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2023-03-02 16:01: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空调器广泛应用于室内温度的调节,其中,空调器的室外机一般包括立柱和安装在立柱上的面板,多个面板内部围成用于容纳换热器、压缩机等部件的安装空间。
3.在多联机室外机中,室外机的网罩一般是通过在机组上端开口处设置顶盖板,在顶盖板上对应导流圈的位置设置出风网罩。但是随着空调室外机的功率逐渐在加大吗,例如在36p、40p等多联商用空调室外机中,为了保证室外机的可靠使用,在工作功率加大的情况下,需要将风机组件例如电机、风叶、导流圈等结构做大,对应的,该结构会导致室外机壳体变大。但是现在用户对于结构的壳体尺寸要求比较高,一些已经成型的预留空间应固化,过大的壳体尺寸导致用户无法安装,那么就需要保证室外机的整机外壳尺寸不能过大,要减少室外机的占地面积。
4.如何保证大功率室外机在增加功率工况下还能使得结构尺寸不发生较大变化,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大功率空调室外机结构尺寸较为受限等问题。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7.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框架组件和网罩组件,所述框架组件包括上横梁组件和侧板支架,在所述上横梁组件与所述侧板支架顶端之间形成第二安装口,所述网罩组件覆盖在所述第二安装口上,所述网罩组件与所述上横梁组件、侧板支架可拆卸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侧板支架包括第一端部支架和第二端部支架,所述第一端部支架与所述第二端部支架设置于底盘支架长度方向的相对两端,所述上横梁组件包括第三横梁、第四横梁,所述第三横梁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第一端部支架、所述第二端部支架的前端,所述第四横梁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第一端部支架、所述第二端部支架的后端,在所述第三横梁、第四横梁之间设置连接梁组件,所述网罩组件与所述连接梁组件可拆卸连接。
9.进一步的,在所述上横梁组件的下方设置下横梁组件,所述连接梁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口的左右方向上靠近中间的位置,所述连接梁组件同时与上横梁组件、下横梁组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下横梁组件上设置两个电机组件,两个所述电机组件分别布置在所述连接梁组件的左右方向的相对两侧,所述网罩组件包括第一网罩、第二网罩,所述第一网罩、所述第二网罩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电机组件的上方。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网罩与所述第二网罩的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一网罩与所述第二网罩在所述连接梁组件的两侧呈对称状布置,所述连接梁组件前后方向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安装口前后方向的中心轴线共线。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网罩包括网罩框架,所述网罩框架整体呈矩形设置,在所述网罩框架的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均布置有连接杆,在所述连接杆的相对两端均设置连接耳板,所述连接耳板伸出至所述网罩框架外侧,所述连接耳板与所述第三横梁或第四横梁或连接梁组件或侧板支架螺钉连接,在所述网罩框架的左右方向或者前后方向设置若干个间隔杆,h1≤12.5mm。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网罩还包括加强杆,所述加强杆与所述间隔杆呈垂直状布置,所述加强杆与所述网罩框架连为一体。
13.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的直径为q1,所述加强杆的直径为q2,所述间隔杆的直径为q3,q1>q2>q3。
14.进一步的,在所述网罩框架左右方向上靠近中间的位置设置连接杆,在所述连接杆的两端设置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与所述侧板支架或者连接梁组件插接定位。
15.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三横梁上设置第一避让缺口,在所述第四横梁上设置第二避让缺口,所述第一网罩、所述第二网罩前端的连接耳板分别通过螺钉对应固定在第一避让缺口内,所述第一网罩、所述第二网罩后端的连接耳板分别通过螺钉对应固定在第二避让缺口内。
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具有以下优势:
17.(1)本技术所述的所述的空调室外机,通过在室外机顶端的第二安装口处设置网罩组件,将网罩组件与所述上横梁组件、侧板支架可拆卸连接,取消现有技术中的顶面板结构,避免功率增加带来的外机壳体尺寸增大的问题,从而实现室外机顶面的全网罩设计,既满足了安规要求,同时增大空调室外机的出风量,减少风阻。
18.(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室外机,结构合理,装配工艺简单便捷,降低成本,避免网罩组件在长度方向发生翘曲变形,提高其抗变形能力,进一步保证了网罩组件的结构强度和使用的可靠性。
19.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述所述的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用于支撑固定底盘的底盘支架,所述底盘上设置换热器组件、压缩机单元、气液分离器组件、油分离器、四通阀,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对称布置的c型换热器或者g型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组件的上端与下横梁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下横梁组件包括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可拆卸的固定在第一端部支架、第二端部支架的前端,所述第二横梁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第一端部支架、所述第二端部支架的后端,在所述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之间并排设置两个电机组件,两个所述电机组件分别通过导流圈向第二安装口出风,所述网罩组件的下表面与所述导流圈上表面在上下方向的高度为h4, h4>2h1。
附图说明
20.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空调室外机框架组件中下横梁组件、上横梁组件以及连接梁组件装配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中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第五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第六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第五横梁、第六横梁与下横梁组件连接处的节点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室外机中网罩组件爆炸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网罩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00-室外机;1-底盘支架;2-侧板支架;21-第一端部支架;211-第一上翻板;22-第二端部支架;221-第二上翻板;201-第一纵向连接板;202-第二纵向连接板;203-格栅板;204-第一安装口;3-下横梁组件;31-第一连接板;32-第二连接板;321-第一插接槽;322-第二插接槽;301-第一横梁;302-第二横梁; 4-上横梁组件;401-第三横梁;4011-第一避让缺口;402-第四横梁;4021-第二避让缺口;5-连接梁组件;501-第五横梁;5011-横梁主板一;5011a-支撑部; 5011b-第一连接部;5011c-第二连接部;5012-第一翻板;5013-加强槽;5014
‑ꢀ
第三连接板;50141-定位插板;5015-第一连接孔;5016-第二连接孔;502
‑ꢀ
第六横梁;5021-横梁主板二;5022-第二翻板;5023-连接翻板;5024-避让部; 6-电机组件;601-第一连接杆;602-第二连接杆;603-电机;7-导流圈;71-压板; 8-前面板支撑架;801-第一立柱;802-第二立柱;9-换热器边板;901-第一边板;902-第二边板;10-底盘;11-前面板板组件;12-侧板;13-网罩组件;1301-第一网罩;13011-网罩框架;13012-连接杆;13013-加强杆;13014-间隔杆;13015
‑ꢀ
连接耳板;13016-插接部;1302-第二网罩;14-第二安装口;15-风机腔;1501
‑ꢀ
第一电机腔;1502-第二电机腔;16-横梁组件;17立柱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及达到目的与功效易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32.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中所有进行方向性和位置性指示的术语,诸如:“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顶”、“低”、“横向”、“纵向”、“中心”等,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状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连接情况等,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
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5.实施例1
36.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外机框架组件,包括横梁组件16和立柱组件17,所述横梁组件16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立柱组件17的上方,所述横梁组件16包括下横梁组件3和上横梁组件4,所述下横梁组件3与上横梁组件4通过连接梁组件5连接,在所述下横梁组件3与上横梁组件4之间形成风机腔15。
37.具体的,所述下横梁组件3包括第一横梁301和第二横梁302,所述第一横梁301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二横梁302的相对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板支架2可拆卸连接;所述上横梁组件4包括第三横梁401、第四横梁402,其中,所述第三横梁401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301的上方,所述第四横梁402设置在所述第二横梁302的上方,所述第一横梁301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二横梁302的相对两端分别与两个侧板支架2可拆卸连接,所述风机腔15包括第一电机腔1501、第二电机腔1502,所述第一电机腔1501与所述第二电机腔1502分别形成在所述连接梁组件5的两侧。
3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在所述立柱组件17的下方设置底盘支架1,用于支撑固定底盘10;在所述底盘支架1长度方向的相对两端设置侧板支架2,所述侧板支架2与所述底盘支架1、所述底盘10可拆卸连接,在所述下横梁组件 3上设置电机组件6,在所述下横梁组件3与所述上横梁组件4之间的风机腔 15内设置导流圈7,所述导流圈7与所述上横梁组件4和/或下横梁组件3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导流圈7罩设在所述电机组件6的上方,所述连接梁组件5,呈“口”字形设置在所述下横梁组件3与所述上横梁组件4之间,所述连接梁组件5与所述上横梁组件4、所述下横梁组件3可拆卸连接。
3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室外机框架组件,通过在最下端设置底盘支架1,用于支撑固定底盘10,所述底盘支架1一般大致呈矩形设置,在所述底盘支架 1左右方向的两端各设置一个侧板支架2,分别为第一端部支架21、第二端部支架22,所述第一端部支架21、所述第二端部支架22呈对称状布置底盘支架 1长度方向的两端,且所述侧板支架2与所述底盘支架1、所述底盘10能够同时可拆卸连接,保证框架组件下端连接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在所述底盘支架1 的上方设置下横梁组件3,在所述底盘10与所述下横梁组件3的空间设置换热器组件、压缩机单元、气液分离器组件、油分离器、四通阀等部件,上述部件固定在底盘10上,在所述下横梁组件3上设置电机组件6,在所述电机组件6 的上方设置导流圈7,所述电机组件6能够通过所述导流圈7向上出风,实现室外机的顶出风方式,所述导流圈7与所述上横梁组件4和/或下横梁组件3可拆卸连接,便于实现导流圈7的高效固定,同时保证室外机100出风效果,所述电机组件6在使用时电机作为振动激励源零件产生的振动能够传递至下横梁组件3上,而通过在所述下横梁组件3与所述上横梁组件4之间的呈“口”字形设置的连接梁组件5,保证室外机100的风机腔15在振动激励源作用下连接的稳定性,大幅提高本实用新型所述空调室外机框架组件使用的可靠性。
4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室外机框架组件,通过组件化的结构设计,便于空调室外机框架组件各部件的快捷安装,组装稳定性能更好,尤其是提高风机腔 15连接的稳定性,保证框架组件内部各部件运行稳定,提高空调器室外机使用的可靠性。
4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示例,所述侧板支架2包括第一纵向连接板201 和第
二纵向连接板202,在所述第一纵向连接板201与所述第二纵向连接板202 之间设置格栅板203,在所述格栅板203的上方形成第一安装口204,所述第一安装口204与所述导流圈7对应设置。
4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侧板支架2,通过呈前后状布置的第一纵向连接板201 和第二纵向连接板202,作为竖直方向的侧边连接柱,用于安装固定下横梁组件3和上横梁组件4,而在第一纵向连接板201与第二纵向连接板202之间设置的格栅板203,一方面保证侧板支架2的整体强度,同时实现室外机的进风,而在格栅板203上方形成的第一安装口204,用于安装侧板12,所述侧板12 对应导流圈7所在的风机腔15,进一步保证室外机风扇工作的可靠性。
4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示例,所述连接梁组件5包括第五横梁501和第六横梁502,所述第五横梁501呈u型设计,所述第五横梁501的开口朝向所述第六横梁502设置。作为优选,所述第五横梁501能够同时与上横梁组件 4、下横梁组件3连接,所述第六横梁502与所述下横梁组件3或所述上横梁组件4可拆卸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具体示例,所述第六横梁502与所述下横梁组件3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五横梁501的u型开口朝下设置。
44.通过将连接梁组件5设置为呈u型设计的第五横梁501和呈平板状设计的第六横梁502,一方面便于连接梁组件5与上横梁组件4、下横梁组件3的装配固定,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提高了连接梁组件5将上横梁组件4、下横梁组件3 形成风机腔15连接的稳定性。
4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所述第五横梁501包括横梁主板一5011,所述横梁主板一5011包括支撑部5011a、第一连接部5011b和第二连接部5011c,所述第一连接部5011b、所述第二连接部5011c设置在所述支撑部5011a的相对两端,且所述第一连接部5011b、所述第二连接部5011c均与所述支撑部5011a 呈垂直状布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5011b远离所述支撑部5011a的一端设置第三连接板5014,所述第三连接板5014与所述第一连接部5011b呈台阶状布置,在所述第二连接部5011c远离所述支撑部5011a的一端设置第二块第三连接板 5014,第二块所述第三连接板5014与所述第二连接部5011c呈台阶状布置。
46.作为优选,所述下横梁组件3包括第一横梁301和第二横梁302,所述第一横梁301与所述第二横梁302呈平行状布置,且所述第一横梁301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二横梁302的相对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板支架2可拆卸连接,通过第三连接板5014与横梁主板一5011之间形成的台阶连接面与下横梁组件3 装配连接。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板5014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301、所述第二横梁 302可拆卸连接,通过在所述第三连接板5014上设置第一连接孔5015,用于实现第三连接板5014与下横梁组件3的连接;所述上横梁组件4包括第三横梁 401、第四横梁402,其中,所述第三横梁401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301的上方,所述第四横梁402设置在所述第二横梁302的上方,所述第三横梁401的相对两端、所述第四横梁402的相对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板支架2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5011b、所述第二连接部5011c靠近所述支撑部5011a的一端均设置第二连接孔5016,所述第一连接部5011b、所述第二连接部5011c通过第二连接孔5016分别与第三横梁401、第四横梁402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横梁301、所述第二横梁302在所述导流圈7的前后两侧呈对称状布置,其中,所述第二横梁302包括第一连接板31和第二连接板32,所述第一连接板31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32的上方,且所述第一连接板31与所述第二连接板32 呈垂直状布置,在所述第三连接板5014的下端设置定位插板50141,在所述第二连接板32上设置第二插接槽322,所述定位插板50141
≥l1。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的多联机室外机针对的换热器为c型对称布置的换热器。
58.本技术所述的多联机室外机,由于其运转功率较大,需要的换热量也较大,因此在本技术所述的多联机室外机中设置两套压缩机组件,对应的,设置的换热器组件为双c形换热器对放结构,以提高室外机换热效率,满足空调器使用时的换热需求,同时也提高了多联机室外机外观的整体性和美观性。
5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示例,所述电机组件6包括第一连接杆601、第二连接杆602和电机603,所述电机603的通过连接支脚分别与第一连接杆601、第二连接杆602相连,所述电机603布置在所述导流圈7内部,所述导流圈7 下端的压板71压接固定在第六横梁502上。
6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所述电机组件6设置两套,两套所述电机组件6 沿着所述连接梁组件5对称布置。
61.通过所述电机603将风扇以及出风组件设置在空调室外机框架组件的上端使得室外机通过顶出风进行出风,提高了空调室外机换热的可靠性,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风机腔15连接的稳定性。在实用新型示例中,所述空调室外机为多联机室外机,对于任意空调室外机而言,在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外机的相关结构、装配关系、布局情况的基础上,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电控件、传感器等结构在内的空调器室外机常规构件;同样的,所述多联机还包括空调室内机以及相关部件,鉴于其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
6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器,通过对空调室外机框架组件结构进行优化,一方面保证了室外机框架组件的结构强度和连接的稳定性,避免室外机的风机腔 15在电机作为振动激励源作用下使用时结构变形或者连接松动,同时通过对换热器边板以及前面板支撑架之间的尺寸进行优化,进一步提高了室外机框架组件支撑的稳定性,同时也加大了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形成维修口的尺寸,便于在前维修口处可以直接对压缩机组件进行检修,不会存在其他组件对压缩机组件的遮挡,也方便了阀门支架上的管路焊接,大大提高了压缩机单元和阀门支架的装配与检修的便捷性和效率。
63.实施例2
64.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框架组件和网罩组件13,所述框架组件包括:
65.底盘支架1,用于支撑固定底盘10;
66.侧板支架2,包括第一端部支架21和第二端部支架22,所述第一端部支架21与所述第二端部支架22设置于所述底盘支架1长度方向的相对两端,所述侧板支架2与所述底盘支架1、所述底盘10可拆卸连接;
67.上横梁组件4,包括第三横梁401、第四横梁402,所述第三横梁401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第一端部支架21、所述第二端部支架22的前端,所述第四横梁402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第一端部支架21、所述第二端部支架22的后端;
68.在所述上横梁组件4与所述侧板支架2顶端之间形成第二安装口14,所述网罩组件13覆盖在所述第二安装口14上,所述网罩组件13与所述上横梁组件 4、侧板支架2可拆卸连接,其它结构同实施例1。
69.本技术所述的所述的空调室外机,通过在室外机顶端的第二安装口14处设置网罩组件13,将网罩组件13与所述上横梁组件4、侧板支架2可拆卸连接,取消现有技术中的顶面板结构,避免功率增加带来的外机壳体尺寸增大的问题,从而实现室外机顶面的全网罩设
计,既满足了安规要求,同时增大空调室外机的出风量,减少风阻。
7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所述的空调室外机,通过全网罩的结构设计,增大室外及的出风量,提高换热效果,同时减少零部件和装配工序,降低成本,提高装配效率。
7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示例,在所述第三横梁401、第四横梁402之间设置连接梁组件5,所述网罩组件13与所述连接梁组件5可拆卸连接。
72.该设置增强了第二安装口14处靠近中间位置的结构强度,进一步增强了网罩组件13覆盖所述第二安装口14进行连接的稳定性,避免网罩组件13连接松动或者翘曲变形。
7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示例,在所述上横梁组件4的下方设置下横梁组件3,所述下横梁组件3包括第一横梁301和第二横梁302,所述第一横梁 301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第一端部支架21、所述第二端部支架22的前端,所述第二横梁302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第一端部支架21、所述第二端部支架22的后端,在所述第一横梁301与第二横梁302之间并排设置两个电机组件6,两个所述电机组件6分别通过导流圈7向第二安装口14出风。
7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应用于多联式空调器,室外机的框架结构整体呈左右方向较长的长方体结构,两个电机组件6呈水平状并排布置在下横梁组件3上,保证室外机的整体换热效率和出风效果。
7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示例,所述连接梁组件5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口14的左右方向上靠近中间的位置,所述连接梁组件5同时与上横梁组件4、下横梁组件3可拆卸连接,两个所述电机组件6分别布置在所述连接梁组件5 的左右方向的相对两侧,所述网罩组件13包括第一网罩1301、第二网罩1302,所述第一网罩1301、所述第二网罩1302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电机组件6的上方。
76.该设置使得每个电机组件6形成的出风组件对应的出风口处均设置一个网罩,避免网罩组件13长度过长导致的翘曲变形,进一步保证了网罩组件13的结构强度和使用的可靠性。
7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示例,所述第一网罩1301在前后方向分别与第三横梁401、第四横梁402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网罩1301的左右方向分别与第一端部支架21、连接梁组件5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网罩1302的前后方向分别与第三横梁401、第四横梁402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网罩1302左右方向分别与连接梁组件5、第二端部支架22可拆卸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网罩 1301与所述第二网罩1302的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一网罩1301与所述第二网罩 1302在所述连接梁组件5的两侧呈对称状布置。
78.该设置一方面便于网罩组件13的加工制作,减少模具成本,同时也便于工人装配,提高网罩组件13的安装效率。
7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示例,所述第一网罩1301包括网罩框架13011,所述网罩框架13011整体呈矩形设置,在所述网罩框架13011的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均布置有连接杆13012,在所述连接杆13012的相对两端均设置连接耳板13015,所述连接耳板13015伸出至所述网罩框架13011外侧,所述连接耳板13015与所述第三横梁401或第四横梁402或连接梁组件5或侧板支架2螺钉连接,在所述网罩框架13011的左右方向或者前后方向设置若干个间隔杆13014,相邻的两个所述间隔杆13014之间的距离为h1,h1≤12.5mm。作为实用新型的示例,在部分所述连接杆13012的相对两侧也设置有间隔杆13014,且该部分连接杆13012与间隔杆13014呈平行状设置,该部分连接杆13012与之相邻的间隔杆13014之间的距离为
h2,h1≤h2≤12.5mm。
80.该设置公开了一种第一网罩1301的具体结构,一方面便于第一网罩1301 的连接固定,同时也保证了第一网罩1301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也实现了第一网罩1301的可靠出风,同时避免异物或者手指伸入第一网罩1301带来的安全隐患,满足安规要求。
8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示例,所述第一网罩1301还包括加强杆13013,所述加强杆13013与所述间隔杆13014呈垂直状布置,所述加强杆13013与所述网罩框架13011连为一体。
82.该设置进一步增强了第一网罩1301的结构强度,提高其抗变形能力。
8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示例,所述连接杆13012的直径为q1,所述加强杆13013的直径为q2,所述间隔杆13014的直径为q3,q1>q2>q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所述间隔杆13014沿着所述第一网罩1301的左右方向布置,且所述间隔杆13014与左右方向的连接杆13012平行设置,所述加强杆13013 沿着所述第一网罩1301的前后方向布置,所述加强杆13013与前后方向的连接杆13012呈间隔状的平行设置,所述加强杆13013与相邻的连接杆13012之间的间距为h3,h3>5h1。
84.该设置进一步保证了第一网罩1301的结构强度和连接稳定性,同时减少材料使用,降低成本。
8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示例,在所述网罩框架13011左右方向上靠近中间的位置设置连接杆13012,在所述连接杆13012的两端设置插接部13016,所述插接部13016与所述侧板支架2或者连接梁组件5插接定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示例,所述插接部13016为插接钩或者插接柱状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示例中,所述第一端部支架21的上端形成第一上翻板211,所述第一上翻板211朝向所述第二端部支架22一侧弯折,所述第一网罩1301左右方向的连接耳板13015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上翻板211、连接梁组件5上,对应的,所述第二端部支架22的上端形成第二上翻板221,所述第二上翻板221朝向所述第一端部支架21弯折,所述第二网罩1302左右方向的连接耳板13015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在连接梁组件5、第二上翻板221上。
8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示例,在所述第三横梁401上设置第一避让缺口4011,在所述第四横梁402上设置第二避让缺口4021,所述第一网罩1301、所述第二网罩1302前端的连接耳板13015分别通过螺钉对应固定在第一避让缺口4011内,所述第一网罩1301、所述第二网罩1302后端的连接耳板13015分别通过螺钉对应固定在第二避让缺口4021内。
87.该设置进一步保证了网罩组件13与上横梁组件4装配连接的便捷性和稳定性。
8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示例,所述网罩组件13的下表面与所述导流圈 7上表面在上下方向的高度为h4,h4>2h1。作为优选,h4=45mm。该设置避免网罩组件13在使用时发生坍塌变形,与出风组件发生干涉变形,同时也满足安规要求。
8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