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出风卷筒及室内机、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2023-03-02 18:52: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出风卷筒及室内机、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壁挂式内机的出风口大多开设在其机壳的前侧底部,导风板设置于出风口处,空调在运行过程中,通过调整导风板的开闭、并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导风板的摇摆角度,来调节气流经出风口吹向室内的初始流动路径。
3.然而,空调的上述出风形式仍比较单一,无法满足不同情况下用户对空调风感的不同需求,造成用户体验感较差,例如经常会出现空调端风速与用户端风感不匹配的情况,这种不匹配体现在:要么出风口处气流流速过低导致室内无法快速换热,要么气流流速过高导致出风不够柔和。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出风卷筒,使得其可以替代并取消常规导风板结构来进一步丰富空调出风形式,满足不同情况下用户对空调风感的不同需求,并进而实现空调端风速与用户端风感相适宜。
5.为解决上述第一方面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出风卷筒,安装于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处,所述出风卷筒与所述出风口适配并包括两个倾斜布置的导风筒,两个所述导风筒间隔布置于所述出风口的前后两侧内壁、且其外部套设有可转动的出风布料,所述出风布料至少具有交错布置的第一布料孔径和第二布料孔径,所述出风卷筒与所述出风口之间预留有供所述出风布料转动的转动间隙。
6.通过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出风卷筒,其可以替代并取消常规导风板结构来进一步丰富空调出风形式,满足不同情况下用户对空调风感的不同需求,并进而实现空调端风速与用户端风感相适宜。
7.优选地,所述出风布料在所述出风卷筒中呈椭圆状排布,所述第一布料孔径、所述第二布料孔径在所述椭圆中均沿所述椭圆的几何中心呈对称分布。
8.当设定第一布料孔径、第二布料孔径在椭圆中均沿椭圆的几何中心呈对称分布时,则不论出风布料在出风卷筒中转动至何处位置,上述对称分布均不会因出风布料的转动而改变。出风布料在出风卷筒中沿椭圆完整转动一周,则会交错经历第一转动位与第二转动位各两次;设定第一布料孔径大于第二布料孔径,则第一转动位的空调风感会对应强劲风,而第二转动位的空调风感会对应柔和风,而介于第一转动位与第二转动位之间的转动位,则可以看作为空调风感介于强劲风与柔和风之间的无极调节。
9.优选地,两个所述导风筒保持同步同向转动,并驱动所述出风布料进行同步转动。
10.导风筒用于对出风布料提供套设支撑,以使出风布料不论是否转动均可以始终保持展开状态,其中,出风布料的可转动,可以是由两个导风筒的同步同向转动而驱动,进而
可以简化驱动装置的设置结构。
11.优选地,所述出风布料的内侧粘贴有硅胶凸点。
12.硅胶凸点的设置,能够使得出风布料跟随导风筒的转动而不打滑,进而保证出风布料在两个导风筒的驱动下进行同步转动。
13.优选地,所述出风卷筒的左右一侧配置有第一电机,所述导风筒包括筒壁及端盖,所述端盖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动轴连接以驱动所述导风筒转动。
14.端盖与第一电机的转动轴连接以驱动导风筒转动,而筒壁可对出风布料提供套设支撑,以使出风布料不论是否转动均可以始终保持展开状态。
15.优选地,所述筒壁上开设有用于使气流从所述导风筒中贯穿通过的导流结构。
16.导流结构的开设,可以有效扩大气流在出风卷筒中的导风路径,避免气流流通口径因趋于收窄而对气流出风形成风量止挡上的能量损失。
17.优选地,所述筒壁在圆周方向上分为与所述出风布料贴合的贴合段、及与所述出风布料分离的分离段,对于至少一个所述导风筒,所述导流结构随所述导风筒的转动而进行单一导流或切换式导流。
18.在分离段的动态变化过程中,分离段既可以始终仅具有单一结构下的导流结构,也可以间歇性地具有导流结构,还可以动态性地具有多种不同结构下的导流结构,进而后两者都可以称之为切换式导流,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多样化的动态调节,以进一步丰富空调的出风形式。
19.优选地,所述筒壁的部分圆周上或全部圆周上,开设有网孔和/或导流口,其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导流口之间通过支撑架相连,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端盖相连,并用于对所述贴合段处的所述出风布料提供转动支撑。
20.导流口的具体形状及大小,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特别限定。但需强调的是,当导流口随筒壁转动至贴合段处时,支撑架可对贴合段处的出风布料提供转动支撑,以确保出风布料始终保持展开状态。
2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室内机,和/或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使得其可以取消常规导风板结构来进一步丰富空调出风形式,满足不同情况下用户对空调风感的不同需求,并进而实现空调端风速与用户端风感相适宜。
22.为解决上述第二方面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室内机,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出风卷筒。
23.为解决上述第三方面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出风卷筒。
24.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出风卷筒及室内机、空调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5.使得出风卷筒可以替代并取消常规导风板结构来进一步丰富空调出风形式,满足不同情况下用户对空调风感的不同需求,并进而实现空调端风速与用户端风感相适宜。
附图说明
26.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
图中: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的一种出风卷筒在空调室内机中的平面安装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图1中所述的室内机在未安装有出风卷筒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的其中一种出风卷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的其中一种出风布料的平面展开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的其中一种导风筒的立体排布结构示意图;
32.图6为图1中所述的室内机在出风卷筒处于第一转动位下的出风结构示意图;
33.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的其中三种具备单一导流结构的导风筒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34.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中所述的其中五种具备切换式导流结构的导风筒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35.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所述的另外一种出风卷筒的第一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36.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所述的另外一种出风卷筒的第二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37.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所述的室内机在第一出风形式(强劲风)下的静态结构示意图;
38.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所述的室内机在第二出风形式(柔和风)下的静态结构示意图;
39.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所述的另外两种具备切换式导流结构的导风筒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40.图14为图13中所述的其中一种导风筒在进行初始摆设时的排布结构示意图。
41.附图标记说明:
42.1-出风口,2-导风筒,21-筒壁,211-贴合段,212-分离段,22-端盖,3-出风布料,31-第一布料孔径,32-第二布料孔径,4-转动间隙,5-出风风道,6-机壳,7-导流结构,71-网孔,72-导流口,73-支撑架,741-第一导流部,742-第二导流部,8-皮带,9-皮带轮,10-第一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4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在此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是构成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其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4.实施例1
45.参见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出风卷筒,安装于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1处,所述出风卷筒与所述出风口1适配并包括两个倾斜布置的导风筒2,两个所述导风筒2间隔布置于所述出风口1的前后两侧内壁、且其外部套设有可转动的出风布料3,所述出风布料3至少具有交错布置的第一布料孔径31和第二布料孔径32,所述出风卷筒与所述出风口1
之间预留有供所述出风布料3转动的转动间隙4。
46.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中,出风卷筒与出风口1适配并需与出风口1之间预留有供出风布料3转动的转动间隙4,而两个导风筒2用于对出风布料3提供套设支撑,以使出风布料3不论是否转动均可以始终保持展开状态。由于两个导风筒2是间隔布置于出风口1的前后两侧内壁,故当具备x流速的换热气流经出风口1吹向室内时,用户可以基于自身风感需要选择性地对出风布料3进行转动,以使出风布料3的第一布料孔径31或第二布料孔径32对气流进行打散,进而在气流流速基本维持不变的基础上对空调风感进行选择性调节。
47.由此,通过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出风卷筒,其可以替代并取消常规导风板结构来进一步丰富空调出风形式,满足不同情况下用户对空调风感的不同需求,并进而实现空调端风速与用户端风感相适宜。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此可以理解的,具备x流速的换热气流可以满足室内的快速换热需求,且经出风布料3不同布料口径的选择性打散后,用户端风感虽可变得相对柔和或保持相对强劲,但气流流速却基本维持不变,仍可以满足室内的快速换热需求。
48.优选地,所述出风布料3在所述出风卷筒中呈椭圆状排布,所述第一布料孔径31、所述第二布料孔径32在所述椭圆中均沿所述椭圆的几何中心呈对称分布。
49.具体的,两个导风筒2间隔布置于出风口1的前后两侧内壁、且其外部套设出风布料3,则出风布料3在出风卷筒中会呈椭圆状排布。出风布料3至少具有交错布置的第一布料孔径31和第二布料孔径32,当设定第一布料孔径31、第二布料孔径32在椭圆中均沿椭圆的几何中心呈对称分布时,则不论出风布料3在出风卷筒中转动至何处位置,上述对称分布均不会因出风布料3的转动而改变。以下,以出风布料3仅以第一布料孔径31、第二布料孔径32、第一布料孔径31、第二布料孔径32的四等分排布方式为例:
50.当第一布料孔径31转动分布至椭圆的上下两侧时,第二布料孔径32则可转动分布至椭圆的前后两侧。此时,换热气流中的全部或是绝大部分可经由上层的第一布料孔径31进入出风卷筒中,然后再经由下层的第一布料孔径31吹向室内。对应的,此可称之为出风卷筒的第一转动位,具体可参见图4及图6所示。
51.反之,当第二布料孔径32转动分布至椭圆的上下两侧时,第一布料孔径31则可转动分布至椭圆的前后两侧。此时,换热气流中的全部或是绝大部分可经由上层的第二布料孔径32进入出风卷筒中,然后再经由下层的第二布料孔径32吹向室内。对应的,此可称之为出风卷筒的第二转动位。
52.出风布料3在出风卷筒中沿椭圆完整转动一周,则会交错经历第一转动位与第二转动位各两次;设定第一布料孔径31大于第二布料孔径32,则第一转动位的空调风感会对应强劲风,而第二转动位的空调风感会对应柔和风,而介于第一转动位与第二转动位之间的转动位,则可以看作为空调风感介于强劲风与柔和风之间的无极调节。
53.优选地,两个所述导风筒2保持同步同向转动,并驱动所述出风布料3进行同步转动。
54.具体的,导风筒2用于对出风布料3提供套设支撑,以使出风布料3不论是否转动均可以始终保持展开状态,其中,出风布料3的可转动,可以是由两个导风筒2的同步同向转动而驱动,进而可以简化驱动装置的设置结构。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此可以理解的是,出风布料3的可转动,实则也可以通过其他驱动装置进行驱动,此时,两个导风筒2中的任意一个,
其是否具备转动功能均可,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特别限定。
55.优选地,所述出风布料3的内侧粘贴有硅胶凸点。
56.具体的,硅胶凸点的设置,能够使得出风布料3跟随导风筒2的转动而不打滑,进而保证出风布料3在两个导风筒2的驱动下进行同步转动。
57.优选地,所述出风卷筒的左右一侧配置有第一电机,所述导风筒2包括筒壁21及端盖22,所述端盖22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动轴连接以驱动所述导风筒2转动。
58.具体的,在空调室内机中,出风口1沿出风风道5的尾端形成于机壳6中,第一电机在机壳6中可配置于出风卷筒的左侧或右侧,其中端盖22与第一电机的转动轴连接以驱动导风筒2转动,而筒壁21可对出风布料3提供套设支撑,以使出风布料3不论是否转动均可以始终保持展开状态。当然,第一电机可以对应设置有两个并配置为同步同向转动,进而方便实现两个导风筒2的同步同向转动。
59.优选地,所述筒壁21上开设有用于使气流从所述导风筒2中贯穿通过的导流结构7。
60.具体的,当筒壁21上未开设有导流结构7时,气流进入出风卷筒中后,在两组筒壁21的作用下,气流流通口径会先趋于收窄,而后再度放大,具体可参见图6所示,此会消耗一部分风量损失。而导流结构7的开设,可以有效扩大气流在出风卷筒中的导风路径,避免气流流通口径因趋于收窄而对气流出风形成风量止挡上的能量损失。
61.优选地,所述筒壁21在圆周方向上分为与所述出风布料3贴合的贴合段211、及与所述出风布料3分离的分离段212,对于至少一个所述导风筒2,所述导流结构7随所述导风筒2的转动而进行单一导流或切换式导流。
62.具体的,导流结构7可以是开设于筒壁21上的网孔71或导流口72。在出风卷筒中,随着筒壁21的转动乃至带动出风布料3的同步同向转动,贴合段211及分离段212处的筒壁21也会发生相应的动态变化。在分离段212的动态变化过程中,分离段212既可以始终仅具有单一结构下的导流结构7,也可以间歇性地具有导流结构7(对应下文中导流结构7仅开设于筒壁21的部分圆周上),还可以动态性地具有多种不同结构下的导流结构7,进而后两者都可以称之为切换式导流,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多样化的动态调节,以进一步丰富空调的出风形式。
63.优选地,所述筒壁21的部分圆周上或全部圆周上,开设有网孔71和/或导流口72,其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导流口72之间通过支撑架73相连,所述支撑架73与所述端盖22相连,并用于对所述贴合段211处的所述出风布料3提供转动支撑。
64.具体的,网孔71通常可以为圆孔并密布于筒壁21的部分圆周上或全部圆周上。而导流口72的具体形状及大小,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特别限定。但需强调的是,当导流口72随筒壁21转动至贴合段211处时,支撑架73可对贴合段211处的出风布料3提供转动支撑,以确保出风布料3始终保持展开状态。当然,支撑架73既可与端盖22直接相连,也可通过筒壁21与端盖22间接相连。
65.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设置,导风筒2实则可以形成多种型号。在出风卷筒中,两个导风筒2既可以仅采用同一种型号,也可以采用不同的两种型号,而即使仅采用同一种型号,当导流结构7为切换式导流结构时,两个导风筒2的初始摆设形态在对应椭圆中也可以具有多种排列组合,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的出风效果。或者,当导风筒2仅存在一个导流口72时(即其不存在任意相邻的两个导流口72及其支撑架73),则导风筒2可以不转或是仅在一定范围角度内进行微幅转动即可。
77.实施例3
78.参见图1-1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室内机,具有实施例1-2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出风卷筒。
79.优选地,所述室内机的机壳6表面也铺贴有所述出风布料6,以提高机壳6以及室内机的整体美观度。
8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具有实施例1-2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出风卷筒。
81.具体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此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3中所提供的室内机、和/或空调器,当其具有实施例1-2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出风卷筒时,其所对应的技术问题的解决及其技术效果的取得,均可参见实施例1-2中对于出风卷筒的叙述,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82.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