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天线弹片的制作方法

2023-02-16 02:36: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弹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天线弹片。


背景技术:

2.随着用户需求的提升,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内集成的天线数量越来越多,进而能够使得电子设备具备良好的信号收发功能。目前的电子设备通常以壳体上的金属区域(例如金属中框)作为天线辐射体。电子设备内的电路板设置有天线弹片,天线弹片通过与壳体的金属区域弹性接触,进而实现天线信号的收发。
3.例如中国公开号cn214754106u的一种天线弹片及电子设备,其天线弹片包括:支撑部;两个护臂,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部的相对的两侧且与所述支撑部共同形成限位槽;及弹性臂,连接于所述支撑部且相对所述支撑部弯折,所述弹性臂用于在受到抵压时在所述限位槽相对所述支撑部摆动,以靠近所述支撑部;所述弹性臂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部和抵持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部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抵持部连接,所述抵持部用于承受抵压以在所述限位槽相对所述支撑部摆动;所述抵持部包括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一臂连接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臂之间,所述第一臂相对所述连接部弯折并凸出于所述连接部的背离所述支撑部的一侧,所述第二臂相对所述第一臂朝向所述支撑部的一侧弯折,且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臂伸入所述限位槽;其天线弹片是通过弹性臂的抵持部与天线辐射体进行接触的,由其说明书及说明书附图可知:其抵持部上与天线辐射体接触的面为弧面,受限于弧面的结构,其与天线辐射体的接触部分为弧面的弧顶部分,无法使整个弧面作为接触面,这样会导致与天线辐射体接触的接触面的面积过小,会影响弹性臂与天线辐射体的接触可靠性与稳定性。
4.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天线弹片,其可增大接触面的面积,从而使弹性臂与天线辐射体的接触更加可靠与稳定。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7.一种天线弹片,包括支撑部、两个护臂及弹性臂,两个护臂分别连接于支撑部的相对的两侧且与支撑部共同围构形成限位槽,所述弹性臂的一端连接于支撑部且相对支撑部弯折;所述弹性臂位于限位槽内且可相对支撑部位移,以靠近或背离支撑部;所述弹性臂远离支撑部的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连接有接触部,所述接触部背向支撑部的侧面为接触面,所述接触面为平面。
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接触部背向支撑部的一侧凸设有接触凸部,所述接触凸部呈圆台状,所述接触凸部背向接触部的表面为所述接触面,所述接触面为圆面。
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接触部呈圆柱形结构,所述接触部未受抵压时,所述接触部、接触面与支撑部三者相互平行设置。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臂呈s形结构,所述弹性臂包括第一弧形部、斜向板部及第二弧形部,所述第一弧形部的一端一体连接于支撑部,所述第一弧形部的另一端一体连接于斜向板部的一端,所述斜向板部的另一端一体连接于第二弧形部的一端;所述第二弧形部的另一端为所述自由端,且一体连接于接触部。
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弧形部位于限位槽的左侧外,所述斜向板部位于限位槽内且斜向板部的右端伸出限位槽的右侧外,所述斜向板部的前后两侧分别与相应的护臂间距设置,所述斜向板部自左往右斜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弧形部位于斜向板部的右上方,所述接触部位于限位槽的上方外。
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斜向板部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一体连接于斜向板部,所述限位部的上下表面分别与斜向板部的上下表面齐平设置,所述两个护臂均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部穿过相应的限位孔伸出相应的护臂外,所述限位孔沿弹性臂的位移方向延伸,所述限位部随弹性臂的位移而于限位孔内位移。
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部具有贯通支撑部上下两侧的贯通孔,所述贯通孔连通于限位槽。
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两个护臂分别自支撑部的前后两侧一体向上延伸。
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将接触面设置为平面,可增大接触面的面积,从而使弹性臂与天线辐射体的接触更加可靠与稳定,以及,通过将弹性臂设置为s形结构,可提高弹性臂整体的可弯曲程度,当弹性臂受到垂直方向的受力时,能利用s形结构的特性抵消垂直方向的部分受力,从而提高了弹性臂的受力程度,以提高天线弹片整体的结构强度。
16.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前视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右视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俯视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仰视图。
22.附图标识说明:
23.10、支撑部
ꢀꢀꢀꢀꢀꢀꢀꢀꢀꢀꢀ
11、贯通孔
24.20、护臂
ꢀꢀꢀꢀꢀꢀꢀꢀꢀꢀꢀꢀꢀ
21、限位孔
25.30、弹性臂
ꢀꢀꢀꢀꢀꢀꢀꢀꢀꢀꢀ
31、第一弧形部
26.32、斜向板部
ꢀꢀꢀꢀꢀꢀꢀꢀꢀ
33、第二弧形部
27.34、限位部
ꢀꢀꢀꢀꢀꢀꢀꢀꢀꢀꢀ
40、接触部
28.41、接触面
ꢀꢀꢀꢀꢀꢀꢀꢀꢀꢀꢀ
42、接触凸部
29.101、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30.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31.如图1、图2所示,一种天线弹片包括支撑部10、两个护臂20及弹性臂30,两个护臂20分别连接于支撑部10的相对的两侧且与支撑部10共同围构形成限位槽101,所述两个护臂20分别自支撑部10的前后两侧一体向上延伸。所述支撑部10具有贯通支撑部10上下两侧的贯通孔11,所述贯通孔11连通于限位槽101,以通过贯通孔11的设置方便于与外部结构的连接定位。所述弹性臂30的一端连接于支撑部10且相对支撑部10弯折;所述弹性臂30位于限位槽101内且可相对支撑部10位移,以靠近或背离支撑部10;如此,可使天线弹片的支撑部10可以连接于电子设备的电路板,弹性臂30可以抵持于电子设备的天线辐射体以使弹性臂30与天线辐射体保持可靠的接触,且通过支撑部10的设置可将天线弹片整体设置于电路板的上方,避免了天线弹片破坏电子设备的电路板。
32.如图1、图4所示,所述弹性臂30远离支撑部10的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一体连接有接触部40,所述接触部40背向支撑部10的侧面为接触面41,所述接触面41为平面。如此,通过将接触面41设置为平面,可增大接触面41的面积,从而使弹性臂30与天线辐射体的接触更加可靠与稳定。以及,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接触部40背向支撑部10的一侧一体向上凸设有接触凸部42,所述接触凸部42呈圆台状,所述接触凸部42背向接触部40的表面为所述接触面41,所述接触面41为圆面。当然,也可将所述接触凸部42与接触面41设置为其他形状的平面,只需将接触面41设置为平面即可,在此,不做赘述。所述接触部40呈圆柱形结构,所述接触部40未受抵压时,所述接触部40、接触面41与支撑部10三者相互平行设置。
33.如图1、图2所示,所述弹性臂30呈s形结构,所述弹性臂30包括第一弧形部31、斜向板部32及第二弧形部33,所述第一弧形部31的一端一体连接于支撑部10,所述第一弧形部31的另一端一体连接于斜向板部32的一端,所述斜向板部32的另一端一体连接于第二弧形部33的一端;所述第二弧形部33的另一端为所述自由端,且一体连接于接触部40。如此,将弹性臂30设置为s形结构,可提高弹性臂30整体的可弯曲程度,当弹性臂30受到垂直方向的受力时,能利用s形结构的特性抵消垂直方向的部分受力,从而提高了弹性臂30的受力程度,以提高天线弹片整体的结构强度。
34.如图1、图2所示,所述第一弧形部31位于限位槽101的左侧外,所述斜向板部32位于限位槽101内且斜向板部32的右端伸出限位槽101的右侧外,所述斜向板部32的前后两侧分别与相应的护臂20间距设置,所述斜向板部32自左往右斜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弧形部33位于斜向板部32的右上方,所述接触部40位于限位槽101的上方外。如此,可使天线弹片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以缩减天线弹片的整体尺寸,从而缩减天线弹片在电子设备内部占用的安装空间。
35.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斜向板部32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限位部34,所述限位部34一体连接于斜向板部32,所述限位部34的上下表面分别与斜向板部32的上下表面齐平设置,所述两个护臂20均开设有限位孔21,所述限位部34穿过相应的限位孔21伸出相应的护臂20外,所述限位孔21沿弹性臂30的位移方向延伸,所述限位部34随弹性臂30的位移而于限位孔21内位移。如此,通过限位部34与限位孔21的结合设计,可限制弹性臂30的摆动位移范围,使弹性臂30的摆动位移可控。
36.以及,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10、护臂20、弹性臂30与接触部40冲压弯折成型。
例如,可以对整块铜箔原材进行冲压弯折加工以形成天线弹片的支撑部10、护臂20、弹性臂30与接触部40。换言之,支撑部10、护臂20、弹性臂30与接触部40一体成型,天线弹片的加工工艺较为简单。
3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将接触面设置为平面,可增大接触面的面积,从而使弹性臂与天线辐射体的接触更加可靠与稳定,以及,通过将弹性臂设置为s形结构,可提高弹性臂整体的可弯曲程度,当弹性臂受到垂直方向的受力时,能利用s形结构的特性抵消垂直方向的部分受力,从而提高了弹性臂的受力程度,以提高天线弹片整体的结构强度。
3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