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园林工具机开关联动装置及园林工具机的制作方法

2023-02-19 03:02: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园林工具机开关联动装置及园林工具机。


背景技术:

2.在人们的园艺生活中,会用到各种各样的园林工具机,例如剪草机、圆锯头等园林工具机,特别是绿篱机应用广泛,为满足安规要求,目前的绿篱机一般都配置有两个手柄,且两个手柄分别各适配一个开关,在开关盒中为两个手柄均配置开关,增加了接线复杂性及开关装配难度,且引入的电线增加了开关盒的整体占据空间,以至开关盒占用了园林工具机较多的布局空间,使得园林工具机结构复杂,增加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园林工具机启动安全性低以及开关结构复杂,导致生产生活成本增加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园林工具机开关联动装置及园林工具机。
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园林工具机开关联动装置,所述工具机开关联动装置包括主触发组件、调节组件、按压组件、副触发组件和开关,所述主触发组件与所述调节组件连接,所述主触发组件带动所述调节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所述调节组件一端与所述主触发组件连接,所述调节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按压组件的一端连接,以带动所述按压组件同步运动;
6.所述按压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副触发组件配合,以在所述副触发组件的带动下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运动;
7.所述开关上设置有开关按键,所述开关按键设置在所述按压组件的一侧,以使所述调节组件位于第二位置且所述按压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开关按键被所述按压组件按压。
8.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位置调节件和联动调节件,所述按压组件包括按压件和推动件,所述联动调节件、所述按压件与所述开关皆被容置于壳体内,所述位置调节件一端与所述主触发组件连接,所述位置调节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联动调节件连接,所述按压件分别与所述联动调节件和所述推动件配合,所述按压件在所述联动调节件的带动下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按压件在所述推动件的推动下从所述第一状态运动至所述第二状态。
9.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案中,所述位置调节件被构造为拉绳,所述拉绳一端与所述主触发组件连接,所述拉绳的另一端与所述联动调节件连接。
10.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案中,所述联动调节件被构造为滑块结构,所述滑块结构内开设有避让空间,所述按压件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避让空间内,所述按压件的另一部分暴
露于所述避让空间外以分别与所述开关按键和所述推动件接触。
11.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一复位弹簧,所述壳体的内壁向内凸伸形成弹簧抵接块,所述第一复位弹簧一端与所述联动调节件的内壁连接或抵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弹簧抵接块连接或抵接于所述弹簧连接块上,以使所述联动调节件从所述第二位置复位至所述第一位置。
12.进一步的,所述按压组件还包括转轴,所述按压件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按压件在所述推动件的推动下绕所述转轴从所述第一状态转动至所述第二状态,以改变与所述开关按键之间的相对位置。
13.进一步的,所述按压组件还包括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一端与所述按压件连接,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联动调节件的内壁连接,以使所述按压件从所述第二状态复位至所述第一状态。
14.进一步的,所述按压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推动件连接的辅助推动件,所述辅助推动件设置有至少一个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副触发组件接触。
15.进一步的,所述副触发组件包括抵推件,所述抵推件上设置有与所述斜面对应的至少一个抵推斜面,所述抵推斜面与对应的所述斜面抵接,所述副触发组件被触发后,随所述副触发组件的运动,所述副触发组件通过所述抵推斜面带动所述辅助推动件推动所述按压组件运动,以使所述按压件从所述第一状态运动至所述第二状态。
1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发明,公开了一种园林工具机,所述工具机包括上述所述的园林工具机开关联动装置。
17.本发明中,所述主触发组件和所述副触发组件其中一个被触发时可以改变所述按压组件与所述开关按键之间的相对位置,所述主触发组件和所述副触发组件中的另一个被触发以使所述按压组件按压所述开关按键,从而本发明中不需要为每个触发组件均适配开关,仅配置一个开关即可实现主触发组件和副触发组件中的任意一个被先触发,另一个再被触发时开关按键被按压,增加了园林工具机启动便捷性、多样性以及可选择性,提高了用户体验,降低了接线复杂性,节省了布局空间。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能够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19.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园林工具机开关联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园林工具机开关联动装置的剖视图;
21.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园林工具机开关联动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园林工具机开关联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23.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副触发组件未被触发时的状态图;
25.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副触发组件被触发后的状态图;
26.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辅助推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副触发组件的触发方向示意图;
28.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抵推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其中,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序号对应如下:
30.1-主触发组件,11-主扳机,12-主手柄机壳,2-调节组件,21-位置调节件,22-联动调节件,221-避让空间,23-第一复位弹簧,3-按压组件,31-按压件,311-按压部,312-转动部,32-推动件,33-转轴,34-辅助推动件,341(341a,341b,341c)-斜面,35-第二复位弹簧,4-副触发组件,41-副扳机,43-抵推件,431(431a,431b,431c)-抵推斜面,42-副手柄机壳,5-开关壳体,51-开关,511-开关按键,512-插片,52-弹簧抵接块,6-第二卡合件。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2.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园林工具机开关联动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工具机开关联动装置包括主触发组件1、调节组件2、按压组件3、副触发组件4和开关51,所述主触发组件1与所述调节组件2连接,所述主触发组件1带动所述调节组件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所述调节组件2一端与所述主触发组件1连接,所述调节组件2的另一端与所述按压组件3的一端连接,以带动所述按压组件3同步运动;
33.所述按压组件3的另一端与所述副触发组件4配合,以在所述副触发组件4的带动下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运动;
34.所述开关51上设置有开关按键511,所述开关按键511设置在所述按压组件3的一侧,以使所述调节组件2位于第二位置且所述按压组件3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开关按键511被所述按压组件3按压。
35.本发明中,所述主触发组件1和所述副触发组件4其中一个被触发时可以改变所述按压组件3与所述开关按键511之间的相对位置,所述主触发组件1和所述副触发组件4中的另一个被触发以使所述按压组件3按压所述开关按键511。从而本发明中不需要为每个触发组件均适配开关,仅配置一个开关即可实现主触发组件1和副触发组件4中的任意一个被先触发,另一个再被触发时开关按键511被按压,增加了园林工具机启动便捷性、多样性以及可选择性,提高了用户体验,降低了接线复杂性,节省了布局空间。进一步的,本发明中,只有在主触发组件1和副触发组件4均被触发时,才可以实现开关51的开启,提高了园林工具机的使用安全性。
36.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案中,如图5所示,开关51选用双极开关,共6个插片512,通过接线方式,实现断电后,形成反向电动势,实现刹车,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断电停机需要加电磁刹车,降低了成本。
37.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调节组件2包括位置调节件21和联动调节件22,所述按压组件3包括按压件31和推动件32,所述联动调节件22、所述按压件31与所述开关51皆被容置于壳体5内,所述位置调节件21一端与所述主触发组件1连接,所述位置调节件21的另一端与所述联动调节件22连接,所述按压件31分别与所述联动调节件22和所述推动件
32配合,所述按压件31在所述联动调节件22的带动下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按压件31在所述推动件32的推动下从所述第一状态运动至所述第二状态。
38.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案中,继续参阅图3,所述按压组件3还包括辅助推动件34和转轴33,所述辅助推动件34与推动件32连接,所述辅助推动件34远离所述推动件32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斜面341,所述斜面341与所述副触发组件4接触。优选的,所述辅助推动件34远离所述推动件32的一侧设置有三个斜面341,示例性的,如图8所示,具体包括斜面341a、斜面341b和斜面341c,其中,斜面341b和341c关于斜面341a对称。
39.进一步的,所述按压件31与所述转轴33转动连接,所述按压件31在所述推动件32的推动下绕所述转轴33从所述第一状态转动至所述第二状态,以改变与所述开关按键511之间的相对位置。
40.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案中,可以先触发主触发组件1,以使得主触发组件1带动调节组件2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即依次带动位置调节件21和联动调节件22运动向靠近第二位置的方向运动。进一步的,联动调节件22在运动的过程中带动与其配合的按压件31向靠近第二位置的方向运动。所述按压件31向靠近第二位置的方向运动的过程中,按压件31与开关按键511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即按压件31逐渐靠近开关按键511。随后,再触发副触发组件4,通过副触发组件4带动所述推动件32移动以推动所述按压件31由第一状态运动至第二状态,以使得按压件31在由第一状态运动至第二状态的过程中按压开关按键511,从而实现该园林工具机开关联动装置的启动。
41.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位置可以是指主触发组件1未被触发时,所述调节组件2的初始位置。第二位置可以是指主触发组件1被触发后,调节组件2在主触发组件1的带动下运动所达到的目标位置。
42.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案中,第一位置可以是一个固定的位置点,也可以是一个范围值,同理,所述第二位置也可以是一个固定的位置点,也可以是一个范围值,具体的设定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这里不进行具体限定。示例性的,当第一位置为一个固定的位置点时,主触发组件1在未被触发时,调节组件2处于该位置点,当第一位置为一个范围值时,主触发组件1在未被触时,调节组件2处于该范围内。可以理解的是,调节组件2位于固定的位置点可以是指调节组件2的中心点位于该固定的位置点,或者是调节组件2上的某个重要的标志位于该位置点。相应的,调节组件2位于范围内可以是指调节组件2整体位于该范围内,也可以是指调节组件2上的某个标志件位于该范围内,具体可以根据需求预先设定,这里不进行具体限定。
43.进一步的,按压件31相对于按压方向形成夹角,所述按压方向是指开关按键511被按压以开启开关51的方向,第一状态可以是指副触发组件4未被触发时的状态,此时所述按压件31与所述按压方向所夹的夹角的定义为初始角度。第二状态可以是指副触发组件4被触发后,按压件31在副触发组件4的带动下运动后的状态,此时按压件31与所述按压方向所夹的夹角定义为目标角度。
44.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案中,也可以先触发副触发组件4,通过副触发组件4带动按压件31由第一状态运动至第二状态,按压件31在由第一状态运动至第二状态的过程中按压件31与开关按键511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即按压件31的至少一部分逐渐垂直于按压方向,随后,再触发主触发组件1,以使得主触发组件1带动调节组件2由第一位置运动至
第二位置,即依次带动位置调节件21和联动调节件22运动向靠近第二位置的方向运动。进一步的,联动调节件22在运动的过程中带动与其配合的按压件31由第一位置向靠近第二位置的方向运动。所述按压件31到达所述第二位置的同时,按压件31的垂直于按压方向的部分按压开关按键511,从而实现该园林工具机开关联动装置的启动。
45.进一步的,继续参阅图1至图4,所述装置还包括壳体5,开关51、按压件31以及联动调节件22均容设在所述壳体5内。继续参阅图2和图3,所述按压件31包括按压部311和转动部312,按压部311和转动部312一体成型,按压部311和转动部312的连接处设置有通孔,转轴33设置于通孔内以使按压件311可围绕转轴33转动,按压部311与转动部312相互之间形成夹角,具体的,副触发组件4未被触发时,按压部311与转动部312皆与按压方向成夹角设置。按压件31从第一状态转变为第二状态是指,按压件31在推动件32推动下从与所述按压方向形成的初始角度围绕转轴33转动成与所述按压方向形成所述目标角度。
46.进一步的,副触发组件4包括副扳机41、副手柄机壳42和抵推件43,副扳机41包设在副手柄机壳42内,抵推件43设置在副扳机41上。优选的,如图9所示,副扳机41至少包括三个被触发方向,分别为所述第一触发方向,和第二触发方向、第三触发方向,第二触发方向与第三触发方向关于所述第一触发方向对称。副扳机41可以实现多个方向的触发,提高了操作便捷性。所述抵推件43包括用于容纳辅助推动件34的容纳空间,所述抵推件43的容纳空间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斜面341对应的至少一个抵推斜面431,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具体包括:分别与斜面341b、341a、341c相对应的三个抵推斜面431b、431a、431c。其中,抵推斜面431b和431c关于431a对称。
47.如图2和图6所示,当副触发组件4未被触发时,该抵推件43的抵推斜面431a与辅助推动件34上的斜面341a接触,推动件32与按压件31处于分离状态。当沿第一触发方向按压副扳机41,则副触发组件4被触发,副扳机41沿第一触发方向移动使得副扳机41的抵推件43沿第一触发方向移动,抵推件43在运动的过程中对辅助推动件34产生抵推力,以带动辅助推动件34移动。具体的,抵推件43的抵推斜面431a沿第一触发方向移动则对辅助推动件34的斜面341a沿抵推方向产生抵推力,所述抵推力在斜面341a分解为第一分力方向的分力和第二分力方向的分力,第一分力方向的分力使得斜面341a所在的辅助推动件34欲沿着第一分力方向移动,但所述移动被所述容纳空间的内壁阻挡,从而阻止辅助抵推件34沿第一分力方向移动;如图7所示,第二分力方向的分力使得斜面341a所在的辅助推动件34沿着第二分力方向移动,从而带动辅助推动件34连接的推动件32沿第二分力方向移动,推动件32沿第二分力方向移动后接触按压件31的转动部312,推动件32继续沿第二分力方向移动推动转动部312所在的按压件31围绕转轴33转动,以使按压件31从所述第一状态转动至所述第二状态。
48.当沿第二触发方向按压副扳机41时,副扳机带动抵推件43沿第二触发方向运动,从而使所述容纳空间的内壁的抵推斜面431b抵推斜面341b,从而使斜面341b所在的辅助推动件34沿第二分力方向移动。具体地,当沿第二触发方向按压副扳机41时,副扳机41带动抵推件43沿第二触发方向运动,则抵推件43的所述容纳空间沿第二触发方向运动,则所述容纳空间的内壁的抵推斜面431b抵推辅助推动件34上的斜面341b,所述抵推力在斜面341b分解出所述第二分力方向的分力和其它方向的分力,其它方向的分力欲使辅助推动件34沿其它方向移动,但所述容纳空间的内壁阻止所述辅助推动件34沿所述其它方向移动,使得辅
助推动件34仅能在第二分力方向的分力驱动下沿第二分力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推动件32沿第二分力方向移动后接触按压件31的转动部312,推动件32继续沿第二分力方向移动推动转动部312所在的按压件31围绕转轴33转动,以使按压件31从所述第一状态转动至所述第二状态。
49.当沿第三触发方向按压副扳机41时,副扳机41带动抵推件43沿第三触发方向运动,则抵推件43的所述容纳空间沿第三触发方向运动,则所述容纳空间的内壁的抵推斜面431c抵推辅助推动件34上的斜面341c,由于抵推斜面341c与341b关于斜面341a对称,则所述抵推力在斜面341c分解出所述第二分力方向的分力和与所述其它方向的分力对称的分力,同样,所述容纳空间的内壁阻止所述辅助推动件34沿与所述其它方向对称的方向移动,使得辅助推动件34仅能在第二分力方向的分力驱动下沿第二分力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推动件32沿第二分力方向移动后接触按压件31的转动部312,推动件32继续沿第二分力方向移动推动转动部312所在的按压件31围绕转轴33转动,以使按压件31从所述第一状态转动至所述第二状态。
50.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案中,所述位置调节件21可以被构造为拉绳,当所述位置调节件21被构造为拉绳时,所述拉绳一端与所述主触发组件1连接,所述拉绳的另一端与所述联动调节件22连接。当主触发组件1被触发时,主触发组件1拉动拉绳运动,进而该拉绳拉动联动调节件22运动。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主触发组件1包括主板机11和主手柄机壳12,主手柄机壳12上设置有安装轴,主板机11设置有安装孔,主板机11的安装孔套设在该安装轴上,实现主板机11与主手柄机壳12之间的转动连接。进一步的,主板机11上还设置有第一卡槽,联动调节件22上设置有第二卡槽,该拉绳一端通过第一卡接件与所述第一卡槽配合,另一端通过第二卡接件与第二卡槽配合。进一步的,拉绳的外部包设有绝缘层,以对拉绳起到保护作用。具体的,第二卡接件与第二卡槽配合后,当主触发组件1被触发后,主触发组件1拉动拉绳运动,该拉绳带动该第二卡接件运动,进而该第二卡接件拖动联动调节件22一起从所述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51.进一步的,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案中,如图2所示,所述联动调节件22内开设有避让空间221,所述按压件31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避让空间221内,所述按压件31的另一部分暴露于所述避让空间221外。具体地,所述按压件31的转动部312的远离转轴33的一端暴露于避让空间221外,且位于联动调节件22靠近推动件32的一侧,当推动件32被辅助推动件34推动而沿第二分力方向移动时,推动件32与暴露于避让空间221外的转动部32的一端接触,从而推动按压件31从第一状态转动至第二状态;所述按压件31的按压部311远离转轴33的一端暴露于避让空间221外,且位于联动调节件22靠近开关5的一侧,当按压件31位于第二位置并且处于第二状态时,暴露于避让空间221外的按压部311的一端按压开关按键51。优选的,拉绳由金属丝构成,拉绳一端通过第一卡合件卡合在主触发组件1的主手柄机壳12上,另一端通过第二卡合件6卡合于壳体5内。
52.进一步的,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案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壳体5的内壁向内凸伸形成弹簧抵接块52,所述调节组件2还包括第一复位弹簧23,所述第一复位弹簧23位于所述联动调节件22内,第一复位弹簧23一端与所述联动调节件22的内壁连接或抵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23的另一端与弹簧抵接块52连接或抵接,以使所述联动调节件22从所述第二位置复位至所述第一位置。示例性的,所述联动调节件22具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一端为开
放性端口,另一端为封闭性端口,第一复位弹簧23位于联动调节件22的容置槽内,壳体5的弹簧抵接块52位于所述开放性端口,第一复位弹簧23可以一端与所述封闭性端口的槽壁抵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开放性端口与所述弹簧抵接块52连接或抵接,在该种结构下,当触发主触发组件1时,主触发组件1带动位置调节件21运动,位置调节件21同时带动联动调节件22从第一位置向靠近第二位置的方向运动,联动调节件22在向第二位置运动的过程中,容置槽的封闭性端口的槽壁抵压该第一复位弹簧23,第一复位弹簧23被压缩,当松开主触发组件1后,第一复位弹簧23复位,进而推动容置槽的封闭性端口的槽壁移动,从而带动联动调节件22复位至第一位置。进一步的,在另一种可实施的方案中,第一复位弹簧23也可以设置在开关壳体5内且位于联动调节件22外。示例性的,第一复位弹簧23可以位于开关壳体5与联动调节件22之间,第一复位弹簧23可以一端与开关壳体5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联动调节件22的外壁连接。在该种结构下,当主触发组件1被触发后,主触发组件1带动位置调节件21由第一位置向靠近第二位置的方向运动,且位置调节件21同时带动联动调节件22向靠近第二位置的方向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位置调节件21带动该第一复位弹簧23被拉伸,当松开主触发组件1后,第一复位弹簧23复位,进而带动联动调节件22复位至第一位置。
53.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中描述的第一复位弹簧23的安装位置以及连接方式仅是一种示例性说明,在其它可能实现的方案中,第一复位弹簧23只要能够带动联动调节件22复位至第一位置即可,并不对其具体的安装位置或连接方式进行具体限定。
54.进一步的,继续参阅图2和图3,所述按压组件3还包括第二复位弹簧35,第二复位弹簧35位于联动调节件22的避让空间221内,所述第二复位弹簧35一端与所述按压件31连接,所述第二复位弹簧35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或抵接于所述联动调节件22的内壁,以使所述按压件31从所述第二状态复位至所述第一状态。示例性的,第二复位弹簧35可以一端与按压件31连接,另一端连接于联动调节件22的内壁,具体的,第二复位弹簧35一端与联动调节件22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按压件31的转动部312的端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该种结构下,当触发副触发组件4时,副触发组件4带动按压件31由第一状态向靠近第二状态的方向运动,按压件31在向第二状态运动的过程中压缩该第二复位弹簧35,当松开副触发组件4后,第二复位弹簧35复位,进而带动按压件31复位至第一状态。进一步的,在其它可实现的方案中,第二复位弹簧35也可以一端与按压件31连接,另一端抵接于联动调节件22上,或者,第二复位弹簧35也可以一端与按压件31抵接,另一端连接于联动调节件22上。
55.本发明提供的结构中,当先触发主触发组件1时,主触发组件1带动调节组件2由第一位置向靠近第二位置的方向运动。具体为主触发组件1依次带动位置调节件21和联动调节件22朝向第二位置运动。联动调节件22在运动的过程中带动与其配合的按压件31朝向第二位置运动。所述按压件31朝向第二位置运动的过程中,按压件31逐渐靠近开关按键511。随后,再触发副触发组件4,副触发组件4带动所述推动件32移动以推动所述按压件31由第一状态运动至第二状态,按压件31在由第一状态运动至第二状态的过程中按压开关按键511,从而实现该园林工具机开关联动装置的启动。
56.或者,当先触发副触发组件4时,副触发组件4带动按压件31由第一状态运动至第二状态,按压件31在由第一状态运动至第二状态的过程中按压件31与开关按键511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具体为按压件31的至少一部分逐渐垂直于按压方向。随后,再触发主触发组件1,主触发组件1带动调节组件2由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具体为主触发组件1依
次带动位置调节件21和联动调节件22朝向第二位置运动。联动调节件22在运动的过程中带动与其配合的按压件31由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运动。所述按压件31到达所述第二位置的同时,按压件31的垂直于按压方向的部分按压开关按键511,从而实现该园林工具机开关联动装置的启动即按压件31逐渐靠近开关按键511。
57.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中描述的第二复位弹簧35的安装位置以及连接方式仅是一种示例性说明,在其它可能实现的方案中,第二复位弹簧35只要能够带动按压件31复位至第一状态即可,并不对其具体的安装位置或连接方式进行具体限定。
58.进一步的,还公开了一种园林工具机,所述园林工具机包括上述所述的园林工具机开关联动装置。
59.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图示的园林工具机开关联动装置的结构仅是一种示例,在其它可实施的方案中,园林工具机开关联动装置的结构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介绍的结构。
60.虽然本发明已经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然而本发明并非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还包括所作出的各种改变以及变化。
61.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技术请求保护的范围。
62.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能够相互结合。
63.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