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冷凝换热装置和壁挂炉的制作方法

2023-02-16 07:58: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冷凝换热装置和壁挂炉。


背景技术:

2.冷凝换热是一种通过高温气体与低于其饱和温度的壁面接触,将潜热传给壁面而冷凝的对流换热方式。冷凝换热装置在供热技术领域应用范围广泛,壁挂炉、燃气热水器等均使用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与冷凝换热装置壳体内的换热管进行接触,通过冷凝换热方式对换热管内的流动水进行加热。换热管的布置方式对换热效率影响较大,换热管常见的布置方式包括两种,一种是多根换热管平行布置,并通过一个分水盘连接所有换热管的进水口进行水流分散,通过一个集水盘连接所有换热管的出水口进行水流汇合,另一种是设置两个换热管,两个换热管分别形成多个蛇形弯曲管,两个换热管的蛇形弯曲管分别横向和纵向交插设置,使两个换热管垂直插装在一起。上述的第一种换热管需要设置多个接头,分别连接分水盘和集水盘,结构复杂,焊接面较大,容易存在焊接不良造成的漏水问题;第二种换热管由于两个换热管的蛇形弯曲管的弯曲方向不同,蛇形弯曲管交叉垂直布置使得两个换热管对高温烟气的阻力不一致,造成高温烟气的乱流以致高温烟气中一氧化碳及氮氧化物等排放量不稳定,而且,随高温烟气的流动方向,相邻的横向迂回弯曲管和纵向迂回弯曲管的水温度不同,影响换热效率及使用效果,而且,这种交叉设置的两个换热管呈正方体结构,占用空间大,难以适应不同壳体形状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要提供冷凝换热装置,其多个水管路能够根据壳体形状进行长短调整以形成高低错位排布,减少多个水管路之间的温度差,保证换热效率。
4.上述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5.提供冷凝换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换热腔,所述冷凝换热装置还包括:
6.设置于所述换热腔体内,且均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第一水管路和第二水管路;所述第一水管路和所述第二水管路均由单管弯曲形成,所述第一水管路和所述第二水管路均形成有包括多个纵向延伸的直管且多个所述直管沿第一横向方向排布的直线管组,所述第一水管路设有沿第二横向方向平行的第一直线管组和第二直线管组,所述第一直线管组和所述第二直线管组之间设有第一容置间隔;所述第二水管路设有第五直线管组,所述第五直线管组插入所述第一容置间隔;所述第一水管路的直线管组和所述第二水管路的直线管组沿第二横向方向相互平行设置。
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冷凝换热装置,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第一水管路和第二水管路均由单管弯曲形成,第一水管路和第二水管路均形成有包括多个纵向延伸的直管且多个直管沿第一横向方向排布的直线管组,直管的长度可随意调整,便于调节多
个直线管组的长度,不局限于正方体结构。第一直线管组和第二直线管组之间设有第一容置间隔,第五直线管组插入第一容置间隔,这种互相穿插设置的排布方式使得第一水管路和第二水管路形成多行多列设置,排列整齐且能够根据壳体的形状随意调整长度,形成高低错位的布局,合理利用空间以调整换热面积,保证换热效率,灵活性更强。多个直线管组相互平行设置,对高温烟气的阻力较为一致,避免高温烟气乱流以致高温烟气中一氧化碳及氮氧化物等排放量不稳定,而且,避免多个直线管组之间形成温度差,保证换热效率,以及冷凝换热装置的使用效果。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水管路设有第六直线管组,所述第六直线管组与所述第五直线管组沿第二横向方向平行,所述第五直线管组和所述第六直线管组均插入所述第一容置间隔。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管路还包括第三直线管组和第四直线管组,所述第三直线管组和所述第四直线管组之间设有第二容置间隔;所述第二水管路包括第七直线管组和第八直线管组,所述第六直线管组和所述第七直线管组之间设有第三容置间隔;所述第七直线管组和所述第八直线管组插入所述第二容置间隔,所述第二直线管组和所述第三直线管组插入所述第三容置间隔。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管路的所述直管和所述第二水管路的所述直管沿第二横向方向正相对排列。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进水口相邻,两个所述出水口相邻;所述冷凝换热装置还包括分水管接头和集水管接头,所述分水管接头和所述集水管接头均连接于所述第一水管路和所述第二水管路,所述分水管接头包括进水总管和两个出水分管,两个所述出水分管的一端分别连通两个所述进水口,两个所述出水分管的另一端均连通所述进水总管的同一端,所述进水总管的轴线和两个所述出水分管的轴线相互平行且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集水管接头包括出水总管和两个进水分管,两个所述进水分管的一端分别连通两个所述出水口,两个所述进水分管的另一端均连通所述出水总管的同一端,所述出水总管的轴线和两个进水分管的轴线相互平行且位于同一平面内。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凝换热装置还包括卡簧,所述卡簧能够穿过所述分水管接头卡接所述第一水管路和所述第二水管路,和,所述卡簧能够穿过所述集水管接头卡接所述第一水管路和所述第二水管路。
13.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要提供壁挂炉,其具有的冷凝换热装置能够调整水管路的长度和形状,满足机壳内空间要求,保证换热效率。
14.上述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15.提供壁挂炉,包括机壳,所述壁挂炉还包括如上述的冷凝换热装置,所述冷凝换热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壳内。
1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冷凝换热装置,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壁挂炉包括上述的冷凝换热装置,冷凝换热装置的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水管路和第二水管路,第一水管路和第二水管路均形成直线管组,直线管组穿插设置形成多个直管多行、多列并排设置,直管能够根据壳体的形状随意调整长度,形成高低错位的布局,合理利用空间调整换热面积,减少对机壳内空间的占用,保证壁挂炉的换热效率和使用效果;且多个直线管组相互平行设置,对高温烟气的阻力较为一致,避免高温烟气乱流以致高温烟气中一氧化碳及氮氧
化物等排放量不稳定,而且,避免多个直线管组之间形成温度差,保证换热效率,以及冷凝换热装置的使用效果。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凝换热装置的壳体包括可拆装连接的盒体和盒盖,所述机壳包括底壳和面板,所述盒盖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壳,所述盒体朝向所述面板设置,且所述盒体上设置有进水安装口和出水安装口,第一水管路和第二水管路连接于所述盒体,且进水口连通所述进水安装口,出水口连通所述出水安装口。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机壳的上下方向,所述进水安装口设置于所述出水安装口的上方,且所述盒体还设置有进烟口和出烟口,所述进烟口设置于所述出烟口的下方。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烟口与所述第一水管路和/或所述第二水管路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直管的直径,以使得所述进烟口与所述第一水管路和/或所述第二水管路之间形成烟气缓冲区。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设置有冷凝水排水口,所述冷凝水排水口设置于所述盒盖上。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冷凝换热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冷凝换热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水管路和第二水管路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分水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集水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冷凝换热装置的结构拆解示意图;
28.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29.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壁挂炉的结构示意图。
30.标号说明:
31.1、壳体;11、换热腔;12、盒体;121、进水安装口;122、出水安装口;123、进烟口;124、出烟口;13、盒盖;14、冷凝水排水口;15、密封垫;
32.2、第一水管路;20、进水口;21、第一直线管组;22、第二直线管组;23、第一容置间隔;24、第三直线管组;25、第四直线管组;26、第二容置间隔;3、第二水管路;30、出水口;31、第五直线管组;32、第六直线管组;33、第七直线管组;34、第八直线管组;35、第三容置间隔;4、集水管接头;41、出水总管;42、进水分管;421、第二卡槽;5、分水管接头;51、进水总管;52、出水分管;521、第一卡槽;6、接头保持架;61、第一卡箍;7、管体保持架;71、第二卡箍;8、隔板;9、卡簧;
33.100、机壳;101、底壳;102、面板;200、膨胀水箱;300、采暖进水管;400、主换热器;500、燃烧室;600、风机;700、采暖出水管;800、水箱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6.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8.实施例一
3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一种冷凝换热装置,如图1-图6所示。冷凝换热装置包括壳体1,如图2所示,壳体1设置有换热腔11,作为换热冷凝空间。冷凝换热装置还包括第一水管路2和第二水管路3,第一水管路2和第二水管路3设置于换热腔11体内,且第一水管路2设置有进水口20和出水口30,第二水管路3也设置有进水口20和出水口30。为便于说明,如图4所示,图中坐标系标识有第一横向方向、第二横向方向和纵向,其中,第一横向方向垂直于第二横向方向,纵向垂直于第一横向方向和第二横向方向。第一水管路2和第二水管路3均由单管弯曲形成,第一水管路2和第二水管路3均形成直线管组,直线管组包括多个沿纵向延伸的直管且多个直管沿第一横向方向排布,可以理解的是,直线管组通过单管进行多次弯折形成,多次弯折形成多个直管的并列排布,排布方向沿第一横向方向,而且,直管沿纵向延伸,如图4所示;直管的长度可随意调整,便于调节多个直线管组的长度。第一水管路2设有沿第二横向方向平行的第一直线管组21和第二直线管组22,第一直线管组21和第二直线管组22之间设有第一容置间隔23;第二水管路3设有第五直线管组31,第五直线管组31插入第一容置间隔23,如图4所示,如图4中的箭头方向为穿插方向,共同形成冷凝换热装置的管路排布;这种排布方式使得第一水管路2和第二水管路3能够根据壳体1的形状调整直线管组的长度,不局限于正方体结构。直线管组可采用不锈钢直线管或者不锈钢波纹管,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制。第一水管路2的直线管组和第二水管路3的直线管组相互平行设置,避免高温烟气乱流以致高温烟气中一氧化碳及氮氧化物等排放量不稳定。
4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凝换热装置,第一水管路2和第二水管路3均由单管弯曲形成,第一水管路2和第二水管路3均形成有包括多个纵向延伸的直管且多个直管沿第一横向方向排布的直线管组,直管的长度可随意调整,便于调节多个直线管组的长度,不局限于正方体结构。第一直线管组21和第二直线管组22之间设有第一容置间隔23,第五直线管组31插入第一容置间隔23,这种互相穿插设置的排布方式使得第一水管路2和第二水管路3形成
多行多列设置,排列整齐且能够根据壳体1的形状随意调整长度,形成高低错位的布局,合理利用空间以调整换热面积,保证换热效率,灵活性更强。多个直线管组相互平行设置,对高温烟气的阻力较为一致,避免高温烟气乱流以致高温烟气中一氧化碳及氮氧化物等排放量不稳定,而且,避免多个直线管组之间形成温度差,保证换热效率,以及冷凝换热装置的使用效果。
41.作为优选方案,第二水管路3还设有第六直线管组32,第六直线管组32与第五直线管组31沿第二横向方向平行,第五直线管组31和第六直线管组32均插入第一容置间隔23,如此,可以使得第一水管路2和第二水管路3的两个进水口20相邻设置,两个出水口30相邻设置,便于其在壳体1上的安装;且直线管组的增多,增加了换热面积,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换热效率。
42.进一步地,第一水管路2还包括第三直线管组24和第四直线管组25,第三直线管组24和第四直线管组25之间设有第二容置间隔26;第二水管路3包括第七直线管组33和第八直线管组34,第六直线管组32和第七直线管组33之间设有第三容置间隔35;第七直线管组33和第八直线管组34插入第二容置间隔26,第二直线管组22和第三直线管组24插入第三容置间隔35,如此,可在保证两条水管路在壳体1上安装便利性的同时,更多地增加冷凝换热装置的直线管组,提高换热效率,减少热量的浪费。
43.作为优选方案,第一水管路2的直管和第二水管路3的直管沿第二横向方向正相对排列,也即,沿第二横向方向,第一水管路2的直管和相邻的第二水管路3的直管也形成成行排布,如图3所示,沿第二横向方向正相对排列的直管排列较为整齐,不仅节省换热腔11内的空间,排列整齐的直管对高温烟气的阻力也较为一致,避免高温烟气乱流以致高温烟气中一氧化碳及氮氧化物等排放量不稳定。
44.作为优选方案,两个进水口20相邻,两个出水口30相邻;冷凝换热装置还包括分水管接头5和集水管接头4,分水管接头5和集水管接头4均连接于第一水管路2和第二水管路3,分水管接头5包括进水总管51和两个出水分管52,两个出水分管52的一端分别连通两个进水口20,两个出水分管52的另一端均连通进水总管51的同一端,进水总管51的轴线和两个出水分管52的轴线相互平行且位于同一平面内;集水管接头4包括出水总管41和两个进水分管42,两个进水分管42的一端分别连通两个出水口30,两个进水分管42的另一端均连通出水总管41的同一端,出水总管41的轴线和两个进水分管42的轴线相互平行且位于同一平面内。分水管接头5和集水管接头4的上述结构形成的三通接头为平面型接头,占用空间体积小,适用于空间体积有限的壳体1,而且,可通过分水管接头5和集水管接头4将进水口20和出水口30连通壳体1的同一表面,便于和外部的水管连接。分水管接头5和集水管接头4可采用金属加工成型,或者高强度、耐腐蚀的塑料注塑成型,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制。
45.进一步地,两个进水口20和/或两个出水口30的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如此,可以充分利用壳体1的使用空间,使冷凝换热装置的排布更为紧凑。
46.作为优选方案,冷凝换热装置还包括卡簧9,卡簧9能够穿过分水管接头5卡接第一水管路2和第二水管路3,和,卡簧9能够穿过集水管接头4卡接第一水管路2和第二水管路3。优选地,出水分管52设置有第一卡槽521,进水分管42设置有第二卡槽421,卡簧9能够穿过第一卡槽521卡接第一水管路2的进水口20和第二水管路3的进水口20,卡簧9也能够穿过第二卡槽421卡接第一水管路2的出水口30和第二水管路3的出水口30。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通
过卡簧9的卡接结构仅作为示例,不作为限制。
47.作为优选方案,冷凝换热装置还包括多个管路接头,多个管路接头的一端分别连接于进水口20或者出水口30,另一端连接于分水管接头5或者集水管接头4。由于穿插设置的相邻的进水口20之间距离较小,或者相邻的出水口30之间距离较小,焊枪难以伸入进行焊接,很难直接将分水管接头5或者集水管接头4和第一水管路2、第二水管路3进行焊接连接,因此,可设置管路接头实现第一水管路2、第二水管路3和分水管接头5、集水管接头4的快速连接。在第一水管路2和第二水管路3弯曲之前,将管路接头分别焊接固定在两端的进水口20或者出水口30,然后再进行第一水管路2和第二水管路3弯曲成型,工艺过程简单,大大降低加工难度。具体而言,管路接头能够卡装于出水分管52或者进水分管42,实现快速连接。
48.作为优选方案,冷凝换热装置还包括接头保持架6,接头保持架6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一卡箍61,多个第一卡箍61能够分别卡接多个管路接头,对相邻的管路接头进行定位,便于进水口20对准连接分水管接头5的出水分管52,或者出水口30对准连接集水管接头4的进水分管42。
49.更进一步地,冷凝换热装置还包括管体保持架7,管体保持架7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二卡箍71,多个第二卡箍71能够分别卡接多个直线管组。管体保持架7能够保证多个直线管组之间的间距稳定,易于通过高温烟气,以保证换热效果,且避免直线管组晃动产生的噪音。
50.实施例二
5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一种壁挂炉,如图7-图9所示,壁挂炉包括实施例一中的冷凝换热装置,还包括机壳100,冷凝换热装置设置于机壳100内。冷凝换热装置的壳体1内设置有第一水管路2和第二水管路3,第一水管路2和第二水管路3均形成有包括多个纵向延伸的直管且多个直管沿第一横向方向排布的直线管组,直线管组互相穿插设置使得第一水管路2和第二水管路3形成多个直管的多行多列排布,直管的长度可随意调整,便于调节多个直线管组的长度,不局限于正方体结构,形成高低错位的布局,合理利用空间调整换热面积,减少对机壳100内空间的占用,保证壁挂炉的换热效率和使用效果;同时,多个直线管组相互平行设置,对高温烟气的阻力较为一致,避免高温烟气乱流以致高温烟气中一氧化碳及氮氧化物等排放量不稳定,而且,避免多个直线管组之间形成温度差,保证换热效率,以及冷凝换热装置的使用效果。
52.作为优选方案,冷凝换热装置的壳体1包括可拆装连接的盒体12和盒盖13,机壳100包括底壳101和面板102,盒盖13固定连接于底壳101,盒体12朝向面板102设置。盒体12上设置有进水安装口121和出水安装口122,第一水管路2和第二水管路3连接于盒体12,且进水口20连通进水安装口121,出水口30连通出水安装口122,因此,进水安装口121和出水安装口122朝向面板102设置。第一水管路2和第二水管路3连接于盒体12,且进水口20连通进水安装口121,出水口30连通出水安装口122。当需要维修或者清理冷凝换热装置时,取下面板102,拆下进水口20和出水口30连通的管路,打开盒体12,就可以连带取下第一水管路2和第二水管路3,盒盖13仍然连接在底壳101上,便于维修或者清理,提高维护效率。
53.更进一步地,沿机壳100的上下方向,进水安装口121设置于出水安装口122的上方,且盒体12还设置有进烟口123和出烟口124,进烟口123设置于出烟口124的下方,也便于
通过拆卸盒体12进行进烟口123和出烟口124的维护,检修或者更换进烟口123和出烟口124处的密封圈。如图9所示,图中坐标系标识了上方向和右方向。低温供暖水通过上方的进水安装口121流入,经分水管接头5流入第一水管路2和第二水管路3,低温供暖水通过第一水管路2和第二水管路3的管壁吸收高温烟气的热量后温度上升,经集水管接头4汇合之后流出下方的出水安装口122,再进入主换热器400。与此同时,经过一次换热后的高温烟气从下方的进烟口123进入壳体1内,提供热量给第一水管路2和第二水管路3,温度下降并达到冷凝温度,实现冷凝形成冷凝水附着在第一水管路2和第二水管路3的外部,而低温的烟气则从上方的出烟口124排出。因此,烟气在壳体1内呈自下向上流动,而低温供暖水呈自上向下流动,两者对流换热,增大低温供暖水与高温烟气的接触面积,可充分吸收高温烟气中的热量,冷凝效果更佳,有效提高换热效率。而且,进烟口123和出烟口124同设置在盒体12上,增加了烟气在壳体1内的流动路径长度,烟气通过盒体12上的进烟口123进入壳体1后,需要流动回旋至盒体12上的出烟口124。优选地,进烟口123朝上设置并伸出机壳100外,便于低温烟气排出。
54.作为优选方案,进烟口123和第一水管路2和/或第二水管路3之间的距离不小于直管的直径,以使得进烟口123与第一水管路2和/或第二水管路3之间形成烟气缓冲区。烟气缓冲区增加了高温烟气的流经路径。在实际应用中,风机600的出风口朝向右侧,对准冷凝换热装置的进烟口123,经过一次换热后的高温烟气由风机600鼓吹通过进烟口123流入烟气缓冲区,再接触第一水管路2和第二水管路3,如果烟气缓冲区的宽度尺寸过小,高速烟气容易与水管路2、第二水管路3碰撞造成回流或者乱流,造成出烟口124处的一氧化碳浓度超标。
55.作为优选方案,壳体1还设置有冷凝水排水口14,冷凝水排水口14设置于盒盖13上。更为优选地,冷凝水排水口14设置于盒盖13的下方,且朝下设置,烟气换热后冷凝产生的冷凝水附着在水管路2的外部并最终滴落,通过冷凝水排水口14排出。冷凝水排水口14位于盒盖13上,不会对盒体12产生影响,拆装盒体12时不会影响对冷凝水排水管路的连接。
56.更为具体地,如图7所示,盒体12和盒盖13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垫15,盒体12和盒盖13通过螺钉形成可拆装连接,密封垫15设置于盒体12和盒盖13的连接处,增加壳体1的密封性能。
57.作为优选方案,壁挂炉还包括主换热器400和燃烧室500,燃烧室500设置于机壳100内的左侧,如图9所示,主换热器400设置于燃烧室500内,主换热器400的进水管连通出水安装口122。具体地,本实施例二的燃烧室500设置在机壳100内的左侧,主换热器400的进水管设置在燃烧室500右侧,采暖出水管700的两端分别连通主换热器400的进水管和出水安装口122处的集水管接头4。风机600设置在燃烧室500上方,风机600的出风口朝右,冷凝换热装置设置在风机600右侧,壁挂炉设置有主换热器400,冷凝换热装置作为二级换热能够回收利用烟气的余热,冷凝换热装置加热后的热水通过出水安装口122进入主换热器400的进水管,在主换热器400内进行加热,以达到用户需求的温度。两级换热模式能够更彻底地利用高温烟气的热量,热效率更高。此外,相较于燃烧室500设置在机壳100的中间,燃烧室500的左侧设计,可以使壁挂炉整体的内部空间更加紧凑,机身更小巧,节省空间。
58.作为优选方案,冷凝换热装置还包括隔板8,如图8所示,隔板8连接于壳体1,且设置于换热腔11内,隔板8能够分隔换热腔11,以使进烟口123和出烟口124分别设置于隔板8
的两侧。隔板8对烟气进行阻滞,能够使烟气在壳体1内的流动速度更慢,流动更持久,增强换热效果。
59.作为优选方案,壁挂炉还包括膨胀水箱200,膨胀水箱200为长方体结构,膨胀水箱200设于冷凝换热装置的右侧,且设置于机壳100内;相较于膨胀水箱200设置在机壳100内的后侧,右侧设置的膨胀水箱200使机壳100内的结构更加紧凑,实现较薄的机身厚度,节省空间。
60.更为具体地,壁挂炉还包括采暖进水管300,采暖进水管300的两端分别连通进水安装口121和膨胀水箱200。冷凝换热装置设置在膨胀水箱200和燃烧室500之间,膨胀水箱200通过水箱安装架800固定于机壳100的侧面。采暖进水管300连通膨胀水箱200和冷凝换热装置的分水管接头5。采暖进水管300设置在冷凝换热装置朝向面板102的方向,空间布置较为合理。
61.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具体内容中,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不矛盾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62.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具体内容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