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观光电梯平衡轿厢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3-02-15 22:41: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观光电梯,尤其涉及一种观光电梯平衡轿厢架结构。


背景技术:

2.观光电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有一面或几面的井道壁和轿厢壁是透明材料,乘客在乘坐电梯时,可以观看轿厢外的景物。井道和轿厢壁至少有同一侧透明,乘客可观看轿厢外景物的电梯。主要安装于宾馆、商场、高层办公楼场合,有一面或几面的井道壁和轿厢壁同侧是透明材料,乘客在乘坐电梯时,可以观看轿厢外的景物。
3.其中,为了保证轿厢的平衡,会在轿厢每侧直梁的两侧,分别设置一斜拉杆,斜拉杆的顶部与直梁的中部侧壁连接,底部则与轿厢底部的外侧连接,使得斜拉杆与直梁、轿底之间构成一个三角形结构。虽然这种结构能够保证轿厢的平衡性能,但是,在观光电梯中直接外露,影响观光电梯的美观性。因此,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努力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观光电梯平衡轿厢架结构,通过使用该结构,在保证电梯轿厢平衡的基础上,还能够增加轿厢的美观性。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观光电梯平衡轿厢架结构,包括上梁组件、下梁组件、轿厢托架组件及两组直梁组件,两组所述直梁组件分别将所述上梁组件与下梁组件的两端相连,所述轿厢托架组件安装于所述下梁组件的顶面上,且所述轿厢托架组件的两侧分别与两侧所述直梁组件的底部内侧相连,所述轿厢托架组件的底部安装有轮梁组件,所述轮梁组件设置于所述下梁组件的左侧,且所述轮梁组件的端部与所述直梁组件底部相连,所述轿厢托架组件的底部左侧及右侧分别设有一边梁,所述轮梁组件的左侧以及所述下梁组件的右侧分别设有多组轿底支撑平衡板,所述轿底支撑平衡板包括多组左侧轿底支撑平衡板及多组右侧轿底支撑平衡板,多组所述左侧轿底支撑平衡板及右侧轿底支撑平衡板由前向后间隔设置,所述左侧轿底支撑平衡板的左侧与左侧所述边梁垂直相连,右侧与所述轮梁组件的左侧垂直相连;所述右侧轿底支撑平衡板的右侧与右侧所述边梁垂直相连,左侧与所述下梁组件的右侧垂直相连。
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轿底支撑平衡板包括顶板、内侧板及外侧板,所述内侧板的顶部与所述顶板的内侧垂直相连,所述外侧板的顶部与所述顶板的内侧垂直相连。
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左侧轿底支撑平衡板的内侧板与所述轮梁组件相连,所述右侧轿底支撑平衡板的内侧板与所述下梁组件相连。
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顶板的顶面抵于所述轿厢托架组件的底面上。
9.上述技术方案中,还设有一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顶部与所述顶板的底面相连,所述加强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内侧板及外侧板相连。
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侧板的长度大于所述外侧板的长度,且所述加强板的两侧底部分别与所述内侧板的底部及外侧板的底部齐平设置。
1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侧板上设有多组通孔,所述外侧板上设有多组条形通孔。
1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轮梁组件上转动安装有至少两组轿底轮。
13.上述技术方案中,两组所述直梁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轿厢托架组件的前侧及后侧,所述直梁组件包括两组相互平行的直梁,两组所述直梁的顶部分别与所述上梁组件端部的左侧及右侧相连,两组所述直梁的底部分别与所述下梁组件端部的左侧及右侧相连,且左侧所述直梁设置于所述下梁组件与轮梁组件之间。
14.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5.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多组轿底支撑平衡板,利用轿底支撑平衡板将轿厢托架组件分别和下梁组件及轮梁组件进行连接,而下梁组件及轮梁组件则分别会与直梁进行连接,也就是轿底支撑板能够将轿厢托架组件和直梁进行连接,于以往采用斜拉杆保持平衡的结构相比,轿底支撑平衡本的设置,不仅能够保证轿厢的平衡,同时,其隐藏于轿厢的底部,不外露,美观性更好。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轿底支撑平衡板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图2的右视图。
19.其中:1、上梁组件;2、下梁组件;3、轿厢托架组件;4、直梁组件;5、轮梁组件;6、边梁;7、轿底支撑平衡板;8、左侧轿底支撑平衡板;9、右侧轿底支撑平衡板;10、顶板;11、内侧板;12、外侧板;13、加强板;14、通孔;15、条形通孔;16、轿底轮;17、直梁。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1.实施例一:参见图1~3所示,一种观光电梯平衡轿厢架结构,包括上梁组件1、下梁组件2、轿厢托架组件3及两组直梁组件4,两组所述直梁组件分别将所述上梁组件与下梁组件的两端相连,所述轿厢托架组件安装于所述下梁组件的顶面上,且所述轿厢托架组件的两侧分别与两侧所述直梁组件的底部内侧相连,所述轿厢托架组件的底部安装有轮梁组件5,所述轮梁组件设置于所述下梁组件的左侧,且所述轮梁组件的端部与所述直梁组件底部相连,所述轿厢托架组件的底部左侧及右侧分别设有一边梁6,所述轮梁组件的左侧以及所述下梁组件的右侧分别设有多组轿底支撑平衡板7,所述轿底支撑平衡板包括多组左侧轿底支撑平衡板8及多组右侧轿底支撑平衡板9,多组所述左侧轿底支撑平衡板及右侧轿底支撑平衡板由前向后间隔设置,所述左侧轿底支撑平衡板的左侧与左侧所述边梁垂直相连,右侧与所述轮梁组件的左侧垂直相连;所述右侧轿底支撑平衡板的右侧与右侧所述边梁垂直相连,左侧与所述下梁组件的右侧垂直相连。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两组左侧轿底支撑平衡板及两组右侧轿底支撑平衡板,分别处在轿厢托架组件的底部前端及后端。
22.在本实施例中,直梁组件的底部会和下梁组件以及轮梁组件的端部进行连接,边梁则会与轿厢托架组件进行连接,而左侧轿底支撑平衡板则将轮梁组件和边梁进行连接,
右侧轿底支撑平衡板则将下梁组件和边梁进行连接,也就是说,左、右侧轿底支撑平衡板通过对应的边梁、轮梁组件及下梁组件,将轿厢托架组件和直梁组件进行连接,用以保证直梁的平衡。并且,左、右侧轿底支撑平衡板会处在轿厢托架组件的底部,和以往直接斜拉杆外露的方式相比,更加的美观,在提高美观性的同时,还能够保证直梁以及轿厢的平衡。
23.参见图2、3所示,所述轿底支撑平衡板包括顶板10、内侧板11及外侧板12,所述内侧板的顶部与所述顶板的内侧垂直相连,所述外侧板的顶部与所述顶板的内侧垂直相连。
24.所述左侧轿底支撑平衡板的内侧板与所述轮梁组件相连,所述右侧轿底支撑平衡板的内侧板与所述下梁组件相连。所述顶板的顶面抵于所述轿厢托架组件的底面上。
25.轿厢支撑平衡板的外侧板则用于和对应的边梁进行连接,顶板则抵在轿厢托架组件的底面上,既能够用于将内侧板及外侧板进行连接,同时,还能够起到一个对轿厢托架组件底部进行下托加强的作用,提高轿厢的整体强度。
26.参见图2、3所示,还设有一加强板13,所述加强板的顶部与所述顶板的底面相连,所述加强板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内侧板及外侧板相连。加强板的设置,用于将顶板、内侧板及外侧板进行连接,从而将三者全部进行连接加固,防止变形,保证强度。
27.其中,所述内侧板的长度大于所述外侧板的长度,且所述加强板的两侧底部分别与所述内侧板的底部及外侧板的底部齐平设置。也就是轿底支撑平衡板为一个内大外小的直角梯形结构,其强度及稳定性更好。
28.参见图3所示,所述内侧板上设有多组通孔14,所述外侧板上设有多组条形通孔15。通孔以及条形通孔的设置,用于交底支撑平衡板通过螺栓与边梁、下梁组件、轮梁组件进行连接。
29.其中,所述轮梁组件上转动安装有至少两组轿底轮16。本实用新型为轿底轮结构。
30.参见图1所示,两组所述直梁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轿厢托架组件的前侧及后侧,所述直梁组件包括两组相互平行的直梁17,两组所述直梁的顶部分别与所述上梁组件端部的左侧及右侧相连,两组所述直梁的底部分别与所述下梁组件端部的左侧及右侧相连,且左侧所述直梁设置于所述下梁组件与轮梁组件之间。
31.这样直梁组件的底部不仅能够和下梁组件进行连接,还能够和轮梁组件进行连接,用以提高轿厢架整个强度及牢固性。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