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充气泵的制作方法

2023-02-26 21:51: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充气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充气泵。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充气泵的市场在不断扩大。充气泵品类繁多,大多数充气泵的体积较大,充气组件长度较长。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将充气组件可拆卸地连接在外壳上,在不使用充气泵是,将充气组件拆下并单独放置,使得充气组件容易丢失、被异物等损伤甚至是老化破裂,造成充气泵可靠性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充气组件的收纳不可靠造成充气泵可靠性下降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将充气组件收纳在外壳内以保证充气组件结构可靠的充气泵。
4.一种充气泵,包括:
5.外壳;
6.充气组件,所述充气组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外壳上;
7.所述充气组件具有凸出所述外壳的工作状态和缩入所述外壳内的收纳状态。
8.所述充气泵还包括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设置于所述外壳上,且当所述充气组件处于所述工作状态时和/或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卡接结构与所述充气组件卡接配合。
9.所述充气泵还包括套筒,所述套筒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充气组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套筒内,在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充气组件位于所述套筒内,在所述工作状态时,部分或全部所述充气组件伸出所述套筒,所述卡接结构设置于所述套筒内。
10.所述卡接结构包括卡爪,所述卡爪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套筒上,所述卡爪的第二端能够与所述充气组件过盈配合。
11.所述卡爪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有所述卡爪呈环形环绕于所述充气组件上,且在所述工作状态时和所述收纳状态时,所有所述卡爪的第二端均与所述充气组件过盈配合。
12.所述卡接结构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套筒内,且所述调节机构能够调节所述卡爪的第二端的位置。
13.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环,所述调节环环绕于所述充气组件上,且所述调节环设置于所述卡爪和所述充气组件之间,所述调节环能够相对所述卡爪移动以调节所述卡爪的第二端的位置。
14.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调节环上,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凸出的外壳。
15.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卡爪一一对应,且所述卡爪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卡槽与所述充气组件过盈配合。
16.所述卡接结构还包括卡接环,所述卡接环设置于所述套筒上,且所述卡接环环绕
于所述充气组件上,所述卡爪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卡接环上。
17.所述套筒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卡接环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
18.所述充气泵还包括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位于所述套筒与所述充气组件之间。
19.所述充气泵还包括气缸,所述气缸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气缸的排气口与所述套筒连通。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气泵,将充气组件收纳在外壳内部,充分利用充气泵的内部空间,有效的减少充气泵的体积,实现充气泵小巧便携的目的,同时还能够避免充气组件单独收纳而容易丢失或者损坏的问题,有效的保证充气组件及充气泵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气泵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气泵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气泵的剖视图;
24.图4为图3的a处局部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气泵的另一剖视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接结构的爆炸图;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调节环带动卡爪的第二端移动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28.图中:
29.1、外壳;2、充气组件;3、卡接结构;4、套筒;31、卡爪;32、调节环;33、连接件;34、卡接环;5、密封结构;6、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1.如图1至图7所示的充气泵,包括:外壳1;充气组件2,所述充气组件2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外壳1上;所述充气组件2具有凸出所述外壳1的工作状态和缩入所述外壳1内的收纳状态。将充气组件2收纳在外壳1内部,充分利用充气泵的内部空间,有效的减少充气泵的体积,实现充气泵小巧便携的目的,同时还能够避免充气组件2单独收纳而容易丢失或者损坏的问题,有效的保证充气组件2及充气泵的可靠性。图1和图5为充气组件2处于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至图4为充气组件2处于收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2.当需要使用充气泵时,将充气组件2由外壳1的内部抽出而使充气组件2切换至工作状态,此时充气泵的气体可以通过充气组件2送至待充物处,方便充气泵与待充物的连接;而当不需要使用充气泵时,将充气组件2放入至外壳1的内部,对充气组件2进行收纳,从而减少充气泵的体积,实现充气泵小巧便携的目的,同时还能够避免充气组件2单独收纳而容易丢失或者损坏的问题,有效的保证充气组件2及充气泵的可靠性。
33.其中,所述充气泵还包括卡接结构3,所述卡接结构3设置于所述外壳1上,且当所述充气组件2处于所述工作状态时和/或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卡接结构3与所述充气
组件2卡接配合。也即利用卡接结构3限制充气组件2的移动,从而保证充气组件2可以可靠地处于工作状态或收纳状态,避免在工作状态时,充气组件2移动而造成充气泵充气不可靠的问题,也可以避免在收纳状态时,充气组件2凸出外壳1而造成充气组件2的损坏或者丢失,保证充气组件2及充气泵的可靠性。
34.可选的,充气组件2包括充气管和气嘴,气嘴连接于连接管的一端上,当充气组件2处于工作状态时,卡接结构3与连接管远离所述气嘴的部分卡接配合,而当充气组件2处于收纳状态时,卡接结构3与气嘴或者气嘴相连接的部分连接管卡接配合。
35.可选的,充气管包括连接部和分别位于连接部的两端的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其中充气组件2处于工作状态和收纳状态时,第一卡接部均位于套筒4内。在工作状态时,卡接结构3与第一卡接部卡接配合,在收纳状态时,卡接结构3与第二卡接部卡接配合。其中第一卡接部的外径和第二卡接部的外径均大于连接部的外径。
36.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充气泵还包括套筒4,所述套筒4设置于所述外壳1内,所述充气组件2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套筒4内,在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充气组件2位于所述套筒4内,在所述工作状态时,部分或全部所述充气组件2伸出所述套筒4,所述卡接结构3设置于所述套筒4内。套筒4可以保证气体在外壳1内部流动,此时套筒4构成充气泵的部分气体输出通道,同时套筒4也能够为充气组件2提供收纳的空间,保证充气组件2可以可靠地收纳于外壳1内。
37.所述卡接结构3包括卡爪31,所述卡爪31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套筒4上,所述卡爪31的第二端能够与所述充气组件2过盈配合。卡爪31的第二端与充气组件2过盈配合时,卡爪31的第二端能够与充气组件2之间产生挤压力,进而产生摩擦力,利用该摩擦力使得充气组件2能与套筒4(外壳1)保持相对静止,从而保证充气组件2的位置可靠。而当需要移动充气组件2时,可以使卡爪31的第二端与充气组件2脱离,使充气组件2可以顺畅的移动,实现在工作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的切换。
38.由于卡爪31的第一端设置在套筒4上,而卡爪31的第二端抵接在充气组件2上,使得沿卡爪31的第一端至卡爪31的第二端的方向,卡爪31与充气组件2的的间距逐渐减小。
39.以卡爪31为平板形状为例,此时卡爪31所在平面与充气组件2的轴线具有夹角,倾斜的卡爪31能够可靠地与充气组件2产生挤压力,从而限制充气组件2的移动。
40.可选的,卡爪31也可以为弧形,弧形的开口朝向充气组件2的内部。
41.可选的,所述卡爪3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有所述卡爪31呈环形环绕于所述充气组件2上,且在所述工作状态时和所述收纳状态时,所有所述卡爪31的第二端均与所述充气组件2过盈配合。利用多个卡爪31在充气组件2的不同位置处产生挤压力及摩擦力,增加卡接结构3对充气组件2的固定效果。
42.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卡爪31的中心轴线l1之间具有夹角,夹角的顶点b位于充气组件2的中心轴线l上,且所有所述夹角的角度相等,从而使得所有卡爪31对充气组件2的挤压力的合力为零,从而避免卡爪31使充气组件2偏移而无法顺利的在工作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切换。
43.所述卡接结构3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套筒4内,且所述调节机构能够调节所述卡爪31的第二端的位置。利用调节机构控制卡爪31的第二端是否与充气组件2进行过盈配合,从而根据需要控制充气组件2是否可以移动,保证充气组件2的固定可
靠。
44.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环32,所述调节环32环绕于所述充气组件2上,且所述调节环32设置于所述卡爪31和所述充气组件2之间,所述调节环32能够相对所述卡爪31移动以调节所述卡爪31的第二端的位置。当调节环32向卡爪31的第二端移动时,调节环32能够挤压卡爪31,使卡爪31的第二端向远离充气组件2的方向移动,也即卡爪31的第二端沿着调节环32的径向张开,使得卡爪31的第二端与充气组件2脱离,保证充气组件2可以进行移动。而当调节环32向卡爪31的第一端移动时,调节环32对卡爪31的挤压力减小,卡爪31的第二端逐渐靠近充气组件2,并最终与充气组件2抵接,从而实现对充气组件2的固定。
45.为了方便对调节环32的移动,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连接件33,所述连接件33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调节环32上,所述连接件33的另一端凸出的外壳1。使用者可以利用连接件33凸出外壳1的端部带动调节环32进行移动,从而控制卡爪31是否对充气组件2进行固定。
46.具体的,所述连接件33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卡爪一一对应,且所述卡爪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卡槽与所述充气组件2过盈配合。
47.所述卡接结构3还包括卡接环34,所述卡接环34设置于所述套筒4上,且所述卡接环34环绕于所述充气组件2上,所述卡爪31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卡接环34上。利用卡接环34方便卡爪31与套筒4的连接。
48.当用户需要充气时,用户可以抽拉充气组件2,充气组件2逐渐向外壳1的外部凸出,并最终使得充气组件2的进气端向卡爪31的第二端移动,利用连接件33凸出外壳1的端部带动调节环32进行移动,从而控制卡爪31对充气组件2的进气端进行固定,当用户需要收纳充气组件2时,用户可以拉起连接件33凸出外壳1的端部,从而带动调节环32向卡爪31的第二端,调节环32挤压卡爪31的第二端,使得卡爪31的第二端沿着调节环32的径向张开,卡爪31的第二端与充气组件2脱离,充气组件2可以在套筒4内自由移动,可以将充气组件2进气端推回套筒4底部,此时充气组件2的充气端凸出外壳1的尺寸会大幅度减少,实现气管的收纳。
49.具体的,所述套筒4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卡接环34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利用安装槽方便对卡接环34的固定,同时也能够避免卡接环34影响充气组件2在套筒4内的移动,保证充气组件2的移动可靠。
50.其中,充气管的连接部的外径小于调节环32的内径,从而保证调节环32和充气管的连接部之间不会相互影响,均可以独立滑动;而充气管的第一卡接部的外径大于卡接环34的内径,利用卡接环34限制充气管的移动距离,从而保证充气管不会滑出套管4而造成丢失等问题。
51.调节环32的外径小于卡接环34的内径,使得调节环32能够在卡爪3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进行移动。
52.调节环32的外径小于套筒4的内径,保证调节环32能够在套筒4内自由移动,从而可以调节卡爪31的第二端的位置。
53.为了保证套筒4与充气组件2之间的间距不会漏气,所述充气泵还包括密封结构5,所述密封结构5位于所述套筒4与所述充气组件2之间。如图2所示,密封结构5为密封环,密封环环绕于充气组件2上。
54.优选的,密封结构5设置在安装槽内,利用安装结构5对卡接环34进行进一步的挤
压,增加卡接环34在安装槽内的固定可靠性。
55.所述充气泵还包括气缸6,所述气缸6设置于所述外壳1内,且所述气缸6的排气口与所述套筒4连通。其中气缸6的排气口与套筒4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纹连接、卡接或者焊接等。
56.充气泵还包括活塞以及活塞驱动机构,活塞在气缸6内进行往复运动,实现吸气压气的动作,从而实现产生气体压力而泵入待充物的功能。
57.具体的,活塞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凸轮机构,活塞通过凸轮机构与驱动电机连接,且凸轮机构将驱动电机的转动转化为活塞的直线运动。
5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