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按键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2-13 01:0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按键类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按键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按键技术领域中细分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按键,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以及不同应用环境的要求,但是,现有的按键仍然具有一定的不足之处。
3.例如,针对应用范围较广的剪刀脚式按键结构来说,该种按键结构需要在键帽及面板上设置对应的剪刀脚固定结构,并将剪刀脚的两端分别连接至键帽和面板上,加工组装过程过于繁琐,导致加工制作成本较高;
4.其次,在用户操控按键的过程中,由于剪刀脚式按键结构较为依赖转动的方式,而转动方式所造成的磨损又较大,故而在剪刀脚自身的转动连接位置以及剪刀脚与键帽和面板的转动连接位置处很容易出现失效的问题,按键整体的使用寿命短,耐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加工制作成本高且耐用性差的按键结构。
6.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本发明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其包括设置于触发件上的导向组件及键芯;
8.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单元、设置于触发件上的座体、及与所述座体间隔设置的键帽;所述键芯上设置有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触发件之间设置有间隔;
9.所述键帽可在外力或所述键芯复位时受所述导向单元的导引朝靠近或远离所述座体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接触部朝靠近或远离所述触发件的方向移动,从而使所述接触部顶持所述触发件上的触发位形变导通或释放所述触发位复位断开。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键芯还包括开设有避空槽的避位部、及设置于所述避位部上的弹复部;所述接触部设置于所述弹复部上并露置于所述避空槽内,所述避空槽与所述触发位对应,所述接触部与所述键帽连接,所述避位部上还开设有与所述避空槽连通的进排气通道;
11.所述弹复部在复位过程中可带动所述接触部缩入所述避空槽内,从而释放所述触发位复位断开。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键帽上的至少一个导向件、及开设于所述座体上并与所述至少一个导向件相适配的至少一个对位孔,所述至少一个导向件可在所述键帽的带动下插入或退出所述至少一个对位孔。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导向件包括导向柱。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柱的侧面设置有导向斜面。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导向件包括若干所述导向柱,各所述导向柱以所
述接触部的中心轴线呈圆周分布或轴对称分布。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导向件包括至少一个导向框或至少一个导向环。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键芯上还设置有防翘壁,所述防翘壁上设置有朝向所述键帽的防翘接触面,所述防翘接触面用于与所述键帽互相顶持。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翘壁以所述接触部的中心轴线呈轴对称分布。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键芯由硅胶材料制成。
20.本发明的按键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1.本发明的按键结构通过导向组件及键芯即可实现按键的操控,免去了剪刀脚的设置,便捷了加工组装过程,从而降低了加工制作成本;其次,导向单元的导向,免去了剪刀脚结构的磨损,延长了按键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耐用性。
附图说明
22.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23.图1是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输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图1所示输入装置的爆炸图;
25.图3是图1中按键结构和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从另一角度看图3所示按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是图3所示按键结构的爆炸图;
28.图6是图3所示按键结构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29.图7是图3所示按键结构于另一位置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30.图8是本发明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按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1.图9是本发明其他优选实施例中按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33.图1及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的输入装置1a,该输入装置1a包括开设有收容腔51的软质皮套组件5、位于收容腔51内并设置有触发位20的触发件30、设置于收容腔51内的按键结构10;
34.可以理解地,软质皮套组件5可以采用硅胶等材料制成,具有良好可塑性的同时也兼具了柔软度,方便加工的同时还提高了使用舒适性;软质皮套组件5的外形轮廓还可以根据按键的分布及按键的大小灵活设置。触发件30可以为柔性电路板,触发位20则可以为柔性电路版中上下两层线路板接触后能够产生预定电信号的位置,例如,上下两层电路板之间设置有隔离层,隔离层上开设有与上下两层电路板预定导通位置相对应的避位孔,而触发位20则是触发件30上与该避位孔对应的位置,仅需要顶持触发位20形变即可将上下两层电路板的预定导通位置进行抵接,导通上下两层电路板,产生预定的电信号。
35.如图3、图4及图5所示,按键结构1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导向组件及键芯4。导向组件1包括导向单元1、座体2及键帽3。导向单元1设置于收容腔51内,该导向单元1用于引导键帽3相对座体2沿预定轨迹移动,以使键帽3上的键芯4能够准确地顶持于触发位20上,从
而产生预定的电信号。座体2设置于触发件30上,其与触发件30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键帽3设置于收容腔51内并与软质皮套组件5连接,只要用户操作按键时能够带动键帽3移动即可,该键帽3起到传递动力的作用。键芯4设置于触发件30上,键芯4用于用于顶持触发位20形变或释放触发件30上的触发位20。键芯4上设置有接触部41,接触部41用于与触发位20互相顶持。接触部41与触发位20之间设置有间隔,避免接触部41长期对触发位20压持而导致触发位20产生不可逆的形变而失效。
36.操作按键时,软质皮套组件5受力形变,键帽3在软质皮套组件5的带动下受导向单元1的导引沿预定轨迹朝靠近座体2的方向移动,键芯4受键帽3顶持形变而使接触部41朝靠近触发件30的方向移动,从而使接触部41顶持触发件30上的触发位20形变,进而使触发位20导通产生预定的电信号。释放按键时,键芯4即会进行弹性复位,复位过程中的键芯4将带动接触部41朝远离触发件30的方向移动,达到释放触发位20使其复位,停止对触发位20的触发;此外,键帽3在弹性复位的键芯4的带动下受导向单元1的导引沿预定轨迹朝远离座体2的方向移动,使得键帽3能够准确复位至初始位置。
37.可以理解地,键帽3与座体2间隔设置,以此为键帽3预留一定的行程空间,以使键帽3在朝靠近座体2的方向移动时能够对键芯4进行压缩。键芯4可不仅由接触部41组成,还可以包括有其他组成部分,具体可以根据按键的应用场景以及用户需求灵活调整。用户操作按键时将通过软质皮套组件5或其他受力元器件施加作用力至键帽3上,以使接触部41顶持触发位20形变导通或释放触发位20复位断开。
38.还可以理解地,当软质皮套组件5等其他受力元器件采用柔软材质制成时,软质皮套组件5的部分区域在用户的操作下可能无法将作用力充分传递至键芯4,从而导致按键触发失败,而键帽3的设置则可以增大软质皮套组件5的有效触控区域,使得采用舒适度更好的柔软材质制成的软质皮套组件5依然可以保证按键的触发成功率。导向单元1的设置,避免键帽3偏移,确保接触部41能够准确地顶持于触发位20上,提高了触控精度。
39.如图4、图5及图6所示,键芯4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接触部41、避位部42及弹复部43。接触部41设置于弹复部43上并与键帽3连接,该接触部41用于与键帽3同步移动,起到传递力矩的作用。避位部42与弹复部43连接,避位部42上开设有避空槽421,接触部41露置于避空槽421内,避空槽421与触发位20对应,避空槽421的设置避免了避位部42直接顶持于触发位20上,防止避位部42在按键行程较小时直接顶持触发位20导通而导致误触。避位部42上还开设有与避空槽421连通的进排气通道422,该进排气通道422用于将避空槽421槽体内的空气与键芯4外部的空气导通。弹复部43分别与接触部41和避位部42连接,起到提供弹力至接触部41上的作用,在用户释放按键后,弹复部43将进行弹性复位,在此过程中可带动接触部41缩入避空槽421内,从而使得接触部41朝远离触发位20的方向移动,释放触发位20使其断开。
40.可以理解地,操作按键时,键帽3受力顶持接触部41,使得接触部41克服弹复部43的弹力从避空槽421内伸出,触发位20受接触部41顶持产生形变进而导通,产生预定的电信号并输出至外部;此过程中,避空槽421与触发件30之间将形成一个腔体,该腔体在接触部41朝触点触发位靠近的过程中将逐渐收缩,腔体内的空气将通过进排气通道422排出至键芯4外,避免该腔体的内部空气压力过大而对接触部41的移动造成阻碍,保证了按键的正常触发。而释放按键时,弹复部43带动接触部41复位的过程中该腔体将逐渐扩张,此过程中,
外部空气将通过进排气通道422流入该腔体内,避免因腔体内部出现真空而导致接触部41无法正常复位。上述腔体内的空气可以对操作按键时的作用力进行缓冲,腔体内部空气的逐步排出,能够避免接触部41直接冲击至触发位20上,延长了按键的敲击寿命。可根据按键所需的操作压力反馈程度决定进排气通道422的数量及规格。
41.还可以理解地,弹复部43可设置成与避位部42的顶部大致成倾斜、弯曲、垂直、平行或重合的形状,能够提供足够的弹复力以驱动接触部41复位并保证足够的按键按压反馈力度即可。键芯4可以由诸如硅胶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以保证键芯4的弹性,还避免键芯4对触发位20和触发件30所造成的冲击,提高产品的耐用性。避位部42上可以设置为大致呈圆形或方形的形状,其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并保持一定的强度即可。
42.如图5及图7所示,导向单元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导向件11及对位孔12,导向件11与对位孔12互相适配。导向件11设置于键帽3上,对位孔12开设于座体2上,导向件11和对位孔12共同起到引导接触部41沿预定轨迹移动以保证触发位20顺利导通。
43.可以理解地,导向件11用于在键帽3朝靠近触发位20的方形移动时预先插入对位孔12内,引导键帽3上的接触部41沿预定轨迹移动,确保接触部41能够准确地顶持于触发位20上,提高了产品的按键导通精度。其次,在按键释放后复位时,导向件11将从对位孔12内逐渐退出,从而带动键帽3准确复位,避免产品因磨损等原因出现复位偏移的现象,提高了复位精度。
44.还可以理解地,导向件11的外形及对位孔12的孔壁轮廓均可以灵活设置,能够对接触部41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即可。导向件11的数量可以设置为多个,并不局限于一个,而与导向件11相适配的对位孔12的数量亦可以设置为多个,同样不局限于一个。进一步地,导向件11的数量与对位孔12的数量可以设置为相等,且二者之间一一对应,各个导向件11用于一一对应插入各个对位孔12内,更进一步地,各个导向件11以接触部41的重心轴线呈圆周分布或呈轴对称分布,进而从各个不同的位置进行对位,进一步提高了导通精度及复位精度。
45.如图5及图7所示,导向件1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导向柱11a,导向柱11a用于在键帽3的带动下插入或退出对位孔12。
46.可以理解地,导向柱11a可以为圆柱或棱柱等形状,导向柱11a则可以相应的设置为横截面为圆形、三角形或多边形等相适配的形状。
47.还可以理解地,导向柱11a的侧面可以设置有导向斜面12a,导向斜面12a的设置,有助于导向柱11a的端部平顺地插入对位孔12内,避免卡滞,提高了按键的操作平滑度。其次,伴随着导向柱11a的不断深入,导向斜面12a还将引导导向柱11a逐渐移动至对位孔12内的预定位置,进一步提高了按键的导通精度。
48.如图5及图7所示,导向柱11a的数量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为四个,而对位孔12的数量则可以设置为四个,各个导向柱11a与各个对位孔12一一对应适配。
49.可以理解地,四个导向柱11a和四个对位孔12分别从各个方位对键帽3的移动进行导引;更优选地,四个导向柱11a可以沿键芯4的中心轴线进行轴对称设置,以使键帽3的任何局部位置受力时,各个导向柱11a与各个对位孔12均能够导引键帽3以正确的角度移动,确保按键能够导通。
50.如图8所示,导向件1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导向框11b,对位孔12的孔壁轮廓则
可以设置为与导向框11b相适配的形状,以使导向框11b能够顺利插入对位孔12内,从而达到引导接触部41与接触发位20准确对位的作用。可以理解地,导向框11b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一个或多个。
51.如图9所示,导向件11在一些实施例中则可包括导向环11c,对位孔12的孔壁轮廓可以设置为与导向环11c相适配的形状,以使导向环11c能够顺利插入对位孔12内,从而达到引导接触部41与接触发位20准确对位的作用。可以理解地,导向框11b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一个或多个。
52.如图6所示,键芯4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设置有防翘壁44,防翘壁44上设置有朝向键帽3的防翘接触面441,防翘接触面441用于与键帽3互相顶持。
53.可以理解地,键帽3在朝靠近触发位20的方向移动时,将与防翘接触面441相贴合,从而使得键帽3的角度得到进一步的调整,避免因键帽3的角度出现偏差而导致接触部41无法准确顶持接触发位20形变导通,提高了按键的导通精确度。防翘接触面441到键帽3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接触部41从初始位置移动至顶持触发件30形变并产生电信号的位置所需要移动的行程,以防防翘壁44的限位而导致接触部41下压程度不足而出现按键无响应的现象。
54.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将防翘壁44设置于避位部42上远离触发件30的侧面上。
55.可以理解地,在弹复部43受力形变时,弹复部43产生的弹力将分别传递至弹复部43与接触部41的连接位置和弹复部43与避位部42的连接位置,如此,在释放按键后,弹复部43自身的弹复力需要带动接触部41及避位部42复位,因此,弹复力43即会在带动避位部42的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损耗。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防翘壁44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键帽3及接触部41顶持,因而在防翘壁44的顶持下能够防止接触部41出现翘起,使得弹复力43能够充分传递至接触部41上,驱动按键快速复位。
56.优选地,防翘壁44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为以接触部41的中心轴线呈轴对称分布。如此,轴对称设置的防翘壁44能够从各个位置对键帽3的角度进行定位,进一步提高导通精度。可以理解的,防翘壁44可以设置为由多段尺寸相同或不同的部分组成,或整体设置为大致呈环状。
57.如图2所示,收容腔51内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有无线充电模块7。可以理解地,无线充电模块7可以为现有技术中能够对手机等终端产品进行充电的装置或机构;其次,收容腔51内还设置有用于对无线充电模块7进行供电的电源。
58.如图2所示,软质皮套组件5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上套体52、及连接于上套体52上的下套体53;上套体52和下套体53共同界定出收容腔51。可以理解地,上套体52和下套体53之间可以设置相应的对位结构及密封结构,以提高产品的防水性能。
59.如图2所示,上套体52在一些实施实施例中可以设置有若干按压凸起部54,按压凸起部54的底面与键帽3连接。可以理解地,按压凸起部54的数量可依据按键的设计数量进行设置,其次,还可以在按压凸起部54上设置相应的字符标识,以便用户使用。按压凸起部54为内部中空结构,为键芯4等提供了安装空间,提高了产品的紧凑程度。
60.如图1及图2所示,软质皮套组件5在一些实施例还可设置有触控单元6。可以理解地,触控单元6可以为现有技术中能够发出触控指令的装置或机构,例如触控面板;其次,可
以在触控单元6露置于软质皮套组件5外的表面上设置相应的涂层,以提高触控单元6的耐磨程度以及使用舒适性。
61.本发明的按键结构通过导向组件及键芯即可实现按键的操控,免去了剪刀脚的设置,便捷了加工组装过程,从而降低了加工制作成本;其次,导向单元的导向,免去了剪刀脚结构的磨损,延长了按键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耐用性。
62.以上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此实施,并不能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跟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