆卸、更换时,需要使用专门的拆卸工具,且拆卸步骤较为繁琐,对于使用者来说较为不便。
4.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一种设备拆卸式腕带。


技术实现要素:

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备拆卸式腕带,旨在解决现有可穿戴设备的主体与腕带之间多采用生耳连接,在对腕带进行拆卸、更换时,需要使用专门的拆卸工具,且拆卸步骤较为繁琐,对于使用者来说较为不便的问题。
7.(2)技术方案
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设备拆卸式腕带,该设备拆卸式腕带,包括主体以及活动块,两个活动块分别设置在主体左右两侧,所述主体左右两侧表面均固定有连接耳,所述活动块与连接耳内腔活动配合,所述活动块远离主体的一侧表面连接有腕带,所述连接耳内壁前后两表面均开设有插槽,所述活动块内部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内部活动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靠内侧一面与活动腔内壁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活动板靠外侧一面焊接有插柱,所述插柱与插槽相互配合,所述连接耳前后两表面均开设有圆槽,所述圆槽底部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与插槽相连通。
9.通过所述插柱与插槽的相互配合,在活动板与弹簧的共同作用下,便于将插柱向外侧挤压,插入对应的插槽,实现将活动块卡在连接耳内部的目的,进而达到安装腕带的目的,其中圆孔与插槽相连通,便于从外部对插柱进行挤压,将插柱向活动腔内部挤压,使插柱脱离插槽,达到拆卸腕带的目的,无需专业的拆卸工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10.优选地,所述活动块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前后两侧的活动腔相连通,且贯穿前后两侧的活动板以及插柱。
11.进一步地,所述活动腔、插槽、圆槽、圆孔、通孔均在同一条轴线上。
12.更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内部后侧活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内壁开设有内螺纹槽,所述转轴上端焊接有第一限位板,与后侧的圆槽相配合。
13.更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内部前侧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内螺纹槽螺纹配合,所述螺纹杆前端焊接有第二限位板,与前侧的圆槽相配合。
14.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板前表面开设有十字凹槽。
15.(3)有益效果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7.1.本实用新型通过插柱与插槽的相互配合,在活动板与弹簧的共同作用下,便于将插柱向外侧挤压,插入对应的插槽,实现将活动块卡在连接耳内部的目的,进而达到安装腕带的目的,其中圆孔与插槽相连通,便于从外部对插柱进行挤压,将插柱向活动腔内部挤压,使插柱脱离插槽,达到拆卸腕带的目的,无需专业的拆卸工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18.2.本实用新型通过螺纹杆与内螺纹槽的螺纹配合,便于使转轴固定在通孔内部,在第一限位板与圆槽的相互配合,以及第二限位板与前侧圆槽的相互配合下,对转轴以及螺纹杆进行限位,进一步保证了插柱插在插槽内部的稳定性,进而确保了腕带的稳定性,有效防止穿戴过程中,由于外力晃动,导致弹簧压缩,带动插柱脱离插槽,出现腕带脱落的现象。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21.图3为图2中剖面a-a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图4主视图的剖面图;
25.图7为图6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6.附图中的标记为:1、主体;2、活动块;3、连接耳;4、腕带;5、活动腔;6、活动板;7、弹簧;8、插柱;9、插槽;10、圆槽;11、圆孔;12、通孔;13、转轴;14、内螺纹槽;15、螺纹杆;16、第一限位板;17、第二限位板;18、十字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7.本具体实施方式是一种设备拆卸式腕带,如图1-图7所示,该设备拆卸式腕带,包括主体1以及活动块2,两个活动块2分别设置在主体1左右两侧,主体1左右两侧表面均固定有连接耳3,活动块2与连接耳3内腔活动配合,活动块2远离主体1的一侧表面连接有腕带4,连接耳3内壁前后两表面均开设有插槽9,活动块2内部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活动腔5,活动腔5内部活动设置有活动板6,活动板6靠内侧一面与活动腔5内壁之间连接有弹簧7,活动板6靠外侧一面焊接有插柱8,插柱8与插槽9相互配合,连接耳前3后两表面均开设有圆槽10,圆槽10底部开设有圆孔11,圆孔11与插槽9相连通。
28.通过插柱8与插槽9的相互配合,在活动板6与弹簧7的共同作用下,便于将插柱8向外侧挤压,插入对应的插槽9,实现将活动块2卡在连接耳3内部的目的,进而达到安装腕带4的目的,其中圆孔11与插槽9相连通,便于从外部对插柱8进行挤压,将插柱8向活动腔5内部挤压,使插柱8脱离插槽9,达到拆卸腕带4的目的,无需专业的拆卸工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29.活动块2内部开设有通孔12,通孔12与前后两侧的活动腔5相连通,且贯穿前后两侧的活动板6以及插柱8,活动腔5、插槽9、圆槽10、圆孔11、通孔12均在同一条轴线上。
30.通孔12内部后侧活动设置有转轴13,转轴13内壁开设有内螺纹槽14,转轴13上端
焊接有第一限位板16,与后侧的圆槽10相配合,通孔12内部前侧设置有螺纹杆15,螺纹杆15与内螺纹槽14螺纹配合,螺纹杆15前端焊接有第二限位板17,与前侧的圆槽10相配合,第二限位板17前表面开设有十字凹槽18,通过螺纹杆15与内螺纹槽14的螺纹配合,便于将螺纹杆15旋进转轴13内腔,使转轴13稳定停留在通孔12内部,结合第一限位板16与后侧的圆槽10相配合以及第二限位板17与前侧的圆槽10相配合,有效对转轴13以及螺纹杆15起到限位作用,防止转轴13从通孔12内部脱落,同时有效对插柱8起到限位作用,防止由于外部晃动作用,导致弹簧7压缩,出现插柱8从插槽9内部脱离的现象,进而防止腕带4出现脱落,确保了插柱8稳定的插在插槽9内部,保证了穿戴过程腕带4的稳固性。
31.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技术方案的设备拆卸式腕带时,首先将插柱8向活动腔5内部的方向按压,使活动块2卡进连接耳3内侧,直至插柱8与插槽9处于同一轴线上时,在弹簧7与活动板6的作用下,将插柱8向外侧挤压,插入对应的插槽9内部,实现腕带4的初步安装;
32.此时将转轴13经后侧的圆孔11插入,穿过活动块2以及插柱8内部的通孔12,直至第一限位板16完全卡进后侧的圆槽10内部,然后在螺纹杆15与内螺纹槽14的螺纹配合下,使螺纹杆15经前侧的圆孔11插入,在十字凹槽18以及第二限位板17的作用下,调节螺纹杆15向转轴13内腔旋进,直至旋进转轴13内腔底部,带动第二限位板17完全卡进前侧的圆槽10内部,完成了腕带4的安装;
33.其中通过将螺纹杆15旋进转轴13内腔,在第一限位板16与第二限位板17的共同作用下,进一步确保了插柱8的稳定性,有效防止由于外部晃动作用,导致弹簧7压缩,出现插柱8从插槽9内部脱离的现象,进而防止腕带4出现脱落,确保了插柱8稳定的插在插槽9内部,保证了穿戴过程腕带4的稳固性;
34.后期对腕带4进行拆卸、更换时,只需将螺纹杆15从转轴13内腔旋出,其次将转轴13向外侧抽出,然后通过前后两侧的圆槽10以及圆孔11,将插柱8向活动腔5的方向挤压,直至插柱8脱离插槽9,最后将活动块2向外侧移出即可,完成了腕带4的拆卸,无需专业的拆卸工具,使用方便;
35.其中第一限位板16与后侧的圆槽10相配合以及第二限位板17与前侧的圆槽10相配合,便于第一限位板16与第二限位板17的隐藏、收纳,有效防止第一限位板16以及第二限位板17凸出在连接耳3外部,影响设备的穿戴和美观。
36.需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各构件的安装结构、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
37.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
38.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