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覆膜机的覆膜头的制作方法

2023-03-28 15:27: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覆膜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覆膜机的覆膜头。


背景技术:

2.在玻璃屏幕(如背光模组)在加工完成后一般需要在其壁面包覆一层保护膜,从而将其运输至下一生产场所。在覆膜的过程中需要先将保护膜的一侧先夹持吸附,但是现有的覆膜头一般采用两个相对设置的夹持部移动保护膜的端部,因此在移动过程中容易出现保护膜压痕的问题,或者导致保护的侧壁出现皱褶的问题,影响了对背光模组侧壁的包覆。同时在具体工作中,夹持部的采用也不能实现对背光模组侧壁的贴附,需要在下一工序进行压附,容易影响保护膜的包覆质量,且包覆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覆膜机的覆膜头,旨在通过改进覆膜头的结构从而减少对保护膜的损伤,同时可以实现保护膜端部的压附,且可以附着于背光模组的侧壁位置;其中的保护膜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类型的片状体或膜状物。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覆膜机的覆膜头,包括基座、设于基座上方的夹持组件以及设于基座的压辊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和压辊组件均设于基座的一侧且相邻设置,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水平移动架、设于第一水平移动架的第一垂向移动架以及设于第一垂向移动架的端部吸附板,所述端部吸附板呈折弯状设置包括相互错位连接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设有第一吸附孔,所述压辊组件包括第二垂向移动架以及设于第二垂向移动架的旋转辊,所述旋转辊与端部吸附板相邻设置。
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实际夹持保护膜的端部时,第一垂向移动架带动端部吸附部与保护膜的端部相互吸附,然后第二垂向移动架向上移动从而使保护膜与防粘膜初步分离,然后主体吸附板与保护膜的其余部分相互吸附,然后覆膜头被带动到背光模组的上方,此时保护膜的端部部分伸出背光模组的侧端,然后旋转辊向下移动,将保护膜压紧,第一水平移动架向前移动,并使保护膜的端部绷紧,然后第一垂向移动架下移,从而使保护膜的端部与背光模组的端部相互贴合,同时为了使保护膜的端部的贴合更稳定,可以通过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的贴附槽与侧壁的保护膜相互贴合,从而提高保护膜端部的贴附效果,且稳定性较好,实现了保护膜侧端的一次性贴附。
附图说明
6.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
7.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8.图3为夹持组件和压辊组件配合示意图。
9.图中,1为基座,2为夹持组件,
10.21为第一水平移动架,211为第一支撑板,212为第一气缸,213为第一导向孔,214
为第一导杆;
11.22为第一垂向移动架,221为第二支撑板,222为第二气缸,223为第二导向孔,224为第二导杆;
12.23为端部吸附板,231为第一板体,232为第一吸附孔,233为贴附槽,234 为第二板体;
13.3为压辊组件,31为第二垂向移动架,311为第三支撑板,312为第三气缸, 313为第三导向孔,314为第三导杆;
14.41为折弯部,42为微调装置,43为转接板;
15.5为真空连接阀,51为定位架,52为旋转辊。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7.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 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18.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19.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覆膜机的覆膜头,包括基座1、设于基座1上方的夹持组件2以及设于基座1的压辊组件3,所述夹持组件2和压辊组件3均设于基座1的一侧且相邻设置,所述夹持组件2包括第一水平移动架21、设于第一水平移动架21的第一垂向移动架22以及设于第一垂向移动架22的端部吸附板 23,所述端部吸附板23呈折弯状设置包括相互错位连接的第一板体231和第二板体234,所述第二板体234设有第一吸附孔232,所述压辊组件3包括第二垂向移动架31以及设于第二垂向移动架31的旋转辊52,所述旋转辊52与端部吸附板23相邻设置。
20.在实际夹持保护膜的端部时,第一垂向移动架22带动端部吸附部与保护膜的端部相互吸附,然后第二垂向移动架31向上移动从而使保护膜与防粘膜初步分离,然后主体吸附板与保护膜的其余部分相互吸附,然后覆膜头被带动到背光模组的上方,此时保护膜的端部部分伸出背光模组的侧端,然后旋转辊向下移动,将保护膜压紧,第一水平移动架21向前移动,并使保护膜的端部绷紧,然后第一垂向移动架22下移,从而使保护膜的端部与背光模组的端部相互贴合,同时为了使保护膜的端部的贴合更稳定,可以通过第一板体231和第二板体234 之间的贴附槽与侧壁的保护膜相互贴合,从而提高保护膜端部的贴附效果,且
稳定性较好,实现了保护膜侧端的一次性贴附。
2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平移动架21包括设于第二垂向移动架 31的第一支撑板211、设于第一支撑板211的第一气缸212、设于第一支撑板211 的第一气缸213以及滑动安装于第一气缸213的第一导杆214,所述第一导杆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第一垂向移动架22和第一气缸212相连接,从而带动第一垂向移动架22作前后移动。
22.具体地,所述导杆穿过第二垂向移动架31后与第一垂向移动架22相连接,从而使旋转辊52和端部吸附板23相邻设置,使整体的结构更为紧凑。
2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垂向移动架22包括与导杆前端相连接的第二支撑板221、设于第二支撑板221的第二气缸222、设于第二支撑板221的第二导向孔223 以及滑动安装于第二导向孔223的第二导杆224,所述第二导杆的下端与端部吸附板23相连接,所述第二气缸222穿过第二支撑板221后与端部吸附板23的上壁相连接,从而带动端部吸附板23垂向移动。
24.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体231和第二板体234水平设置,且第二板体234的上壁和第一板体231的侧壁围成贴附槽。通过贴附槽可以实现对保护膜初步定位,所述第一板体231和第二导杆224相连接。
2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导杆224设有两个,两个第二导杆224的顶部通过桥接杆连接,所述桥接杆设有朝第二支撑板221方向延伸的防震杆。通过桥接杆的设置可以使端部吸附板23的移动更稳定,避免出现偏离的问题,使保护膜与端部吸附板23的吸附更稳定,通说防震杆可以避免端部吸附板23的行程过度。
26.具体地,所述第二垂向移动架31包括从第一支撑板211的顶部垂向延伸的第三支撑板311、设于第三支撑板311的第三气缸312、设于第三支撑板311的第三导向孔以及滑动安装于第三导向孔的第三导杆314,所述第三导杆314的底部设有定位架51,所述旋转辊52枢转安装于定位架51上,所述第三气缸312与定位架51 的顶部相连接。通过第三气缸312驱动定位架51垂向移动,从而使旋转辊52将保护膜固定于背光模组上,当基座1移动时,旋转辊52也可以将保护膜固定于背光模组上。
2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架51上壁的两侧设有折弯部41,所述折弯部41设有手动微调装置42,所述手动微调装置42的底端连接有转接板43,所述转接板43与第三导杆314相连接。根据实际要求不同,例如旋转辊52与保护膜施加的压力、保护膜的厚度等,通过手动微调装置42调整转接板43和定位架51 之间的间距从而调节相应的指数。
2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板体234的侧壁设有真空连接阀5,所述第一吸附孔 232与真空连接阀5相连通,从而实现了对保护膜的夹持以及贴附。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