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盖梁吊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3-26 22:29: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技术涉及一种盖梁吊装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兴起一种预制拼装的方法,通过在预制场将下部结构预制完成,然后运输至现场,现场吊装、组拼、压浆与连接,完成盖梁施工。该方法在施工桩基时就可以预制下部墩柱及盖梁,这样就能加快施工速度,同时减少对既有交通的干扰,实现快速施工的目的。
3.目前常用的盖梁吊装装置为单扁担梁结构,但是对于体积较大的被吊装构件,如盖梁,单扁担梁结构受到其自身跨度以及承重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其可吊装构件的种类范围受到限制,直接影响预制拼装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目前常用的单扁担梁结构受到其自身跨度以及承重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其可吊装构件的种类范围受到限制,直接影响预制拼装的适用范围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盖梁吊装装置。
5.该盖梁吊装装置,至少包括:两根弦杆、若干根竖杆、若干根斜杆以及若干个起吊机构;
6.其中,每根所述弦杆由两根工钢合并而成,两根所述弦杆相互平行,形成双扁担梁结构;所述起吊机构固定在两根所述弦杆上的相对位置上,该固定的位置在每根所述弦杆上对称分布;
7.所述竖杆和斜杆分别连接于两根所述弦杆之间,每根所述竖杆与所述弦杆垂直设置;
8.所述斜杆与所述竖杆间隔设置,每根所述斜杆连接于其两侧的两根所述竖杆与所述弦杆所形成的两个对角之间。
9.在可选实施例中,所有所述斜杆形成折线形状,并在所述两根弦杆之间展开。
10.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弦杆中的两根所述工钢各自的上翼板和下翼板对应并排设置,两根所述工钢各自的所述上翼板之间、各自的所述下翼板之间均固定设置有若干块翼板加强板,所述翼板加强板覆盖在所述上翼板上或下翼板上;其中,所相邻两块所述翼板加强板之间是间隔设置的。
11.在可选实施例中,位于一所述弦杆的上翼板和下翼板的翼板加强板的固定位置是相对应的。
12.在可选实施例中,位于所述弦杆的上翼板、和/或下翼板的翼板加强板等间距分布。
13.在可选实施例中,每块所述翼板加强板以连续满焊方式固定在所述上翼板或所述下翼板上。
14.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弦杆中的两根所述工钢各自的腹板外侧均匀设置若干块肋板,每块所述肋板支撑于对应的上翼板、下翼板和腹板之间。
15.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肋板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分别与对应的上翼板和下翼板边缘齐平。
16.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若干个起吊机构包括偶数个吊耳,每个所述吊耳固定在所述两根弦杆之间。
17.在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若干个起吊机构包括偶数个外吊耳和偶数个内吊耳;
18.所述外吊耳对称分布在所述两根弦杆中的外侧工钢上,所述内吊耳对称分布在所述两根弦杆中的内侧工钢上。
19.本技术提供的盖梁吊装装置,其有益效果为:
20.基于本技术的盖梁吊装装置,能够通过若干根竖杆和斜杆将相互平行的两根弦杆组成一个双扁担梁结构,将整个盖梁吊装装置承载重力的受力面积得到扩大;并且,该盖梁吊装装置的多杆组合的结构,将吊装物件所带来的重量分散至每根杆状结构,有效减少单独每根杆结构的受力,从而使得由该多根杆结构组合得到的盖梁吊装装置能够适用于面积更大、重量更大的物件的吊装任务。在每根弦杆上对称设置若干个起吊机构,能够在该盖梁吊装装置被吊起时,包括处于吊装状态和未吊装状态,整个盖梁吊装装置受力均衡,以确保整个盖梁吊装装置的稳定性和作业时的安全性。
21.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2.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3.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盖梁吊装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盖梁吊装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图2中实施例所提供的盖梁吊装装置中一弦杆的a-a方向的横截面结构示意;
26.图4为本技术所提供的盖梁吊装装置中的吊耳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和示例性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其中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全部指的是相同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本技术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
28.针对目前常用的单扁担梁结构受到其自身跨度以及承重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其可吊装物件的种类范围受到限制,直接影响预制拼装的适用范围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盖梁吊装装置。
29.参考图1-2,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盖梁吊装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盖梁吊装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30.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盖梁吊装装置。该盖梁吊装装置至少包括:两根弦
杆10、若干根竖杆20、若干根斜杆30以及若干个起吊机构40。
31.该盖梁吊装装置以上述两根弦杆10以相互平行且齐平的排列方式组成矩形的外部轮廓。该竖杆20和斜杆30设置在上述两根弦杆10所形成的矩形平面空间之间。每根竖杆20相互平行,且垂直连接于该两根弦杆10之间。而若干根斜杆30则间隔设置于每相邻两根竖杆2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每相邻两根竖杆20之间设置一根斜杆30。每根斜杆30均连接于其两侧的竖杆20与弦杆10所构成的矩形的两个对角之间。
32.在图1所提供的实施例中,相邻的两根斜杆30与其中间的竖杆20同时相交,所有的斜杆30形成了首尾相接且连接于两根弦杆10之间,形成了折线形状在两根弦杆10进行展开。
33.在上述提供的每根弦杆10包括两根工钢11,该两根工钢11合并形成一弦杆10。每根工钢11由腹板112、以及上下两侧固定的上翼板111和下翼板113,形成一“工”字型。
34.该竖杆20和斜杆30也可以为工钢11,以较轻的重量实现连接和支撑的作用。
35.在本实施例中,每根弦杆10的两根工钢11相互齐平,两根弦杆10形成一双扁担梁结构。该起吊机构40设置在该两根弦杆10上,且在每根弦杆10上的起吊机构40的数量相同,在各自弦杆10的分布位置也是对应的。在每根弦杆10上的起吊机构40的分布是关于该弦杆10的中心对称。
36.基于本技术的盖梁吊装装置,能够通过若干根竖杆20和斜杆30将相互平行的两根弦杆10组成一个双扁担梁结构,将整个盖梁吊装装置承载重力的受力面积得到扩大;并且,该盖梁吊装装置的多杆组合的结构,将吊装物件所带来的重量分散至每根杆状结构,有效减少单独每根杆结构的受力,从而使得由该多根杆结构组合得到的盖梁吊装装置能够适用于面积更大、重量更大的物件的吊装任务。在每根弦杆10上对称设置若干个起吊机构40,能够在该盖梁吊装装置被吊起时,包括处于吊装状态和未吊装状态,整个盖梁吊装装置受力均衡,以确保整个盖梁吊装装置的稳定性和作业时的安全性。
37.参考图3,图3为图2中实施例所提供的盖梁吊装装置中一弦杆的a-a方向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38.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弦杆10,包括两根工钢11。从图3可见,在本实施例中,该两根工钢11的上翼板111位于同一平面,形成该弦杆10的上表面,该两根工钢11的下翼板113位于同一平面,形成该弦杆10的下表面。
39.在每根弦杆10的两根工钢11的上翼板111上和下翼板113上均固定设置有若干根块翼板加强板。该翼板加强板的宽度大于间隙的宽度,能够完全覆盖在上翼板111之间或下翼板113之间的间隙上。在本实施例中,位于上翼板111上或下翼板113上的翼板加强板均间隔设置。相当于一弦杆10的两上翼板111之间的相对位置是由若干块翼板加强板固定保持的,其两上下翼板113之间的相对位置是由若干块翼板加强板固定保持的,从而确保一弦杆10的两工钢11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其中,每块翼板加强板均以连续满焊方式固定在上翼板111或下翼板113上,这样与两根工钢11的两上翼板111和两上翼板111之间的满焊方式降低了焊接难度,并且减少所使用的焊料,使得在达到弦杆10、乃至盖梁吊装装置稳定性的同时,能够以较小的加工难度,也节约了加工材料。
40.进一步地,对于每块翼板加强板的焊缝高度不低于所焊接的翼板加强板的厚度,以确保每块翼板加强板的焊接质量。
41.对于一弦杆10的两上翼板111上的翼板加强板,以及两下翼板113上的翼板加强板的固定位置是对应的,使得该弦杆10在其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受力点是相对应的,有助于提升该弦杆10的稳定性。
42.另外,在同一弦杆10的两上翼板111、和或两下翼板113上的翼板加强板是等间距分布,使得吊装物件的重力能够沿着弦杆10的延伸方向均匀分布于整根弦杆10,使得一弦杆10能够扩大承载能力范围,有助于扩大该盖梁吊装装置的适用范围,也能提升该弦杆10的稳定性。
43.在该两根工钢11的上翼板111和下翼板113所形成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夹着由该两根工钢11各自的腹板112在该弦杆10内部形成的一矩形空间。在一弦杆10的腹板112与上翼板111和下翼板113所夹持的凹型空间内均匀设置若干块肋板。每块肋板的三个边分别与所在工钢11的腹板112、上翼板111和下翼板113固定连接,并对腹板112、上翼板111和下翼板113进行支撑,以此增加该弦杆10在其外侧空间的支撑力,以此提升弦杆10的承重能力。
44.进一步地,对于同一弦杆10而言,分布于两根工钢11的肋板的数量相同,以及各个肋板沿着各自腹板112所分布的位置是相同的,使得同一弦杆10的外侧空间所得到的来自于肋板的支撑力是相同的,以此确保弦杆10的稳定性。
45.更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每块肋板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分别与对应连接的上翼板111和下翼板113边缘齐平,使得所在弦杆10的横截面能够形成一个规整的矩形中空支撑杆,由此该弦杆10能够以较轻的重量来实现最大的承重能力,也同时降低因盖梁吊装装置的重量来降低施工难度和提高施工安全性。
46.参考图4,图4为本技术所提供的盖梁吊装装置中的吊耳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47.在上述实施例中,该起吊机构40包括偶数个吊耳41。在被实施例中,每根弦杆10沿着其长度方向设置两个吊耳41,而且该两个吊耳41是关于该弦杆10的中心点对称,以使得该盖梁吊装装置在被吊装的施工过程中两端受到的吊绳的力是相同的。在本实施例中,该吊耳41为固定在弦杆10上的带有穿孔42的耳板,该耳板的下边缘可以以连续满焊的方式固定在弦杆10对应的位置上,以此增加每个吊耳41与弦杆10的固定面积,加固两者的固定关系。进一步地,该吊耳41可以为双层吊耳41,该双层吊耳41的每一层吊耳41块分别位于一工钢11上,该两层吊耳41块通过其下边缘的一金属板43连接,从侧面看形成一u型的结构,该金属板43跨越且固定在该两根工钢11上,即能够通过增加吊耳41和所在弦杆10之间的固定面积,以及跨越同一弦杆10上的两根工钢11的结构提升整个盖梁吊装装置在吊装施工时的稳定性。
48.在另一实施例中,该起吊机构40包括偶数个外吊耳41和偶数个内吊耳41。外吊耳41对称分布在所述两根弦杆10中的外侧工钢11上,所述内吊耳41对称分布在所述两根弦杆10中的内侧工钢11上。在吊装时,同一吊绳可以通过同时连接关于所在弦杆10中心对称的两个吊耳41,即一吊绳连接位于外侧工钢11上的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吊耳41,另一吊绳连接位于内侧工钢11上的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吊耳41。即在弦杆10上方所形成的两个吊点大致位弦杆10中心的上方,吊点和弦杆10的中心在一直线上,使得在吊装时能够只往弦杆10的上方起吊,避免了因弦杆10因受到多个方向的力而影响了整个盖梁吊装装置在施工时的稳定性。
49.另外,也可以是吊绳用于连接同位于所在弦杆10的中心的同侧的两个吊耳41,即在弦杆10中心的两侧形成两个吊点。在施工时,需要将吊装物件横向移动的距离较大,该吊绳的设置方式能够灵活调整该盖梁吊装装置的移动方向。
50.上述两个实施例中,对于吊点的设置,以及连接吊点的吊绳设置,均可以取决于所要触达地点与目前地点的距离和所在施工空间的情况进行选用。
51.在本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盖梁吊装装置,对于桥梁施工时,可以使弦杆10的延伸方向沿着横桥向设置,也可以沿着纵桥向设置。具体的设置方向可以根据吊装物件与其周围空间,或与在定位位置上的其他物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
52.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