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双风管负压扫喷泥皮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3-02-16 12:56: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双风管负压扫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风管负压扫喷泥皮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施工基坑降水井、水源热泵井过程中,为防止塌方有时会添加一定量的黏土,有些地层本身也会产生泥皮及细颗粒,这导致这类水井透水性较差,这对降水及回灌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常见的处理方式有气举反循环、活塞洗井等方式、但是这些方法都是只通过负压抽排作用,来达到清理孔内沉渣及置换孔内泥浆的目的,无法做到高风压冲刷滤水管内外侧,对于稍厚或稍大的泥皮无法做到打散清除的目的。特别是在降水井施工完成很长时间后才洗井的情况,效果会更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风管负压扫喷泥皮处理装置,通过高风压旋转扫喷冲刷滤水管内外泥皮,不仅能抽排细颗粒沉渣、置换泥浆,而且能打通井内外水力联系,改善滤水段渗透性,而且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清洗效果好、节约成本低,方便推广。
4.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双风管负压扫喷泥皮处理装置,包括空压机,所述空压机,所述空压机一侧固定设有卷扬机,所述卷扬机上固定设有升降缆绳,所述升降缆绳远离卷扬机的一端设有半柔性排渣管,所述半柔性排渣管两侧固定设有梯形吊耳,所述升降缆绳远离卷扬机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梯形吊耳上,所述半柔性排渣管下面固定设有负压扫喷器,所述负压扫喷器下面固定设有限位保护笼头,所述负压扫喷器两侧对称设有可调压双风管,所述可调压双风管包括扫喷风管和负压风管;
6.所述负压扫喷器内固定设置在负压喷头,所述负压扫喷器和限位保护笼头之间且在限位保护笼头内固定设有扫喷喷头,所述半柔性排渣管和限位保护笼头之间固定设有负压扫喷器短接头,所述负压扫喷器内套设有z型弯管接头,所述负压喷头和负压风管之间固定设有u型弯管接头。
7.进一步的,所述半柔性排渣管底部固定设有排渣管接头。
8.进一步的,所述半柔性排渣管外侧套设有滤水管。
9.进一步的,所述扫喷喷头为可拆卸自动喷扫喷头。
10.进一步的,所述负压喷头为沙漏状喷头。
11.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保护笼头为可拆卸设置。
12.进一步的,所述半柔性排渣管为可拆卸设置,且上面设有刻度。
13.进一步的,所述扫喷风管和负压风管两根风管上均单独设有可调阀门。
14.作为改进,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风管负压扫喷泥皮处理装置,设备在工作时,扫喷喷头为自
旋转喷头,两侧的喷眼数量不同,在风管通风后,两侧风压不同,因而产生自转,形成扫喷效果;随着负压扫喷装置的升降,可以通过高压空气射流逐层扫喷打散滤水管内外侧泥皮,并将泥皮、细颗粒及沉渣旋搅,使其与水混合,利于抽排,负压喷头为沙漏状喷头,空气在通过时会速度加快,呈现射流状态,形成局部真空,在排渣管内产生强力负压抽排效果。通过负压抽作用排将井内泥皮、细颗粒及沉渣抽排出井外,疏通水道、置换泥浆,达到水清砂净的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风管负压扫喷泥皮处理装置安装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风管负压扫喷泥皮处理装置组合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风管负压扫喷泥皮处理装置拆分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风管负压扫喷泥皮处理装置结构大样图;
20.附图标记对照表:
21.1、负压扫喷器;11、负压扫喷器短接头;111、z型弯管接头;112、u型弯管接头;12、扫喷喷头;13、负压喷头;2、限位保护笼头;3、半柔性排渣管;31、排渣管接头;32、梯形吊耳;4、可调压双风管;41、扫喷风管;42、负压风管;5、升降缆绳;6、卷扬机;7、空压机;8、滤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24.根据图1至图4所示,一种双风管负压扫喷泥皮处理装置,包括空压机7,空压机7,空压机7一侧固定设有卷扬机6,卷扬机6上固定设有升降缆绳5,升降缆绳5底部固定在梯形吊耳32上,上部与卷扬机6机构相连;卷扬机6控制升降缆绳5的升降模式及速率以达到控制负压扫喷装置负压扫喷位层及负压扫喷时间的目的,升降缆绳5远离卷扬机6的一端设有半柔性排渣管3,半柔性排渣管3底部固定设有排渣管接头31,半柔性排渣管3两侧固定设有梯形吊耳32,升降缆绳5远离卷扬机6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梯形吊耳32上,半柔性排渣管3下面固定设有负压扫喷器1,可拆卸的半柔性排渣管3通过丝扣与负压扫喷器1上部牢固连接;负压扫喷器1抽排的沉渣及泥浆均由半柔性排渣管3排至地面排水设施;管上标记有刻度,方面记录负压扫喷器1下设深度,负压扫喷器1下面固定设有限位保护笼头2,可拆卸的限位保护笼头2通过丝扣与负压扫喷器1下部牢固连接;为扫喷装置的提供限位保护作用,防止负压扫喷器1被剐蹭破坏或被沉渣阻塞喷头,负压扫喷器1两侧对称设有可调压双风管4,可调压双风管4包括扫喷风管41和负压风管42,可调压双风管4包括扫喷风管41和负压风管42两根风管;在地面处两根风管均单独设有可调阀门,可以通过调整地面的阀门开关大小来控制井内负压扫喷作业的风量及工作模式;扫喷清洗作业时扫喷风管41的阀门打开,负压抽排
作业时负压风管42的阀门打开,半柔性排渣管3外侧套设有滤水管8。
25.负压扫喷器1内固定设置在负压喷头13,负压扫喷器1和限位保护笼头2之间且在限位保护笼头2内固定设有扫喷喷头12,扫喷喷头12为可拆卸自动喷扫喷头,半柔性排渣管3和限位保护笼头2之间固定设有负压扫喷器短接头11,负压扫喷器1内套设有z型弯管接头111,负压喷头13和负压风管42之间固定设有u型弯管接头112,扫喷喷头12为自旋转喷头,在通风后会因两侧喷眼数量不同而产生自转,形成扫喷效果,负压喷头13为沙漏状喷头,空气在通过时会速度加快,形成喷射效果,增强管内负压抽排能力。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专利,凡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双风管负压扫喷泥皮处理装置,包括空压机(7),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压机(7),所述空压机(7)一侧固定设有卷扬机(6),所述卷扬机(6)上固定设有升降缆绳(5),所述升降缆绳(5)远离卷扬机(6)的一端设有半柔性排渣管(3),所述半柔性排渣管(3)两侧固定设有梯形吊耳(32),所述升降缆绳(5)远离卷扬机(6)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梯形吊耳(32)上,所述半柔性排渣管(3)下面固定设有负压扫喷器(1),所述负压扫喷器(1)下面固定设有限位保护笼头(2),所述负压扫喷器(1)两侧对称设有可调压双风管(4),所述可调压双风管(4)包括扫喷风管(41)和负压风管(42);所述负压扫喷器(1)内固定设置在负压喷头(13),所述负压扫喷器(1)和限位保护笼头(2)之间且在限位保护笼头(2)内固定设有扫喷喷头(12),所述半柔性排渣管(3)和限位保护笼头(2)之间固定设有负压扫喷器短接头(11),所述负压扫喷器(1)内套设有z型弯管接头(111),所述负压喷头(13)和负压风管(42)之间固定设有u型弯管接头(1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风管负压扫喷泥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柔性排渣管(3)底部固定设有排渣管接头(3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风管负压扫喷泥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柔性排渣管(3)外侧套设有滤水管(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风管负压扫喷泥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扫喷喷头(12)为可拆卸自动喷扫喷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风管负压扫喷泥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喷头(13)为沙漏状喷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风管负压扫喷泥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保护笼头(2)为可拆卸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风管负压扫喷泥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柔性排渣管(3)为可拆卸设置,且上面设有刻度。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风管负压扫喷泥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扫喷风管(41)和负压风管(42)两根风管上均单独设有可调阀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风管负压扫喷泥皮处理装置,设备在工作时,扫喷喷头为自旋转喷头,两侧的喷眼数量不同,在风管通风后,两侧风压不同,因而产生自转,形成扫喷效果;随着负压扫喷装置的升降,可以通过高压空气射流逐层扫喷打散滤水管内外侧泥皮,并将泥皮、细颗粒及沉渣旋搅,使其与水混合,利于抽排,负压喷头为沙漏状喷头,空气在通过时会速度加快,呈现射流状态,形成局部真空,在排渣管内产生强力负压抽排效果。通过负压抽作用排将井内泥皮、细颗粒及沉渣抽排出井外,疏通水道、置换泥浆,达到水清砂净的效果。达到水清砂净的效果。达到水清砂净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高慎伟 孙康 刘丹 陈立彬 李慧 杨世权 晏昱旻 晏晓彤 张丽姝 董智慧 张晓涛 王言 隋程 李博 王莹 崔成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沈阳帝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8
技术公布日:2023/2/1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