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运输撬的制作方法

2023-03-26 09:31: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开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运输撬。


背景技术:

2.目前,在油气开采技术领域,工作人员会将防喷管、工具箱及高压直管线等油气开采工具集成安装在运输撬上,以通过车辆将运输撬拖运至开采现场进行油气开采作业。
3.在现有技术中,部分运输撬的框架能够跟随注入头进行升降,以便于工作人员在防喷盒和注入头的下方安装井下装置。
4.然而,在工作人员的实际作业过程中,防喷盒支架占据了防喷盒和注入头下方的大量空间,不便于工作人员的井下装置安装作业,影响工作人员的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输撬,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防喷盒支架影响工作人员进行井下装置安装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运输撬,包括:支架,具有防喷盒安装空间和防喷管安装空间;防喷盒支撑组件,位于防喷盒安装空间内,防喷盒支撑组件包括支座和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与支座驱动连接,以驱动支座相对于支架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运动,支座用于安装防喷盒;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呈第一夹角设置;升降框架,包括保护架体,保护架体可升降地设置,保护架体具有位于防喷管安装空间上方的第一位置和下降至防喷管安装空间内的第二位置。
7.进一步地,支座包括:第一座体,与支架可滑动地连接,第一驱动装置与第一座体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一座体沿第一方向运动;第二座体,用于安装防喷盒,第二座体沿第二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座体上。
8.进一步地,第一座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部,防喷盒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二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可选择性地与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配合,以对第一座体与第二座体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定;其中,多个第一定位部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
9.进一步地,第一定位部为凹槽或者通孔,第二定位部为销轴。
10.进一步地,防喷盒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与第二座体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二座体沿第二方向滑动;第一导轨,第一座体沿第一导轨可滑动地设置,第一导轨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一致;第二导轨,第二座体沿第二导轨可滑动地设置,第二导轨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一致。
11.进一步地,在保护架体位于第二位置时,多个防喷管围绕保护架体设置。
12.进一步地,支架还具有防喷器安装空间,防喷盒安装空间位于防喷管安装空间和防喷器安装空间之间;运输撬还包括:防喷器安装架体,位于防喷器安装空间内,防喷器安装架体包括架体本体和承载结构,架体本体用于安装防喷器,承载结构可活动地设置在架体本体上;其中,承载结构具有承载状态和收纳状态。
13.进一步地,承载结构为一个且位于架体本体的一侧;或者,承载结构为两个,两个承载结构分别位于架体本体的两侧。
14.进一步地,承载结构包括:踏板,与架体本体可枢转地连接;第一架体,与踏板可枢转地连接;第二架体,与第一架体可枢转地连接,第二架体具有转动至与第一架体之间呈第二夹角设置的第一防护状态和与第一架体叠置的第一收纳位置;其中,第一架体具有第二防护状态和第二收纳位置;在第一架体处于第二防护状态时,第一架体与踏板之间呈第三夹角设置;在第一架体处于第二收纳位置时,第一架体和处于第一收纳位置的第二架体均叠置在踏板上。
15.进一步地,架体本体具有安装孔,踏板上设置有定位孔,承载结构还包括:定位销;牵引件,定位销通过牵引件与架体本体连接,以可活动地穿设在安装孔内;其中,在承载结构处于收纳状态时,定位销的端部穿过安装孔后伸入定位孔内,以与定位孔限位配合。
16.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运输撬的支架具有防喷盒安装空间和防喷管安装空间,防喷盒支撑组件位于防喷盒安装空间内,防喷盒支撑组件包括支座和第一驱动装置,支座用于安装防喷盒,第一驱动装置和支座驱动连接,以驱动支座相对于支架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运动,升降框架的保护架体可升降地设置。这样,当保护架体下降至防喷管安装空间内的第二位置时,工作人员能够在保护架体内对防喷盒和升降框架之间进行固定作业,以使得防喷盒能够随升降框架进行升降;当保护架体位于防喷管安装空间上方的第一位置时,防喷盒随升降框架升起,支座在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下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运动,以避让出防喷盒下方的空间,进而便于工作人员在防喷盒底部安装井下装置,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喷盒支架影响工作人员进行井下装置安装的问题,提升了工作人员的作业效率。同时,当保护架体位于防喷管安装空间上方的第一位置时,工作人员能够在保护架体内进行后续的防喷盒防喷管对接作业,进而能够避免工作人员被掉落的井控装置砸伤,提升了工作人员的作业安全。
附图说明
17.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8.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运输撬的实施例的升降框架处于第一位置且防喷盒支撑组件的支座避让出防喷盒下方空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示出了图1的运输撬的防喷盒支撑组件的支座避让防喷盒下方空间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0.图3示出了图1的运输撬的防喷盒支撑组件安装在支架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4示出了图3的防喷盒支撑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5示出了图4的防喷盒支撑组件的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一座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6示出了图1的运输撬的升降框架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7示出了图6的运输撬的正视图;
25.图8示出了图7的运输撬的俯视图;
26.图9示出了图1的运输撬去除升降装置、升降框架及防喷盒支撑组件的立体结构示
意图;
27.图10示出了图9的运输撬去除升降装置、升降框架及防喷盒支撑组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8.图11示出了图9的防喷器安装架体和防喷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12示出了图11的防喷器安装架体的承载结构的第二架体处于第一收纳位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13示出了图11的防喷器安装架体的承载结构处于收纳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14示出了图1的运输撬的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15示出了图1的运输撬的高压管线安装架和高压管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16示出了图1的运输撬的升降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35.10、支架;11、防喷盒安装空间;12、防喷管安装空间;14、护栏;15、爬梯;16、防喷器安装架;17、高压管线安装架;20、防喷盒支撑组件;21、支座;211、第一座体;2111、第一定位部;212、第二座体;22、第一驱动装置;23、第二定位部;24、第二驱动装置;25、第一导轨;26、第二导轨;30、升降框架;31、保护架体;40、防喷器安装架体;41、架体本体;42、承载结构;421、踏板;4211、定位孔;422、第一架体;423、第二架体;424、定位销;50、防喷盒;60、防喷管;70、防喷器;80、升降装置;90、高压管线。
具体实施方式
3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37.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38.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39.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防喷盒支架影响工作人员进行井下装置安装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运输撬。
40.如图1至图16所示,运输撬包括支架10、防喷盒支撑组件20及升降框架30,支架10具有防喷盒安装空间11和防喷管安装空间12。防喷盒支撑组件20位于防喷盒安装空间11内,防喷盒支撑组件20包括支座21和第一驱动装置22,第一驱动装置22与支座21驱动连接,以驱动支座21相对于支架10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运动,支座21用于安装防喷盒;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呈第一夹角设置。升降框架30包括保护架体31,保护架体31可升降地设置,保护架体31具有位于防喷管安装空间12上方的第一位置和下降至防喷管安装空间12内的第二位置。
41.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运输撬的支架10具有防喷盒安装空间11和防喷管安装空间12,防喷盒支撑组件20位于防喷盒安装空间11内,防喷盒支撑组件20包括支座21和第一驱动装置22,支座21用于安装防喷盒50,第一驱动装置22和支座21驱动连接,以驱动支座
21相对于支架10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运动,升降框架30的保护架体31可升降地设置。这样,当保护架体31下降至防喷管安装空间12内的第二位置时,工作人员能够在保护架体内对防喷盒50和升降框架30之间进行固定作业,以使得防喷盒50能够随升降框架30进行升降;当保护架体31位于防喷管安装空间12上方的第一位置时,防喷盒50随升降框架30升起,支座21在第一驱动装置22的驱动作用下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运动,以避让出防喷盒50下方的空间,进而便于工作人员在防喷盒50底部安装井下装置,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喷盒支架影响工作人员进行井下装置安装的问题,提升了工作人员的作业效率。同时,当保护架体31位于防喷管安装空间12上方的第一位置时,工作人员能够在保护架体31内进行后续的防喷盒50防喷管60对接作业,进而能够避免工作人员被掉落的井控装置砸伤,提升了工作人员的作业安全。
42.具体地,支架10的两侧安装有爬梯15,以便于工作人员通过爬梯15攀爬至支架10的第二层进行作业。
43.具体地,支架10的第二层安装有护栏14,以避免工作人员由支架10的第二层掉落,进而提升了运输撬的使用安全性。
44.具体地,升降装置80与升降框架30相连接,以带动升降框架30进行升降运动。
4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运输撬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为运输撬的宽度方向。
46.如图1至图5所示,支座21包括第一座体211和第二座体212,第一座体211与支架10可滑动地连接,第一驱动装置22与第一座体211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一座体211沿第一方向运动。第二座体212用于安装防喷盒,第二座体212沿第二方向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座体211上。这样,上述设置一方面通过第一驱动装置22驱动第一座体211运动,以通过第一座体211带动第二座体212和防喷盒50同步运动,从而避让出防喷盒50下方的空间,以便于工作人员进行作业,进而提升了工作人员的作业效率;另一方面,上述设置提升了第一座体211和第二座体212的滑动灵活性、可靠性,以确保防喷盒50能够在水平面内滑动。同时,通过第二座体212对防喷盒50进行固定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对防喷盒50进行操作,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
47.在本实施例中,工作人员能够先调整第一座体211和第二座体212的位置,以便于将防喷盒50安装至第二座体212内,通过第二座体212对防喷盒50进行固定,再对防喷盒50进行作业,进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
48.具体地,当完成作业后的防喷盒50随升降框架30升起后,第一驱动装置22驱动第一座体211运动,以避让出防喷盒50下方的空间,进而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在防喷盒50的底部安装井下工具,提升了工作人员的作业效率。
49.可选地,第一驱动装置22为气缸、或油缸、或液压缸。
50.如图1至图5所示,第一座体21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部2111,防喷盒支撑组件20还包括:第二定位部23,第二定位部23可选择性地与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2111配合,以对第一座体211与第二座体212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定。其中,多个第一定位部2111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这样,通过第一定位部2111和第二定位部23对第一座体211和第二座体212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定,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对第二座体212内的防喷盒50进行作业,以降低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同时,通过多个第一定位部2111使得第一座体211和第二座体212之间具有多种相对位置关系,进而使得从不同位置落下的防喷盒50均能够落入第二座体212内,进
而提升了第二座体212的使用可靠性。
51.具体地,当防喷盒50需要落入第二座体212内时,工作人员需先拆除第二定位部23,再调整第二座体212的位置,以使得第二座体212的位置与防喷盒50的位置相适应。此时,将防喷盒50落入第二座体212内,再将第二定位部23与第一定位部2111进行装配,以对第二座体212进行固定。
52.可选地,第一定位部2111为凹槽或者通孔,第二定位部23为销轴。这样,上述设置一方面使得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插拔的形式对第一定位部2111和第二定位部23进行拆装,进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另一方面,上述设置使得第一定位部2111和第二定位部23的结构更加简单、多样性,容易加工、实现,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加工难度。
5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2111为通孔,第二定位部23为销轴且穿设在通孔内,以增大第一定位部2111和第二定位部23的装配面积,进而使得第二座体212的固定更加稳固、可靠。
54.如图1至图5所示,防喷盒支撑组件20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24、第一导轨25及第二导轨26,第二驱动装置24与第二座体212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二座体212沿第二方向滑动。第一导轨25第一座体211沿第一导轨25可滑动地设置,第一导轨25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一致。第二座体212沿第二导轨26可滑动地设置,第二导轨26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方向一致。这样,通过第一导轨25和第二导轨26对第一座体211和第二座体212的滑动方向进行限制,不仅使得工作人员对第二座体212和防喷盒50之间的对准作业更加简单,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也使得第一座体211和第二座体212的滑动更加顺畅,以确保防喷盒支撑组件20在预设区域内滑动。同时,上述设置通过第二驱动装置24驱动第二座体212进行运动,不仅提升了运输撬的自动化程度,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55.具体地,当防喷盒50需要落入第二座体212内时,工作人员需先操作第一驱动装置22,以通过第一座体211带动第二座体212运动,再操作第二驱动装置24,以通过第二驱动装置24对第二座体212的位置进行微调,确保防喷盒50精准地落入第二座体212内。
56.可选地,第二驱动装置24为气缸、或油缸、或液压缸。
57.在本实施例中,在保护架体31位于第二位置时,多个防喷管60围绕保护架体31设置。这样,工作人员能够在保护架体31内对围绕着保护架体31设置的防喷管60进行作业,进而使得保护架体31能够对作业过程中的工作人员进行保护,以避免被掉落的井控装置砸伤,进而提升了工作人员的作业安全。同时,上述设置使得防喷管60的排布更加合理、紧凑,以提升运输撬内的防喷管60安装数量,进而提升了运输撬的集成化程度。
58.如图1、图6、图7、图9及图11至图13所示,支架10还具有防喷器安装空间,防喷盒安装空间11位于防喷管安装空间12和防喷器安装空间之间。运输撬还包括防喷器安装架体40,防喷器安装架体40位于防喷器安装空间内,防喷器安装架体40包括架体本体41和承载结构42,架体本体41用于安装防喷器70,承载结构42可活动地设置在架体本体41上。其中,承载结构42具有承载状态和收纳状态。这样,在工作人员对防喷器进行操作时,可操作承载结构42,以使承载结构42处于承载状态,此时工作人员可站在承载结构42上对防喷器70进行操作;当需要对防喷器安装架体40整体进行转移时,可操作承载结构42由承载状态切换至收纳状态,以便对其进行转移、运输,进而提升了防喷器安装架体40的通用性。
59.可选地,承载结构42为一个且位于架体本体41的一侧;或者,承载结构42为两个,
两个承载结构42分别位于架体本体41的两侧。这样,上述设置使得承载结构42的个数选取和设置位置更加灵活,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工况,也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加工灵活性。
60.在本实施例中,承载结构42为两个,两个承载结构42分别位于架体本体41的两侧,两个承载结构42可同步收纳、同步承载,也可一个处于收纳状态且另一个处于承载状态。
61.如图11至图13所示,承载结构42包括踏板421、第一架体422及第二架体423,踏板421与架体本体41可枢转地连接。第一架体422与踏板421可枢转地连接。第二架体423与第一架体422可枢转地连接,第二架体423具有转动至与第一架体422之间呈第二夹角设置的第一防护状态和与第一架体422叠置的第一收纳位置。其中,第一架体422具有第二防护状态和第二收纳位置;在第一架体422处于第二防护状态时,第一架体422与踏板421之间呈第三夹角设置;在第一架体422处于第二收纳位置时,第一架体422和处于第一收纳位置的第二架体423均叠置在踏板421上。这样,在工作人员的对防喷器70进行操作时,可直接站立在踏板421上,此时第一架体422处于第二防护状态、第二架体423处于第一防护状态,以对工作人员进行保护;当需要对防喷器安装架体40整体进行转移、搬运时,工作人员操作第一架体422处于第二收纳位置、第二架体423处于第一收纳位置,此时承载结构42处于收纳状态,以便进行搬运、转移。同时,上述设置使得工作人员对第一架体422和第二架体423的收纳操作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操作难度。
62.如图11至图13所示,架体本体41具有安装孔,踏板421上设置有定位孔4211,承载结构42还包括定位销424和牵引件,定位销424通过牵引件与架体本体41连接,以可活动地穿设在安装孔内。其中,在承载结构42处于收纳状态时,定位销424的端部穿过安装孔后伸入定位孔4211内,以与定位孔4211限位配合。这样,在承载结构42处于收纳状态时,定位销424穿设在安装孔和定位孔4211内,以对承载结构42和架体本体41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定,防止承载结构42在没有工作人员操作的前提下自行翻转至承载状态而造成结构损坏。
63.可选地,牵引件为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定位销424和架体本体41连接。
64.如图15所示,运输撬还包括高压管线安装架17,高压管线安装架17设置在支架10上,以用于安装高压管线90。
65.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66.运输撬的支架具有防喷盒安装空间和防喷管安装空间,防喷盒支撑组件位于防喷盒安装空间内,防喷盒支撑组件包括支座和第一驱动装置,支座用于安装防喷盒,第一驱动装置和支座驱动连接,以驱动支座相对于支架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运动,升降框架的保护架体可升降地设置。这样,当保护架体下降至防喷管安装空间内的第二位置时,工作人员能够在保护架体内对防喷盒和升降框架之间进行固定作业,以使得防喷盒能够随升降框架进行升降;当保护架体位于防喷管安装空间上方的第一位置时,防喷盒随升降框架升起,支座在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下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运动,以避让出防喷盒下方的空间,进而便于工作人员在防喷盒底部安装井下装置,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喷盒支架影响工作人员进行井下装置安装的问题,提升了工作人员的作业效率。同时,当保护架体位于防喷管安装空间上方的第一位置时,工作人员能够在保护架体内进行后续的防喷盒防喷管对接作业,进而能够避免工作人员被掉落的井控装置砸伤,提升了工作人员的作业安全。
67.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
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68.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6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7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