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卡式炉的制作方法

2023-02-16 10:12: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卡式炉。


背景技术:

2.市面上的卡式炉普遍仅具备一个炉体,功能单一,而且卡式炉占用空间较大,不便于用户携带。
3.市面上也出现一些双炉的燃气炉,但是该双炉是固定在一起无法折叠,而且该燃气炉体积大,不能便携。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便携的一种卡式炉。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卡式炉,包括第一炉体、底座和面盖,所述面盖以转动方式连接底座,面盖旋转打开或关闭底座,所述第一炉体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第一炉体以转动方式连接底座上,第一炉体的旋转范围为0
°‑
90
°

7.所述第一炉体旋转进入底座内完成第一炉体折叠,减少占用空间,令卡式炉便于携带或便于收纳摆放,当卡式炉需要使用时,用户旋转第一炉体离开底座即可完成第一炉体展开,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烹饪单独使用第一炉体、第二炉体或者同时使用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满足不同用户的烹饪需求,大大提高卡式炉的烹饪效率。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9.进一步地,所述底座设置有收纳区域,所述第一炉体以转动方式设置在收纳区域,所述底座的左侧壁对应收纳区域设置有左开口,第一炉体往左开口方向旋转。折叠状态时,收纳区域用于存放第一炉体,展开状态时,收纳区域摆放燃气瓶,燃气瓶连通第一炉体,大大提高卡式炉的实用性。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炉体设置有用于调节火力的第一火力调节旋钮,所述面盖对应第一火力调节旋钮位置开口。所述面盖对第一火力调节旋钮进行避让,面盖和底座扣合效果更佳,提高卡式炉的实用性。
11.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左侧朝底座的前侧延伸出左限位板,所述第一炉体设置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炉体的旋转角度为0
°
时,第一限位板抵靠在底座的左侧壁,所述第一炉体的旋转角度为90
°
时,第一限位板抵靠在左限位板上。
12.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炉体,所述收纳区域分隔成第一收纳区域和第二收纳区域,所述第一炉体设置在第一收纳区域内,所述第二炉体设置在第二收纳区域内,所述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并排,所述第二炉体的旋转范围为0
°‑
90
°
,所述底座的右侧壁对应第一收纳区域设置有右开口,第二炉体往右开口方向旋转,所述第一炉体的旋转方向和第二炉体的旋转方向相反。
13.所述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旋转进入底座内完成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折叠,减少占
用空间,令卡式炉便于携带或便于收纳摆放,当卡式炉需要使用时,用户旋转第一炉体离开底座即可完成第一炉体展开,用户旋转第二炉体离开底座即可完成第二炉体展开,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烹饪单独使用第一炉体、第二炉体或者同时使用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满足不同用户的烹饪需求,大大提高卡式炉的烹饪效率。
14.折叠状态时,第一收纳区域用于存放第一炉体,第二收纳区域用于存放第二炉体,展开状态时,第一收纳区域摆放燃气瓶,燃气瓶连通第一炉体,第二收纳区域摆放燃气瓶,燃气瓶连接第二炉体,大大提高卡式炉的实用性。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炉体设置有用于调节火力的第二火力调节旋钮,所述面盖对应第二火力调节旋钮位置开口。所述面盖对第二火力调节旋钮进行避让,面盖和底座扣合效果更佳,提高卡式炉的实用性。
16.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右侧朝底座的前侧延伸出右限位板,所述第二炉体设置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炉体的旋转角度为0
°
时,第二限位板抵靠在底座的右侧壁,所述第二炉体的旋转角度为90
°
时,第二限位板抵靠在右限位板上。
17.进一步地,所述面盖还开有便于抬起面盖的插孔。通过设置有插孔,用户将手指插入插孔内往上抬起面盖,面盖抬起轻松。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炉体设置有四个分火器,所述四个分火器间隔设置在第一炉体表面,四个分火器围成正方形形状。所述四个分火器分布在第一炉体表面,四个分火器分别从四个角度对烹饪器皿进行喷射,火力分布范围广,令烹饪器皿加热更均匀,加热效率更高。
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炉体设置有四个分火器,所述四个分火器间隔设置在第一炉体表面,四个分火器围成正方形形状,所述第二炉体结构和第一炉体结构相同。所述四个分火器分布在第一炉体表面,四个分火器分别从四个角度对烹饪器皿进行喷射,火力分布范围广,令烹饪器皿加热更均匀,加热效率更高。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21.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炉体旋转进入底座内完成第一炉体折叠,减少占用空间,令卡式炉便于携带或便于收纳摆放,当卡式炉需要使用时,用户旋转第一炉体离开底座即可完成第一炉体展开,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烹饪单独使用第一炉体、第二炉体或者同时使用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满足不同用户的烹饪需求,大大提高卡式炉的烹饪效率。
22.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旋转进入底座内完成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折叠,减少占用空间,令卡式炉便于携带或便于收纳摆放,当卡式炉需要使用时,用户旋转第一炉体离开底座即可完成第一炉体展开,用户旋转第二炉体离开底座即可完成第二炉体展开,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烹饪单独使用第一炉体、第二炉体或者同时使用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满足不同用户的烹饪需求,大大提高卡式炉的烹饪效率。
23.本实用新型,所述四个分火器分布在第一炉体表面,四个分火器分别从四个角度对烹饪器皿进行喷射,火力分布范围广,令烹饪器皿加热更均匀,加热效率更高,第二炉体的结构和第一炉体的结构相同。
附图说明
24.图1为实施例1卡式炉的示意图(单炉体,折叠状态)。
25.图2为实施例1卡式炉的示意图(单炉体,折叠状态,除面盖)。
26.图3为实施例1卡式炉的俯视图(单炉体,折叠状态,除面盖)。
27.图4为实施例1卡式炉的示意图(单炉体,展开状态)。
28.图5为实施例1卡式炉的俯视图(单炉体,展开状态)。
29.图6为实施例1卡式炉的另一角度示意图(单炉体,展开状态)。
30.图7为实施例2卡式炉的示意图(双炉体,折叠状态)。
31.图8为实施例2卡式炉的示意图(双炉体,折叠状态,除面盖)。
32.图9为实施例2卡式炉的俯视图(双炉体,折叠状态,除面盖)。
33.图10为实施例2卡式炉的示意图(双炉体,展开状态)。
34.图11为实施例2卡式炉的俯视图(双炉体,展开状态)。
35.图12为实施例2卡式炉的第一炉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37.实施例1,结合图1到图6所示,一种卡式炉,包括第一炉体100、底座200和面盖300,所述面盖300以转动方式连接底座200,面盖300旋转打开或关闭底座200,所述第一炉体100设置在底座200上,所述第一炉体100以转动方式连接底座200上,第一炉体100的旋转范围为0
°‑
90
°

38.进一步地,所述底座200设置有收纳区域400,所述第一炉体100以转动方式设置在收纳区域400,所述底座200的左侧壁对应收纳区域400设置有左开口600,第一炉体100往左开口600方向旋转。折叠状态时,收纳区域400用于存放第一炉体100,展开状态时,收纳区域400摆放燃气瓶9,燃气瓶9连通第一炉体100,大大提高卡式炉的实用性。
3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炉体100设置有用于调节火力的第一火力调节旋钮500,所述面盖300对应第一火力调节旋钮500位置开口41。所述面盖300对第一火力调节旋钮500进行避让,面盖300和底座200扣合效果更佳,提高卡式炉的实用性。
40.进一步地,所述底座200的左侧朝底座200的前侧延伸出左限位板700,所述第一炉体100设置有第一限位板800,所述第一炉体100的旋转角度为0
°
时,第一限位板800抵靠在底座200的左侧壁,所述第一炉体100的旋转角度为90
°
时,第一限位板800抵靠在左限位板700上。
41.进一步地,所述面盖300还开有便于抬起面盖300的插孔900。
4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炉体100设置有四个分火器101,所述四个分火器101间隔设置在第一炉体100表面,四个分火器101围成正方形形状。所述四个分火器101分布在第一炉体100表面,四个分火器101分别从四个角度对烹饪器皿进行喷射,火力分布范围广,令烹饪器皿加热更均匀,加热效率更高
43.工作原理:
44.第一炉体100展开:
45.步骤一:用户将手指插入面盖300的插孔900内,接着往上抬起面盖300。
46.步骤二:用户转动第一炉体100,令第一炉体100向左旋转90度,第一炉体100逐渐离开第收纳区域400,所述第一炉体100的旋转角度为90
°
时,第一限位板800抵靠在左限位
板700上。
47.步骤三:用户将燃气瓶放置在收纳区域400内连接第一炉体100,完成第一炉体100通气。
48.第一炉体100折叠:
49.步骤一:用户拆除收纳区域400的燃气瓶。
50.步骤二:用户转动第一炉体100,令第一炉体100向右旋转恢复至初始位置,第一炉体100逐渐进入收纳区域400,当第一炉体100的旋转角度为0
°
时,第一限位板800抵靠在底座200的左侧壁,完成第一炉体100折叠。
51.步骤三:用户下压面盖300,面盖300扣合在底座200上。
52.所述第一炉体100旋转进入底座200内完成第一炉体100折叠,减少占用空间,令卡式炉便于携带或便于收纳摆放,当卡式炉需要使用时,用户旋转第一炉体100离开底座200即可完成第一炉体100展开,减少卡式炉体积,便于用户携带。
53.实施例2,结合图7到图12所示,一种卡式炉,包括第一炉体1、第二炉体2、底座3和面盖4,所述面盖4以转动方式连接底座3,面盖4旋转打开或关闭底座3,所述第一炉体1和第二炉体2并排设置在底座3上,所述第一炉体1以转动方式连接底座3上,第一炉体1的旋转范围为0
°‑
90
°
,所述第二炉体2以转动方式连接底座3上,第二炉体2的旋转范围为0
°‑
90
°
,第一炉体1的旋转方向和第二炉体2的旋转方向相反。
54.进一步地,所述底座3分隔有第一收纳区域31和第二收纳区域32。折叠状态时,第一收纳区域31用于存放第一炉体1,第二收纳区域32用于存放第二炉体2,展开状态时,第一收纳区域31摆放燃气瓶9,燃气瓶9连通第一炉体1,第二收纳区域32摆放燃气瓶9,燃气瓶9连接第二炉体2,大大提高卡式炉的实用性。
5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炉体1以转动方式设置在第一收纳区域31,所述底座3的左侧壁对应第一收纳区域31设置有左开口33,第一炉体1往左开口33方向旋转。
5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炉体1设置有用于调节火力的第一火力调节旋钮11,所述面盖4对应第一火力调节旋钮11位置开口41。所述面盖4对第一火力调节旋钮11进行避让,面盖4和底座3扣合效果更佳,提高卡式炉的实用性。
57.进一步地,所述底座3的左侧朝底座3的前侧延伸出左限位板5,所述第一炉体1设置有第一限位板6,所述第一炉体1的旋转角度为0
°
时,第一限位板6抵靠在底座3的左侧壁,所述第一炉体1的旋转角度为90
°
时,第一限位板6抵靠在左限位板5上。
5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炉体2以转动方式设置在第二收纳区域32,所述底座3的右侧壁对应第一收纳区域31设置有右开口34,第二炉体2往右开口34方向旋转。
5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炉体2设置有用于调节火力的第二火力调节旋钮21,所述面盖4对应第二火力调节旋钮21位置开口41。所述面盖4对第二火力调节旋钮21进行避让,面盖4和底座3扣合效果更佳,提高卡式炉的实用性。
60.进一步地,所述底座3的右侧朝底座3的前侧延伸出右限位板7,所述第二炉体2设置有第二限位板8,所述第二炉体2的旋转角度为0
°
时,第二限位板8抵靠在底座3的右侧壁,所述第二炉体2的旋转角度为90
°
时,第二限位板8抵靠在右限位板7上。
61.进一步地,所述面盖4还开有便于抬起面盖4的插孔42。通过设置有插孔42,用户将手指插入插孔42内往上抬起面盖4,面盖4抬起轻松。
6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炉体1设置有四个分火器101,所述四个分火器101间隔设置在第一炉体1表面,四个分火器101围成正方形形状,所述第二炉体2结构和第一炉体1结构相同。所述四个分火器101分布在第一炉体100表面,四个分火器101分别从四个角度对烹饪器皿进行喷射,火力分布范围广,令烹饪器皿加热更均匀,加热效率更高,所述第二炉体2结构和第一炉体1结构相同。
63.工作原理:
64.第一炉体1和第二炉体2展开:
65.步骤一:用户将手指插入面盖4的插孔42内,接着往上抬起面盖4。
66.步骤二:用户转动第一炉体1,令第一炉体1向左旋转90度,第一炉体1逐渐离开第一收纳区域31,所述第一炉体1的旋转角度为90
°
时,第一限位板6抵靠在左限位板5上。
67.步骤三:用户转动第二炉体2,令第一炉体1向右旋转90度,第二炉体2逐渐离开第二收纳区域32,所述第二炉体2的旋转角度为90
°
时,第二限位板8抵靠在右限位板7上。
68.步骤四:用户将燃气瓶9放置在第一收纳区域31内连接第一炉体1,完成第一炉体1通气,接着用户将燃气瓶9放置在第二收纳区域32内连接第二炉体2,完成第二炉体2通气。
69.第一炉体1和第二炉体2折叠:
70.步骤一:用户分别拆除第一收纳区域31和第一收纳区域31的燃气瓶9。
71.步骤二:用户转动第一炉体1,令第一炉体1向右旋转恢复至初始位置,第一炉体1逐渐进入第一收纳区域31,当第一炉体1的旋转角度为0
°
时,第一限位板6抵靠在底座3的左侧壁,完成第一炉体1折叠。
72.步骤三:用户转动第二炉体2,令第二炉体2向左旋转恢复至初始位置,第二炉体2逐渐进入第二收纳区域32,当第二炉体2的旋转角度为0
°
时,第二限位板8抵靠在底座3的右侧壁,完成第二炉体2折叠。
73.步骤四:用户下压面盖4,面盖4扣合在底座3上。
74.所述第一炉体1和第二炉体2旋转进入底座3内完成第一炉体1和第二炉体2折叠,减少占用空间,令卡式炉便于携带或便于收纳摆放,当卡式炉需要使用时,用户旋转第一炉体1离开底座3即可完成第一炉体1展开,用户旋转第二炉体2离开底座3即可完成第二炉体2展开,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烹饪单独使用第一炉体1、第二炉体2或者同时使用第一炉体1和第二炉体2,满足不同用户的烹饪需求,大大提高卡式炉的烹饪效率。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