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打捆机咬扣装置用耐磨固定冲头的制作方法

2023-03-17 13:52: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冲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打捆机咬扣装置用耐磨固定冲头。


背景技术:

2.打捆机咬扣装置中的固定冲头通常是与左右两个咬爪相咬合配合,从而实现将对应的打捆钢带重合处压制成相互咬合的结构。然现有打捆机咬扣装置中使用的固定冲头其刃口的刀尖夹角(见图9中所示的θ)一般比较小,导致其刃口刀尖通常比较尖锐,而这样的刃口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遇到如下问题:即刀尖强度不够,容易折断,从而导致整个耐磨固定冲头报废。另外,现有打捆机咬扣装置中使用的固定冲头与咬爪咬合面之间的间隙通常比较小,不利于排泄压制打捆钢带过程中掉落下来的铁屑,容易导致设备出现卡顿,从而影响钢带重合处的压制效果;其次,还有现有打捆机咬扣装置中使用的固定冲头,其左右两侧壁之间的倾斜角度,如图4至图7所示,在不同部位设计的不一致(即有些部位设计的是10
°
,有些部位设计的是24
°
),其加工制作的难度比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能有效提高刀尖强度,又便于排泄铁屑,同时又便于加工制作的打捆机咬扣装置用耐磨固定冲头。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打捆机咬扣装置用耐磨固定冲头,包含冲头本体,在所述冲头本体的左右两侧对称分设有一个第一咬合槽、一个第三咬合槽及若干对第二咬合槽,且同侧设置的若干第二咬合槽依次布设在同侧设置的第一咬合槽与第三咬合槽之间;在所述冲头本体的正面上设有一个第一弧形凸起、一个第三弧形凸起及若干个第二弧形凸起,且第一弧形凸起及第三弧形凸起分设在冲头本体的正面前后两端,若干第二弧形凸起依次间隔布设在第一弧形凸起与第三弧形凸台之间,在所述冲头本体正表面与所述冲头本体左右两侧表面的结合处均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倒角坡面及一个第二倒角坡面,且每个第一倒角坡面一侧与所述冲头本体正表面相连,另一侧通过一个第二倒角坡面与同侧设置的冲头本体侧表面相连。
6.进一步,每个所述第一倒角坡面相对于冲头本体正表面的倾斜角度为α,且α=10
°

7.进一步,每个所述第二倒角坡面与对应侧的第一倒角坡面之间的夹角为θ,且θ=98
°

8.进一步,每个所述第一倒角坡面与对应侧的冲头本体侧表面之间的夹角为γ,且γ=87
°

9.进一步,所述冲头本体的左右两侧壁均呈倾斜设置。
10.进一步,所述冲头本体的左右两侧壁之间的倾斜夹角为β,且β=28
°

11.进一步,在所述第一弧形凸起及第三弧形凸起处均还分别设置有一个贯通所述冲
头本体正面和背面的贯通孔。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可以有效提高刀尖强度,降低整个冲头报废的风险,延长整个冲头的使用寿命;2)可以有效避免切削钢带时掉落的铁屑卡在冲头与咬爪之间造成设备卡顿;3)可以有效简化冲头的加工制作难度,从而提高冲头的制作效率。
附图说明
13.图1为现有打捆机咬扣装置用固定冲头的立体结构图;
14.图2为图1中固定冲头的正视图;
15.图3为图1中固定冲头的后视图;
16.图4为图1中a-a剖视图;
17.图5为图1中b-b剖视图;
18.图6为图1中c-c剖视图;
19.图7为图1中d-d剖视图;
20.图8为图1中e-e剖视图;
21.图9为图6中f节点放大图;
22.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打捆机咬扣装置用耐磨固定冲头的立体结构图;
23.图11为图10中耐磨固定冲头的正视图;
24.图12为图10中耐磨固定冲头的后视图;
25.图13为图10中a-a剖视图;
26.图14为图10中b-b剖视图;
27.图15为图10中c-c剖视图;
28.图16为图10中d-d剖视图;
29.图17为图10中e-e剖视图;
30.图18为图15中f节点放大图;
31.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实施例;
32.附图标记说明:1、冲头本体;2、第一咬合槽;3、第二咬合槽;4、第三咬合槽;5、第一弧形凸起;6、第二弧形凸起;7、第三弧形凸起;8、贯通孔;9、第一倒角坡面;10、第二倒角坡面;11、刃口;100、耐磨固定冲头;200、咬爪。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是如何实施的。
34.参阅图10至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打捆机咬扣装置用耐磨固定冲头,包含冲头本体1,在冲头本体1的左右两侧对称分设有一个第一咬合槽2、一个第三咬合槽4及若干个第二咬合槽3,且同侧设置的若干第二咬合槽3依次间隔设置在同侧设置的第一咬合槽2与第三咬合槽4之间;在冲头本体1的正面上设有一个第一弧形凸起5、一个第三弧形凸起7及若干个第二弧形凸起6,且第一弧形凸起5及第三弧形凸起7分设在冲头本体1的正面前后两端,若干第二弧形凸起6依次间隔设置在第一弧形凸起5与第三弧形凸台7之间;其中,在
冲头本体1正表面与冲头本体1左右两侧表面的结合处均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倒角坡面9及一个第二倒角坡面10,且每个第一倒角坡面9一侧与冲头本体1正表面相连,另一侧通过一个第二倒角坡面10与同侧设置的冲头本体1侧表面相连。
35.具体地说,在本实用新型中,每个第一倒角坡面9相对于冲头本体1正表面的倾斜角度为α,且α=10
°

36.具体地说,在本实用新型中,参阅图18所示,每个第二倒角坡面10与对应侧的第一倒角坡面9之间的夹角为θ,且θ=98
°

37.具体地说,在本实用新型中,参阅图18所示,每个第一倒角坡面9与对应侧的冲头本体1侧表面之间的夹角为γ,且γ=87
°

38.具体地说,在本实用新型中,参阅图13至图16所示,冲头本体1的左右两侧壁均呈倾斜设置。更具体地说,冲头本体1的左右两侧壁之间的倾斜夹角为β,且β=28
°

39.具体地说,在本实用新型中,在第一弧形凸起5及第三弧形凸起7处均还分别设置有一个贯通冲头本体1正面和背面的贯通孔8。
40.使用时,参阅图19所示,本新型耐磨固定冲头100通过穿设在第一弧形凸起5及第三弧形凸起7贯通孔8中的紧固螺钉固定在打捆机咬扣装置的冲头固定座上,设置在耐磨固定冲头100左右两侧的第一咬合槽2、第二咬合槽3、第三咬合槽4分别对应于打捆机咬扣装置的左右两个咬爪200的咬合齿相咬合配合,用于将对应的钢带重合处压制成相互咬合的结构,至于咬爪与耐磨固定冲头100相互咬合的具体原理属于现有技术(参见cn210149631u、cn207595335u),这里不做赘述。
41.图1至图9所示,为现有打捆机咬扣装置用固定冲头,从图示所示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打捆机咬扣装置用耐磨固定冲头与现有打捆机咬扣装置用固定冲头大致相同,两者区别仅在于:1)在本新型耐磨固定冲头中,冲头本体1的左右两侧壁之间的倾斜夹角均为28
°
,而现有打捆机咬扣装置用固定冲头中,冲头本体1的左右两侧壁之间的倾斜夹角为10
°
及24
°
;2)在本新型耐磨固定冲头中,在冲头本体1正表面与冲头本体1左右两侧表面的结合处均分别设置了一个第一倒角坡面9及一个第二倒角坡面10,而现有打捆机咬扣装置用固定冲头中,冲头本体1正表面与冲头本体1左右两侧表面的结合处无任何倒角、坡面处理。
42.本实用新型打捆机咬扣装置用耐磨固定冲头的优点是:既实现了增加刀尖强度的目的(即将让刃口11的刀尖夹角θ从原来的78
°
变为98
°
,即从原来的锐角变为了钝角,钝角相较于锐角来说,其强度更大,更不易折断),也解决了铁屑不易排泄的问题(即利用第二倒角坡面10增加了冲头侧壁与咬爪咬合面之间的间隙,利于被刃口11剪切下的铁屑从这个缝隙掉落);同时还降低了制作难度(即将原来左右两侧壁之间的倾斜夹角在不同部位设计的不一致,改为处处一致,即处处都为28
°
)。
43.最后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