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快速更换版辊的印刷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3-02-16 11:37: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版辊印刷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快速更换版辊的印刷设备。


背景技术:

2.版辊也叫钢辊。又分空心辊和实心辊,带轴辊和非带轴辊,一般用于制版,滚筒表面镀铜,经过凹版电子雕刻机雕刻好图案,然后镀上一层铬。做好后交付印刷厂,常用于塑料包装的印刷。
3.一些商家需要在自己的包装袋上印刷自己的商品、商标或者联系方式,用以提高知名度和广泛度。对于版辊印刷厂来说,印刷这类商家的塑料包装袋需要对版辊的印刷图案进行制定。制定好的版辊至对其中一个商家的塑料包装进行印刷,当该商家的塑料包装袋的图案印刷结束之后,需要对版辊进行更换。
4.当工人在更换版辊时,需要先将版辊完全从印设备上拆卸下来,然后才能继续将新的版辊安装至印刷设备上,该种更换版辊方式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版辊的更换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快速更换版辊的印刷设备。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快速更换版辊的印刷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快速更换版辊的印刷设备,包括机架,机架上转动设置设有驱动辊和活动辊,所述驱动辊用于驱动所述活动辊转动,机架开设有卸料槽,所述活动辊两端可在所述卸料槽内滑动,所述卸料槽出口处设置有接料杆,所述机架设置有助力组件,所述助力组件的输出端可推动所述活动辊沿卸料槽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机架还设置有出料组件,所述出料组件的输出端可以推动所述活动辊朝所述接料杆方向移动。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机架用于支撑驱动辊和活动辊,驱动辊作为主动件驱动活动辊转动,卸料槽可以方便活动辊拆卸。助力组件可以推动活动辊朝卸料槽的出口方向移动,接料杆可以从卸料槽出来的活动辊支撑,工作人员可以优先将新的活动辊进行安装。安装好之后再将位于接料杆的活动辊进行处理,从而缩短拆卸和安装的时间,提高活动辊的更换效率,最终提高设备工作的整体效率,出料组件可以对施加一个预推力,能够让活动辊朝接料杆方向移动。使活动辊方便出料。
9.可选的,所述助力组件包括转动杆、助力杆和抬升杆,所述转动杆两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助力杆固定于所述转动杆的中间段,所述抬升杆固定于所述抬升杆靠近端部位置,所述抬升杆位于所述活动辊下方;当所述助力杆转动时所述抬升杆可推动所述活动辊朝卸料槽的出口方向移动。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杆为助力杆和抬升杆的转动中心,利用杠杆的原理,在推动助力杆的时候,可以让抬升杆方便对活动辊抬升,助力杆位于转动杆的中间段,能够在推动助力杆的时候,可以将力均匀地传递给转动杆,使传动杆两端所受到的扭矩平衡。抬升杆设置于转动杆的两侧,可以方便对活动辊的两端进行抬升,是活动辊的中间位置能够
进行工作,实现对塑料包装袋的印刷。
11.可选的,所述抬升杆包括延伸段和抵接段,所述延伸段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转动杆,所述延伸段的另一端与所述抵接端固定,所述抵接段可抵接于所述转动杆的下部。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伸段用于延长抵接段的位置,使抵接段能位于活动辊的底部。抵接段可以抵接于活动辊的底部,减少推动活动辊时所产生的水平分力,提高竖直分力。从而达到省力的效果,方便推动活动辊,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13.可选的,所述机架开设有用于容纳出料组件的出料槽,所述出料槽与所述卸料槽连通,所述出料组件包括套筒和可在套筒内移动的推杆,所述套筒可相对所述出料槽转动,所述套筒内部设置有出料弹簧,所述推杆位于所述套筒内部的一端与所述出料弹簧固定连接,所述推杆的输出端可推动所述活动辊朝所述接料杆方向移动。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料槽用于对出料组件容纳,同时能够避免活动辊在安装的时候进入出料槽内,出料槽与卸料槽连通,可以让推杆推动在卸料槽内的活动辊,出料弹簧可以让推杆进入蓄力状态,可以方便推杆推动活动辊,最终使活动辊滚入至接料杆。
15.可选的,所述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上端部位于所述卸料槽内,所述弧形板的下端部位于所述出料槽内。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板的中间呈弧形,可以抵住活动辊。由于弧形板的上部位于卸料槽内,下端部位于所述出料槽内;当活动辊向上运动时,可以进入弧形板的中间部分。弧形板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可以限制,活动辊脱离于弧形板,在弧形板往上运动时,推杆使出料弹簧进入蓄力状态,最终可以实现推动活动辊,使活动辊方便滚入接料杆中。
17.可选的,所述出料槽内设有第一缓冲组件,所述第一缓冲组件包括缓冲板和与出料槽侧壁固定连接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缓冲板一面抵接于所述套筒,所述缓冲板另一面与所述第一弹性件固定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活动辊进入卸料槽内时,活动辊会对推动位于卸料槽中的弧形板,使弧形板进入出料槽中,第一弹性件对套筒有个反作用力,从让弧形板对活动辊有个反作用力,从而实现缓冲,缓冲板与套筒抵接,增加接触面积,减少出料弹簧直接与套筒直接连接所产生的集中应力。
19.可选的,所述卸料槽内设置有第二缓冲组件,所述第二缓冲组件包括可在所述卸料槽内滑动的缓冲块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缓冲块与所述卸料槽底部之间形成有缓冲区域,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所述缓冲区域内。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动辊进入卸料槽底部后,在第二弹性件和缓冲块的作用下会进行缓冲,降低活动辊的冲击力。
21.可选的,所述缓冲块与所述卸料槽的接触面设置有密封层,所述缓冲区域的侧壁开设有泄气孔。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层可以减少缓冲区域内的气体进入卸料槽,当缓冲块向下移动时缓冲区域的气体会挤压,受到挤压的气体会产生对缓冲块的反作用力同样可以对活动辊具有缓冲的效果,泄气孔可以使缓冲区域的气体逐渐排走,当活动辊与驱动辊啮合时,可以减少缓冲块对活动辊的反作用力,使得活动辊与驱动辊的传动更加稳定。
23.可选的,所述缓冲块的顶部具有与所述活动辊相适配的弧形面。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面可以增加缓冲块与活动辊的接触面,使缓冲块对
活动辊进行缓冲的同时减少应力集中。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接料杆可以接收从卸料槽出来的活动辊,然后工作人员可以优先将新的活动辊进行安装。安装好之后再将位于接料杆的活动辊进行处理,从而缩短拆卸和安装的时间,提高活动辊的更换效率,最终提高设备工作的整体效率。
27.2.抵接段可以抵接于活动辊的底部,减少推动活动辊时所产生的水平分力,提高竖直分力。从而达到省力的效果,方便推动活动辊,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三维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印刷设备的抬升杆轴线方向剖面示意图。
30.图3是印刷设备的卸料槽轨道方向剖面示意图。
31.图4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11、驱动辊;12、活动辊;13、接料杆;14、卸料槽;141、横向区域;142、竖向区域;15、出料槽;121、活动杆;16、传送带;2、助力组件;21、转动杆;211、握柄;22、助力杆;23、抬升杆;231、延伸段;232、抵接段;3、出料组件;31、套筒;32、推杆;33、出料弹簧;34、弧形板;4、第一缓冲组件;41、缓冲板;42、第一弹性件;5、第二缓冲组件;51、缓冲块;511、弧形面;52、第二弹性件;53、密封层;54、缓冲区域;55、泄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快速更换版辊的印刷设备。
35.参照图1,一种快速更换版辊的印刷设备,包括机架1,机架1设有供塑料包装袋运输的传送带16,传送带16的一侧设置有驱动辊11和活动辊12,活动辊12雕刻有商家制定的图案,塑料包装袋从驱动辊11和活动辊12之间通过时进行印刷。驱动辊11为主动件,驱动辊11的两端设置有齿轮,活动辊12同样设置有齿轮,当活动辊12安装至印刷设备后,驱动辊11与活动辊12啮合,使驱动辊11驱动活动辊12转动。本技术中的活动辊12即为现有技术中所描述的版辊。
36.参照图2,机架1的两侧开设有卸料槽14,机架1设置有助力组件2,助力组件2可以推动活动辊12,使活动辊12的两端可相对卸料槽14滑动;卸料槽14呈折型,分为横向区域141和竖向区域142,横向端的一端为出口,出口处设置有接料杆13,竖向区域142的底部为活动辊12的安装位置。当活动辊12安一端位于竖向区域142底部时,活动辊12与驱动辊11啮合,实现安装。横向端具有一定斜度,当活动辊12从竖向区域142进入横向区域141后,利用活动辊12的自重可以使活动辊12滚动至接料杆13。
37.参照图3,助力组件2包括转动杆21、助力杆22和抬升杆23,转动杆21的两端转动设置于机架1,助力杆22固定于转动杆21的中部位置,助力杆22的自由端延伸有握柄211,该握柄211的设置方向与助力杆22的轴线方向一致,可以方便工作者握住。抬升杆23具有两个,分别固定于转动杆21的两侧的端部附近,抬升杆23包括延伸段231和抵接段232,延伸段231可以使抵接端位于活动辊12的下部,利用杠杆的原理,推动助力杆22朝上方运动时,让转动
杆21转动,使抵接段232也朝上运动,推动活动辊12朝上方运动,使活动辊12从竖向区域142往横向区域141方向移动。
38.参照图4,机架1开设有出料槽15,出料槽15内设置有出料组件3,出料槽15与卸料槽14的竖向区域142连通,出料组件3包括套筒31和推杆32,套筒31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朝向竖向区域142,推杆32可在套筒31内部滑动,套筒31的内部设置有出料弹簧33,出料弹簧3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推杆32和套筒31内部的侧壁,出料槽15内固定设置有活动杆121,套筒31封闭的一端与活动杆121转动连接,可以实现套筒31的转动。推杆32朝向竖向区域142的一端设置有弧形板34,弧形板34半露出于出料槽15,使弧形板34的上部位于卸料槽14的竖向区域142内,弧形板34的下部位于出料槽15内。
39.当活动辊12从竖向区域142的底部位置向上移动时,不会与弧形板34的下部接触,先与弧形板34的上部接触,然后推动弧形板34,也向上运动,弧形板34向上移动会使推动朝套筒31内部移动,让出料弹簧33处于蓄力状态,此时活动辊12向上移动的同时在弧形板34的推力下会与竖向区域142的侧壁抵住,当活动辊12位于横向区域141时,竖向区域142的侧壁并不会对活动辊12限位,此时,弧形板34可以推动在横向区域141的活动辊12,使活动辊12朝接料杆13方向运动。本实施例中,当抵接段232推动活动辊12,使活动辊12从竖向区域142移动至横向区域141后。由于抵接段232是相对转动杆21周转的,抵接端在推动活动辊12移动的同时推动的方向会发生变化,该变化并不影响推杆32推动活动辊12从竖向区域142进入横向区域141。
40.出料槽15内设置有第一缓冲组件4,第一缓冲组件4包括缓冲板41和第一弹性件42,第一弹性件42为弹簧,第一弹性件42一端固定设置于出料槽15底端部,另一端固定设置于缓冲板41,缓冲板41的上表面与套筒31抵接,用于支撑套筒31。初始状态时,该套筒31的位置可以使弧形板34的上部位于卸料槽14内,下部位于出料槽15内。当活动辊12位于接料杆13上时,工作人员可以将新的活动辊12从卸料槽14的横向区域141安装至竖向区域142底部。从横向区域141进入的活动辊12会先与弧形板34上部接触,在弹簧的作用下一方面活动辊12可以推动弧形板34上部,使弧形板34转动进入至出料槽15内,另一方弧形板34上部的反作用力可以对活动辊12缓冲。
41.卸料槽14设置有第二缓冲组件5,第二缓冲组件5包括缓冲块51和第二弹性件52,第二弹性件52为弹簧,缓冲块51可在竖向区域142内滑动,缓冲块51与竖向区域142的底部形成有缓冲区域54,第二弹性件52位于缓冲区域54内,第二弹性件5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缓冲区域54的底部,另一端固定设置于缓冲块51底部,使缓冲区域54保持一定空间,缓冲块51与竖向区域142侧壁接触的面设置有密封层53,缓冲区域54的侧壁开设泄气孔55,该泄气孔55与外界连通。缓冲块51的顶部具有弧形面511,该弧形面511与活动辊12相适配。
42.当活动辊12从竖向区域142上部进入至底部后,缓冲块51的弧形面511会对活动辊12支撑,在活动辊12的重力下,会推动缓冲块51,缓冲区域54内的空间变小后气压会变大,在气压和第二弹性件52的作用下,可以让缓冲块51不会快速下滑,从而实现缓冲块51对活动辊12的缓冲。缓冲区域54气压增大的同时泄气孔55会使缓冲区域54内的气体排出,泄气孔55的孔径较小,所以可以实现缓冲区域54的气体逐渐排出。最终活动辊12向下移动,从而实现与驱动辊11的啮合。完成对活动辊12的更换。
43.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推动助力杆22向上运动,抬升杆23也向上运动,使活动辊12
向上运动;在竖向区域142的活动辊12会被弧形板34抵住,使推杆32处于蓄力状态,当活动辊12位于横向区域141后,推杆32会推动弧形板34,使活动辊12滚动至接料杆13。将新的活动辊12从横向区域141的出口中安装至竖向区域142,在第一弹性件42和第二弹性件52的缓冲中下,最终新的移动辊与驱动辊11啮合,实现拆卸和安装。
4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