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水冷铜质扒渣溜槽的制作方法

2023-03-18 09:59: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申请属于扒渣溜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水冷铜质扒渣溜槽。


背景技术:

2.目前通用的精炼炉扒渣溜槽多为普通铁板衬耐火砖及耐火料,这种扒渣溜槽投资少,结构简单,但需要每炉进行运行维护,甚至当渣量较大或渣型不好时,一炉铜生产过程中,需要多次对扒渣溜槽进行修补维护。
3.因炉渣对浇铸料冲刷及侵蚀性较大,扒渣过程中浇铸料损耗较大,且有时因耐火材料损耗大导致渣溜槽被炉渣烧穿引发生产事故。扒渣过程中需要在高温环境下对渣溜槽进行修补,影响工作效率,且高温环境下作业,劳动强度高,浇铸料损耗大,产生的废旧耐火材料因夹带铜,无法进行分检,只能回炉处理,因其熔点高,入炉后无法熔化,导致其扒渣过程中夹带铜进一步造成渣铜损失,不利于降低渣含铜,且扒渣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水冷铜质扒渣溜槽。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水冷铜质扒渣溜槽,包括溜槽本体和设置在溜槽本体下侧的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对称固定连接有多根支撑柱,多根所述支撑柱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溜槽本体的下侧,所述溜槽本体倾斜设置,所述溜槽本体内开设有蛇形设置的冷却通道,所述溜槽本体的下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与冷却通道两端连通的定位螺筒,所述底座的上端还固定连接有安装框和泵机,所述安装框内固定安装有蛇形散热管,所述蛇形散热管和泵机之间通过循环水管连通,所述循环水管的两端均通过旋转密封接头转动连通有连接螺帽,所述连接螺帽和定位螺筒螺纹连接,所述安装框的上端固定嵌套有散热风机。
7.优选的,所述溜槽本体的内侧设置有耐冲刷电镀金属层。
8.优选的,所述蛇形散热管的管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散热翅片。
9.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外侧固定卡接有钢钎撬,所述支撑柱的下端柱壁固定连接有插套在钢钎撬底部的插接筒,所述支撑柱的柱壁还固定连接有与钢钎撬上端侧壁插套的限位环。
10.优选的,所述溜槽本体具体为铜质溜槽。
11.优选的,所述插接筒的上端内侧设为锥扩面结构。
12.优选的,所述泵机的下侧固定连接有一层减震胶垫。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了水冷铜质扒渣溜槽,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该水冷铜质扒渣溜槽,通过设有的溜槽本体,溜槽本体具体为铜质溜槽,利用炉渣和铜的不粘性,与铜的良好导热性,扒出的炉渣直接在铜质溜槽表面顺流而下,当溜槽内结渣较多时,只需要简单用钢钎撬即可完整全部脱落,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15.2、该水冷铜质扒渣溜槽,通过溜槽本体内开设的冷却通道,配合泵机和循环水管
将冷却水在溜槽本体内的冷却通道内流动,保证溜槽本体的使用冷却效果,提高使用寿命,且冷却水通过蛇形散热管内,经多个散热翅片的散热性能将冷却水内携带的热量快速导通至空气中,散热风机将散热翅片上的热量进行进一步的吹散,保证散热性能,使得冷却水能够保持稳定的冷却操作,提高了冷却性能。
16.3、该水冷铜质扒渣溜槽,通过溜槽本体内设置的一层耐冲刷电镀金属层,有效提高了溜槽本体的使用稳定性,通过改变溜槽材质,实现溜槽去耐火材料使用效果,降低耐火材料使用量,减少耐火材料进入炉渣,减少炉渣二次冶炼成本。
17.而且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申请改进后溜槽不需要使用浇铸料,稳定性提高,不用每炉补做渣溜槽,不产生废浇铸料,不会因废浇铸料的回炉带来渣铜损失,且溜槽内的渣易清理,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申请提出的水冷铜质扒渣溜槽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申请提出的水冷铜质扒渣溜槽的溜槽本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溜槽本体;2、底座;3、支撑柱;4、冷却通道;5、定位螺筒;6、安装框;7、泵机;8、蛇形散热管;9、循环水管;10、连接螺帽;11、散热风机;12、耐冲刷电镀金属层;13、散热翅片;14、钢钎撬;15、插接筒;16、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2.参照图1-2,水冷铜质扒渣溜槽,包括溜槽本体1和设置在溜槽本体1下侧的底座2,底座2的上端对称固定连接有多根支撑柱3,多根支撑柱3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溜槽本体1的下侧,溜槽本体1倾斜设置,溜槽本体1内开设有蛇形设置的冷却通道4,溜槽本体1的下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与冷却通道4两端连通的定位螺筒5,底座2的上端还固定连接有安装框6和泵机7,安装框6内固定安装有蛇形散热管8,蛇形散热管8和泵机7之间通过循环水管9连通,循环水管9的两端均通过旋转密封接头转动连通有连接螺帽10,连接螺帽10和定位螺筒5螺纹连接,安装框6的上端固定嵌套有散热风机11。
23.溜槽本体1的内侧设置有耐冲刷电镀金属层12,有效提高了溜槽本体1的使用稳定性,通过改变溜槽材质,实现溜槽去耐火材料使用效果,降低耐火材料使用量,减少耐火材料进入炉渣,减少炉渣二次冶炼成本。
24.蛇形散热管8的管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散热翅片13,经多个散热翅片13的散热性能将冷却水内携带的热量快速导通至空气中。
25.支撑柱3的外侧固定卡接有钢钎撬14,支撑柱3的下端柱壁固定连接有插套在钢钎撬14底部的插接筒15,支撑柱3的柱壁还固定连接有与钢钎撬14上端侧壁插套的限位环16,能够实现对钢钎撬14的有效放置。
26.溜槽本体1具体为铜质溜槽。
27.插接筒15的上端内侧设为锥扩面结构。
28.泵机7的下侧固定连接有一层减震胶垫。
29.现对本实用新型的操作原理做如下描述:
30.本申请使用时,通过设有的溜槽本体1,溜槽本体1具体为铜质溜槽,利用炉渣和铜的不粘性,与铜的良好导热性,扒出的炉渣直接在铜质溜槽表面顺流而下,当溜槽内结渣较多时,只需要简单用钢钎撬14即可完整全部脱落,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劳动强度,通过溜槽本体1内开设的冷却通道4,配合泵机7和循环水管9将冷却水在溜槽本体1内的冷却通道4内流动,保证溜槽本体1的使用冷却效果,提高使用寿命,且冷却水通过蛇形散热管8内,经多个散热翅片13的散热性能将冷却水内携带的热量快速导通至空气中,散热风机11将散热翅片13上的热量进行进一步的吹散,保证散热性能,使得冷却水能够保持稳定的冷却操作,提高了冷却性能,通过溜槽本体1内设置的一层耐冲刷电镀金属层12,有效提高了溜槽本体1的使用稳定性,通过改变溜槽材质,实现溜槽去耐火材料使用效果,降低耐火材料使用量,减少耐火材料进入炉渣,减少炉渣二次冶炼成本。
31.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申请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水冷铜质扒渣溜槽,包括溜槽本体(1)和设置在溜槽本体(1)下侧的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的上端对称固定连接有多根支撑柱(3),多根所述支撑柱(3)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溜槽本体(1)的下侧,所述溜槽本体(1)倾斜设置,所述溜槽本体(1)内开设有蛇形设置的冷却通道(4),所述溜槽本体(1)的下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与冷却通道(4)两端连通的定位螺筒(5),所述底座(2)的上端还固定连接有安装框(6)和泵机(7),所述安装框(6)内固定安装有蛇形散热管(8),所述蛇形散热管(8)和泵机(7)之间通过循环水管(9)连通,所述循环水管(9)的两端均通过旋转密封接头转动连通有连接螺帽(10),所述连接螺帽(10)和定位螺筒(5)螺纹连接,所述安装框(6)的上端固定嵌套有散热风机(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铜质扒渣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槽本体(1)的内侧设置有耐冲刷电镀金属层(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铜质扒渣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蛇形散热管(8)的管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散热翅片(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铜质扒渣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3)的外侧固定卡接有钢钎撬(14),所述支撑柱(3)的下端柱壁固定连接有插套在钢钎撬(14)底部的插接筒(15),所述支撑柱(3)的柱壁还固定连接有与钢钎撬(14)上端侧壁插套的限位环(1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铜质扒渣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槽本体(1)具体为铜质溜槽。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冷铜质扒渣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筒(15)的上端内侧设为锥扩面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冷铜质扒渣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机(7)的下侧固定连接有一层减震胶垫。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扒渣溜槽技术领域,且公开了水冷铜质扒渣溜槽,包括溜槽本体和设置在溜槽本体下侧的底座,底座的上端对称固定连接有多根支撑柱,多根支撑柱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溜槽本体的下侧,溜槽本体倾斜设置,溜槽本体内开设有冷却通道,溜槽本体的下侧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与冷却通道两端连通的定位螺筒,底座的上端还固定连接有安装框和泵机,安装框内固定安装有蛇形散热管,蛇形散热管和泵机之间通过循环水管连通,循环水管的两端均通过旋转密封接头转动连通有连接螺帽。本申请改进后溜槽不需要使用浇铸料,稳定性提高,不用每炉补做渣溜槽,不产生废浇铸料,不会因废浇铸料的回炉带来渣铜损失,且溜槽内的渣易清理,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技术研发人员:程贵桃 胡智华 王强 罗波 陈河银 黄秀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铜业(清远)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19
技术公布日:2023/3/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