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扶手连接部件及电梯扶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3-08 15:46: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配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扶手连接部件及电梯扶手装置。


背景技术:

2.电梯在建筑物内供用户上下楼层使用,在轿厢内的侧壁上安装有电梯扶手,以供用户手扶或者支撑用。电梯扶手采用不锈钢管、透明塑料杆及其它管材制备而成。
3.中国专利cn208843527u公开了一种电梯轿厢发光扶手,包括发光扶手管、与发光扶手管连接的托架,发光扶手管包括扶手管主体和弧形盖板,扶手管主体与弧形盖板卡接,扶手管主体为弧形壳体,扶手管主体的底部设有向扶手管主体内部凹陷的灯带安装架,灯带安装架为u型板,灯带安装架内设有灯带,灯带安装架的顶面嵌有电源接头,灯带通过电线与电源接头电性连接,弧形盖板设有向发光扶手管内部延伸的两个弧形卡爪,两个弧形卡爪与灯带安装架的两个侧面卡接,扶手管主体的侧面设有第一出线孔,托架上设有第二出线孔,第一出线孔与第二出线孔连通。
4.上述扶手管主体内部凹陷,以容纳灯带安装架。扶手管主体的加工难度大,组装难度大。并且,灯带安装架与扶手管主体组装后外露,具有漏电风险。并且,灯带仅能照射部分区域,灯光效果差,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扶手连接部件及电梯扶手装置。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扶手连接部件,用于固定杆状的第一扶手杆和第二扶手杆,所述扶手连接部件包括:
8.夹持组件,具有安装腔、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第一插接口、第二插接口和穿线孔;
9.装配于所述夹持组件的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背对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一安装架用于定位自所述第一插接口插入的第一扶手杆,所述第二安装架用于定位自所述第二插接口插入的第二扶手杆;
10.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架的第一电路板组件,所述第一电路板组件设置有至少一个发光体,所述发光体朝向所述第一扶手杆的端部输出光线,所述第一电路板组件的导线自所述穿线孔穿出。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相互合拢的第一夹持架和第二夹持架、以及锁固所述第一夹持架和第二夹持架的锁定件,所述第一夹持架和第二夹持架夹持所述第一安装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架。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架包括夹持部和相交至所述夹持部中部的装配部,所述安装腔的部分空间由所述装配部延伸至所述夹持部的凹槽结构构成,所述装配部的端部设置有端板,所述端板设置有贯穿的安装孔及圆弧形的穿线缺口,所述穿线缺口与所述
第二夹持架构成穿线孔。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自所述安装腔的腔壁凹陷的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安装架限定于所述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安装架限定于所述第二定位槽。
14.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架的第二电路板组件,所述第二电路板组件设置有至少一个发光体,所述发光体朝向所述第二扶手杆的端部输出光线,所述第二电路板组件的导线自所述穿线孔穿出。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架包括自端部凹陷形成的容纳腔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穿线部,所述第一电路板组件位于所述容纳部内,导线自所述穿线部穿出并沿所述安装腔布设,所述第一扶手杆自所述容纳腔的开口插入并靠近或贴合所述发光体。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架包括间隔分布的至少一个锁定孔和可拆卸安装于所述锁定孔的抵接件,所述锁定孔贯穿所述容纳腔的腔壁,所述抵接件的端部抵接锁定所述第一扶手杆。
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架包括自所述容纳腔凹陷形成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容纳所述第一电路板组件,所述第一扶手杆抵接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容纳腔之间的台阶面处。
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架背对设置且相互对称。
19.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梯扶手装置,包括第一扶手杆、第二扶手杆、第三扶手杆及如上所述的扶手连接部件,所述扶手连接部件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扶手杆的两端分别被两个所述扶手连接部件所夹持固定,所述第二扶手杆及所述第三扶手杆呈悬臂状凸出所连接的所述扶手连接部件。
20.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第一电路板组件安装于第一安装架并向第一扶手杆的端部发射光线,以使光线自第一扶手杆的端部设置并沿第一扶手杆的长度方向漫反射,第一扶手杆的整体光效好。第一电路板组件位于第一安装架内,组装方便且安全系数高。第一扶手杆、第一安装架、第二扶手杆及第二安装架均通过夹持组件固定,第一扶手杆和第二扶手杆处于同一直线,组装方便。
附图说明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扶手连接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扶手连接部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扶手连接部件隐藏第二夹持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夹持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电梯扶手装置在扶手连接部件的局部剖视放大1示意图。
28.图中,夹持组件10;第一插接口11;第二插接口12;穿线孔13;安装孔14;第一夹持架15;夹持部151;装配部152;穿线缺口153;间隔凸筋154;第二夹持架16;第一定位槽17;第二定位槽18;第一安装架20;锁定孔21;安装部22;容纳腔23;穿线部24;抵接件25;第一电路板组件30;发光体31;第二安装架40;第二电路板组件50;第一扶手杆60;第二扶手杆70。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0.实施例,见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扶手连接部件,用于杆状的第一扶手杆60和第二扶手杆70,其中,第一扶手杆60和第二扶手杆70采用透光材料制成,如第一扶手杆60和第二扶手杆70采用亚克力材料、透明塑料材料、玻璃管或者其它透光材料制成。
31.扶手连接部件包括夹持组件10、第一安装架20、第二安装架40和安装于第一安装架20的第一电路板组件30,第一安装架20、第二安装架40和夹持组件10采用塑料或铝合金材料制备。作为优选,第一安装架20和第二安装架40背对设置且相互对称,通配性好。第一安装架20和第二安装架40背对组装至夹持组件10,以使受力均衡,提高夹持组件10的支撑效果。
32.其中,夹持组件10具有安装腔、与安装腔连通的第一插接口11、第二插接口12和穿线孔13。安装腔用于容纳第一安装架20和第二安装架40,其中,第一安装架20和第二安装架40均装配于夹持组件10且在安装腔内背对设置。
33.第一扶手杆60自第一插接口11插入夹持组件10及第一安装架20,第一扶手杆60的端部与第一安装架20相互插接定位。第一电路板组件30设置有至少一个发光体31,发光体31朝向第一扶手杆60的端部输出光线,第一电路板组件30的导线自穿线孔13穿出。例如,发光体31配置为led灯珠。第一电路板组件30控制发光体31发光,以使发光体31发出的光线沿第一扶手杆60传输扩散,以形成不同的光效。
34.第二扶手杆70自第二插接口12插入夹持组件10及第二安装架40,第二扶手杆70的端部与第二安装架40相互插接定位。第二安装架40配置为凹槽结构,第二扶手杆70插接于第二安装架40,且第二扶手杆70的端部与第二安装架40抵接定位,以限定组装位置。并且,第二扶手杆70相对于第二安装架40呈悬臂结构,第二扶手杆70插接于第二安装架40,第二安装架40用于插接定位及支撑第二扶手杆70,保持第二扶手杆70的安装位置牢固且稳定。
35.第二安装架40内可设置发光体31,以使第二扶手杆70输出发光效果。第二安装架40内也可不设置发光体31,第二扶手杆70与第一扶手杆60处于同一直线,以构成长条杆状扶手。
36.在一实施例中,扶手连接部件还包括安装于第二安装架40的第二电路板组件50,第二电路板组件50设置有至少一个发光体31,发光体31朝向第二扶手杆70的端部输出光线,第二电路板组件50的导线自穿线孔13穿出。第二电路板组件50安装于第二安装架40的凹槽内,既能避免光线侧向漏出,又能提高第二电路板组件50与第二安装架40装配位置的准确性。其中,光线集中于第二扶手杆70的端部射入,发光体31的照射方向及光照强度可控性高,第二扶手杆70的亮光光效好。例如,发光体31配置为led灯珠。第二电路板组件50控制发光体31发光,以使发光体31发出的光线沿第二扶手杆70传输扩散,以形成不同的光效。
37.夹持组件10为安装第一安装架20和第二安装架40的连接结构,以将第一夹持架15和第二夹持架16固定。其中,夹持组件10包括相互合拢的第一夹持架15和第二夹持架16、以及锁固第一夹持架15和第二夹持架16的锁定件,第一夹持架15和第二夹持架16夹持第一安装架20和第二安装架40。
38.第一夹持架15和第二夹持架16为相互配合组装结构件,其中,安装腔为分布于第
一夹持架15和第二夹持架16的凹槽结构。第一安装架20和第二安装架40背对设置安装于第一夹持架15,第二夹持架16合拢至第一夹持架15并将第一安装架20和第二安装架40固定,以构成夹持固定结构,组装方便。
39.作为优选,第一夹持架15包括夹持部151和相交至夹持部151的中部的装配部152,夹持部151和装配部152构成近似于“t”字形的相交结构。安装腔的部分空间由装配部152延伸至夹持部151的凹槽结构构成,其中,装配部152延伸至夹持部151的凹槽结构近似“t”字形结构。作为优选,夹持部151及装配部152的凹槽结构均为半圆形凹槽。
40.第一安装架20和第二安装架40安装于夹持部151,第一安装架20的中心线和第一插接口11的中心线重合,第二安装架40的中心线和第二插接口12的中心线重合。夹持部151的凹槽延伸至一端构成部分第一插接口11,夹持部151的凹槽延伸至另一端构成部分第二插接口12。作为优选,第二夹持架16合拢至第一夹持架15,第二夹持部151的合拢部分和第一夹持部151的夹持部151合拢形成环形管状结构,第一插接口11和第二插接口12分别位于夹持部151的两端。
41.装配部152与夹持部151的中部相交,其中,装配部152用于将第一夹持架15固定至轿厢等固定部位。具体地,装配部152的端部设置有端板,端板设置有贯穿的安装孔14及圆弧形的穿线缺口153,穿线缺口153与第二夹持架16构成穿线孔13。紧固件自安装孔14穿出并锁定至轿厢,以将第一夹持架15固定于轿厢壁。第一夹持架15先固定至轿厢壁,再装配第一安装架20和第二安装架40,继而安装第二夹持架16,从而构成扶手连接部件的安装及固定,装配方便。可选地,穿线孔13可配置为缺口状的凹槽结构,以方便第一夹持架15和第二夹持架16合拢固定轿厢上的紧固件。
42.穿线缺口153为自端板的侧壁凹陷形成缺口槽,以使导线可以自穿线缺口153扣入。当第二夹持架16合拢至第一夹持架15时,第二夹持架16将穿线缺口153的开口合拢或封闭,从而构成孔洞状的穿线孔13,导线在第一夹持架15上的布设及穿线方便。
43.第一安装架20和第二安装架40背对设置于安装腔内,相应地,夹持组件10包括自安装腔的腔壁凹陷的第一定位槽17和第二定位槽18,第一安装架20限定于第一定位槽17,第二安装架40限定于第二定位槽18。第一定位槽17的底壁形状适配第一安装架20的外轮廓形状,第二定位槽18的底壁形状适配第二安装架40的外轮廓形状。第一夹持架15和第二夹持架16合拢后,第一安装架20位置受限于第一定位槽17而不会轴向及径向活动,第二安装架40位置受限于第二定位槽18而不会轴向及径向活动。
44.可选地,第一定位槽17和第二定位槽18对称设置于安装腔。作为优选,在安装腔的腔壁表面突出设置间隔凸筋154,其中两根间隔凸筋154之间构成第一定位槽17或者第二定位槽18的空间,从而减小夹持组件10的整体壁厚,又能扩大夹持组件10对所限定的第一安装架20及第二安装架40的限定高度,定位效果好。
45.可选地,第一定位槽17朝向第一插接口11的方向的部分底壁呈弧形曲面,需要地,第一安装架20接近端部位置的外周壁设置为匹配的弧形曲面。第一安装架20与夹持组件10之间相互限定,避免第一安装架20随着第一扶手杆60轴向受力而被拉出。可选地,第一安装架20靠近开口一端的外周壁设置为锥面、曲面或球面。
46.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架20包括自端部凹陷形成的容纳腔23及与容纳腔23连通的穿线部24,第一安装架20呈近似于筒状结构,容纳腔23为第一安装架20自端部凹陷形成
的凹槽空间。穿线部24为自容纳腔23的开口向底壁方向延伸的缺口,第一电路板组件30位于容纳部内,导线自穿线部24穿出并沿安装腔布设,以方便导线穿出第一安装架20并延伸至夹持组件10的安装腔内,导线布局方便。
47.见图1至图6所示:第一扶手杆60自容纳腔23的开口插入并靠近或贴合发光体31,第一扶手杆60的外周壁与容纳腔23的侧壁插接配合,以保持第一扶手杆60的结合紧密。第一电路板组件30位于容纳腔23内,发光体31发出的光线受到容纳腔23的腔壁阻挡而大部分射入第一扶手杆60的端部,减少光线损耗,提高第一扶手杆60的发光效果。
48.进一步地,第一安装架20包括间隔分布的至少一个锁定孔21和可拆卸安装于的抵接件25,锁定孔21贯穿容纳腔23的腔壁。具体为,抵接件25可设置为螺钉、紧定螺钉等紧固件,抵接件25螺旋连接于锁定孔21,以使抵接件25的端部可伸入容纳腔23内。
49.第一扶手杆60沿第一插接口11及容纳腔23的开口插入第一安装架20,且,第一扶手杆60的端部穿过锁定孔21的区域。抵接件25的端部抵接锁定第一扶手杆60,以进一步避免第一扶手杆60拔出第一安装架20,提高第一扶手杆60的使用安全性。值得一的是,第一安装架20与第一扶手杆60可先组装完成,再装配至夹持组件10,从而提高第一安装架20及第一扶手杆60与夹持组件10装配的可靠性与便捷性。
50.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架20包括自容纳腔23凹陷形成的安装部22,安装部22用于容纳第一电路板组件30,第一扶手杆60抵接于安装部22与容纳腔23之间的台阶面处。安装部22自容纳腔23的底壁局部下凹形成,用于容纳第一电路板组件30,从而避免第一扶手杆60插入抵接损坏第一电路板组件30,第一电路板组件30的安全性高。安装部22的深度略大于第一电路板组件30的高度,以使第一电路板组件30整体位于安装部22内。第一扶手杆60的端部抵接于台阶面,从而使第一扶手杆60的端部与发光体31的间隔距离始终保持一致,光效稳定且装配便捷。并且,安装部22为凹槽结构,其凹槽空间小,发光体31的光线进一步汇聚至第一扶手杆60的端部。值得一提的是,第二线路板组件与第二安装架40及第二扶手杆70的装配结构及光线传输方式可参照第一电路板组件30理解,在此不再赘述。
51.将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扶手连接部件应用于电梯扶手装置,以使电梯扶手装置具备原有的扶手功能,又能便捷安装及输出灯光效果,提升用户体验。其中,电梯扶手装置包括第一扶手杆60、第二扶手杆70、第三扶手杆及如上述实施例公开的扶手连接部件,扶手连接部件设置有两个。两个扶手连接部件间隔固定于轿厢壁,第一扶手杆60、第二扶手杆70及第三扶手杆呈一条直线分布,第一扶手杆60的两端被两个扶手连接部件所夹持固定,第二扶手杆70及第三扶手杆呈悬臂状凸出所连接的扶手连接部件。
52.具体地,第一扶手杆60的一端自第一个扶手连接部件的第一插接口11插入,第一扶手杆60的另一端自第二个扶手连接部件的第二插接口12插入。第二扶手杆70的一端插接于第一个扶手连接部件的第二插接口12,第三扶手杆插接于第二个扶手连接部件的第一插接口11。发光体31的光线在第一扶手杆60、第二扶手杆70及第三扶手杆内形成漫反射,从而使得第一扶手杆60、第二扶手杆70及第三扶手杆整体亮光,美观度高。
53.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相对于上文描述的实施方案进行各种各样的修改、改变和组合,并且这类修改、改变和组合应被视为处在发明构思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