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牵伸装置和对牵伸装置施加负荷并将其打开的方法与流程

2023-02-19 14:22: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喷气纺纱机的用于牵伸纤维束的牵伸装置,该牵伸装置具有针对所述牵伸装置的框架,并且具有数个可驱动的下罗拉,其中,每个下罗拉均在所述框架上支承在一个支承部位中,每个下罗拉均对应一个上罗拉,以及,所述下罗拉和上罗拉构成一个输入罗拉对、至少一个中间罗拉对和一个输出罗拉对,其中,在所述框架上以可在旋转轴承中偏转的方式设有负荷载体,所述负荷载体具有用于对上罗拉施加负荷的压力元件和用于在负荷载体的偏转过程中将上罗拉保持和抬升的保持元件,以及,在所述框架上设有针对喷丝头的容置件,用以将喷丝头布置在输出罗拉对的正后方,以及,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应的对牵伸装置施加负荷并将其打开的方法。


背景技术:

2.在同类型的de 10 2005 027 193a1中揭示过一种双子单元,其包含两个用于牵伸纤维束的牵伸装置,并且可应用在纺纱机中。该双子单元具有为这两个可驱动的牵伸装置所共用的框架,其中,此框架是以可分离的方式安设在机架中。牵伸装置包含数个可驱动的下罗拉,并且是以大体相互镜像对称的方式布置。每个下罗拉均具有一个将纤维束牵伸的区域,并且具有两个支承部位。喷丝头可以与牵伸装置以及与引出罗拉对一起布置在双子单元的框架中。
3.就喷气纺纱机而言,为了在牵伸装置中以及特别是围绕喷丝头上的纤维入口区域掌控气流条件,上罗拉以及喷丝头相对输出下辊的精确对准尤为重要。由于高输送速度和由此在输出罗拉对上产生的高表面速度,出现紊乱的气流,其对纤维流造成负面影响。为了限制空气湍流,喷丝头必须非常靠近输出上罗拉。喷丝头的对应外轮廓应将输出罗拉对包覆,从而在这个区域内尽可能防止产生空气拖曳流(luft-)。
4.就例如在jp s59204925a中描述的已知的纺纱方法而言,需要将一个纺纱工位的输出上罗拉独立于其他拉伸装置上罗拉抬升。为此需要非常复杂的机构。输出上罗拉和输出下辊容置在机器的不同区域中。就力求实现的罗拉精度而言,由此产生的公差链并不理想。
5.而在输出上罗拉容置在负荷载体中并且随此负荷载体抬升的情况下,输出上罗拉相对输出下辊以及相对喷丝头的对准和定位更加困难。偏转轴与输出下辊的较大距离,负荷载体在旋转轴承中的间隙,以及负荷载体的伸至输出上罗拉的长杆,这些均使得输出上罗拉无法精确定位。即使在负荷载体的旋转轴承中采取构造措施,并且更加精确地进行制造,也无法弥补这个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气纺纱机的牵伸装置,以及一种对喷气纺纱机的牵伸装置施加负荷并将其打开的方法,其中,能够将输出上罗拉相对输出下罗拉以及相对喷丝头精确定位。
7.本发明用以达成上述目的的解决方案为具有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的一种牵伸装置和一种方法。
8.本发明的针对喷气纺纱机的用于牵伸纤维束的牵伸装置具有针对所述牵伸装置的框架,并且具有数个可驱动的下罗拉,其中,每个下罗拉均在所述框架上支承在一个支承部位中。为了调节下罗拉的距离,下罗拉的支承部位可以安装在位于框架上的轨道中。每个下罗拉均对应一个上罗拉,并且,下罗拉和上罗拉构成一个输入罗拉对、至少一个中间罗拉对和一个输出罗拉对。视牵伸装置的类型而定,例如也可以设有两个中间罗拉对,这些中间罗拉对特别是也包含皮圈和皮圈偏转装置。此外,在所述框架上以可在旋转轴承中偏转的方式设有负荷载体。
9.所述负荷载体具有用于对上罗拉施加负荷的压力元件和用于在负荷载体的偏转过程中将上罗拉保持和抬升的保持元件。在负荷载体闭合的情况下,借助所述压力元件将上罗拉压向下罗拉,借此为待牵伸的纤维束提供夹紧点。所述保持元件将上罗拉固定在负荷载体上,借此在将负荷载体打开、即抬升的情况下,使得上罗拉从下罗拉抬起。这样一来,牵伸装置便打开,并且例如可以将待牵伸的纤维束手动地插入牵伸装置。
10.在框架上设有针对喷丝头的容置件,用以将喷丝头布置在输出罗拉对的正后方。通过将喷丝头以及输出下罗拉布置在框架上,确保喷丝头与输出下罗拉的距离总是维持在期望的相同的距离。这样一来,可以将喷丝头以非常靠近输出下罗拉的方式定位,因为无需考虑因待进行的相对运动而引起的公差。
11.根据本发明,所述输出上罗拉支承在与对应的输出下罗拉的支承部位连接的轴承中。输出上罗拉的轴承和输出下罗拉的支承部位可以采用一体式实施方案,或者至少固定地相连,例如螺接。因此,在输出上罗拉的轴承与输出下罗拉的支承部位之间不发生运动。这样便能非常精确地实现静止支承的输出上罗拉相对静止支承的输出下罗拉、进而相对同样静止布置的喷丝头的定位。
12.此外,根据本发明,输出上罗拉仅被负荷载体施加负荷,而不固定在负荷载体上,这也有助于非常精确地实现定位。因此,负荷载体仅以定义的力将输出上罗拉压向输出下罗拉。在牵伸装置的打开过程中,即在负荷载体的偏转过程中,输出上罗拉并不与负荷载体一起从输出下罗拉抬起,而是留在其轴承中。这样一来,即使在牵伸装置打开的情况下,也维持输出上罗拉与输出下罗拉以及与喷丝头的精确对应关系。这样便显著改进对应关系,以及改进输出上罗拉相对喷丝头的位置的精度。如果将牵伸装置重新闭合,即将负荷载体重新送回其将上罗拉压向下罗拉的位置,则输出上罗拉相对输出下罗拉以及相对喷丝头的位置仍保持不变。借此避免公差链,并且最终显著改善纺纱结果。
13.特别优选地,所述输出上罗拉的轴承是滑动导引装置。所述滑动导引装置易于制造,并且在输出上罗拉的轴承中实现对输出上罗拉的极佳导引。借此将公差保持在低水平,且输出上罗拉与其输出下罗拉以及与喷丝头的对应关系仍旧得以改善。
14.同样优选地,所述压力元件是弹簧、尤其板簧或者螺旋弹簧,或者是气动的或液压的压力元件。特别优选采用板簧来为输出上罗拉施加负荷,因为借此可实现简单的构造,其中,板簧仅需要在牵伸装置闭合时压向输出上罗拉或其轴。
15.优选地,所述负荷载体具有针对所述输出上罗拉的特别是加宽的滑动导引装置。所述加宽的滑动导引装置实现对输出上罗拉或其轴的通常无接触的包围。仅当轴并非精确
地位于其轴承中、特别是其滑动导引装置中时,该加宽的滑动导引装置才干预轴的定位。此举防止牵伸装置受损。
16.此外优选地,所述输出上罗拉的轴具有用于实现在所述轴承中的轴向定位的轴环。借此能够非常简单地将输出上罗拉沿轴向定位。所述轴环例如可以侧向卡接在轴承或滑动导引装置上,并且借此确保输出上罗拉精确地布置在输出下罗拉上方。
17.优选地,所述输出上罗拉的轴借助保持装置、特别是保持弹簧保持在输出上罗拉的轴承中。即使在负荷载体抬升的情况下,保持装置也确保输出上罗拉可靠地留在其轴承中。
18.同样优选地,所述牵伸装置布置在一个双子单元中,在所述双子单元中在框架上设有两个牵伸装置,这两个牵伸装置具有相互独立的驱动器,并且,所述牵伸装置以大体相互镜像对称的方式布置。与单一单元相比,借助双子单元能够降低制造成本。与单一单元相比,借助双子单元也能更快地实施在纺纱机上的安装。
19.此外优选地,所述两个牵伸装置的至少输出上罗拉是构建为具有共同的轴的双子罗拉。在所述共同的轴的两端以可旋转的方式设有输出上罗拉。其中,所述轴可以通过一个或两个轴承保持在框架上。在此情形下,这两个相邻的输出上罗拉是以相同的方式相对其输出下罗拉以及相对两个喷丝头定位。
20.此外优选地,所述负荷载体使得两个牵伸装置的上罗拉共同地承受负荷。在此,所述负荷载体是如下实施:该负荷载体能够将两个相邻的牵伸装置的上罗拉(输出上罗拉除外)同时从其下罗拉抬起。在负荷载体的下降过程中,进而在牵伸装置的闭合过程中,为两个相邻的牵伸装置的所有罗拉对施加压力。
21.特别优选地,所述输出上罗拉的轴承以如下方式布置:其相对对应的输出下罗拉的支承部位的位置是可调节的。可以借助长形孔和紧固螺钉来进行调节。上罗拉直径可能会变化,因为在特定的使用时间后,面层必定会被磨掉。这样一来,可能需要将上罗拉的轴承朝向喷丝头或相对下罗拉的轴承作相应调整。
22.优选地,所述构建为具有共同的轴的双子罗拉的输出上罗拉的轴承可共同地调节。在此情形下,所述轴承可以成对地例如在长形孔中移动。就面层磨光中的半径减小范围而言,数毫米的调节范围通常便已足够。
23.在本发明的为喷气纺纱机的具有下罗拉和上罗拉的牵伸装置施加负荷并将其打开的方法中,使得每个下罗拉对应一个上罗拉。所述下罗拉和上罗拉构成一个输入罗拉对、至少一个中间罗拉对和一个输出罗拉对。在所述牵伸装置中也可以设有数个中间罗拉对。可以使设有牵伸装置的上罗拉的负荷载体偏转入打开位置或者闭合位置。在负荷载体的闭合位置中,负荷载体为上罗拉施加负荷,即将上罗拉压向牵伸装置的对应的下罗拉。此外,在负荷载体的打开位置中,负荷载体将上罗拉从下罗拉抬起,并将上罗拉保持在抬起后的打开位置中。在输出罗拉对正后方设有喷丝头,其用于将在牵伸装置中牵伸的纤维束纺制成纱线。
24.根据本发明,将输出上罗拉支承在对应的输出下罗拉上。这样便非常精确地规定输出上罗拉与其输出下罗拉的对应关系。在将牵伸装置打开或者闭合时,这两个罗拉不相对彼此运动,故不存在可能导致相互对应关系变得不准确的公差链。此外,如果通过负荷载体对输出上罗拉施加负荷,但不将输出上罗拉固定在负荷载体上,使得输出上罗拉在负荷
载体的偏转过程中留在其轴承中,则也确保输出上罗拉总是相对输出下罗拉精确定位,并且在喷丝头中实现品质极佳并且也非常快的纺纱。
25.在本发明的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方案中,通过如输出下罗拉支承件那样整合在牵伸装置框架中的容置叉来容置输出上罗拉对。所述容置叉是滑动导引装置,其确保输出上罗拉相对输出下罗拉的位置,且其中将面层磨光后发生变化的上罗拉直径考虑在内。在负荷载体打开的情况下,输出上罗拉留在待牵伸的纤维束所处于的牵伸装置平面中。
26.将输出上罗拉保持在滑动导引装置中,并且通过保持弹簧防止其脱落。所述保持弹簧构建为能够将上罗拉的轴卡入滑动导引装置以及拔出。
27.上罗拉在其轴上具有轴环或者凹槽,并借此轴向定向。在滑动导引装置上,通过上罗拉的轴环或者凹槽将上罗拉送入预定的轴向位置。
28.就双子单元而言,针对左侧和右侧输出下罗拉的两个轴承容置件,以及两个滑动导引装置均整合在牵伸装置框架中。这样便确保上罗拉与下罗拉的非常精确的对准。由于在牵伸装置框架中还设有喷丝头的容置件,故确保了喷丝头相对输出上罗拉以及输出下罗拉的精确定位。
29.在载体闭合的情况下,优选通过容置在该负荷载体中的弹簧元件、特别是板簧对输出上罗拉施加负荷。当然也可以使用螺旋弹簧。此外也可以使用气动或者液压负荷。
30.本发明根据前文的描述建构,其中可以单独应用述及的特征或将其任意组合。
附图说明
31.本发明的更多优点是在下文的实施例中描述。其中:
32.图1为本发明的闭合的牵伸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
33.图2为图1中的牵伸装置在打开状态下的示意图,
34.图3为框架的示意性侧视图,
35.图4为图3中的框架的示意性俯视图,
36.图5为输出上罗拉的支承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
37.图6为输出上罗拉的可移动的支承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以及
38.图7为输出上罗拉的共同的可移动的支承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在下文对替代性实施例的描述中,为技术方案和/或工作原理与其他实施例相比相同和/或至少相似的特征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若未再次对这些特征作详细说明,则其技术方案和/或工作原理等同于前文已描述的特征的技术方案和工作原理。为清楚起见,针对已描述过的构件,在后续附图中有时会略去附图标记。
40.牵伸装置1包括框架2,其布置在喷气纺纱机的机架3上。在框架2上,针对一个输入下罗拉5和两个中间下罗拉6,设有可移动的支承部位4。中间下罗拉6中的一个具有皮圈7。以与皮圈7邻接的方式设有输出下罗拉8,其支承部位4是固定地(在此一体式地)与框架2连接。下罗拉5、6和8中的每一个均通过马达9和传动带10驱动。每个下罗拉5、6、8均对应一个上罗拉11、12和13,并且,皮圈7对应一个皮圈17。输入下罗拉5与输入上罗拉11构成一个输入罗拉对14,两个中间下罗拉6与两个中间上罗拉12分别构成一个中间罗拉对15,并且,输
出下罗拉8与输出上罗拉13构成一个输出罗拉对16。在输出罗拉对16下游处,于框架2上在容置件19中设有喷丝头18。借助容置件19,能够视需要而定将喷丝头18倾斜,以便在喷丝头18上实施维护作业。喷丝头18与输出下罗拉8以及输出上罗拉13的周边形状匹配,从而产生不对通过牵伸装置1和喷丝头18输送的纤维造成干扰的流动。
41.上罗拉11和12布置在负荷载体20上。负荷载体20可通过旋转轴承21偏转,使得所述负荷载体20能够从在此示出的上罗拉11、12和13贴靠于其下罗拉5、6和8上的闭合位置出发,进入如图2所示的打开位置。在牵伸装置1的如图1所示的闭合位置中,压力元件22将压力施加至上罗拉11、12和13上,使得在上罗拉11、12和13与对应的下罗拉5、6和8之间产生夹紧线,纤维束的通过牵伸装置1运动的纤维在该夹紧线中被夹紧,并且因罗拉对14、15和16的互不相同的速度而被牵伸。所述压力元件可以(例如以弹簧的形式)以机械方式起作用,但也可以是气动的或者液压的压力元件。
42.上罗拉11和12通过保持元件23固定在负荷载体20上。在将负荷载体20打开时,即使其围绕旋转轴承21偏转时,保持元件23使得上罗拉11和12与皮圈17一起从下罗拉5和6以及从对应的皮圈7抬起。与此不同地,输出上罗拉13并非通过保持元件23固定在负荷载体20上。仅压力元件22固定在负荷载体20上,并且在闭合状态下将输出上罗拉13压向输出下罗拉8。为了在打开和闭合过程中实现对输出上罗拉13和负荷载体20的松动导引,在负荷载体20上设有加宽的滑动导引装置24,其松散地将输出上罗拉13的在此未示出的轴侧向包围。相应地,在负荷载体20的打开过程中,输出上罗拉13并不从其输出下罗拉8抬起,而是保持贴靠在这个输出下罗拉8上。
43.与此对应地,图2为图1中的牵伸装置1在打开状态下的示意图。其中,负荷载体20和旋转轴承21发生了偏转,使得上罗拉11、12和皮圈17从其下罗拉5和6以及从下皮圈7抬起。在这个状态下,可以将位于牵伸装置1中的在此未示出的纤维束移除,或者视需要而定将纤维束置入。输出上罗拉13仍位于其输出下罗拉8上,并且借此非常精确地与喷丝头18对应。无需每当牵伸装置1打开或负荷载体20抬升时均将输出上罗拉13移除,因此,通过输出上罗拉13与输出下罗拉8以及与喷丝头18的固定的对应关系,可以以较小的公差非常精确地将输出上罗拉支承。
44.从图2还可看出,压力元件22以及保持元件23还与上罗拉11和12连接。然而,为输出上罗拉13施加压力的压力元件22与输出上罗拉13分离,并且与负荷载体20一起抬升。这个压力元件22被加宽的滑动导引装置24包围,该滑动导引装置24引起相对输出上罗拉13的轴对负荷载体20的松动导引,用以额外地将输出上罗拉13锁紧,并且用以确保负荷载体20的正常闭合。
45.图3为先前的图1和图2中的框架2的侧视图。在框架2上,针对输出下罗拉8的支承部位4固定地与框架2连接。支承部位4具有开口25,在所述开口中可以设有输出下罗拉8的未示出的滚动轴承。此外,在框架2上设有容置件19的静止部分和旋转轴承21的静止部分。
46.作为包含输出下罗拉8的支承部位4的结构单元,设有针对输出上罗拉13的轴27的轴承26。轴承26包括滑动导引装置28,轴27在该滑动导引装置28中被精确地导引和定位。由于滑动导引装置28通过轴承26以及支承部位4与框架2固定对应,而这个框架2又与容置件19固定对应,确保仅需要遵循较小的公差,并且确保可以将整个输出罗拉对16以一定方式相对喷丝头18定位,使得在输出罗拉对16与喷丝头18之间实现不变的非常小的距离。借此,
在通过牵伸装置1和喷丝头18输送纤维束的过程中,空气涡流较小,甚或不存在空气涡流。
47.图4为先前的图1、图2和图3中的框架2的俯视图。框架2是双子单元的组成部分,在所述双子单元中,在框架2上设有两个牵伸装置1。这两个牵伸装置1的下罗拉5、6和8能够相互独立地工作,因为这些下罗拉具有单独的、相互独立的驱动器。其中,传动带10(参阅图1)例如布置在框架2的内腔29中。框架2还包括导轨30,输入下罗拉5的和中间下罗拉6的支承部位4可在这些导轨中纵向移动。这样便能调节下罗拉5、6和8的相互距离。在导轨30之间设有旋转轴承21的静止部分,负荷载体20以可偏转的方式支承于其上。负荷载体20用于针对两个牵伸装置1为上罗拉11、12和13施加负荷。框架2还具有针对两个输出下罗拉13的两个支承部位4,其固定地与框架2连接。还设有针对两个喷丝头18的两个容置件19,其对应框架2的两个牵伸装置1。
48.在框架2的每一个支承部位4上均固定地设有轴承26和滑动导引装置28。借此,针对输出下罗拉8的无法相对彼此运动的支承部位4、容置件19、旋转轴承21、以及用于输出上罗拉13的轴承26,框架2构成一个优选一体式的基础。这样便能非常精确地制造这些支承装置,从而实现输出罗拉对16与喷丝头18的非常紧密并且精确配合的对应关系。
49.图5为输出上罗拉13的支承装置的俯视图,在此仅部分示出的框架2同样构成针对包含两个平行延伸的牵伸装置1的双子单元的基础。针对输出下罗拉8的两个支承部位4固定地布置在框架2上。在支承部位4上分别设有针对输出上罗拉13的轴承26及其滑动导引装置28。滑动导引装置28对轴27进行导引,所述轴27在其两端如双子罗拉31那样分别具有牵伸装置1的输出上罗拉13。此外,在轴27上,在每一个轴承26的区域内设有轴环32。轴环32将轴27支撑在轴承26上,并且相应地将双子罗拉31沿轴向定位,使得输出上罗拉13分别定位在其输出下罗拉8上方。
50.此外,在支承部位4的区域内设有保持弹簧33。保持弹簧33用于防止双子罗拉31或输出上罗拉13被意外地从其轴承26移出。为了将双子罗拉31从轴承26移除,需要将保持弹簧33松开,或者需要以一定方式将保持弹簧弯曲,使得轴27可从轴承26及其滑动导引装置28取出。
51.从图5还可看出,通过负荷载体20的压力元件22将轴27压向其输出下罗拉8。为了实现负荷载体20的相对框架2以及相对双子罗拉31的轴27的粗略定位,设有加宽的滑动导引装置24。这些滑动导引装置24以松动的方式将轴27环扣,使得在负荷载体20的闭合过程中,特别是将压力元件22正常地布置在轴27上。
52.从图5尤其可以看出,轴27以及各输出上罗拉13中均在轴向和径向上非常精确地支承,借此能够将输出上罗拉13与喷丝头18之间的间隙不变地保持在非常小的水平。借此确保通过本发明实现极佳的纺纱结果。
53.图6为输出上罗拉13的可移置的支承装置的侧视图。包含滑座28的轴承26是以与输出下罗拉8的支承部位4分隔开的方式实施。分隔点构建为支承面34,轴承26可沿此支承面34相对支承部位4且进而相对喷丝头18调节。可调节性用双向箭头v表示。在对位置进行适当的调节后,通过螺钉35将轴承26与支承部位4固定连接。
54.在使用的输出上罗拉13例如因输出上罗拉13的面层的磨削而具有不同直径的情况下,可能需要对轴承26进行调节。当然,轴承26也可以以固定或者可移动的方式直接固定在框架2上。支承面34可以如在此示出的那样呈倾斜状,以便同时实施水平调节和竖直调
节。但也可以通过相应地构建支承面以及轴承26的附件,仅实现水平的和/或竖直的可调节性。其中重要之处在于,输出上罗拉13相对喷丝头18的位置最终具备最优的可调节性。
55.图7为针对具有共同的轴27(图5)的双子罗拉31的共同的可移动的支承装置的俯视图。为了能够调节轴27,进而同时实施对双子单元的两个输出上罗拉13的调节,两个轴承26通过连接片37相连。因此,整个单元可根据双向箭头v在长形孔36中移动,并且可借助各一螺钉35固设。
56.本发明不局限于示出的和描述的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书范围内的变体,以及即便是在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的不同部分或者在不同实施例中示出和描述的特征的任意特征组合,只要不与独立权利要求的原理发生冲突,均为可行方案。
57.附图标记表
[0058]1ꢀꢀꢀ
牵伸装置
[0059]2ꢀꢀꢀ
框架
[0060]3ꢀꢀꢀ
机架
[0061]4ꢀꢀꢀ
支承部位
[0062]5ꢀꢀꢀ
输入下罗拉
[0063]6ꢀꢀꢀ
中间下罗拉
[0064]7ꢀꢀꢀ
皮圈
[0065]8ꢀꢀꢀ
输出下罗拉
[0066]9ꢀꢀꢀ
马达
[0067]
10
ꢀꢀ
传动带
[0068]
11
ꢀꢀ
输入上罗拉
[0069]
12
ꢀꢀ
中间上罗拉
[0070]
13
ꢀꢀ
输出上罗拉
[0071]
14
ꢀꢀ
输入罗拉对
[0072]
15
ꢀꢀ
中间罗拉对
[0073]
16
ꢀꢀ
输出罗拉对
[0074]
17
ꢀꢀ
皮圈
[0075]
18
ꢀꢀ
喷丝头
[0076]
19
ꢀꢀ
容置件
[0077]
20
ꢀꢀ
负荷载体
[0078]
21
ꢀꢀ
旋转轴承
[0079]
22
ꢀꢀ
压力元件
[0080]
23
ꢀꢀ
保持元件
[0081]
24
ꢀꢀ
加宽的滑动导引装置
[0082]
25
ꢀꢀ
开口
[0083]
26
ꢀꢀ
轴承
[0084]
27
ꢀꢀ

[0085]
28
ꢀꢀ
滑动导引装置
[0086]
29
ꢀꢀ
内腔
[0087]
30
ꢀꢀ
导轨
[0088]
31
ꢀꢀ
双子罗拉
[0089]
32
ꢀꢀ
轴环
[0090]
33
ꢀꢀ
保持弹簧
[0091]
34
ꢀꢀ
支承面
[0092]
35
ꢀꢀ
螺钉
[0093]
36
ꢀꢀ
长形孔
[0094]
37
ꢀꢀ
连接片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